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導學結合”“互動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以新課改理念為導向,以運用案例分析為抓手,對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和策略展開探究,希望能為教師深刻領會、合理運用此教學模式,提升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年級?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3-0118-03
小學階段,特別是高年級,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牢牢抓住這一時機,時刻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和學習態度變化,以靈活性、針對性教學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點,該模式不僅能幫助教師完成角色定位轉變,還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內化所學知識,養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良好習慣,為其全面發展澆筑牢固基石。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聚焦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以創新為引領,以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為手段,對其進行持續深耕,并將其有效融合于教學活動中,為師生教與學創造良好條件。
一、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優化課中師生互動,迎合新課改發展新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教育學資源和知識,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改變其學習態度,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優化師生互動,讓課堂“活起來”,還對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其主體意識有積極作用。同時,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同樣強調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要加強對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一點與“新課標”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既符合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還利于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是“新課標”落實的有效保障[1]。例如,在“實際問題與方程”一課教學中,教師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基礎上發揮主體作用,自主思考、探究問題,構建新舊知識間的有效“聯系”,推動教學高質量發展。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學習難度,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出方程予以解答。同時,隨著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持續深入應用,師生間的互動亦會得到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氛圍亦會更加和諧。這一點恰恰契合了“新課標”主張的“以師生共同發展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理念,對教師改革教學,深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應用有顯著促進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滿足其個性化發展需求
導學互動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指導、引導與學生建立良好交流、互動關系,推動師生關系和諧發展。因此,該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既有利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情,提高其教學方案設計的針對性、實效性,還有利于學生思維互補,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精神、交際溝通能力等發展,對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大有裨益[2]。不僅如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還對學生問題意識形成有積極促進作用。學生在該模式下展開學習,更易培養用數學眼光、思維、語言觀察、思考、表達現實世界的能力,為其執著探索、勇于創新、追求真理等科學精神的培養創造良好條件。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還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提高其學習成績和效率有積極作用。在“新課標”導向下,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導學互動模式的應用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刺激學生產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使其在經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解決問題過程中突破思維定式,發展創新思維,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優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課前合理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
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導以學為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該教學模式之時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自學情況,掌握其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并以此為據對其展開針對性引導。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游戲、聯系學生生活等方式,合理創設導學互動模式,引導學生自學,激發其自學興趣和潛能,為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順利運用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教學目標、學生學情、教學內容等設置自學提綱和任務單、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使其能更好地掌握自學技巧,提高課前自學實效性[3]。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課的導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然后記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和知識基礎設計一系列課前自學任務單,如:①說一說以下算式的運算順序并進行計算:180-135+20? ?1.55-(3.12-2.88)……提問:整數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②自學教材,用多色筆勾出自己的疑惑點,并借助任務單獨立思考完成知識鏈接、新知探究部分學習,完成部分習題檢測。③根據自己在自學過程中的疑惑點進行小組討論、答疑解惑。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自學興趣,增加導學實效性,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如教師可以先在每位同學的課桌上放一個算式,然后讓分成4組或6組的學生PK,最快最準完成任務的一組將獲得獎勵。通過這樣游戲化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導”入課堂中,既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亦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充滿期待,對提升教與學實效性、促進師生互動有積極推動作用。
(二)課中靈活運用新模式,提升教學質效
1.創設多元情境,打造“互動”氛圍
多元、趣味、個性的教學情境更易提升導學互動教學課堂的活躍性,對發揮導學互動教學優勢,提升師生互動頻率有積極作用。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帶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幫助其夯實知識基礎,提高內化吸收效率,增強學習動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使其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發揮主體作用,激活課堂互動主動性。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層次性、靈活性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培養數學素養。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角色模擬情境,強化學生學習體驗,使其在情境氛圍中感知、感悟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奧妙,繼而形成“生活處處皆數學”的思維意識。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小數”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家庭裝修的生活案例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幫助其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融合應用,使其領悟“生活處處有數學”的道理。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加深對學生的引導,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本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裝修工叔叔的難題進行提問,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其數學遷移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最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出示導綱,并適時發放紙質活頁,讓學生獨立思考、回顧、歸納總結、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對培養學生自學熱情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有積極作用,還對教師深入把握學生學情,優化調整教學方案,提高導學互動教學實效性有顯著提升效果。
2.開展合作探究,落實導學互動教學
針對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教師必須要有效利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成績提升和核心素養發展提供保障。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合作探究這一手段來落實教學目標,發揮導學互動教學優勢,提高教學質效[4]。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學習方式,發揮集體合力,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其次,教師可以發揮教師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給予學生適時點撥和指導,為學生撥霧散云,使其能更清晰、明確地掌握數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最后,教師可以發揮學生互動優勢,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暢所欲言、求同存異,使其在碰撞中迸發出思維火花,提高學習成效,為其數學素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將學生分成4到6組,讓學生自主選舉組長,負責記錄學生學情、交流情況和匯報。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根據任務單進行學習、探索。如:①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小正方體;②增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保證擺出來的圖形不變;③繼續添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變成圖示的模樣,該如何操作?(教師出示圖形)組長在接到任務之后,根據組員能力和成績等將任務布置下去,然后組織組員在解題之后交流觀點,歸納總結。其間,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小組的需求和問題適時給予指導和引導,讓學生能針對學習探究中的關鍵點、易錯點、易混淆點等展開交流溝通,保證合作互動學習的實效性。通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還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探究、共享意識,讓學生在知識分享中實現思維碰撞,激發數學思維火花,提高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意愿。同時,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適當參與、引導,對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體系亦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能更好地提升導學互動教學的實效性,保證教學效果。
3.設計探究主題,推動導學互動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導學互動教學的優勢,就必須要對這一模式展開全面了解、深入探究,這樣才能明確其核心,掌握其精髓,為教學提供方向引領。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合理的導學互動探究主題來引導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和主體意識,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轉變角色,提高互動參與度[5]。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二)”中的“折扣”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將其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利用生活化問題設計探究主題,讓學生由淺入深逐步掌握知識要領。如在本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超市雙十二促銷”設計這樣的探究問題:①你從題目中收獲了哪些信息?(教師出示超市雙十二打折促銷的圖片)②如何理解打七九折、六九折?本題中存在怎樣的數量關系?③說一說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互動探究,使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成效,培養其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的核心素養。
(三)課后實施總結與拓展,夯實教學根基
在導學互動教學的最后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課后總結與拓展,幫助學生將零散知識統一起來,助其構建良好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其數學知識運用遷移能力發展,為未來學好數學澆筑牢固基石。首先,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串講,讓學生在直觀化、立體化、形象化圖像展示中鞏固基礎知識,拓展學習內容。其次,教師可以借助隨堂測試的方式檢驗學生自學、合作學習效果,并以公平、公正的評價鼓勵和引導學生,激發其學習內動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適當設計階梯式拔高問題,引導學生在不斷攻克數學難題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素養。在反饋階段,教師應注意盡量保證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為學生創設開放、寬松的互動學習環境,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展示出真實的學習效果,這樣才能保證導學互動教學的實效性,才能為其優化提升提供有效參考。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后鞏固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呈現同分母分數、異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聯接新知識,為其構建系統化、完整性知識體系打好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靈活性、開放性較強的問題拓展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三、結語
新課改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具有持久而深厚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應聚焦“導學”與“互動”兩個關鍵點,以符合小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內容和形式為學生做好知識導入鋪墊,并通過課堂互動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學習和探究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還應立足新課標、新教材,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不斷創新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優勢,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學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江然.“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及現實意義[J].華夏教師,2022(13):45-47.
[2]周連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華夏教師,2022(5):62-63.
[3]覃光敏.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2020(33):108-109.
[4]李曉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20(16):103.
[5]黃啟東.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15):103-104.
作者簡介:
黃岑智(1970年—),男,壯族,廣西田林縣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