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蓉
[摘要]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現實,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基于學習情境的寫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實現生活、學習、寫作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在學習情境的創設中,感知知識的發現過程,聚焦寫作內容的積累;在豐富的活動中,細化學習目標,理解寫作知識的應用條件;在多平臺的搭建中,展示學習的成果,強化學生的情緒體驗。
[關鍵詞] 初中語文;學習情境;激發興趣;寫作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踴躍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基于學習情境的寫作教學應如何開展,下面將展開探索。
一、創設真實情境,促進素材積累
周成平教授曾說:“在作文教學中,語境之于寫作知識,恰似肉湯和食鹽的關系。本來難以下咽的食鹽,放在肉湯里,也就變成了美味。知識也是如此,恰當合適的語境,可以將知識變得易于被學生接受。”可見,教師通過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難以下咽”的知識,放在鮮活生動的真實情境中,讓學生有目的地加以整理,從而完成寫作知識的積累。
1.開展“超級演說家”活動
教師每天在課前開展“超級演說家”活動,并且拍攝記錄,每月評選三位最棒的“超級演說家”。每節課拿出三分鐘,讓學生自由演說,教師輔以相應的指導,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在該項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多個專題,如作家專題、語言專題、風景專題、動漫專題、武俠專題、父愛專題、母愛專題、師生專題、自信專題、成長專題、煩惱專題等,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專題朗讀活動。
2.分享“每日寄語”
教師讓學生輪流上臺分享“每日寄語”,每月評比三位“寄語之星”。每天做一些語句摘抄,如優美的修辭、深邃的哲思、動人的描寫、勵志的名言警句等。做摘抄時,學生可以將語文本一分為二,左邊寫摘抄,右邊留空白,還可以適當作一些批注。
3.舉辦“飛書環游記”活動
在班級舉辦“飛書環游”活動,大家在一段時間內,共同閱讀不同的書,然后在指定日期完成閱讀,將書交給后一位學號同學(如1號給2號,32號給1號)。讀完書的同學要在學號對應的標簽上,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或推薦語,要求語言優美,可以借鑒書后的名家薦語。一個月收集一次標簽,評選出三位“飛書大王”。
相比成年人的“自我式”閱讀,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樂于開展“分享式”閱讀,“分享式”閱讀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審美創造、思維能力、語言運用等語文學科素養在逐漸提升。
二、完善活動設計,細化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是有難點的,新課標提倡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效,要啟發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因而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彼此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方法和技巧。教學實踐中,筆者圍繞特定目標,針對學生的寫作難點,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細化目標,層層深入,逐步突破。
1.用好生活素材,讓學生發現生活的“亮點”
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會發現的眼睛。學生往往認為自己的生活兩點一線,單調枯燥,沒有可寫的內容。對此,我們可以布置相應的任務,引導學生留意觀察。比如,在班級一角放置一個盆栽,布置階段性的景物觀察筆記;布置主題寫作周(如人物主題周、抒情主題周、詩歌主題周、煩惱主題周、成長主題周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及時記錄生活中的小發現、小靈感,養成隨手記錄的好習慣,并與語句摘抄本相結合,實時添加“我手寫我見”“我手寫我心”等環節。當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和摘抄本中的詞句產生呼應時,要及時加以整理并記錄,以讓理論和實際生活產生勾連。如此,學生帶著思考和感悟更好地去觀察生活,讓生活中的“盲點”變“亮點”,“忙點”變“慢點”,獲得更深的生活體驗,從而讓寫作真正地從“心”出發。
2.用好紙質材料,給學生“搭架子”
這里的“搭架子”,說的就是仿寫訓練。語文名師錢夢龍認為:“孩子學說話,始于模仿;學生學習作文,是一種書面形式的學話,起始階段適當進行模仿是必要的。”對于仿寫訓練而言,可以是局部仿寫,也可以是全篇仿寫,學習仿寫主要從思想內容、寫作手法、遣詞造句、段落結構、選材立意、布局謀篇、懸念設置、線索安排等方面著手。比如,利用七年級上冊《散步》這篇課文,讓學生模仿以小見大的寫法,并在班級內組織“我的仿寫竅門”活動,讓學生自主評選“仿寫小能手”。這樣,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活動中,切身感受仿寫之趣,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3.用好視頻材料,讓學生學會講好故事
作文寫得好的人往往是會講故事的人。一部好電影就是一個好故事,教師可利用電影的敘事性特征來輔助作文教學。一部動畫電影中的定格瞬間描寫看似短暫,卻展示了眾多的內容,有主角的回憶,有配角的反應,還有故事的背景,而這些正是講好故事的關鍵。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微視頻分享會,介紹自己如果要拍攝一部微視頻,將如何利用場景對氛圍進行渲染,將如何對情節進行設計,又將如何使用懸念、伏筆、鋪墊等手法。由此,讓作文教學以一種生動真實、活潑有趣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搭建支架平臺,展示學習成果
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成就感、幸福感,讓寫作活起來、用起來、動起來。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搭建更好的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增加互相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讓學生真正做到想寫作文,要寫作文,樂寫作文。
對于支架平臺的搭建,在班級層面上有黑板報、手抄報、班級日志、優秀作品分享會等;在校級層面上有校級刊物、校級廣播、校園文化墻等。在社會層面上有微博、朋友圈、學校微信公眾號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如有聲書錄制、美食地圖繪制、家鄉名片制作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關于如何開展寫作的書本知識和概念規則,并不能百分百幫助學生寫作。因為寫作是一種需要較強的動機、情感、意志參與的復雜的技能性活動。作文教學是言語生命的相互感染與自我覺醒。基于學習情境的寫作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動機,促使學生自我覺醒、相互感染,讓學生逐步掌握抽象的寫作知識,提高寫作的能力,感受寫作的趣味。
[本文系南京市課程基地“學科育人視角下新語文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實施”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袁秋杰.如何激發中學生的寫作興趣[J].基礎教育論壇,2018
(36).
[2]薛城.作文課需要趣教趣學[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