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永
摘要: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基礎,其在相關人才的專業技能培訓方面更加注重實踐性的培養,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中職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技能培訓和教學改革工作更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培養。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互聯網+”時代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改革工作的必要性,客觀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改革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互聯網+”時代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與教學的改革路徑,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改革
一、引言
中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專業性職業人才的職責,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不斷加強專業性、實踐性以及創新性培養,以便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因此,中職院校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切實提高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技能教學水準,促進教學改革,真正做到將教學理論與技能實踐操作相結合,提升教學效果。但目前中職院校在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仍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在技能培訓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中職院校教師更新觀念,積極創新改革,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
二、“互聯網+”時代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改革必要性
電子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實踐操作能力,那么學生在未來工作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做到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也沒有從實際需求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所以當前中職學校在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校在開展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沒有結合“互聯網+”時代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因此在進行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缺乏針對性。
另外,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自然就不理想。而且當前電子技術專業課程內容比較豐富,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知識,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但是當前很多中職學校在開展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做到針對性培養,也沒有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上進行教學設計,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另外,中職學校在開展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教師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導致學校和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
距。
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與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相互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更多知識。
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改革存在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教學之間存在相互脫節的情況
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教學的改革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刻不容緩。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電子技術的應用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電子技術人才,中職教育的教學方式亟須改革。首先存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相互脫節的情況。由于中職教育的時間有限,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電子技術知識和技能,導致理論內容過于煩瑣,實踐環節不夠充分。學生只能通過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去理解電子技術的原理,缺乏真實的實踐操作經驗,導致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遇到困難時無法快速解決。
(二)教學方式落后且單一
過去,中職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少主動參與和探索的機會。而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對電子技術的學習需求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們期望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獲得知識,比如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項目、參與技能競賽、開展創新實驗等,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三)經費支持不足且教學設備老舊
電子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學校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機會,但是由于經費不足以及教學設備老舊等原因,導致中職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效果不理想。例如,在對學生開展實踐訓練時,很多學校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訓練時間和條件,導致學生在參加實踐訓練時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另外,由于學校對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學校無法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實踐設備和實習場地,這也影響了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電子技術專業實踐訓練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去現場進行一些電子產品的制作,如果學校沒有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實踐設備和場地,教師就無法順利開展教學工作。
(四)校企合作程度欠缺
中職學校在開展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但是當前中職學校電子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校企合作程度欠缺,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深度合作。在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中,學校主要是以教學為主,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企業生產實踐環節比較少,學生很難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因此學校在開展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培訓計劃,讓學生可以在實踐訓練過程中掌握相關技能。但是目前中職學校電子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程度欠缺,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很難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下豐富的信息資源,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了解,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五)教師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部分教師的實踐經驗還不夠豐富,主要表現為部分年輕的教師只懂一些理論知識,缺少實踐經驗,加之職業院校教師存在著比例失調的情況,文化課教師相對較多,專業課教師相對較少,所以真正可以滿足技能訓練要求的高素質、高水準、高職稱且經驗豐富的教師人數少之又少,雙師型教師人才的缺乏必然會導致學生在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缺乏保障。
四、“互聯網+”時代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與教學改革路徑
(一)注重實踐技能培養
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和教學改革的工作開展需要更加注重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電子技術小制作或者參與義務維修工作,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比較簡單的電路,如聲控燈、報警音箱等,以此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定任務設定的時候需要堅持由簡到難的原則,從最初的模仿再到引導學生逐步創新。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嘗試采用更為合適的方式,盡可能兼顧學生興趣以及實用性,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實際的制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研究與思考,及時找到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提高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面對特殊問題的應對能力。當完成這些小制作之后,教師可以挑選出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此外,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日常的家電維修入手,讓學生初步掌握基礎家電的日常維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專業理論知識的契合點,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優化與創新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很多中職學校的電子技術專業教學都進行了改革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要加強對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將電子技術專業教材、電子設備等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中掌握更多技能。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電子技術專業課程內容的優化與創新,讓學生能夠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知識。例如,在講解“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內容中所涉及的電阻、電容器等電子元件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會感到陌生。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結合多媒體呈現的方式進行相應的展示,為學生模擬和創設出更為真實的實驗教學情景,以此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內容。通過上機模擬實驗操作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了從前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加強必要的教學硬件以及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是切實保障中職院校電子技術專業開展實訓教學工作以及提供相關硬件配套設施的關鍵。在未來,中職院校必須加大對電子技術專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依據技能教學的要求以及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建設相應的實驗室、電工基礎實驗室、工廠電器模擬實驗室、PLC自動化實驗室、家電維修實驗室、多媒體教室、人工智能實訓室等。配套的實訓基地建設和打造先進的實訓環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水準和核心競爭力,為培養學生成為的專業性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與保障。
(四)增強校企合作密切程度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很多企業在進行崗位招聘的時候都會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學校需要和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企業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高效地掌握專業技能。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讓學生可以提前接觸到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學校還要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能力。例如,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大多在未來會從事電子元器件的維修工作,因此教師可以在學校建立企業常駐社團,定期為學生講解一些常見產品的設計和安裝步驟,學生在制作完成的過程中也可以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增強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與積極性。
(五)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
打造雙師型隊伍是“互聯網+”背景下中職院校電子技術專業提高技能培訓效果和實現教學改革工作的必要保障。中職院校必須敢于打破理論教師與專業技能教師之間的界限,盡可能培養出更多具有較強動手操作能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的雙師型教師參與教學活動。中職院校教師則需要在實習教學、新項目的開發與研究、新實驗室的組建、實習參與等多個方面予以學生幫助和引導。此外,中職院校可以通過定期交換的方式,將專業教師外派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或者與同類型院校之間進行交流溝通,以此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促進教師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這也是提高教師發展能力、創新探索本領、提高中職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學習水平的關鍵舉措。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和教學改革工作勢在必行,中職院校應當結合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客觀分析當前中職院校在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和教學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優化教學思路并創新教學手段。社會的快速發展說明企業對于人才的迭代更新要求更快,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未來更加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本領和專業技術能力、與時俱進的發展思想,才能夠切實提高自身在未來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本領。電工電子專業的技能教學改革工作是電子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部分,強調的是對學生的技能訓練和培養。在未來,中職院校必須落實這項工作,充分協調教與學的關系,依據當前中職院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個人能力,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不斷改革、創新和探索教學內容;從提升教師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出發,為未來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技能培訓進而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也為早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馬芳妹.中職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研究,2023(05):22-24.
[2]吳燕萍.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研究[J].時代汽車,2023(09):65-67.
[3]黃鑫.中職電子技術應用數字化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3,41(03):29-31.
[4]王興偉.基于產教融合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實訓教改的探索與研究[J].新課程,2023(06):79-81.
[5]陸嘉斯.校企合作背景下“雙創”教育與專業建設融合研究——以電子專業為例[J].知識文庫,2023(04):124-126.
[6]陳彩玲.基于項目教學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創新實施研討[J].才智,2023(06):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