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之昂 孫翠香



摘要: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具有服務與適應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鮮明特點,構建與區域產業結構相匹配的專業結構是其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通過對天津市25所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適應性分析發現: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結構的適應性一般,存在專業設置重復性與跟風現象嚴重,專業設置與產業轉型發展脫軌,專業類型特征不突出,不具有地方特色等問題。為此,天津市各高職院校要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優化高職專業結構,搭建能夠形成產業發展和專業設置良性閉環的數字化平臺,加快建設職業本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優化專業布局,增強與產業結構的匹配度。
關鍵詞:高職院校;產業結構;專業設置;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4)04-0040-07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與經濟、產業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在人才培養及產業結構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推動學校布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強調了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所需人才精準對接的重要性。而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與地方產業結構密切聯系的重要一環,決定了職業教育為產業結構服務的質量與服務程度,也決定了地方職業教育建設的特色和好壞[1]。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202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天津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指出,提高產業能級,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強化制造業要素保障,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但近年來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適應程度低,致使產業轉型發展緩慢。如何解決天津市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現有的一系列問題,提高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適配度,從而促進產業蓬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天津市產業發展與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現狀
(一)天津市產業發展現狀
根據天津市發布的《2022年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可知,天津市2022年全年生產總值為16 311.34億元,按照不變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3.15億元,比上年增長2.9% ;第二產業增加值6 038.93億元,比上一年下降0.5%;第三產業增加值9 999.2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三次產業結構為1.7∶37∶61.3。202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天津市應大力發展智能科技產業,將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快信息基礎建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汽車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快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等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聚集高端人才,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持續優化人才環境。這對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1+3+4”現代產業體系的“1”指的是高技術產業,即智能科技產業,該產業是以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引領、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新型智能基礎設施為關鍵支撐、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興產業;“3”是指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新興產業,“4”是指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汽車、石油石化等四大優勢產業。“1+3+4”現代產業體系對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參考價值,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現狀
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總計25所高職院校(其中,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為本科層次院校中存在高職專業招生的情況),在招專業共計18個專業大類、261個專業,專業布點數為712個,對應一、二、三產總計設置專業數分別為1個、257個和378個,平均每個學校設置10個專業,每個專業布點2.72個。根據天津市統計局2022年發布的《天津統計年鑒》可知,2021年天津市25所高職院校在校生為210 523人,2022年天津市高職院校在校生為218 947人,相比2021年增長了4%。自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高職擴招200萬人之后,雖然天津市高職院校的專業數和招生人數都在不斷增加,但天津市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近年來并未發生大的變化。天津市高職院校對應一、二、三產業的專業布點數量分別為1個、302個和409個, 其中最多的專業大類為裝備制造大類,包含了120個專業布點;其次是電子與信息技術大類及財經商貿大類,分別涉及110個和109個專業布點數;土木建筑大類和交通運輸大類包含了55和54個專業布點數;最少的是農林牧漁大類、輕工紡織大類和公安與司法大類,總共占比為1.74%。從總體上看,天津市第二產業總共涉及302個專業布點,第三產業總共涉及409個專業布點,第三產業占比比第二產業多出35.43個百分點。綜上所述,根據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專業布點數量不難看出,天津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為“三二一”的結構分布。如表1所示。
二、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集中度、聚集度和偏離度分析
(一)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集中度分析
專業集中度指的是一個專業在不同院校的開設情況,即在天津市25所高職院校中開設相同專業的重復率,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C表示開設此專業的院校占比,∑Mi表示開設此專業的院校數,S表示天津市高職院??倲?。
通過對數據的篩選計算,將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集中度前十的專業和其所屬專業大類進行整理(見表2),可以看出,2022年天津市25所高職所設專業重復率最高的十個專業中,大數據與會計、電子商務和電氣自動化技術三個專業開設院校數量超過了50%,并且25所高職院校設置重復率較高的十個專業都屬于財經商貿大類、裝備制造大類和電子與信息技術大類。雖然專業設置表面上與天津市向高科技產業(如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轉型發展相違背,但大數據與會計、電子商務和電氣自動化技術三個專業,無論是在天津市、還是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發展時間長、底蘊深厚的老牌專業,且近年來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結合,故其升級轉型后并未脫離天津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應有之義。但總的來說,專業集中度表明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并不契合,且存在著專業設置較為單一、專業重復率高等問題。
(二)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聚集度分析
專業聚集度指的是每個院校的專業布點數與其對應的專業大類數的比值關系,計算公式為:
其中,Di表示每個院校的專業聚集度,∑(?坌x∈Mi)表示所求院校專業布點數的總和,∑Sc表示其所包含的專業大類數的總和。
通過整理計算可知(見表3),2022年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聚集度在3以下的院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專業設置和專業所屬大類較少,另一種是即使院校涉及的專業大類較多,但一個專業大類一般只開設一個專業;而聚集度在6(含)以上的院校雖然開設的專業大類數少,但每個專業大類下設的專業數量多。天津市25所高職院校專業聚集度在3以下的院校有6所,占天津市高職院校總數的24%。這6所高職院校雖然聚集度低,但是其專業大類和所設專業之間的對接性好,聚集度穩定,并無專業設置數量極端化趨向,具有一定的專業特色。聚集度在3~6(不含6)的院校有17所,所涉及的專業大類和所設專業較多,分布較為均衡且廣泛,在一些專業大類上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專業群。剩下的兩所院校,其專業聚集度大于6(含),專業大類數量少,專業個數多,專業聚集度較高,雖然院校的專業設置極具特色,但發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三)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偏離度分析
產業結構是衡量區域產業發展水準和質量的重要依據,專業結構是體現一個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所設置的專業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2]。本文采用兩者之間的偏離度來研究天津市產業結構和專業設置之間的適應性程度,而偏離度是根據高職院校專業結構在院校中所占比重計算出來的,專業結構比重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P1、P2 、P3(即Pi)代表著所求院校涉及一、二、三產所對應專業的專業結構比重,∑(Xi∈N)指的是相應院校一、二、三產對應專業數的總和,X1+X2+X3指的是相應院校涉及的產業對應專業數的總和,N代表對應院校。
偏離度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Bi指的是所求院校相應一、二、三產對應專業的偏離度,Pi表示專業結構比重,Ki指2022年天津市三次產業結構。特別注意的是,Bi的每次計算都只能算出一所院校涉及一、二、三產的對應專業與天津市一、二、三產產業結構的偏離程度,故限定Bi∈N;而Ai均指的是偏離度絕對值均值,偏離度的絕對值及其均值越小,代表院校專業結構和地區產業結構之間的契合程度越高,相反,偏離值的絕對值及其均值越大,表示契合程度越低。
通過計算可知,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偏離度分別為-1.7%、3.41%、-1.87%,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雖然開設了與第一產業對應的相關專業,但是在總量如此龐大的專業布點數下,其專業結構比重的數值很小,可以視作零。所以,天津市高職院校與第一產業對應的專業設置數還有待提高;與第二產業對應的專業設置略微過多,有待進一步向高層次產業結構轉變;與第三產業對應的專業設置略少,在向新型產業結構和高層次產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專業數量與產業結構的對應程度。如表4所示。
總體來看,天津市高職院校之間具有顯著的特色性差異。個別院校辦學資源分散,雖專業設置集中度高,能夠凸顯院校特色,但專業資源并不充足,規模小,相較于其他院校實力不強,難以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三、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適應性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設置重復率高
天津市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聚集度不高,院校特色不鮮明或院校特色太過鮮明導致其對具體產業的貢獻程度降低,聚集度為3~6(不含6)的院校中,專業設置普遍分散且專業之間的關聯度較弱,這會導致專業資源過于平均且分散,影響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其次,這類院校開設的所謂“熱門專業”或者受歡迎度高的專業存在重復設置的問題。根據表2可知,天津市高職院校重復率前十的專業大類為財經商貿大類、裝備制造大類和電子與信息技術大類,其中大數據與會計、電子商務在15所院校中有布點;電氣自動化技術、現代物流管理、大數據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在10所及以上的院校有布點,且數據中并未統計重復的專業數量。雖然天津市近年來朝著高科技裝備制造業和物流業轉型,但是目前的專業設置數量、專業布局結構和專業建設速度是否能真正培養出天津市所需的高質量人才,且專業結構帶來的人才結構的“變形”是否會造成人才擁堵,加重就業焦慮和內卷壓力,這些問題都值得繼續探索和深究[3]。此外,一些高職院校為了進一步提升院校競爭力和院校名氣,即使沒有相應的專業資源和開設條件,依舊跟風設置專業,追求院校的綜合化和知名度,導致院校專業特色越來越不明顯,專業集中度越來越低,與產業結構偏離度越來越高,對天津市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貢獻率也越來越低。
(二)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轉型發展脫軌
職業教育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教育類型,在專業設置上體現為專業結構應與地區產業結構相適應,并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不斷進行調整[4]。近年來,天津市產業結構轉型是以高技術產業為核心,構建產業的信息化、數字化及現代化;而其中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石油石化、汽車等都屬于第二產業。通過表1和表4可知,天津市高職院校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對應的專業設置比例大概為2∶3,在與第三產業對應的專業設置中,財經商貿大類和電子與信息技術大類專業占比并駕齊驅,專業布點數都達到了總體的15%;但與天津市重點發展的第二產業對應的專業設置中,裝備制造大類、醫藥衛生大類和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在天津市高職院校中的專業布點數總占比不到25%??梢钥闯?,雖然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基本上匹配,但從細化的專業大類和專業布點的數量來看,表現出明顯的“脫軌”現象。究其原因,首先,產業結構還是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為輔,產業結構與產業轉型發展不匹配,約束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專業類型多樣化發展。其次,從高職院校自身來看,部分院校出于招生考慮,更多是迎合大部分家長的需要,缺少市場調研,盲目跟風設置專業,導致專業設置和產業結構偏離度較高,與產業發展脫軌。
(三)專業類型特征不突出,缺少地方特色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迸c靜態的、知識系統化的普通教育專業結構最大的不同在于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是動態的、基于工作過程的[5]。目前,天津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依舊遵循學科體系,而非動態的產業體系。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背景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采用三種形式:與普通教育類似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老“三段式教學”或在體系上為動態的、基于工作過程的。二是天津市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大類過于“單調”。雖然財經商貿大類、電子與信息技術大類及裝備制造大類與天津市產業結構轉型發展較為吻合,但屬于這三個專業大類的專業并不能凸顯本地化特色。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公布2022年高等職業教育??茖I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可知,高等職業院校電子商務類專業全國布點數為2 352個,其中,電子商務專業布點數為1 546個,而我國高職院校數量為1 545所,相當于平均每所高職院校都設置了電子商務專業;而全國有981所高職院校開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占高職院校的65.9%。
總的來說,天津市高職院校重復率前十的專業與全國高職院校重復率高的專業相似,且這三個專業大類占據了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結構的50%。綜上所述,天津市部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還未真正擺脫普通教育的思維,專業類型特征不突出,也不具有地方特色。
四、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適應性優化策略
(一)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優化高職院校專業結構
天津市高職院校應結合天津市產業發展方向,優化專業結構,對內合理劃分和精準定位專業大類,對外基于院校自身與區域發展實際,調整專業布點[6]。
首先,天津市高職院校應加強對“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的支撐力度,設置與高技術產業為核心的裝備制造業、材料與能源大類、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等重點發展產業對接的專業,以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園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核心區的海河教育園區為天津市高職院校核心發展地區,向外輻射影響帶動其他高職院校,推動天津市各大產業園區共同發展。并且,由于天津市第一產業與專業設置的偏離度為零,天津市應建設農業類的高職院?;蚬膭畈糠指呗氃盒T鲈O農業類專業,積極參與天津市“十四五”期間提出的有關農業的設計與規劃,以期在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實現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完美匹配。
其次,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天津市傳統的旅游業應與國際化休閑度假和文化中心對接,圍繞天津港這一運輸樞紐,使傳統手工業和服務業向現代物流業、智慧醫療、數字商業等以高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復合產業發展。建立以旅游業為骨架、以手工業和服務業等行業為“血肉”的產業升級體系,真正實現以新型智能基礎設施為關鍵支撐、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景象。
最后,加快完善新興產業的人才布局。建設或發展高職及以上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職業院校或專業,完善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緊缺的高科技技術人才培養為主,智能汽車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人才培養為輔的人才培養布局,為新型產業發展儲備人力資源、提供智力支撐。
(二)搭建數字化平臺,形成產業和專業之間良性發展的閉環
從前文得出,天津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產業結構表面上基本相符,但由于適應性問題,專業和產業之間并沒有產生良性影響①。因此,應以《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基礎,分別針對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需求搭建校企數字化平臺,實現“產學研”之間的信息共享、數據共享、資源共享,完善產業、企業和院校之間的溝通機制,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和院校專業合理設置,構建一個健康且快速發展的專業產業環境。
構建數字化平臺不僅可以實現產業和專業之間的良性閉環,還可以幫助高職院校的專業和課程進行改造升級、完善與鞏固,實現教學資源數字化、學生管理數字化等功能。首先,搭建在線招聘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平臺發布招聘信息,將企業的人才需求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對接起來。其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合作實現產學對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后,共建線上知識共享平臺。在政府主導下,高職院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建設知識共享平臺,增加校企互相了解的渠道。通過開設線上課程和講座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競爭力;使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將企業需求與學生專業技能進行匹配,提供匹配報告;高職院校還可以借助智能化招生系統,通過分析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及市場行情,及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提高教育質量和就業率。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新的職業機會和挑戰。首先,高職教育需要更新專業課程,保持其與行業對接。通過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及時更新培養方案,讓學生掌握行業中最新的技術和知識。其次,強化高職院校師資培養。教師是實現數字化教育的關鍵,高職院校應該為教師提供數字化教育相關的培訓和資質認證,讓教師掌握數字化教學技能,以提高數字化課程開發和教學效果。
(三)加快職業本科層次的構建,滿足產業升級所需的高層次人才
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所具有的創新性、融合性和發展性等特征對人才的創新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高技能人才是促進產業升級的直接動力,而職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操作能力卓越、創新能力一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首先,要加快建設天津市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充分發揮“雙高計劃”的職業院校優勢和引領示范作用,實現職業教育層次多樣化和人才培養高質量。其次,推動天津市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職和中職協調發展,推動全市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提升。最后,職業本科的專業設置也要與產業結構相適配,立足天津市“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盡量實現職業本科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完美匹配。同時,在專業設置和產業結構適配的前提下,應不斷加強職業本科的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實現專業動態調整。只有不斷更新和優化職業本科專業設置,才能真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需求。
注釋:
①良性影響指的是專業設置能夠對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貢獻,并且產業發展也能夠對專業建設產生正向影響。偏離度是這種良性影響的符號化體現。
參考文獻:
[1]楊璞玲,牛金成.天津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2(10):42-48.
[2]劉夏,陳磊.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適應性研究——基于海南14所高職院校的實證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2(35):33-39.
[3]王彥飛,宋婷,聶永成.就業前景視域下高職專業設置的現實樣態與實踐理路——基于海南省區域樣本高職院校的審視[J].職業技術教育,2017(17):31-35.
[4]周維莉,王志強.湖北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需求對接實證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35):11-16.
[5]李宏波.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適應性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3(3):101-106.
[6]徐春紅,董鴻安.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發展的適配性研究——以寧波市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3(2):6-11.
(責任編輯:張宇平)
Adaptability of Specialty Setting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ianji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I Zhi-ang, SUN Cui-xi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322,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and have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ng and adapting to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matching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focu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aptability of specialty setting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ianjin's 2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found that the adaptability of specialty settings and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ianji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verage, and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repeatability and follow-up of specialty setting, derailment between specialty sett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lack of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ty types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sufficiency.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ianjin should follow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pecialty, build a digital platform that can form a benign closed loop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pecialty setting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ntinuously adjust specialty settings and optimize the specialty layout, and enhance the matching degree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ial structure; specialty setting; adaptability
作者簡介:崔之昂(2000—),男,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學;孫翠香(1975—),女,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基本理論與政策、教師教育、教育評估研究。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職業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編號:CJE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