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睿 陳悠然
摘 要:為了研究微課不同應用時機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首先通過訪談部分英語教師,了解他們對微課應用于教學的看法和建議,再將廈門市某小學四年級的三個班級分為無微課、課前微課和課后微課展開教學實驗。結果顯示,課后微課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成就動機的提升效果最明顯。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微課應用時機;成就動機;學習興趣
作者簡介:韓 睿(1990—),男,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陳悠然(1990—),女,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天心島小學。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微課”的概念起源于西方[1],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正式提出。他認為,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視頻輔助教學,結合相應的討論和作業,教學效果良好。《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應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而微課作為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學生英語學習和教師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國內外微課相關研究和實踐的深入,一線英語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將微課運用于教學實踐,關注微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2]。當前的研究主要關注微課的內容,對微課應用時機,尤其是在小學生群體中的作用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課前應用微課和課后應用微課對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不同影響,為小學英語教師使用微課輔助教學提供參考。
二、文獻綜述
(一)微課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從內在因素出發,微課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動機[3]。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更喜歡使用微課輔助的教學方式,這主要是因為微課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挑戰性與互動性的特點,能夠調動學生的多元感官,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4]。同時,微課作為有效的英語課后輔導方式之一,也能夠提升學生復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從外顯結果來看,微課可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升[5]。微課可以豐富的表現形式有效地將英語語言知識、語法概念等細化、分解,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內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6]。同時,微課在英語的專項訓練中也表現出較好的促進效果,如在閱讀教學、聽說訓練、單詞學習[7-9]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實證研究的支持。
(二)微課應用時機的相關理論
從課前微課的角度來看,認知同化學習理論認為課前微課通過向學生呈現問題、案例或引發思考的內容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經驗[10]。這能幫助學生將新學習的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關聯,提升其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速度,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而從課后微課的角度來看,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不能決定學習成果的好壞,只能決定他們掌握學習內容所需的時間[11]。小學英語課后微課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反復學習,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無論學習者的能力和基礎如何,微課都能滿足其學習需求,使其達到掌握學習內容的目的[12]。此外,間隔效應理論指出,通過分散復習時間,學習效果會更好[13]。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微課反復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種分散復習的方式有助于長期記憶的形成,提高學習的持久性。
三、微課的設計與實施
(一)實施流程
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學期開始前,獲取上一學期期末成績,據此將學生分為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同時進行教師訪談,了解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向學生開展成就動機與學習興趣問卷調查作為前測;第二階段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微課差異教學,并獲取三個班級在該學期的期末成績,將施測前成績與施測后成績進行對比;第三階段在學期結束后,再次開展成就動機與學習興趣問卷調查,比較經過一學期微課教學后,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成就動機和學習興趣是否有顯著提升。
(二)微課的有效性分析
1.研究工具
(1)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問卷:問卷在研究開始前和研究結束時發放,通過對比數據,分析學期前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是否提升,以及同一微課內容在不同應用時機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是否有不同影響。基本信息調查包括學生所在班級、姓名、座位號、性別等。學習興趣問卷參考了近年相關學者編制的學科學習興趣調查問卷[14-15],根據小學英語學科實際進行修改。成就動機測試參考由挪威心理學家T.Gjesme和R.Nygard編制、上海師范大學教科所葉仁敏譯制修訂的成就動機量表[16],刪除冗余內容并調整為適合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題目。(2)微課使用資源:部分基于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設計,并從網絡平臺獲取優質微課資源投入使用。(3)期末英語測試卷:試卷由外區專家命題,試題信度高。為保證閱卷標準一致,由多位英語教師以統一標準進行流水閱卷。(4)統計軟件:所有的數據結果以M(SD)的方式呈現,使用SPSS 22.0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與顯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對象與周期
本研究選擇廈門市某小學四年級的三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正確利用釘釘平臺中的英語微課輔助學習。三個班級的英語學業水平差距很小,適合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周期為一個學期,對照班不觀看微課,實驗1班在課前使用微課預習,實驗2班在課后觀看微課輔助復習。以開始實驗前一學期的英語期末考試成績為依據,將班級內的學生劃分為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共得到92份有效數據(表1)。
(三)研究結果
1.微課實施前英語學習現狀訪談結果
通過訪談,了解到該校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以下困境:一是課前預習效果不理想,部分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或是能力水平較低,導致預習效果不佳;二是學生英語復習習慣較差,部分學生不能及時鞏固課內關鍵知識,導致學習基礎薄弱,成績下降;三是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一方面是隨著學習時間增長,學生的學習興趣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主動表達,表現出不自信和畏難情緒;四是學生英語學習方式單一,局限于課堂聽講和被動練習,難以實現語言的靈活運用。
2.微課不同應用時機對成就動機的影響分析
根據三個班級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成就動機前后測的均值和標準差(表2),發現課后觀看微課的實驗2班成就動機提升最顯著。而通過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對照班和實驗1班中,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的成就動機無顯著性差異;而在實驗2班中,學優生的成就動機后測分數較前測有顯著提高,學困生成就動機平均分數也有較為明顯的提升,中等生成就動機的提升程度則不明顯。總的來說,課后觀看微課輔助英語學習對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成就動機都有提升作用,對學優生和學困生的提升作用尤為明顯。
3.微課不同應用時機對學習興趣的影響分析
通過雙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微課應用時機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表3),結果顯示,實驗1班和實驗2班的學生學習興趣后測分數顯著高于前測,而對照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前后測分數無顯著差異。這表明無論在課前還是課后觀看微課,都會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產生積極影響。
4.微課不同應用時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分析
使用雙因素方差分析后發現(表4),在對照班和實驗1班中,不同類型學生的前測和后測學習成績均無顯著差異;而在實驗2班,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后測學習成績顯著提高,中等生的平均分數亦有提升,但程度不如學優生和學困生明顯。研究結果表明,課后觀看微課輔助英語學習對不同類型學生的英語成績都有提升作用,對學優生和學困生的提升效果尤其明顯。
四、總結與思考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微課能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第二,課后微課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和學習成就動機的積極影響顯著;第三,課后觀看微課對不同類型學生的英語成績和學習成就動機均有提升作用,對學優生和學困生的提升效果尤為顯著。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第一,在英語學習現狀調查方面,訪談對象未涵蓋其他學校和學段的學生,不能全面反映微課應用時機對不同學校和學生群體的影響;第二,未對中等生課后微課提升效果的顯著性進行進一步研究;第三,研究周期有限,未對微課運用策略進行深入具體研究。
綜上,小學英語教師在微課教學中應考慮因材施教,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課,使課后微課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從而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同時,教師應著重研究微課的運用策略,探索適合小學生的微課教學模式,進一步發揮微課的指導作用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星磊,喬愛玲.美國可汗學院對我國網絡教育的啟示:以高校教師網絡培訓為例[J].軟件導刊,2013,12(5):161-163.
[2]郭云閃.小學英語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應用的行動研究及注意事項[J].學周刊,2017(13):215-216.
[3]譚劍梅.微課與初中生英語語法學習興趣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4]肖彧.微課輔助上海農村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5]李璐璐.微課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及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8.
[6]鄭碧藝.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7.
[7]李若璠.微課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9.
[8]徐婷婷.微課在小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9]古榮華.小學英語單詞類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7.
[10]TIAN Z J,ZHANG K,ZHANG T,et al.Application of Ausubel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in teaching/learning medical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J].Biochem Mol Biol Educ,2020,48(3):202-219.
[11]王會娟.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12]林彩滿.基于掌握學習理論下的微課輔助教學實踐[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20(4):3-5.
[13]WEGENER S,Wang H C,BEYERSMANN E,et al.The effects of spacing and massing on children's orthographic learning[J].J Exp Child Psychol,2022,214:105309.
[14]姜晶晶.小學生英語課堂情境興趣的結構及其向個人興趣的轉化[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15]吳洪艷,劉曉琳.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問卷編制與現狀調查[J].數學教育學報,2017,26(2):50-54.
[16]葉仁敏,HAGTVET K A.成就動機的測量與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2(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