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為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其是否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發病后24~72 h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較治療前升高≥ 2分表示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分為非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177例)、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61例)。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及炎癥標志物,進行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因素。結果 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中NIHSS評分≥ 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非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患者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 5分,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OR=1.091、1.082、1.096、1.093、1.096、1.092,均Plt;0.05)。結論 NIHSS評分≥ 5分,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后續可根據上述因素給予患者相關干預措施,以此達到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 神經功能 ; 炎癥標志物 ;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5.0119.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5.039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國內一類病死率較高的神經系統疾病,是由多種因素所導致的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進而產生缺氧或缺血性壞死,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是由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展而來,多因患者發病后數小時或數天內進行性加重的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屬于加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主要因素,嚴重者或可致其死亡[1]。因此,為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及時控制患者病情進展,臨床應著重篩選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主要預測指標。有研究表明,炎癥反應與缺血性腦卒中的各個疾病階段均有密切聯系,且可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2]。據此,為進一步證實此類觀點,將其作為后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防性診斷、治療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依據,本研究將分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及應對策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其是否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發病后24~72 h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3]評分較治療前升高≥2分表示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 [4]分為非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177例)、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61例)。診斷標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 [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⑴與上述診斷標準相符;⑵經頭顱CT和MRI檢查確診;⑶發病至入院時間在24 h以內。排除標準:⑴入院時昏迷且生命體征不穩定;⑵存在精神失常相關疾病史;⑶既往存在腦部手術史。本研究經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人員進行審核,并予以批準。
1.2 研究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包括年齡、性別、BMI(lt;24 kg/m2,≥24 kg/m2)、是否合并高血壓、是否合并糖尿病、收縮壓[lt;145 mmHg(1 mmHg=0.133 kPa),≥145 mmHg]、舒張壓(lt;85 mmHg,≥85 mmHg)、入院時NIHSS評分(lt;5分,≥5分)等情況。收縮壓和舒張壓使用電子血壓計[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型號:HEM-8732T]檢測;采集所有患者入院時約6 mL的靜脈血,取其中3 mL血樣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URIT-8020A)檢測白細胞計數;將剩余3 mL靜脈血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基線資料結果。統計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單因素分析。⑵炎癥標志物檢查結果。統計所有患者入院時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進行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單因素分析。⑶多因素分析。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是否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 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基線資料比較 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中入院時NIHSS評分≥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非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標志物比較 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患者入院時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并進行賦值,即用“0”“1”“原值輸入”進行賦值,代表某一變量,見表3;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入院時NIHSS評分≥5分,全血白細胞計數高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OR=1.091、1.082、1.096、1.093、1.096、1.092,均 Plt;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常見的心血管內科急危重癥,多數患者在發病后可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患者發病后病情可呈階梯式進展,致殘率、病死率均較高[6]。明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可為其控制病情進展奠定基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入院時NIHSS評分≥ 5分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NIHSS評分是臨床中一類常用的腦卒中量化評估工具,可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腦部組織的梗死面積越大,NIHSS評分≥ 5分提示神經功能缺損嚴重,患者機體較易產生大量自由基,進一步加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其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風險相對較高[7]。針對此類患者,臨床應于患者入院后及時評估其生命體征情況,同時給予相關治療措施,并在生命體征穩定后盡早實施被動肢體功能鍛煉、針灸理療等康復措施,進一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均為臨床中常用的代表性炎癥相關因子,可用于反映機體炎癥狀態[8]。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全血白細胞計數高及血清CRP水平高、TNF-α水平高、IL-1β水平高、sICAM-1水平高均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可因急性應激損傷對機體雙向網絡機制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導致其出現神經炎癥反應,局部出現大量炎癥因子異常聚集,加重患者炎癥損傷程度,其中白細胞計數大量聚集,浸潤至神經組織中,可釋放多種炎癥物質來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交互損傷其神經細胞,進一步促進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9]。其中CRP可誘導機體內單核 - 巨噬細胞產生大量炎癥因子,進一步損傷機體內皮細胞,造成斑塊破裂,加重腦卒中患者病情,故其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風險相對較高[10]。TNF-α、IL-1β、sICAM-1均可介導機體分泌炎癥介質,并隨中性粒細胞進入患者病變部位,破壞神經血管,導致其血管內膜發生不可逆性損傷,同時促進氨基酸、一氧化氮的分泌,造成大量神經細胞壞死,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概率較高[11]。因此,臨床應積極落實實驗室各項炎癥指標的相關檢查,提高警惕,并給予相關抗炎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狀態給予相關穩定神經元細胞治療,以此減少細胞外超氧化物的降解,進而降低患者體內炎癥因子的表達。另外,后續臨床應定時評估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狀態,若存在異常則應立即進行處理,降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發生風險。
綜上,入院時NIHSS評分≥ 5分,全血白細胞計數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后續工作中可根據上述因素給予患者相關干預措施,以此達到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早期神經功能惡化風險的目的。另外,由于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續可以前瞻性為重點進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陳國棟, 劉兵榮. 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因素[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1, 23(6): 613-616.
郭言偉, 張敏, 梅雨晴,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國缺血性卒中亞型分型與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關系[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0, 22(1): 44-46.
王小瑞, 石莉, 韓凱, 等. 急性前循環缺血性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3例血糖漂移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的關聯性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2, 22(3): 216-218.
李艷杰, 秦正良, 張新江.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相關因素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0, 24(9): 6-9.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4): 246-247.
鄭晶, 楊斐斐, 占茂芳,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研究[J].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20, 47(3): 272-276.
晏小瓊, 譚倩, 余丹芳,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3): 1641-1643.
楊潔, 謝小華, 汪云云,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白細胞計數水平與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關系[J]. 醫學研究雜志, 2020, 49(12): 57-60, 139.
陳英道, 張岐平, 李育英,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因素[J]. 廣西醫學, 2020, 42(4): 401-405.
林斯革, 歐小凡.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建立[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20, 38(10): 129-132.
汪云云, 謝小華, 王亞萍,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9, 44(3): 38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