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南峰 王育榮
摘? 要? 通過實地調研和網絡檢索,比較國內外眾創空間的內涵及特征,對不同類型和形式的眾創空間的發展模式、發展歷程及典型實證進行研究和比較,找出當前眾創空間的問題和不足;思考大學眾創空間的構建目標及功能定位,設計出新的發展模式,在實體運行中進行檢驗,推動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 高校;眾創空間;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8-0122-04
0? 引言
眾創空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萌發于1981年德國的創客空間(makerspace/hackerspace)。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性經濟轉型思想,指出眾創空間正逐漸成為社會化創新創業的主要載體[1]。大學眾創空間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
1? 眾創空間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1? 眾創空間的背景和內涵
眾創空間是在創新2.0新時代經濟下,緊跟全球創客浪潮的興起發展,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深入,基于知識創新環境的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由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及資本化運作構建起來的新型公共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2]。國內外的眾創空間對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眾創空間是一種將物理空間、意識空間和社會空間完美結合的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工具。它以社會資源為基礎,以空間為載體,通過市場化運營機制、專業化的服務和資本化的運作,面向特定的創業群體提供開放式的服務平臺[3]。由此,創新不再有實驗室的邊界,利用互聯網+為工具,依托國內外眾多眾創空間平臺,普通大眾也能踴躍參與到創業創新中來[4]。
1.2? 眾創空間研究的意義
眾創空間起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對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創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對眾創空間的內涵與邊界缺乏統一的認識,眾創空間的數量及發展模式也不清晰,對其發展現狀及模式做系統性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第36號文件提出,高等學校創業創新教育改革要“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5]。高效地促進眾創空間的發展深化高校創業創新教育改革,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推動雙創戰略的落地和持續實施,有重要的意義。
2? 眾創空間的理論研究和分析
2.1? 眾創空間的定義和種類
眾創空間由歐美國家的“創客空間”演變而來??死锼埂ぐ驳律璠6]認為“創客運動”就是通過互聯網工具,將全球“單打獨斗”的創客們連接起來,通過分享他人的靈感,將各自的DIY組合成攜手共進和共同創造。主要的類型有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創客空間。
我國的眾創空間是在創客空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型孵化器,它可以為創業者提供辦公場所、交流平臺、網絡支持和資源對接平臺。其主要的形式是:專門服務于創客的創客空間;擁有多個團隊和創業者的聯合辦公空間;由創客空間加孵化器構成的新型孵化器;以咖啡館的空間場所為基地的創業咖啡館;以創業辦公為核心的創業社區等。
2.2? 眾創空間的發展歷程
國外的創新創業有著久遠的歷史,模式種類很多。最早的混沌電腦俱樂部是1987年在柏林創建的。此外還有2006年在美國成立的Techshop。它是一種會員制的眾創空間,通過收取會員費和進行有償授課來進行盈利。同年在奧地利誕生的Melalab眾創空間,它為IT、攝影、新媒體、數字藝術等領域創客提供相關硬件及辦公場地,通過收取會費及利用融資、贊助和政府資助籌措資金。Wework是2011年在美國建立的現代眾創空間雛形,它為創業者提供低價且實用的共享辦公空間,獲得租金收益。
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眾創空間星羅棋布,到2021年末眾創空間已有
15 253家,覆蓋全國95%的縣級以上地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氪空間、優客工廠、車庫咖啡、創客邦、方糖小鎮、橘子空間等。
2015年在重慶理工大學成立了星云智慧空間。它由創新實驗室演變而來,通過“以賽促創”、以“項目+產品+興趣”作為驅動力,針對學生的不同的創業創新思想,建立多種空間環境。車庫咖啡眾創空間是2011年4月在北京中關村創辦,為新創業的和發展中的企業進行創業咨詢,以出租辦公場地、提供咖啡和餐飲、舉辦展覽會和路演會議等服務獲取盈利。
2.3? 眾創空間幾種典型模式的分類比較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以下幾種模式。
1)活動聚集型:通過舉辦項目發布、展示及路演等活動,使投資方和創業者直接接觸,如深圳柴火空間。
2)培訓輔導型:依靠高校優秀教育資源和強大的校友人脈,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如清華x-lab。
3)媒體驅動型:由媒體公司利用自身的宣傳優勢,打造綜合創新服務平臺,如36氪。
4)地產思維型:通過類似WeWork模式,由房地產公司為創業者提供聯合辦公場所,如優客工場。
5)產業鏈服務型:通過幫助創業公司上下游的合作關聯企業,提供鏈式服務,組合創業基金進行聯合投資,如創客總部。
6)投資驅動型:以資本運作作為核心和紐帶,聚合天使投資和機構,通過平臺孵化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如車庫咖啡。
7)綜合創業生態體系型:通過提供金融、培訓、輔導等服務,孵化創新創業項目,如創業公社。
2.4? 眾創空間發展模式的研究方法
對眾創空間模式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實地調研法、比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重點訪談法等幾種。本文主要通過網絡對國內外各大學眾創空間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獲得各類報告和文獻資料,然后在南京工程學院等多個大學眾創空間實地調研各創業團隊,分析對眾創空間模式影響的各因素。再和國內現有的各大學眾創空間的類型進行對比,歸納各個模式的特點,尋求眾創空間的發展路徑。剖析南京工程學院眾創空間的模式,形成整體認識,歸納出普遍規律和共創模式。與眾創空間中的企業團隊及創業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眾創空間的服務體系的優勢和不足進行總結,提供制定新體系模式的依據。
3? 大學眾創空間模式的實踐過程
3.1? 大學眾創空間新發展模式的構架
3.1.1? 大學眾創空間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大連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及武漢市光谷創業咖啡和騰訊眾創空間等眾創空間的網上信息檢索和對南京工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的實地調研,并與國外高校的比較以及與從業者的訪談,了解到目前我國眾創空間尤其是大學眾創空間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亟須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眾創空間建設重視不夠,尚未摸索出符合自己發展的模式和體系;眾創空間對入駐和孵化企業的全周期的和一站式的服務不足,無法完全滿足創新創業企業的需求。
2)眾創空間多數僅局限于學校內,培育、場地、運行等基礎服務與資本、企業、政府聯系不緊密,很依賴國家和政府的補貼,盈利基本依靠房租的收入,缺乏持續發展競爭能力。
3)對眾創空間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和創新性,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知識和創業實踐經歷,有實戰經驗的導師較少,沒有流程化的培育孵化程式,對創新創業企業服務不規范。
4)眾創空間的運行和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結合度不高,缺乏科技創新的有效落地??臻g缺少特色化、專業化的增值服務,運行質量不高。
5)入駐企業或團隊缺乏很好的退出機制,創新創業項目偏向傳統和保守,具有創新性但未被國內市場認可的產品或者技術少人問津。
3.1.2? 大學眾創空間新的發展途徑及模式
大學眾創空間是一種新興的創新創業服務載體,兼具教育屬性、產業屬性和整體系統屬性,可以從教育、產業、系統三個維度來定義高校眾創空間的構建目標[7]。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大學眾創空間可以采取從傳統孵化器升級轉型、完善大學創新創業園、依托政府和企業重組、引入風投和社會資源等途徑來構建和發展新的大學眾創空間發展模式。逐步打造從學校主導型到校企合作型和企業主導型的運行新模式。
1)學校主導型。眾創空間大多由學校直屬部門牽頭發起建立,以學校作為運行主體,全面維護眾創空間的日常經營和管理,運行和管理人員一般由學校內部人員兼任。其受市場化影響較少,但是創業創新孵化項目的成功率較低。
2)校企合作型。校企合作型是學校和企業或者校企聯合創辦運行的眾創空間。高校投入基礎設施,由企業全權負責常規運行和管理規則,運行和管理的相關人員由高校和企業共同派遣。平臺引入了較為健全的市場機制,孵化效率和成功率較高。
3)企業主導型。企業主導型眾創空間的主體是企業,運行機制以全企業管理方式運作。眾創空間的建設投資、運行和管理完全由企業來運行。高校提供辦公場地、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進行有償服務,市場化運行使資金、管理、技術等有效運轉,提高了孵化項目的成活率和生存率。
3.2? 大學眾創空間新發展模式的建設
對眾創空間運行模式的建設可以從服務、創新及創業三個方面進行。在南京工程學院的大學生眾創空間中應用新模式,給入駐的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場地、科技、人力和業務等基礎服務,構建了“創新推動創業,創業激勵創新”的良性互動機制,培養了王勁軍、喬成雪、張翔等一大批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體措施表現如下。
1)眾創空間提供了包括辦公、衛生、茶飲等方面的便利的物理環境,使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可在創業苗圃區、孵化區、示范區以及公益創業區等免費的空間及配套設施里進行創新創業活動。根據入駐者創業成績,減免其費用或給予獎勵,獲得空間和資金的“雙”支持。
2)眾創空間依托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學院等院系,在不同的創業階段為入駐的團隊及創業者提供包括創新創業等課程的培訓,創造輕松的有創意的人文環境。學校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踐訓練中心為創業者的產品進行設計和生產。
3)眾創空間服務的主體是本校教師和學生,他們常缺乏市場意識,信息不暢、沒有經驗。在學校團委的直接領導下,空間的管理者和服務人員通過校企聯合以及廣泛的校友資源及學校在行業領域內的影響力提供市場拓展服務、媒體拓展及宣傳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市場需求信息、風險信息和行業競爭的情況以及政府政策等信息情報。
4)在專業學院及行業大咖的指導下,眾創空間提供專業技術培訓和輔導。通過實驗室及專業學院的教師聯合相關的企業,邀請創業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及企業項目,進行技術轉移和支持;學生團隊也可將自己一些優秀創意或者項目主動尋求教師或者行業合作,共同進行研發。
5)眾創空間提供包括對入駐團隊進行創新能力的評價以及如何調動團隊的創新積極性的創新教育服務,設立創新創業檢驗標準以及準入準出機制,促進入駐團隊主動創新,每年可轉化師生創新創業項目20多項。
6)眾創空間通過與政府合作,充分貫徹執行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吸引投資基金,每年投入300多萬元,給入駐的創業團隊資金支持和成本補貼;為創業團隊研發的產品尋找銷路,開發運行項目80多項,獲取盈利。促進創業團隊經營、生產進入良性循環,規模不斷壯大。
3.3? 大學眾創空間新發展模式的運行
南京工程學院眾創空間通過為入駐的創業團隊在各個創業發展階段提供相應的服務,從資源和設施上進行支持,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在團隊的創意形成階段,通過舉辦創新創業比賽、項目路演、項目推廣,完善他們的創意計劃;在團隊的創業階段,幫助他們形成規模企業運行。
3.3.1? 眾創空間的服務模式
眾創空間對各階段的創業者采取不同的創業服務模式,大大促進了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動。
1)在讀的學生。南京工程學院設立了34門基本課程,引進80多門MOOC課程構建起創新創業類的選修課程群,建立了從理論到實踐多層次的公共基礎課程體系。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學完各專業基礎知識,參加本校學生會科協和俱樂部,經過實驗室和創新學院的創新創業類課程的學習,在創業導師指導下,進駐學校提供的免費的孵化空間;通過參加省級、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提高自己創業能力、激發創新興趣,培育創新意識??臻g通過校企共建項目,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和創業成功的校友、企業家和優秀經理人擔任創業導師,對創業中的問題進行指導;對創業團隊的創意以項目形式進行孵化,指導參與創業的學生申報各類課題和項目推介、引進融資、成果轉化、合作交流,獲得商業機會、規避市場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眾創空間鼓勵創業導師入股被其輔導企業,利益共享;采用“線
上+線下”輔導模式,在面對面的基礎上,搭建網絡空間;鼓勵創客與導師進行實時互動,及時溝通。從創業者的“想創業”到“能創業”最后“創成業”三個發展過程,對他們進行專業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和就業教育,實現眾創空間的新模式運行。
2)畢業的學生。眾創空間通過師生共建、朋輩輔導、資源共享、合伙共創等形式,可發揮傳幫帶作用。創業者在校時有一定的創業基礎和經驗,在創業領域內集聚了很多的人脈和資源,可以繼續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動。眾創空間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待遇和政策支持,幫助他們逐步從在校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例如,學校2009級的學生劉伯敏在校期間創立“和善園”包子飲食店,兩年時間內通過互聯網在全國新增門店達百余家,資產超億元;2013年畢業后,成立了“江寧合伙人”高校青年創業聯盟。南京工程學院眾創空間通過免除租金、提供場地,進行校企合作等形式,對他進行扶持和共建;同時由其引領在讀的學生,指導幫助他們創新創業,創造了“以創促創”的創業服務新模式。
3.3.2? 眾創空間的共建模式
眾創空間的共建主體不同,建設的模式也不相同。對不同主體采用不同的建設模式,可以提高入駐企業的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1)校企共建:大學通過與領域內擁有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進行強強聯合。圍繞特定產業鏈,由相關政府部門或產業協會主導,引入行業內專業人才和導師,為領域內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提供行業資源、人脈、資金和技術支持等。該模式下創立的眾創空間和入駐的創新創業項目一般具有技術門檻和地方特色,要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共建。如瞪羚企業元熙世特在南京工程學院里共建的眾創空間通過企業輸入管理人才和資金,依托學校的技術和知識,進行蓄電池生產線的研發和生產,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校政共建:南京工程學院通過和駐地江寧區政府的緊密合作,充分享受了政策紅利。區政府通過給予獎勵和免除費用等激勵政策來推動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及科技成果轉化。2020年底,南京工程學院眾創空間通過幫助入駐的創業企業深入學習政策,提供一站式注冊服務,累計孵化企業和團隊186個,注冊企業157家,提供就業崗位1 200多個。在企業入駐之后,眾創空間幫助其繼續獲得政策支持,開展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申請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眾創空間中在孵的5家企業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獲得“高新培育入庫企業”,12人獲得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其中3人獲得十強),獲得省青年優秀項目28個,得到了政府創新基金的更多資助。
3)建立空間綜合體:新型眾創空間能提供包含金融服務、培訓輔導、技術支持、政策服務、財務咨詢和法律顧問、技術識別、用戶需求辨別以及營銷策略制定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服務,使相關合作機構和社會大眾都能享受到提供的資源和服務。南京工程學院眾創空間將與政府、社會公共服務機構等形成更廣泛的合作關系,提供綜合性解決問題的方案和一站式服務,努力實踐全社會的價值共創;通過遞減及退出機制,在入駐企業無法繼續發展而將被淘汰時,提供法律和財務上的幫助,協助做好善后工作。
4? 結束語
盈利是眾創空間生存的重要因素,眾創空間的發展都必須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優秀的資源背景,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和發展模式,才能夠為入駐的創業者提供持續的、更好的服務。眾創空間通過服務獲取利潤,而入駐企業則通過服務獲取
收益。
當前的眾創空間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問題,對眾創空間尤其是大學眾創空間發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依然任重而道遠。只有充分發揮眾創空間的創新創業功能,加強內部管理,培養導師進行創業指導,引進創投基金人員提供資金扶持等措施,提升眾創空間的綜合水平,更好地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創新優化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5? 參考文獻
[1] 陳夙,項麗瑤,俞榮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特征、結構、機制與策略:以杭州夢想小鎮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1):35-43.
[2] 黃薇.眾創空間視域下立體構成課程專題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藝海,2018(7):7-15.
[3] 郝君超,張瑜.國內外眾創空間現狀及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18):21-24.
[4] 馬紅,魏嘉.基于眾創空間模式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10.
[5] 舒蕾,夏星,于姍姍.高?!盎ヂ摼W+”眾創空間構建淺析:以湖北工業大學“綠盟”眾創空間為例[J].當代經濟,2016(3):118-120.
[6] 克里斯·安德森.創客新工業革命[M].蕭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7] 王迷迷,郝立,姜昌金.眾創空間發展對高校創新創業生態的影響探討[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4):125-127.
*項目來源:南京工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課題“基于科技創新下的大學眾創空間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1YB15)。
作者簡介:褚南峰,高級實驗師;王育榮,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創新創業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