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鵬
摘要:新時代社會環境及教育環境的變化,對大學生培養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新時期教育宗旨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勞動教育既是新時代黨對于教育的新要求,也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措施。文章將從創新勞動教育體系,完善課程架構、助推多元主體協作,優化實踐活動、拓展教育支撐保障,健全發展機制三方面入手,分析高職院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并結合大學生勞動素質現狀與學校勞動教育現狀,提出對大學生人才教育培養體系的優化,對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體系的完善。強化勞動教育中三全育人模式,加強家校聯動育人及校內育人實施路徑,構建優質的勞動教育氛圍、創建科學的勞動評價系統,提高學校勞動教育工作綜合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勞動素質;大學勞動教育;必要性;實施路徑
引言
新時期教育宗旨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勞動教育既是新時代黨對于教育的新要求,也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措施。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理應具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完備的勞動技能和堅韌的勞動習慣,但是現狀卻恰恰相反,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可能其中一項存在問題,甚至可能三方面都存在問題。分析原因,其主要是因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勞動教育較少,家庭的溺愛現象嚴重,學校過度重視知識教育忽視勞動教育,以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勞動觀念影響。因此,針對勞動教育的策略做探討,十分必要。
一、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中國是由數萬萬勞動者組成的,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加快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步伐,才能加快個人實現個人價值,大學生作為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理應具備具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完備的勞動技能和堅韌的勞動習慣。新時代教育提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部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培養高素質勞動人才的重要性,高校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時,應重視勞動素質培養,才能使大學生更好更快適應社會,貢獻自身的社會價值,推動社會發展,同時為自己博取發展的機會。可以說勞動高素質人才既是黨對于新時代人才的要求,也是全社會民眾對于民族未來的美好期望,也是人才更快、更好實現個人價值并創造社會價值的根本途徑[1]。
而勞動教育則是促使學生養成較高勞動素質的根本途徑,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所接觸的一切環境或場所,都應該對學生施加正確而科學的勞動教育,大學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最后一站,是學生思維成熟,并更大膽、更從容的與社會接壤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越要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正視勞動、正視社會,增強勞動意識,掌握勞動技能。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學生認清個人價值實現路徑,理解學校與社會崗位、學習生活、生產實踐之間的直接聯系,增強社會責任感,體會社會主義的平等和諧特征等,從而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二、大學生勞動素質現狀與大學勞動教育現狀
(一)大學生勞動素質現狀
雖然已然提倡勞動教育多年,但是目前來看,大學生的勞動素質現狀并不樂觀,可以簡單劃分為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勞動習慣三個方面,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可能其中一項存在問題,甚至可能三方面都存在問題。勞動觀念包括勞動認知、勞動價值觀等等,是最重要的,部分學生沒有正視勞動,沒有正確認識到勞動與收獲、勞動與價值的關系,甚至對勞動進行分級,向往高級勞動而歧視低級勞動的現象,這是一種不切實際、人心浮躁、不勞而獲的體現。勞動技能則是因為學生從小缺乏勞動鍛煉,長期疏于勞動創造,導致對很多基礎的、通用的勞動技能都不熟悉,這部分學生勞動觀念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勞動技能的缺乏,仍舊讓他們不足以完成一次勞動。勞動習慣則指的是勞動是比較辛苦的,雖然長期來看勞動和收獲是平衡的,但是短期來看勞動和收獲可能是不平衡的,學生可能勞動卻沒有收獲,再加上一直存在的怠惰思想、貪圖享樂思想等等,讓一些學生不具備完善的勞動習慣,勞動只有三分鐘熱情,會很快放棄[2]。
(二)大學勞動教育現狀
學生的勞動素質和勞動教育是分不開的,學生小、中、大學階段所接受的勞動教育比較少,再加上家庭的溺愛現象讓學生從事勞動活動較少,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勞動觀念也在無時無刻不影響學生,就造成學生勞動素質較差的實時。在大學勞動教育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再詳細分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勞動教育體系不完善:整體而言,因為一些大學院校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勞動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少、勞動教育活動少、勞動教育沒有落實到專門部門與專職人員上、勞動教育的規章制度還比較亂、勞動教育沒能拓展到社區、社會、家庭等層次,等等,導致勞動教育的效果自然難以保證,久而久之,勞動教育成為形式主義,喊起來重要,但做起來卻次要[3]。
2.勞動教育內容單一:學校在組織勞動教育的時候,因為課時、資金、資源、人員等準備工作做不到位,導致所能夠開展的勞動教育內容比較單一,無法最大程度傳輸給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無法培養學生健全的勞動技能,學生沒能夠全身心參與進取,就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付出小自然代表著收獲小,導致勞動教育效果不足[4]。
3.勞動教育評價不完善:評價是很重要的,教師做好對學生素質的評價,充分了解學生的勞動素質現狀,才能將評價和學分、績點等掛鉤,從而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勞動教育中,才能制定后續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糾正學生身上的問題,并且才將勞動教育評價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身上有關于勞動素質的優缺點,隨之持續保持優點,不斷改正缺點,才能讓勞動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現實情況是,教師通過并不充分的觀察和調查,給學生一個籠統的評價,這個評價具有主觀性,不夠精準,并且評價沒有附帶的價值,不能用于后續勞動教育。
三、大學生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一)營造和諧而活躍的勞動文化氛圍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身處于熱愛勞動的氛圍中,身邊的同學都是勞動素質很高的人,那么這一學生也會慢慢變得愛勞動、善勞動,而身處于不重視勞動的氛圍中,身邊的同學都是勞動素質不足的人,那么這一學生也會慢慢變得不愛勞動,因此,高校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一個和諧而活躍的勞動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有積極作用。勞動文化和氛圍的形成可以從物理環境入手,高校在校園的櫥窗報、文化墻、班級讀書角等顯眼的地方張貼鼓勵勞動、熱愛勞動的警語,時刻提醒學生,輔導員和教師在日常生活管理和教學管理中,向學生宣傳勞動精神,給學生講解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學生就新時代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進行相互探討,結合專業以及學生的職業規劃,開展演講或者組織專家教育會等等,或者在校園中評選先進勞動標兵,樹立榜樣作用,讓潤物無聲“榜樣的力量” 春風化雨奮進新時代。總而言之,讓樂于勞動、善于勞動的意識形態成為校園主流文化,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自然會提升勞動素質[5]。
(二)構建完善勞動教育體系
根據教育部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指示,高校因地制宜地構建完善的大學勞動教育體系,結合上文提到的其主要表現在: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少、勞動教育活動少、勞動教育沒有落實到專門部門與專職人員上、勞動教育的規章制度還比較亂、勞動教育沒能拓展到社區、社會、家庭,逐一解決,制定勞動教育目標,要將勞動教育的數量和質量明確下來,落實到校本活動、必修課程、專業課程中去,要開展足額足量的勞動教育,比如規定輔導員每學期舉辦至少一次勞動教育主題的大型宣傳會,比如規定某一月為勞動主題月,比如規定一個學期內至少完成兩次勞動活動,比如規定將勞動活動的評價與學分掛鉤,等等,制定有關于勞動教育的,嚴謹而科學的規章制度,讓高校勞動教育能夠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實現。另外,將勞動教育的任務派發到具體部門、班組或人,隨之將責任也落實到人,校本勞動活動由誰來組織,專業課程的滲透勞動教育的指標如何,勞動必修課如何構建,等等,盡可能量化、清晰化規定,有的放矢的展開大學勞動教育[6]。
(三)開展校本勞動教育活動
學校在開設勞動必修課,以及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外,還可以組織開展校本勞動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既可以是校內的勞動教育活動,也可以拓展到校外勞動教育活動[7]。可以開發的校本勞動教育活動也是非常豐富多樣的,大學根據課時、資金、資源、人員等實際情況,開發盡可能多元化的校本勞動教育活動,多元化的校本勞動教育活動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勞動學習體驗[8]。比如說組織勞動技能培養,組織學生參加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技能的培養,比如說組織勞動教育競賽,讓學生去比賽廚藝、比賽編織技術、比賽書畫技術等等,被逼入組織校本勞動創意與科技活動,不設計固定主題,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個人能力,設計創意作品,參與活動,進行勞動成果展覽,比如說組織校園勞動,讓學生打掃校園,服務于校園后勤,參與校園食堂工作等等,鼓勵學生勤工儉學。而在校外的勞動教育活動,比如帶領學生進行工廠參觀,比如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去幫助農業活動,比如開展社會公益服務,比如組織清掃烈士陵園活動,比如組織為孤寡老人制作圍脖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
(四)拓展到社團、社會、家庭的維度
在開展大學勞動教育的時候,在常見的勞動教育必修課、課程滲透勞動教育、校本勞動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還要有所拓展,拓展到社團、社會和家庭的維度。拓展到社團維度,學校牽頭引導社團進行一些勞動活動,滲透勞動教育,比如化學物理社團,組織實驗形式的勞動教育,比如校團委、文化部等,組織勞動宣傳、校園工作等勞動教育。拓展到社會維度,聯系社會,以社會為載體讓學生參與拉動,上文提到的工廠參觀、農忙時幫忙、社會公益等,都是勞動教育的體現,除此之外頂崗實習也是勞動教育的體現之一,讓學生頂崗實習體驗勞動的辛苦和不易,也感受勞動帶來的價值。拓展到家庭維度,要求學校和家庭建立緊密聯系,指導家長樹立妥善的勞動教育觀念,在日常接觸中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健康的勞動價值觀,構建妥善的家庭勞動教育,在寒暑假的時候可以布置一些勞動教育作業,家長負責監督學生完成[9-10]。院校應重視勞動教育的必要性,積極發揮課堂價值,重視團隊力量,認識到校園文化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實現家校企三足合力,弘揚工匠精神,在校、家、企三維度進行全面育人工作,統籌發揮校內外育人作用,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的“德育場”。
結語
大學是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最后一站,在大學階段,做好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教導學生完備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有韌性的勞動習慣,意義重大。而想要落實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就需要營造一個和諧而活躍的勞動教育氛圍,需要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需要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或者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需要開發校本勞動教育活動,需要拓展到社團、社會、家庭的維度,需要優化勞動素質評價,多措并舉,讓大學勞動教育更完善。
參考文獻:
[1]董慧,邱小健,歐陽小宇.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施困境與實踐路徑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111-114.
[2]陳志峰.新時代輔導員勞動教育的價值追求與實施路徑[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7(005):95-97.
[3]楊建忠,王芳.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與實踐路徑[J].凱里學院學報,2020,38(01):9-14.
[4]謝衛東.新時代勞動教育:學校應“有為”且“善為”——基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37(06):13-16.
[5]張茂玻.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思想的價值與實施路徑[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1,19(05):12-15.
[6]萬婕,朱惠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7(06):118-122.
[7]劉筱丹.“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研究——以廣西財經學院社會實踐為例[J].成才,2021(19):8-10.
[8]黨印,張新晨.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內容與實施路徑[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1,30(03):87-91.
[9]迪吳.以大學生志愿服務為基點探索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實施路徑[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1,3(16):88.
[10]呂桂才,陳瑩,劉淑雅.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實施體系及路徑構建——以天津仁愛學院化工系為例[J].科技風,2022(06):160-162.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