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路徑,讓學生在學習文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其無窮奧妙。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 低年級識字教學 有效路徑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在立足于學生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在文本中認知,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探究中發展,在品文字之趣時享文化之妙,讓學生愛上文字,愛上語文。
一、情境教學,在研讀中品文字之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在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融入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在積極的語言實踐中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經驗,在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為此,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在關注語用中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在文本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識字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開展要關注“大自然的秘密”這個單元主題,引領學生在識字中認知自然、觀察自然、熱愛自然,在研讀中品文字之趣,感受自然的無窮奧妙。一是在動詞學習中感受語言的準確和精妙,在情境渲染中研讀文字的表達效果。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中的一系列動詞時,可以通過動畫視頻的輔助教學,讓學生感受小蝌蚪自由活潑的性格。一個“甩”字將小蝌蚪的愜意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迎”和“追”字則表達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學生在反復體驗和情境的融入中感受文字運用的精妙。二是在反義詞的學習中感受文字的底蘊,尤其是在不同畫面的對比中深刻體會文字的藝術功底。如在對《我是什么》中的“溫和”和“暴躁”這對反義詞的認知和學習中,將文本中做好事的生活情境和做壞事的生活情境以不同的圖畫方式進行展示,通過形象的對比,讓學生體會這兩個詞語的不同含義,在研讀中品味文字之趣。
二、任務驅動,在挑戰中會文字之意
清華大學附中韓軍老師在“新語文教育”理念中指出,語文教育要回歸“積累”之本,要在大量調配時間博覽群書中強化對語言文字的積累。為此,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要以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為基礎和平臺,引領學生在挑戰練習中領會文字的意義,深化對語言文字的認知、梳理和積累。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識字加油站”的教學中,任務驅動下的識字練習要從挑戰學習中領會文字的含義和運用的技巧。一是在認知中學習文字的技巧,從詞語結構的搭配入手,感受文字的結構特點。如在“彈鋼琴”“練舞蹈”“唱京戲”等詞語的對比學習中,引領學生體會動詞搭配名詞的運用技巧。二是在游戲中進行仿寫練習,在明確詞語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闖關游戲。這個闖關游戲可以通過兩個階段進行,即看畫面猜詞語和看文字寫詞語,在由易到難的闖關挑戰中,強化學生的認知和記憶。如在“打籃球”“練書法”等看畫面猜詞語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畫面的既視感可以確定詞語的內容。這樣學生既能獲得游戲的樂趣,又能在詞語的提示到不提示的難度增加中,深刻領會文字的意義。在看文字寫詞語的過程中,可以將挑戰的難度加大。如只提供動詞或動詞后面的名詞,以補充完整詞組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如以“學”為動詞,學生可以在“學”后面補充“知識”“文化”“音樂”“舞蹈”“語文”等許多名詞,從而強化學生對此類組詞技巧的認知和運用。
三、實踐教學,在探究中悟文字之理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要教給學生活的書、動的書、真的書和用的書。為此,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在探究文字內涵中感悟文字的構造之理。
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識字教學中,以《場景歌》的量詞學習和《樹之歌》的自然知識學習為例,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識字教學要以生活實踐為基礎,引領學生在探究中感悟文字之理。一是融入生活實踐,在生活中的不同場景中感受“數量詞”的語言藝術。如在“一條帆船”和“一艘軍艦”的對比學習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將“條”和“艘”的含義進行區分。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主動去探究“一方魚塘”和“一塊稻田”中“方”和“塊”詞語運用的特點,在查找“方”和“塊”的不同含義中,結合生活場景,深化識字教學的實踐性。二是融入實踐經驗,在自然和生活中品悟語言文字。如在對《樹之歌》中的楊樹、榕樹、梧桐、楓樹等不同樹木的特點和生長環境的學習中,除了從文本內容的學習中認知不同樹木的生活習性,還要從構字方法的學習中體會這些表達樹木的文字都含有“木”字旁的特征,并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將不同樹木的形狀、特點、生活環境和生長變化的情況進行動態化展示,強化學生的認知、理解和記憶。在“變一變”“認一認”“說一說”和“練一練”的挑戰學習中,將關于樹木的不同知識,以游戲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變化”聲旁的過程中,強化對文字的認知;在看圖識“樹”中,深化對文字的記憶;在看圖說話中,強化對文字的理解;在仿寫練習中,深化對自然的探究。如在“銀杏樹葉像扇子”的仿寫練習中,將識字教學與實踐教學適時融合在一起,既鍛煉了學生的文字功底,又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探究生活的樂趣。
四、自主教學,在評價中享文化之妙
葉圣陶先生提出,要在啟發誘導中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是非自辨、疑難自決、斗爭自奮和高精自探中實現自求得之。為此,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路徑探究要注意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并在優化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結果的過程中,讓學生享文化之妙。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識字教學中,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自主教學要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獨體字,在學習改正錯別字方法的基礎上復習鞏固易錯字。一是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己去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大語文教學要在融入文本、融入生活的基礎上,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和范疇,引領學生在文本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為此,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并充分肯定學生對自主學習的努力和探究的勇氣。二是優化評價內容,表揚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通過查字典學習文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及時表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面對學生對于字典中不同含義的詞組產生質疑時,要以造句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學習、理解和運用。三是優化評價結果,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如在對錯別字的講解中,首先通過學生的自我分析,講述寫這個錯別字的原因;然后讓學生結合文本的語境,分析這個字的含義;最后說說錯別字產生的問題根源。在深化學生對錯別字的識記中,將學習的主動權和發言權適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分析、深入剖析中解決錯別字的問題。
總之,隨著大語文教學理念的深入落實,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要立足于學情,在尊重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在整合情境教學、任務驅動、實踐教學和自主教學不同方式的基礎上,讓學生品文字之趣、享文化之妙,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八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參考文獻
[1]吳慶.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設計——以《中國美食》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3(22):66-68.
[2]許蕤.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探究——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3,24(0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