【摘" 要】 隨著人們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幼兒教育活動產生了新的要求與標準。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通過加強音樂教育的力度,逐步滲透音樂元素,可以切實發揮音樂教育所蘊含的作用與價值。文章針對音樂教育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應用展開分析,通過優化一日活動設計方案,讓幼兒能夠充分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使其激發自身的音樂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在深入發掘音樂潛能的基礎上,豐富一日活動教學內容,強化幼兒音樂學習體驗。
【關鍵詞】 音樂教育;一日活動;幼兒園教學;家園合作
在我國學前教育模式與要求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幼兒教學更加注重多樣化、全面化發展。音樂作為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對幼兒培養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綜合考量幼兒的年齡特征,科學制訂一日活動音樂教學計劃,以增強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其能夠集中注意力,吸收音樂知識,進而強化自身音樂素質。以音樂活動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相關積極的音樂活動,活躍教學氣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激發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音樂教育的滲透尚不全面,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缺乏理論與實踐活動的綜合考量。為了提高音樂教學效果,應以幼兒的需求為主,注重與幼兒實際生活的關聯性,合理選擇音樂素材,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實際價值。在一日活動期間,融入音樂元素,借助音樂舒緩情緒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熏陶幼兒,進一步培養其綜合素質。同時,針對實際需求,可以健全幼兒人格,使其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此外,通過完善教學內容,音樂教育可以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實現多方面發展。
音樂教育能夠直接影響幼兒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實際特點,強化教學活動的動態性,增強內容的直觀性,進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在一日活動中,應選取適宜的時機,合理引入音樂元素,提升幼兒綜合素質。音樂教育不僅是對旋律以及節奏的掌握,同時能夠體現作者自身的情感。在充分調動幼兒情緒的基礎上,可以增強綜合能力,不斷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音樂的引導下,充分鍛煉幼兒的表現能力。教師提供多種風格的音樂,可以培養幼兒思維意識,使其體會音樂學習的真正樂趣。
二、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音樂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優化活動設計方案
在一日活動準備期間,教師應針對音樂教學目標,優化活動設計方案。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往往是采取合唱的方式,不僅無法良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降低融入性。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針對認知水平而言,幼兒自身教育目標以及認知特點存在差異化,需要教師結合實際需求,設計多樣化的音樂活動,以此不斷引導幼兒主動感受并理解音樂背后的內涵。在不斷深入學習的背景下,能夠學會欣賞音樂,并提升學習主動性。在教學時,教師應注重音樂的節奏性,堅持人本性的教學理念,以幼兒為主體。
例如,在開展一日活動音樂教學活動時,某班教師為打造生動性的教學氛圍,通過選擇《大象拔河》這首節奏感較強的,且角色鮮明的音樂,借助歌詞的趣味性,營造教學情境,并通過對圖譜實施教學,逐步引導幼兒掌握音樂內容,調動音樂學習主動性。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應對幼兒在不同階段下,對學習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差異性進行綜合分析,結合班級幼兒聲線的情況,合理選擇活動內容,不僅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同時應符合一日活動的要求。教師應切實增強音樂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并適當引入簡單的樂器,提升幼兒對音樂旋律的感知能力。
(二)加強音樂教育的滲透
鑒于一日活動的特性,教師應當強化音樂元素的滲透力度,實現生活活動環節與音樂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增加生活環節的趣味性。這樣幼兒能夠更深入、多維度地感受音樂,進一步增強音樂欣賞能力。在特定的午睡環節,為幼兒播放舒緩的音樂有助于幼兒靜心,使身體和意識逐漸放松,從而快速進入睡眠狀態。同樣重要的是,午睡結束后,播放節奏適中的音樂可以幫助幼兒加快穿衣速度,提高整理床鋪的能力。
例如,為提升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教師在幼兒喝水階段,注重對音樂元素的學習,通過使其優化自身對音符的理解程度,用音符表示自身喝水的數量。幼兒紛紛表示:“老師,這個音符我都學會了。”以此有效培養幼兒主動喝水的習慣。在這期間,可以實現教學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的融合,通過將各個環節進行有效連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教師應優先選擇幼兒喜愛的音樂,根據不同音樂之間獨特的音樂節奏,可以強化幼兒的行為指引,使其在不同生活活動中,逐步滲透不同類型的音樂,延伸音樂教育效果,實現科學教學目標。
(三)實施家園合作模式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開展期間,教師應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系,在主動溝通協商之后,提高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明確家長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促使家長不斷挖掘高質量的音樂,自行開展音樂教學。同時,應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優勢,組織音樂活動,有效激發幼兒對各類音樂的興趣。通過制訂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形式,加強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教育練習,增進感情的同時,提高家園合作模式的效果。
例如,在某班一日活動期間,幼兒園與家長進行充分協商,最終制訂一日活動內容。通過發揮社會資源的價值,逐步引導家長帶領幼兒觀看舞蹈團的表演,使其在歡快的氛圍下,有效激發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影響并熏陶幼兒。在上述案例中,通過觀看表演活動,可以提升視聽效果。幼兒的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弱,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中傳遞的內涵。幼兒園不斷豐富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切實深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聯系,使其能夠共同為幼兒的發展而努力,幫助幼兒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的知識體系。
(四)拓寬音樂教育渠道
通過不斷拓寬音樂教育渠道,可從運動、進餐等多方面,深入加強教學效果。在幼兒運動環節,受運動模式的影響,往往需要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對此,為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教師應不斷深入思考,通過運用相關的手段,高效整合音樂教學與體育運動,以此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力。在運動熱身環節,教師通過播放相應的音樂,使幼兒能夠掌握音樂節奏,并在節奏的帶領下進行熱身。結合不同的運動內容,應設計不同的音樂,例如,在球類運動中,應注重對幼兒跑跳積極性的引導,此時應播放節奏感較強的音樂,潛移默化引導幼兒融入運動中。
在進餐環節,經歷過各種活動之后,教師應注重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葷素搭配的午餐,并運用舒緩、輕快的音樂,為幼兒打造輕松愉悅的就餐環境,確保幼兒能夠良好穩定自身的情緒,發揮音樂的教育意義,并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培養幼兒不浪費糧食、不挑食等良好品質。在激發幼兒食欲的基礎上,使其養成文明用餐的習慣,并為其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五)在區域游戲中運用音樂
在一日活動期間,區域游戲深受幼兒的喜愛,教師應注重在區域游戲中融入音樂教學。在創設游戲區域時,教師應堅持幼兒的主體地位,滿足幼兒的興趣愛好,通過制訂針對性的游戲活動,切實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設置相應的音樂表演區,對音樂教學內容深入考量,結合幼兒的需求,可以引導幼兒在音樂表演區域進行體驗,注重音樂表演活動的趣味性。制訂角色表演或者參與打擊樂表演等模式,能夠使幼兒良好感受音樂,深入體會音樂的樂趣。
例如,某班在區域游戲模式制訂時,教師為增強幼兒的節奏感,通過制作音樂角色表演活動,將《小兔乖乖》這首音樂歌曲實施表演。在兔媽媽、大灰狼等角色唱歌時,著重加強幼兒對其聲色、聲調以及感情的理解,在角色表演中,使幼兒能夠深入融合角色,到誰的音樂時,誰就出來唱歌。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使其互相交換角色,增強角色體驗感。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根據角色進行演唱,進一步鞏固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導,增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游戲教育效果。
(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
奧爾夫教學法作為音樂教學中的主要教育體系之一,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通過將語言、節奏以及律動等因素進行融合,促進音樂教學方式的全面性、綜合性發展。教師應加強對奧爾夫教學法的深刻了解,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深刻認識到該教學理念對幼兒發展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實際情況,注重幼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制訂適合本班幼兒的教學方式。幼兒園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奧爾夫樂器,作為展開教學的必要條件,應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實現教學效果。
教師在展開教學期間,可以對班級以及幼兒園的各類資源實施利用,自制音樂器材,通過將錫紙、盆子、衛生紙筒等常見的生活物品進行研究,使其能夠模仿海浪聲、下雨聲、打雷聲等。在一日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制訂音樂競賽活動,使幼兒分別模仿各種聲音,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使其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自主開發各種音樂模式。從教學環境角度出發,幼兒園應轉變傳統的桌椅,提升幼兒學習與活動的安全性,通過設置防撞保護的一系列措施,為學生打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增強一日活動的體驗感。
(七)強化音樂活動的規則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音樂活動的規范性,通過音樂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直接告訴學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種強硬的方法不僅會降低教學效果,還可能打擊幼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習慣,整合并改進教育工作模式,采用柔和的教學方法,科學地引導幼兒實現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管理,維護課堂秩序,向幼兒告知活動的規則,確保其能夠理解的基礎上,方可參加游戲活動。
例如,在某班開展活動期間,教師制訂了“太鼓達人”的游戲,在開始之前,幼兒紛紛迫不及待,教師在安撫之后,告知幼兒:“在游戲時,只有正確擊打節拍之后,才算操作正確,并且,在我說出口令之后,才可以開展游戲,以我口令為準,明白了嗎?”在為部分幼兒解答規則之后,順利開展了音樂活動。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對音樂活動規則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答疑活動,為學生營造具有規范性的教學活動課堂,使其在寓教于樂的教學環境中,培養自身的規則意識,豐富音樂體驗感。
(八)促進師幼互動多樣化
音樂作為一門優雅的技術,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能夠幫助幼兒表現自身的情緒。教師在音樂教學環節中,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傳授者,自身的情緒以及情感能夠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加強師幼互動,不斷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營造歡快的氛圍,通過將自身的表情與聲音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深入營造學習氛圍。同時,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于現階段,幼兒處于對情感等方面不斷探索的過程,需要教師對幼兒的音樂需求以及發展特征進行深入挖掘,結合心理特點,不斷加強與幼兒的溝通,在交流中,不斷運用自身的情感去引導幼兒,使其在教師的引領下,體會音樂的美好。
例如,在某班學習《小烏鴉愛媽媽》這一首歌時,為提升一日活動的質量,教師在開場階段,結合歌曲的特點,運用柔和的嗓音,并輔之溫柔的動作,為幼兒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在幼兒所感受到教師傳達的感情時,會情不自禁地融入音樂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不斷強化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融入,逐步打開幼兒的心扉,使其在教學中,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并為后續的音樂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三、結語
教師在設計一日活動教學方案時,應注重對音樂元素的滲透,不斷引入與音樂相關的教學內容,幫助幼兒在音樂學習階段,釋放并調節自身的情緒,充分發揮音樂的魅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優化活動設計方案、實施家園合作模式、拓寬音樂教育渠道、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強化音樂活動的規則、促進師幼互動多樣化,改革并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幼兒的音樂審美體驗,在為其營造快樂童年回憶的同時,綜合提升幼兒園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芳. 當今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智力,2023(30):188-191.
[2] 楊潔. “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下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策略[J]. 戲劇之家,2023(26):187-189.
[3] 張祖清.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4):93-9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