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琦琪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高質量就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實現高質量就業也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挑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招生、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之間的聯動機制對于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具有關鍵作用。文章將探討如何構建聯動機制,以實現招生匹配市場需求,專業設置契合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滿足企業要求,最終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關鍵詞:高質量就業;招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聯動
引言
近年來,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持續走高,面對當前就業形勢,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等做了詳細部署。就業大環境的變化會影響高職院校的招生,招生情況影響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影響就業情況,就業情況影響專業設置,環環相扣。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合理調整招生計劃和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產教融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其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在高質量就業背景下,建立招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有利于學校內部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需求和輸出的動態平衡[1]。
一、高職院校招生、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聯動機制的現狀
隨著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高校的組織架構及管理工作也變得規范有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各職能部門工作劃分越來越細,導致各部門只做自己分工范圍的工作,各司其職,各部門間缺少有效的聯動。目前還有很多高校招生就業、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分別由不同部門負責相關工作。即使招生就業同屬一個部門,但其工作運行時也幾乎是不同的工作員工,所以在工作上缺乏有效的聯動。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未能緊隨市場需求,導致專業建設滯后,因缺乏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致使學生就業時遇到困難。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沒有根據不同批次學生特點,制定個人化培養方案,缺乏創新,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企業參與度不高,只是在實習、實踐環節產生合作,且合作不夠深入。在學生、學校和企業之間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質量評估體系,缺少對市場的洞察及分析,未能及時將學生就業狀況傳遞給招生、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部門,信息存在滯后性等問題。因此,要想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就需要高職院校將招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聯動起來,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職院校內部改革,推動招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有效聯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二、高職院校招生與高質量就業的關系
(一)招生政策、規模對就業的影響
招生政策的專業設置會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也會影響他們就業方向和機會。面對分類招生考試的相關政策環境,各高職院校錄取標準的高低會影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水平,從而對他們的就業競爭力產生影響。將校企合作融入招生政策中,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還能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此外,招生政策還可能影響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對畢業生的就業產生間接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專業設置、學生素質等因素,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招生規模的大小會直接影響畢業生的數量,進而影響就業市場的供需關系。若招生規模過大,可能導致畢業生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就業競爭壓力增大。適當的招生規??梢允箤W校更好地調配教育資源,提供更優質的教學和實踐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從而提升就業質量。招生規模應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確保培養的學生符合行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這樣可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和就業質量。有目的性和規劃性地開展招生工作,在招生計劃的制定、招生條件的設定、招生宣傳的定位方面更加精準[2]。
(二)招生宣傳與就業導向的銜接
高職院校在招生宣傳中,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方面的重要性,使學生和家長了解實習、實訓等實踐機會,對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有清晰的了解。通過展示畢業生的就業數據、就業案例和企業合作等,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校的就業質量和就業保障。邀請企業參與招生宣傳活動,如舉辦企業宣講會、招聘會等,讓學生和家長了解企業的需求和用人標準。在招生宣傳中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如職業規劃、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幫助學生提前做好就業準備。建立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機制,了解他們對招生宣傳和就業導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通過以上措施,高職院??梢愿玫貙崿F招生宣傳與就業導向的銜接,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和滿意度,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競爭力。
三、專業設置與高質量就業的適配性
(一)產業需求與專業設置的對接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產業需求是專業設置的重要導向。高職院校應深入了解各行業的發展動態和需求變化,合理設置專業,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專業人才。此外,產業與專業的對接還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通過政府牽頭,政策引導,鼓勵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企業也應該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專業設置和教學過程中,提供實際需求和建議,共同培養適應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實現產業需求與專業設置的有效對接。根據學校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科優勢,確定具有特色和潛力的專業方向。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教學設施、優化課程體系等措施,提升專業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學校的整體實力和社會聲譽。
(二)專業調整的動態機制
高職院校要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動態,了解各行業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的變化,通過調研、行業分析等手段,及時掌握最新的信息,為專業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專業調整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因為興趣和職業規劃對于專業選擇具有重要影響。提供多樣化的專業選擇,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選擇,提供相應的職業規劃指導。在保證基礎學科的前提下,增加一些交叉學科和新興領域的專業,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學校進行專業調整和改革,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同時,建立專業評估和質量監測機制,對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就業情況進行評估,為專業調整提供參考。專業調整的動態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專業調整機制,才能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四、人才培養與高質量就業的協同推進
(一)培養目標與就業能力的匹配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與社會需求相匹配。高職院校深入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企業用人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與實際工作要求相符,畢業后能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實習基地,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通過開展各類課外活動、社團組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也十分重要。個性化培養是提高人才培養目標與就業能力匹配度的重要手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職業規劃,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幫助學生發掘自身潛力,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二)課程體系與職業素養的培養
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高職院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精心設計課程體系,涵蓋專業基礎知識、核心技能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組織學生參加實習實訓,開展社團活動和競賽等。課程體系還應注重與企業的合作與對接。邀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設計,將企業實際項目引入課堂,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需求,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開設一些通識課程和選修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積累實踐經驗,能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實踐教學,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素養,實踐教學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渠道。
五、聯動機制的構建與實施策略
(一)信息共享與反饋機制
高職院校各部門各環節聯動,首先要實現信息共享,實現信息的互通交流。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使招生、就業、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等部門能夠實時共享和交流信息。這個平臺可以包括學生的招生數據、就業情況、專業需求和人才培養質量等信息。在就業方面,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畢業去向、專業相關度、就業行業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將這些信息第一時間系統共享,向教務部門和招生部門反饋,幫助制定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更新,提供直接的相關信息[3]。以便各部門能夠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定期對招生、就業和專業設置等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和趨勢。通過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專業的就業前景以及學生的就業滿意度等。
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讓招生、就業、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等部門的代表共同討論問題、分享經驗和制定決策。可以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確保聯動機制的順利運行。其次建立學生反饋機制,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學生反饋,了解他們對教學質量、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便進行相應的改進。通過企業反饋,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構建信息共享與反饋機制,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和積極參與,才能更好地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確保聯動機制的有效實施。
(二)多方合作與資源整合
聯動機制的構建與實施,還需與企業、行業、政府、高校多方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提供實習機會、技術支持和職業培訓。與相關行業協會合作,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為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提供指導。與政府部門合作,獲取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注重與其他高職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和優勢互補。開展產學研合作,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要學會整合教育資源,整合校內各部門的資源,如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和職業指導。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實施多方合作與資源整合策略,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和協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和運行機制。
(三)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
聯動機制的構建與實施還應考慮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制定相關質量標準,涵蓋教學、實踐、就業等方面,如課程標準、實踐教學標準、畢業生素質要求等。注重教師的培養和引進,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和評估,保證教學質量。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完善相應的指標體系,例如:專業招生評價指標、就業評價指標等,對于各項指標較好的專業給予表彰鼓勵,表彰獎勵可以跟職務晉升以及職稱評定掛鉤,鼓勵在校教師努力參與到聯動工作機制中[4]。質量保障的同時,還應建立評估機制,做到定期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通過學生、教師、企業等收集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有效解決。根據評估結果和反饋信息,制定持續改進的措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可以積極參與行業認證和評估,提高學校和專業的社會認可度。通過建立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可以有效地保證高職院校聯動機制的順利運行。
結語
在高質量就業視角下,構建招生、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聯動機制不僅需要高職院校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的支持與合作。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推動高職教育的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高質量就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目標,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因此,高職院校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調整和優化聯動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以實現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構建更加完善的招生、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聯動機制,形成良性循環!
本文系2023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委托研究項目《高質量就業視角下高職院校招生、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聯動機制研究》(項目編號:JCXM-B-2023090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敏.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職院?!罢猩囵B—就業”聯動機制探索[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2):89-92.
[2]葛輝.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實踐探索[J].就業與保障,2022(04):108-110.
[3]劉建平,王艷華,劉偉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與招生、培養的聯動機制的實踐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1,41(02):148-151+156.
[4]蘇永佳,楊志雄,張德華等.高校招生與就業聯動機制建設探索——招生與就業聯動機制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6):72-73.
(作者單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