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莉



摘要:大單元教學設計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以學科大概念、大任務或大問題為單位進行的。教師應探究如何進行初中生物學大單元教學設計,尋求適合《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大概念;大單元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從知識體系、內容架構等方面進行了研制和修訂,提煉出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發展要求,并建議教師“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筆者以“生物體的組成”這一單元主題切入,提煉學科大概念“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形成核心問題,設計核心任務和子任務,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尋求適合新課標理念的初中生物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基于新課標確定單元主題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生物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安排為五課時,該單元教學依托于生活中的情境、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學策略展開。教師應基于相關任務情境,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實現對“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這一大概念的梳理、遷移和應用。為此,筆者確定單元主題為“生物體的組成”。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涉及的知識多屬于微觀內容,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教學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當多給學生提供使用顯微鏡了解微觀世界的機會,增強學生對細胞、組織等微觀世界的感性認識。根據新課標中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學業要求及教學提示,圍繞單元主題“生物體的組成”,筆者引導學生在探究實踐和科學思維過程中形成生命觀念和態度責任,并通過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儲備、認知特點、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分析,確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及課時目標,學生通過完成每個分課時的學習目標來達成大單元學習目標。
二、依據層級概念網絡圖提煉學科大概念
大概念是大單元教學的核心與指向標,統領大單元教學的全部課程內容和教學流程,所以初中生物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要結合課程內容完成層級概念網絡圖,厘清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本單元遵循從“微觀—宏觀”認識生物體結構層次的邏輯順序,涉及了新課標“課程內容主題一”中的大概念“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包含兩個重要概念、八個次位概念,層級概念網絡圖如圖1所示。
在三個“概念層面”中,大概念居于大單元教學的核心地位,是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基石和關鍵;重要概念是大概念的相關概念,聯結大概念中的次位概念;次位概念之間又相互關聯,對應學科基礎知識。學生通過對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學習來逐步完成對大概念的建構。
三、圍繞大概念創設科學合理的情境任務
大單元學習需要圍繞大概念創設科學合理的大單元學習情境任務,教師可以將核心知識演變成問題融入真實的、具體的情境任務中,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使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學習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工合作、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創新思維。教師要讓學生在任務情境中發展科學思維,體驗各級概念的形成過程,明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建構完整的概念體系。
情境任務分為單元情境大任務和課時情境子任務, 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多課時的“情境子任務”來共同完成情境大任務。本單元教學設計圍繞“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這一大概念創設了“構建細胞模型并舉例闡述結構與功能、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等觀念”的情境任務。本單元共劃分5個課時,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情境任務以及概念體系的對應關系如上頁表1所示。
四、以核心素養為指向進行單元學習評價
大單元學習評價要以素養目標為指向,是教師對學生在大單元學習的全過程和成果實施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持續強化、貫穿全程的反饋和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并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適時調整學習節奏、明確學習目標、發現問題和及時矯正。本案例采取過程性評價(見表2)和結果性評價(見表3)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全程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除了評價表外,本單元學習評價還可采用筆試、實驗、課堂作業等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通過使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工具,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情況,從而指導學生的深度學習。這樣的大單元學習評價,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恩山.核心素養為準繩 主動學習少而精: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基礎教育課程,2022(10).
[2]鄧純臻,李剛.例談指向生物學大概念的“五步路徑”大單元教學設計[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2(6).
[3]吳益.大概念引領下的初中生物學大單元教學初探[J].中學生物學,2023(7).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