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實施多元評價,通過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形式多元和評價內容多元,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多元評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教學評價應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保持、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并建立自信。教師要結合英語學科特點,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多元評價的探究與實踐,探索科學的評價策略,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引領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評價主體多元,體現“跨界、滲透”的融通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評價的主體由“單向”走向“多向”,可以是教師、伙伴、學生自身及家長、社區等,它涵蓋了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學生之間互評、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評價。這樣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不同時間評價學生,實現多場景、有梯度、分層次評價。
(一)師生互評,突出時效
師生互評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不僅是教師單方對學生作出評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成為各類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進步和學習困難,及時評價學生對課堂任務的興趣和投入程度、對任務的適應和完成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情感發展水平等,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鼓勵、指導或建議,通過師生互動評價牽引,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級起點)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8 Buying Clothes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運用謎語、兒歌等形式將學生帶入情境,使他們能夠深切體會到英語的魅力。之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圖片的形式展現不同種類的衣服,讓學生說出這些衣服的英文名稱。對于那些回答比較積極主動的學生,教師應當秉持鼓勵的態度;而那些稍顯消極被動的學生,教師也不能進行批評,而是需要引導他們增強自信心,大膽回答問題。另外,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也可以反過來評價教師,以幫助教師更加有效地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進而予以完善優化,推動學生與教師一起進步。教師除了用語言,還可用眼神、手勢等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生在師生互評中逐漸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學會了聆聽、理解、贊賞、爭辯、互動,與教師達成共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又注重了學生情感發展的進程。
(二)合作學習,互利共贏
合作學習的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弘揚團隊精神,增強責任意識,讓學生學會合作,牢固樹立“組榮我榮”的觀念。這種方式將評價輻射到小團隊的每一個人,構建“小組命運共同體”,實現習慣共生、榮譽共享、責任共擔、成長共赴。教師評價不僅要關注合作的過程、結果,還應關注合作團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深入各組,對各個合作小組進行現場觀察和介入,傾聽學生的討論,了解合作的動向,隨時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積極評價。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小組成員交流合作,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提高小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家長參與,見證成長
我們創建學校、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環境,形成完整的、各有側重的、評價主體之間共同探討發展策略的機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長評價會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學校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功能,牽引家庭內部各成員間的平等對話、正確引導。家長的評價視角獨特,無可替代,可為學校教育提供有價值的素材,實現家長與教師共同規劃學生的未來。
家長可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成果分享等方面進行評價,通常都是以問卷、反饋單等形式。他們了解孩子的學習,看到孩子的閃光點,也對他們的表現提出希望。家長主動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形成對學生教育的巨大合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教師則為學生提供評價清單,幫助他們進行復盤,從而更好地梳理知識并查缺補漏。
二、評價形式多元,秉持“拓局、向上”的立體性
(一)以“快樂陽光”拓局的開放性評價,提升學習能力和自主意識
教師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為宗旨,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引領學生參與各類活動。評價既可以用書面、口試、活動報告等形式,也可用課堂觀察、成長記錄、調查和實驗、課后訪談、作業分析等形式,如:英文趣配音、唱英文歌曲、英文演講賽、單詞接龍、“英”你精彩小劇場等。通過開放性活動體驗學習、探究過程和內涵,擴大評優范圍,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考察評選,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價值取向,鼓勵學生發展不同的潛能,從而提升學習力。
(二)以“學業成長”立軸的過程性評價,改變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采取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形式,能使學生如沐春風,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教師面對的是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千篇一律的評價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這時候,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起不到真正的激勵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在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尤其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的評價,應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才能使評價為學生所重視,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英語教學效果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潛能生往往在課堂上很少參與活動,久而久之,自信心越發缺乏。教師應及時關注和鼓勵,可以采取跟讀、幫讀等方式,并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要堅持用不同的評價尺度與形式,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勵自我進步。在課堂學習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深度觀察,同時鼓勵“生生交流,學優生帶潛能生”的學習方式,以全方位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對學生的綜合學力(思考力、判斷力、表達力、人格品性等)進行過程性評價。在家庭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家長的深度觀察、及時的關注,對不良行為的糾正引導,對進步改善行為的鼓勵,讓孩子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過程性診斷和評價。
為了使隨堂評價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評價形式要追求個性化。只要教師時時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隨堂評價中做到與課堂實際及自身特點相結合,不斷創新評價形式,使隨堂評價多樣化,課堂教學一定會更加高效。
(三)以“專注綻放”樹標的展示性評價,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展示性學業評價旨在通過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內在動力,喚起學生發展的潛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創建展示型檔案袋、開展研討評定、主題課程展演、單元主題評價、校園展臺展覽、APP平臺信息評價等使學生在展示中成長。
三、評價內容多元,踐行“個性、增值”的生長性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幫助學生發現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師不能僅僅從一個維度去評價學生,而應綜合各方面內容對學生進行評價,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立評價內容。新課程改革對評價提出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少新的評價內容,如檔案袋評價、記錄卡評價,每項評價內容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適用的領域,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為原則,以人為本、突出實效地加以選擇;要結合學生實際,選擇科學簡便、靈活多樣、富有實效的評價內容。
如在六年級英語寫作評價中,教師設置了文章結構、故事元素、故事創意、語言選詞、語法標點和文章長度這樣六個維度的評價內容,學生基于這些具體要求,將自己在本單元學習到的寫作技能運用到任務中,也能在修改和完善寫作過程中不斷回看要求,以提高寫作質量。在評價時,教師以各項得分與評語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更準確地了解自己在本次寫作中表現出的優勢與不足。這樣有目標、有任務、有評價標準的寫作指導,促使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不斷提高。每一年的創意寫作大賽,學生都特別期待、積極參加、樂享其中,帶來了涉及校園生活、旅行、探險、科幻、穿越等豐富多彩的作品。
多元評價的探究和實施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全面性、動態性。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形式多元、評價內容多元都是為了激發內驅力、增強調試性,幫助學生學會接納自己的有限和不完美,也敢于擁抱自己無限的可能。
總之,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多元評價的探究,對新課程的實施起到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 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和個性發展,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宗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程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混合式作業的行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3]劉東紅,金文伶,劉迎輝.以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J].華夏教師,2022(31).
[4]吳瓊.基于核心素養下英語多元評價的實施與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20(3).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