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根本遵循,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同時期所表現出來的身心發展特點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對上述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本文通過分析基礎教育階段不同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而提出順應童趣、培養興趣和享受樂趣的體育教學新思路,并提出了實施過程中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革新教學模式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體育教學;基礎教育;童趣;興趣;樂趣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3-0011-03
基礎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石,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還深入中小學校與教師、學生代表座談,科學回答了辦好基礎教育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基礎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這一時代命題,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同時他還親自走進學校,走進操場開展實地考察和指導,體現出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體育教學是青少年接受體育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指在學生與體育教師的共同參與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體育認知、情感和交往活動,其主要特點包括身體直接參與、體力與智力活動相結合、身體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2]。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因此破解“體育教學如何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育特點進行合理安排”“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促進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等問題是當前體育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據此,本研究圍繞順應童趣、培養興趣和享受樂趣三重維度來探討新時代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學的應然路向,旨在為優化體育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一、順應童趣: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的邏輯起點
學界對于“童趣”概念的界定尚是見仁見智的狀態。在現代漢語大詞典中“童趣”是指“兒童的情趣[3]”。有學者認為“童趣即智趣,是建立在兒童求知欲和探索欲基礎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4]。”另有學者認為童趣是兒童思維、認識、情感、品格的集中表現[5]。根據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在小學階段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往往僅停留在表層,缺乏對事物背后隱藏因素的深思。因此,在體育課堂上,他們對教師在理論層面的講解興趣較低,但對實踐層面的示范卻興趣較高,如感知和模仿教師的語言、肢體動作等。同時,小學生的注意水平也比較低,更多地被教學中教師的形象性、直觀性的演示所吸引。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兒童的注意水平會逐漸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趨于協調,學生有意注意的穩定性逐漸提高,范圍逐漸擴大,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也逐步提升,有意注意開始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6]。兒童的興趣愛好和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自身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時間[7],生動形象、新奇有趣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順應童趣”應成為小學階段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童趣”是在兒童時期所特有的情感,因此他們所接受的體育教學應該是活潑的、爛漫的、順應童心童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用“玩”的心態來上體育課,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有目的地“玩”,營造“童趣化”的體育課堂。其一,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更多的安排趣味性游戲,順應小學生愛玩的心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兒童時期善于模仿,此類游戲化的教學更便于小學生進行模仿,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熱情,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沉浸式體育學習體驗,使學生鍛煉身心于潛移默化之中。同時,游戲活動的開展無需教師過多的語言講解,能夠有效規避兒童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缺點,并能充分利用兒童第一信號系統的優勢。其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使用直觀教學法,通過優美的動作示范、口令提示等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迎合學生的童心,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主動性,以優化教學效果。其三,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方式方法、組織形式應靈活多樣,語言和肢體動作上應幽默有趣,可以借助與授課內容有關的動畫、表演和模仿秀等元素來輔助教學,順應兒童的童心、童趣。
二、培養興趣:初中階段體育教學的重要抓手
體育課貫穿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全過程,學生時代將接受多年的體育教育,但許多學生口中的“我們喜歡運動,但我們不喜歡體育課”,卻刺痛著廣大體育教師的心,更是對當前體育教學最本質的評價。更有許多畢業生留下“因為上了12年體育課而不再喜歡體育運動了”的話,無疑是對現行體育課程體系的最大質疑。他們不愿參加體育課的態度與他們課后在籃球場、足球場和游泳館等地點熱火朝天的運動場景形成鮮明對比,讓廣大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憂心忡忡。究其根源,其主要歸因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較為單一,日復一日地開展跑步、跳繩等運動,同時教學方法比較老套,體育教學組織方式固化,讓學生覺得體育課堂枯燥無味,無法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導致對體育課的興趣難以得到激發[8]。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情感體驗的波動性較大,是培養體育興趣的關鍵時期。因此,廣大體育教師必須革新體育教學方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參與性、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內驅力,進而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從“被動體育”轉變為“主動體育”。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避免出現“只說不練”的局面。因初中生的注意水平發展有限,長時間的理論講授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出現走神、交頭接耳等現象,甚至對體育課產生厭倦心理。因此,體育教師應借助多樣化的體育器械,讓學生更多地投入練習,同時也能夠檢驗學生對不同項目和所使用器械的參與程度,便于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嘗試將傳統的“行政班”教學模式改變為“走班制”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充分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的理論認為:“加強體育課教學的可選擇性,讓體育學習充滿主動性和個性是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9]。”其優勢在于能夠打破傳統“行政班”教學的固化局面,可以根據自身愛好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能夠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能[10]。“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課程特征,但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包括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具備引導學生選擇合適運動項目的能力,具備多個專項運動的教學指導能力,具備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具有飽滿的職業熱情,能夠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并能因地制宜開發新的教學資源,以及運動競賽的組織與安排能力等[11]。
三、享受樂趣: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必然要求
體育課是僅次于“語、數、外”的必修課程,修業年限長達12年之久,甚至部分學校已開始對研究生開設體育課程,但“學生十余年的體育課程學習,卻不能很好地掌握一項運動技能”以及“小學學的技能,到大學還是學同樣的技能”等是當前學校體育面臨的難題。雖出臺的新課標致力于解決這一難題,但部分體育教師出現執行偏差,存在教學方法傳統老套、每項內容學時過少、內容安排過于隨意、學習評價名存實亡等現象。這一不良局面的出現,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積極性不足,導致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出現“不知從何練起”的尷尬境地,使得學生在體育課中失去了對體育的成功體驗和參與熱情。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斷裂,導致體育教學使學生對“享受樂趣”真義追求的偏失[12],辜負了國家、社會、家長對于學校體育應有的期待。高中時期,學生已歷經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能夠掌握一些運動技能,因此應促使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享受樂趣,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活動做鋪墊。
享受運動樂趣是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邏輯起點,是促進青少年運動參與進而促進其身心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13]。“樂趣”是促進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力量源泉,要想讓學生能享受到體育的樂趣,必須讓其體會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成就感。美國“運動教育”理論作為快樂體育理論,其主要特征包括效仿競賽制度和培養運動樂趣。一是模仿競技體育比賽的賽季制度,將學年或學期的教學任務看作一個“比賽季”,推行大單元教學;二是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大量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掌握運動技能和運用技戰術;三是對競賽結果進行評價,并模仿正規大型賽事的頒獎儀式,對獲獎學生運動員進行獎勵,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勤加練習、努力求勝的驅動力[14]。以上做法可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提供域外經驗,首先就要利用好比賽的杠桿作用,如可以在課堂上融入隨堂比賽,讓學生體會到競爭的樂趣、團結協作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賽后要對獲勝方給予一定的獎勵,也要對失敗方給予勉勵和點撥,讓學生體會到比賽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不甘,并成為推動其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推力。其次是要積極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體育課堂教學應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要加強對運動游戲情境、運動比賽情境、運動攻防情境的創設。如針對足球、籃球、排球等開放式的運動技能項目,應創設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比賽情境,使學生體會集體運動所帶來的樂趣;針對跳遠、支撐跳躍等封閉式運動技能項目教學,先讓學生掌握分解動作,然后讓學生盡快體驗完整動作練習,增強學生在完成整體動作時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同時能讓學生明晰動作的先后邏輯順序[15]。
四、結語
新時代體育教育工作的本質就是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根據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階段體育教學應順應童趣,初中階段體育教學應培養興趣,高中階段體育教學應享受樂趣,促使其想運動、會運動、樂運動。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提高學生體育學習和體育參與的內驅力。若想實現以上目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提高教學方法運用和創新的能力,善于運用比賽的杠桿,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使體育教學更歡樂、更有效和更具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牛楠森,李紅恩.基礎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學習研究之八[J].教育研究,2022,43(08).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編委會.現代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
[4]葛素兒.揚童心 葆童真 激童趣——構建適合兒童天性的小學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06).
[5]黃少虹,郭雅如.“教”與“學”童趣設計簡議——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探討[J].黑龍江教育,1994(Z2):35-36.
[6]郭可雷.“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理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1).
[7]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8]陳學東.“雙減”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6).
[9]毛振明,李捷.響應全國教育大會號召,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01).
[10]毛振明,邱麗玲,杜曉紅.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解析——從當下學校體育改革5組“熱詞”說起[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04).
[11]張長思,丁天翠,楊多多,等.“體育走班制”教學教師專項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體育學刊,2022,29(03).
[12]毛振明.新中國70年的學校體育成就與新時代的發展方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06).
[13]柴嬌,吳鵬先,丁書,等.《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下青少年運動樂趣提升策略研究[J/OL].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7[2022-10-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81.G8.20220919.1617.032.html.
[14]毛振明,張媛媛,葉玲.論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回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02).
[15]甘瓊,劉桂云.基于深度教學理念的體育“四化”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6).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學校體育科研項目(HJTY-2019-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