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ffects of PRECEDE nursing mod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bronchiectasis
Keywords PRECEDE nursing mode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bronchiectasis;pulmonary function;symptom improvement;quality of lif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究PRECEDE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治療的94例病人,按照兩組病人基礎資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47例。常規組行常規干預,研究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PRECEDE護理模式,兩組均干預3個月。比較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肺功能水平、癥狀嚴重程度、生活質量及知信行水平。結果:干預前,兩組病人肺功能水平、癥狀嚴重程度及生活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病人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量、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及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指標分別為(2.35±0.27)L、(2.23±0.22)L、(71.97±5.31)%、(1.63±0.24)%,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且其咳痰量、咳嗽及呼吸困難評分分別為(0.86±0.27)分、(1.13±0.36)分、(1.17±0.19)分,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病人COPD生活質量調查問卷總分[(37.46±6.46)分]明顯低于常規組[(50.17±7.03)分](P<0.05),其知信行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病人實施PRECEDE護理模式,能夠明顯提高病人肺功能水平及知信行水平,同時對改善病人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PRECEDE護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肺功能;癥狀改善;生活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7.02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病人主要癥狀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1]。隨著近些年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該病發病率逐漸升高,研究表明,該疾病的發生主要與細菌感染、慢性炎癥及氣道重塑等情況有關[2]。因此,隨著病情的發展,COPD病人極易合并支氣管擴張等癥狀,進而導致其癥狀進一步加重。朱凌燕等[3]研究表明,良好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該類病人肺功能及生活質量,但由于常規護理系統性及針對性相對較差,難以滿足病人護理需求,進而影響了康復效果。教育診斷評價中傾向、強化及促進因素(predisposing,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ause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PRECEDE)護理模式作為新興護理干預模式[4],將影響病人健康行為的因素分為傾向、促成及強化3種類型,并以此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以達到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的。目前,該護理模式主要應用于慢性疾病的干預,采用該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提高病人意識,進而改善其行為。為探究PRECEDE護理模式在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病人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治療的94例病人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COPD合并支氣管擴張治療的94例病人,男51例,女43例,年齡為45~68(57.79±5.42)歲,COPD病程為3~15(9.75±2.98)年,支氣管擴張部位:左肺47例,右肺32例,雙肺15例;肺功能分級:Ⅱ級61例,Ⅲ級33例。按照兩組病人基礎資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47例,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病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5]中相關標準;2)病人影像學檢查結果符合支氣管擴張相關診斷標準;3)病人認知功能及溝通能力正常,能夠配合相應護理措施;4)病人在本研究前2周內未進行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擴張劑治療;5)病人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
1.2.2 排除標準
1)病人伴有其他類型呼吸系統疾病;2)病人伴有嚴重心、肝、腎等內臟功能障礙;3)病人伴有嚴重意識障礙或精神類疾病。
1.3 方法
兩組病人均干預3個月。
1.3.1 常規組
行常規干預。1)呼吸干預:遵醫囑給予病人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并開展低流量吸氧干預。2)訓練指導:指導病人進行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訓練,同時鼓勵病人進行散步、上下樓梯等日常訓練,訓練強度以病人自覺耐受,且心率高于靜息狀態20/min以內,呼吸頻率高于靜息狀態5/min以內為宜。3)日常指導: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其睡眠充足,并要求病人戒煙戒酒。4)隨訪:每月對病人進行隨訪,了解病人癥狀改善情況并告知其復診時間。
1.3.2 研究組
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PRECEDE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3.2.1 傾向因素
病人入院時,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病人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受教育程度、心理狀態、性格特點及自我護理能力,記錄病人病情及各項檢查結果,制作個人健康檔案,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健康宣教計劃。入院當日,采取面對面宣教方式告知病人用藥方法、時間及劑量,指導病人進行適當運動訓練及自我護理措施,并在指導后了解病人掌握程度。
1.3.2.2 促成因素
1)強化指導:向病人發放健康宣教手冊及宣傳視頻,內容主要包括COPD及支氣管擴張發生及發展的影響因素、治療方法、預期治療目標、自我護理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調節措施等。2)用藥指導:在病人或其家屬手機上設置鬧鈴或提醒事項,以提醒病人按時用藥,并向年齡較大的病人發放特質藥盒,藥盒內能夠分區放置1周內藥物,以幫助病人按時、按量服藥。3)飲食干預:指導病人在恢復期間食用高維生素、低脂、低糖且易消化的食物,并限制病人食鹽攝入量。4)日常生活指導: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在病房及家庭中放置花木及皮草,并禁止飼養動物,以免其毛發影響病人呼吸功能。5)咳痰指導:指導病人選取合適體位進行咳痰或引流,頻率為3~5次,同時指導其記錄每日痰量,咯痰后用紙將痰液包好,并及時處理。6)康復訓練:待病人病情穩定,應指導其采用散步或打太極拳等方式進行康復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應保證環境空氣質量良好,避免病人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且冬季應以室內運動為主,同時,在病人進行訓練時,應由至少1名醫護人員或病人家屬進行陪同,以免發生不良情況。7)家屬干預:指導病人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病人的關心,肯定并表揚病人有益的行為及心態,督促病人按時進行訓練,并對訓練時間及強度進行記錄。8)強化隨訪:通過電話或上門等方式對病人進行隨訪,在了解病人癥狀改善情況的同時,重點了解病人當前心理狀態,查看病人痰量記錄及訓練記錄,糾正病人存在的不良行為及認知,并以此為基礎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1.3.2.3 強化因素
1)建立微信群:病人出院時,指導病人或其家屬進入病友微信群,由院內專職護理人員任群長,定期在群內推送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及訓練方法等信息,同時鼓勵病人在群內分享自我護理經驗及存在的疑慮,并通過群內討論及專家答疑等方式,提高病人認知水平。2)組織培訓:定期邀請專家在院內組織培訓,鼓勵在院治療病人及出院病人參加,培訓內容以病人訓練及自我護理措施為主,并邀請以往治療較好的病人到現場進行經驗分享,以提高病人認知。
1.4 觀察指標
1.4.1 肺功能
對病人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等指標進行檢測。
1.4.2 癥狀改善評分
癥狀改善評分主要包括咳痰量、咳痰及呼吸困難3個方面。1)咳痰:無咳痰,計0分;咳痰量每日<50 mL,計1分;每日50~100 mL,計2分;每日>100 mL,計3分。2)咳嗽:無咳嗽,計0分;咳嗽頻率每日<10次,計1分;每日10~20次,計2分;每日>20次,計3分。3)呼吸困難:靜息狀態呼吸正常,計0分;上坡或快走時伴有氣短癥狀,計1分;步行100 m及以上出現氣短等癥狀,計2分;步行不足100 m即出現氣短等癥狀,計3分。
1.4.3 生活質量
采用COPD生活質量調查問卷(SGRQ)[6]對病人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癥狀、活動能力和生活影響3個維度,共76個條目,各維度滿分均為100分,總分為3個維度評分之和的平均分,分數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質量越差。
1.4.4 知信行水平
采用我院自制病人知信行調查問卷評價病人知信行水平,該量表包括認知、信念和行為3個維度,各維度評分為0~10分,評分與其水平呈正相關,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1。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肺功能(見表2)
2.2 癥狀改善評分(見表3)
2.3 SGRQ評分(見表4)
2.4 知信行水平(見表5)
3 討論
COPD作為臨床常見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性及致死性,且隨著疾病的發展,支氣管黏膜逐漸被炎性細胞浸潤,進而導致炎癥侵襲支氣管周圍組織,并導致支氣管向周圍組織增生,進一步影響呼吸功能[7]。周衛華[8]指出,如病人能遵醫囑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則其癥狀能夠得到明顯改善,但由于多數病人為老年人群,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水平較低,因此影響了護理的依從性及有效性。PRECEDE護理模式通過評估及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制定護理干預措施,達到幫助病人改善其行為的目的[9]。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病人肺功能及知信行水平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該結果與程嵐等[10]研究結果基本相符,表明該護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包括:1)該模式作為新興的護理模式,在開展護理干預前,對病人進行評估及分析,并探究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制定護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危害健康行為的發生率,同時,該模式更加注重護理的連續性,并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進而有效提高了護理治療。2)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該模式將影響因素分為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強化因素,并按照流程對病人進行有序的干預,進而有效地提高了護理措施的科學性及系統性[11]。3)方曉霞等[12]在對慢性腎病病人實施該護理模式,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且能夠進行良好的自我護理,表明該護理宣傳模式能夠切實提高病人認知水平,在本研究中,于病人入院時即對其接受能力及情緒進行評估,進而采用視頻、面對面及隨訪等方式宣教,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明顯提高,從而為護理依從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礎。4)李靈等[13]的研究表明,PRECEDE護理模式注重督促病人主動進行相應訓練,同時,在本研究中,通過對病人家屬進行指導,使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病人進行宣教及心理干預,進一步提高了宣教水平。5)在該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能夠針對病人個人健康資料進行分析,進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及系統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同時,該模式能夠針對性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通過充分調動病人主動性,提高其對各項護理措施的配合程度,進而改善其肺功能。6)本研究中還有效避免了居住環境、鍛煉場所及鍛煉強度對病人造成的再次損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康復效果[14]。
同時,本研究還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病人癥狀改善程度及生活水平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該結果進一步證實了PRECEDE護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原因為:1)病人在得到有效的宣教后,能夠主動進行康復訓練,同時避免不良因素對自身造成的影響,因此其癥狀明顯改善;2)通過實施家屬干預及強化隨訪等措施,有助于督促病人在出院后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及按時用藥[15],進而促進了其癥狀的改善;3)該護理模式更加注重延續護理工作,通過微信、電話等平臺,對病人開展持續護理,能夠在出院后為其開展指導工作,幫助病人由院內護理順利過渡到家庭康復,指導其戒煙并開展體位干預,以促進病情改善,進而降低疾病對其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氣管擴張病人實施PRECEDE護理,能夠明顯提高病人肺功能水平,同時對改善病人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曉輝,王璐,李強,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的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19,39(7):534-537.
[2] 李鋒,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9,18(1):88-92.
[3] 朱凌燕,張瑩,朱亞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續護理技能培訓模式建立及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0):1399-1405.
[4] 張瑛.PRECEDE模式護理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1):107-108.
[5]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6] 羅勇,祝青騰,周恩飛,等.簡化St George′s呼吸問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11):4-7.
[7] SELLARES J,FERRER M,ANTON A,et al.Discontinuing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7,50(1):1601448.
[8] 周衛華.家庭功能和社會支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9):1227-1230.
[9] 曹梅娟,魏國芳,周其剛,等.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護理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0):1281-1285.
[10] 程嵐,張玉寶,沙亞莉,等.PRECEDE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氣管擴張患者急性加重次數及肺功能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2020,41(5):580-585.
[11] 張鴻敏,張紅麗,孟祥麗.PRECEDE模式聯合飲食指導在糖尿病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4):3311-3315.
[12] 方曉霞,朱智玲,張會敏,等.PRECEDE-PROCEED模式在社區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1):1381-1384.
[13] 李靈,唐湘鏵.PRECEDE模式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3):1563-1567.
[14] CHRISTENSEN H,HUNICHE L,TITLESTAD I.Involvement of patients′ perspectives on treatment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qualitative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8,27:e61-e69.
[15] EVERAERTS S,LAGROU K,VERMEERSCH K,et al.Aspergillus fumigatus detection and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PD-bronchiectasis overla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8,19(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