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人才綜合素質亟須提升。文章以福建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近十年的研究生人才培養為例,對研究生課程、科研實踐、思政育人體系等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與創新,突出對研究生創新、實踐、思政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構建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研究生、學校、企業三者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基于命運共同體的“三融三助”土建類研究生培養新模式,助力建筑行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土建類;產教融合;應用創新型;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6.021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HEN Junhao, WANG Heng, ZHOU Yu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118)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article takes the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 series of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graduate courses, research practi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It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constructs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center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where graduate student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A new model of \"three integrations and three assistance\" for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has been proposed to assist in th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1 產教融合視域下土建類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①研究生知識結構單一,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結構失衡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的課程體系與建筑業轉型升級中面對的數字化、智能化脫節,無法實現與現有工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導致高校人才供給端與社會需求端的人才知識結構體系產生矛盾,畢業后的研究生無法快速適應建筑業的轉型升級。
②實踐創新能力不足,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弱。應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前期僅僅依靠與其他學校少量聯合培養或純屬空白,且教學實踐環節大多數參照傳統本科院校的做法,導致與傳統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差異不大,重理論、輕實踐,科研與實踐融合度偏低,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③思政教育空泛乏力,立德樹人效果不佳。受互聯網時代影響,研究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現象,而高校對研究生的管理相對松散,思政工作隊伍對研究生黨團建設的深度、廣度均不足,部分導師思政教育意識淡薄,教育主體職責劃分不明確,溝通形式內容缺乏頂層設計,育人主體缺乏合力。
2 "相關對策
2.1 "完善學科布局,打造交叉融合的課程群及學科方向,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研究生
①召開學科發展規劃專題會議,分析我國從“建造大國”逐步走向“建造強國”進程中對傳統建筑行業發展的沖擊,提出為適應建筑業轉型升級,圍繞產業發展,需不斷完善土木工程學科布局,打造“土木+”多學科交叉融合體系,培育形成“土木+材料/機械/交通/信息/管理/電子……”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方向,使學生快速適應建筑產業的變革。學校搭建的交叉學科科研平臺,被福州市科技局認定為福州市智能建造行業技術創新中心。
②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模塊化課程群,使學科發展向課程滲透,精準培養交叉學科研究生,形成“基礎理論—高等分析—試驗檢測—學科交叉”四層次逐級遞進的科研理論—實踐體系,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與工程實踐,使研究生在校期間具備多學科視野。
2.2 "制度保障,校內—校外教科研平臺深度融合聯動建設,構建校企產學研合作命運共同體
①完善土木工程學科產學研合作制度,構建有效的產學研合作動力機制及風險共擔機制。校企之間形成命運共同體,將企業與高校的資源優勢互補,明確企業與高校在體系中的定位,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高校技術服務提升,確保產學合作技術創新體系持續運行。
②校內—校外平臺聯動建設,構建高質量產學研合作平臺,為研究生創造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的環境條件。不斷加強與行業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系,以科研項目為載體,緊密結合工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開展科研攻關,共建高質量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目前,學科與10余家企事業單位保持緊密合作,共同解決當前地方建設工程中的重難熱點問題;同時聘任43位企業高管、工程技術人員為學校研究生企業導師,不定期到校指導研究生實踐教學,使得研究生可以接觸建筑產業前沿問題,促進學科鏈向產業鏈的延伸,推動產學研合作向深度發展,打造土木工程福建省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圖1)。
2.3 "堅持立德樹人,建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融合合力管理新模式
①制訂《福建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辦法》,用制度明確各方職責,構筑由思政工作隊伍、導師組負責人、研究生導師、企業導師等專兼結合組成的德育共同體。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為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輔導,如邀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陳宜言為研究生做題為《情商》的專題報告,邀請全國優秀教師蔡雪峰教授以《改革開放40年建筑業發展歷程及深化改革》為題給全體畢業生授課。
②重視研究生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有機結合,做到研究生課程門門講思政。利用專業課堂主渠道,增強研究生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落實研究生實踐環節校企雙導師指導制度,強化研究生服務社會的意識。
③強化研究生的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將相關教育納入研究生必修課程,并滲透到研究生的課程學習、論文撰寫與答辯等各個環節,建立研究生德育評價體系,培育研究生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
④校企支部共建,產教融合聯動。與中建四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福州諾成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等簽署支部共建協議,共同開展“四史”知識校企聯合賽暨黨務知識競賽等主題黨日活動。合作企業還捐建了“砼心緣”協同育人中心、裝修考研自習室等,推動研究生培養向高年級本科生縱深發展,在高年級本科生考研學子內心深處厚植愛校愛院的感恩之心。將研究生學位論文與企業課題攻關相結合,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形成學校與企業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3 "實踐成效
①校內—校外聯動,建成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究生教科研平臺,土木工程學科還與中建海峽、福建省建科院等企業共建實踐基地,因產學研合作成效得到福建省科技廳肯定,于2019年獲批土木工程福建省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
②完成土木工程大學科布局,打造“土木+材料/機械/交通/信息/管理……”多學科交叉融合體系,優化課程體系,精準培養交叉學科研究生。團隊成員作為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土木工程福建省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等團隊建設骨干,積極開展研究生教學改革與科研創新,近五年主持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范項目以及各類省級教改課題多項。
③研究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高質量成果持續產出。研究生通過參加各類縱橫向課題研究,創新與實踐能力得以充分挖掘與提升。研究生人均發表 1.5 篇核心及以上期刊論文,50%以上的學生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報告,33人次獲得省級及以上優秀論文獎和最佳創新獎,另有10余位研究生在各類黨務競賽中獲獎。
④用人單位高度評價。自2017年以來,歷屆畢業生有15%―20%學生進入高校繼續讀博深造,其余學生進入各類企事業單位就職,并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如中建四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評價入職研究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創新能力強,科研素養高,都能夠快速適應當前建筑業轉型升級”等優點。
通過以上各種舉措并行,在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實施路徑,形成了研究生培養模式新體系,見圖2所示。
4 "結論
福建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科通過多年來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構建出“三融三助”土建類研究生培養新模式,有力地支撐了福建省建筑行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①人才知識結構體系創新:“土木+”多學科交叉“融合”,助力研究生適應建筑業轉型升級能力“提升”,構建研究生―企業知識共同體。
②科研實踐體系創新:校內—校外高質量產學研平臺聯動建設相“融合”,助力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構建研究生―學校―企業實踐共同體。
③思政育人體系創新:多方合力管理多元“融合”,助力研究生思想政治素養“提升”,構建研究生―學校―企業德育共同體。
基金項目:福建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視域下土木類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YJG22001)。
參考文獻
[1] 羅清海,曾濤濤.地方高校專碩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探索——基于南華大學土木與水利學位點建設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3,32(1):63-72.
[2] 董劉楊,田蜜,王逸如.產教融合視域下聯合培養研究生路徑探索與實踐——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3,608(5):82-86.
[3] 吳小林,曾濺輝,岳大力,等.以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為核心,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78(5):103-109.
[4] 秦磊,侯衛星,彭曉彤,等.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中的不足與改革探究[J].安徽建筑,2022, 29(10):114-115.
[5] 管東芝,朱明亮,郭正興,等.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背景下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教學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5):56-62.
[6] 陳榕,周璐,郝冬雪,等.工科研究生培養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24):172-175.
[7] 張姝,李棟,劉昌宇,等.地方院校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產教融合模式構建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3,9(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