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淙
摘要: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流行的經濟活動和商業模式,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文章從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征、現狀和問題、影響和價值、建設路徑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探討,旨在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參考。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
一、引言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指將信息化的理念、技術、方法和平臺應用于農業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和滿意度,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和創新化的過程,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手段。當前,我國正處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涉農電子商務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品牌化、社會化等特點,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支撐;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還存在著基礎設施不足、信息服務不全、信息安全不高、信息素養不強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因此,探究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路徑,對于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質量和水平,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征
(一)內涵
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指在電子商務的背景和影響下,將信息化的理念、技術、方法和平臺應用于農業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和滿意度,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和創新化的過程。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模式。電子商務是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實現商品和服務的在線交易、支付、物流、營銷、服務等商業活動的過程,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在電子商務的背景和影響下,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在線組織、協調、控制和優化的過程,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模式。
二是涵蓋農業全產業鏈的信息化范疇。農業全產業鏈是指從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消費、服務等各個環節和層面構成的農業經濟活動的整體,是農業經濟管理的對象和內容。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指將信息化的理念、技術、方法和平臺應用于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和層面,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的信息化覆蓋和信息化融合,提高農業全產業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三是服務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指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經營體制、農業社會關系、農業文化理念等方面實現現代化的過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戰略是指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內容,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要求,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過程,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指將信息化的理念、技術、方法和平臺服務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和創新化的過程,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二)特征
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是信息化。電子商務是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內容和載體,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和靈魂。電子商務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信息渠道、信息平臺和信息工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電子商務也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市場主體、市場需求和市場創新,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市場化水平和能力。電子商務還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社會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監督和社會評價,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社會化水平和能力。
二是數據化。數據是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和支撐,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源泉和動力。數據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內容、信息分析、信息決策和信息創新,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數據化水平和能力。數據也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價值挖掘、價值轉化、價值分享和價值增值,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價值化水平和能力。數據還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安全監測、安全預警和安全應對,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安全化水平和能力。
三是創新性。創新是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動力和目標,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靈魂和生命。創新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理念、信息技術、信息方法和信息平臺,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化水平和能力。創新也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業務規范和業務效果,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業務化水平和能力。創新還可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更多的社會效益、社會影響、社會責任和社會貢獻,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社會化水平和能力。
三、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和問題
(一)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涉農電子商務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品牌化、社會化等特點,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支撐。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2022)》,截至2022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3.28億,占網民總數的27.9%,農村網民中使用電子商務的比例達到57.7%,較2019年提高了6.4個百分點。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生產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質量、安全和可持續性的過程,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和前提。電子商務為農業生產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服務和信息創新的途徑和手段,促進了農業生產信息化的發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農民可以獲取更多的農業技術、農業政策、農業市場、農業氣象等信息,提高農業生產的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能力,也可以實現更多的農業追溯、農業監測、農業預警等功能,提高農業生產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安全。
二是農業流通信息化。農業流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流通質量、流通效益和流通公平的過程,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和重點。電子商務為農業流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流通渠道、流通主體、流通模式和流通創新的機會和平臺,促進了農業流通信息化的發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農民可以直接與消費者或其他市場主體進行農產品的在線交易、支付、物流、營銷、服務等,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流通效益。
三是農業消費信息化。農業消費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提高農民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選擇、消費體驗和消費滿意度的過程,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延伸和補充。電子商務為農業消費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消費信息、消費產品、消費服務和消費創新的資源和條件,促進了農業消費信息化的發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農民和消費者可以獲取更多的農產品價格、農產品質量、農產品評價、農產品推薦等信息,提高農業消費的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能力。
四是農業服務信息化。農業服務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提高農業服務的覆蓋面、服務質量、服務效益和服務水平的過程,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支撐和保障。電子商務為農業服務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平臺和服務創新的途徑和手段,促進了農業服務信息化的發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農民可以獲取更多的農業金融、農業保險、農業法律、農業咨詢等服務,提高農業服務的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能力。
(二)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問題
盡管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但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是指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質和技術支撐的基礎設施,包括農村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農村信息服務中心、農村信息化人才等。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著覆蓋不全、質量不高、維護不好、更新不快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
二是農業信息化服務內容和質量不全面。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服務還存在著內容不豐富、質量不標準、安全不保障、評價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提高和優化。我國農業信息內容的數量、質量、類型、形式等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農業科技信息、農業政策信息、農業市場信息等方面的信息供給不足,不能滿足農民和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時,我國農業信息質量的標準、監測、認證、保障等方面還有較大的缺陷,尤其是農產品質量、農產品安全、農產品溯源等方面的信息質量不高,不能滿足農民和消費者的高品質需求。除此之外,我國農業信息評價的體系、方法、指標、機制等方面還有較大的不足,尤其是農業信息效果、農業信息效率、農業信息效益、農業信息滿意度等方面的信息評價不全,不能滿足農民和消費者的評價反饋需求。
三是農業信息化創新能力和水平不強。農業信息化創新是指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動力和目標的創新,包括農業信息化理念創新、農業信息化技術創新、農業信息化方法創新、農業信息化平臺創新等。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創新還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資源不足、創新環境不佳、創新成果不多等問題,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和進步。我國農業信息化理念創新的水平和速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理念、農業信息化的服務理念、農業信息化的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創新不夠,不能適應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四、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包括信息網絡、信息平臺、信息終端和信息安全等,構成了其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然而,當前中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信息網絡覆蓋不全面,不穩定,不高效。 農村地區的信息網絡建設滯后,由于地形復雜和低人口密度,導致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網絡覆蓋不足,信號不穩定,限制了信息的廣泛傳播。
二是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不規范,不協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平臺涵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電子商務企業和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等,但數量多,質量不一。重復建設和低水平建設浪費資源,而平臺之間缺乏協調和差異化,影響了其利用率和效益。
三是信息平臺缺乏統一標準和規范,存在信息孤島和信息壁壘。 缺乏統一規劃和指導,平臺之間信息不互通、不共享、不融合,形成了信息孤島。缺乏統一監督和評估,導致信息不安全、不可靠、不準確,形成了信息壁壘。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養和應用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養和應用問題在農村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電商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深刻思考和改進。
一是人才培養不足是一個突出問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成功應用需要具備相關素質和能力的專業人才,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相對匱乏。當前的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夠健全,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計劃,導致了對信息化應用的依賴程度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農村信息化教育體系的建設,鼓勵學生和農業從業者參與相關培訓,以提高信息化素養。
二是技能儲備不足對信息化應用產生了直接影響。現有的農業從業者在信息化領域的技能和知識水平相對較薄弱,難以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的潛力,從而限制了應用效果的提升。農業從業者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還需要理解農業領域的具體需求和挑戰。這要求政府和相關機構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推動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以提高農村從業者的信息化素質。
三是人才流失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由于農村的信息化發展相對滯后,農村地區的薪資待遇和職業發展機會相對較少,無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信息化人才。一些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往往會選擇去城市或其他行業發展,導致農村地區缺乏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
(三)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包括了信息的獲取、處理、使用以及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基礎和素質保障。然而,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素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的獲取能力相對較弱。農業從業者尚未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和渠道,獲取涵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各個方面和層面的信息。這導致信息的獲取范圍有限,信息的內容相對單一,信息的綜合性不足。
二是信息的處理能力亦有不足之處。人們還未能夠有效地應用各種信息技術和方法,來處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所包含的各個方面和層面的信息。這導致信息的處理質量較低,信息的準確性不高,信息的可靠性亦有待提高。
三是信息的使用能力仍需改進。農業從業者尚未能夠有效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和方法,以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各個方面和層面的信息使用水平。這使得信息的利用效果較差,信息的使用價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五、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完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質量和水平的基礎和保障,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的條件和手段,是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和創新化的物質和技術的支撐。完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信息網絡的建設和優化,提高信息網絡的覆蓋面、穩定性和高效性,實現信息網絡的全面、快速、安全地連接和傳輸,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力的網絡支撐。
二是規范信息平臺的建設和管理,提高信息平臺的完善度、規范度和協調度,實現信息平臺的互通、共享、融合,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的平臺支撐。
三是普及信息終端的建設和使用,提高信息終端的普及率、便捷度和智能度,實現信息終端的廣泛、靈活、創新地接收和處理,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便利的終端支撐。健全信息安全的建設和保障,提高信息安全的健全度、可靠度和有序度,實現信息安全的保密、完整、可用、真實,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安全的環境支撐。
(二)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服務
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服務,是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質量和水平的核心和關鍵,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內容和功能,是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和創新化的服務和窗口。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的充分收集和整合,提高信息收集的充分度、及時度和準確度,實現信息收集的廣泛、快速、有效的獲取和了解,為農業經濟信息提供加工和優化,提高信息加工的深入度、細致度和精準度,實現信息加工的深度、廣度、高度的分析和挖掘,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支撐。
二是廣泛信息的傳播和推廣,提高信息傳播的廣泛度、及時度和有效度,實現信息傳播的全面、快速、有效傳輸和展示,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影響的信息支撐。
三是深入信息的應用和創新,提高信息的應用的深入度、廣泛度和有效度,實現信息應用的深度、廣度、高度的使用和利用,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創新信息支撐。
(三)強化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素養
強化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素養,是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質量和水平的人才和素質保障,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礎和條件,是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和創新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強化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信息的獲取能力,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各個方面和層次信息獲取和了解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信息獲取的廣泛、快速、有效性,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有用的信息輸入。
二是提高信息的使用能力,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各個方面和層次的信息使用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信息使用的深入、廣泛、有效性,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益的信息應用。
三是提高信息的創新能力,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各個方面和層次的信息創造和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信息創新的高效、高質、高效性,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供高效的信息創新。
六、結語
綜上,本文通過對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路徑進行探究,深入剖析了其內涵和特征、現狀和問題、影響和價值,最終提出了一條可行的建設路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流行的經濟活動和商業模式,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如基礎設施不足、信息服務不全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在電商時代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全面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曾健.西藏農業農村現代化階段特征及對策[J].西藏發展論壇,2021(03):41-47.
[2]彭銀春.以數字經濟助推南疆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J].兵團黨校學報,2023(05):96-103.
[3]羅劍朝,胡杰,王宗林.金融賦能西部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綜述[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06):155-160.
[4]尹夢瑤.面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探討[J].農業經濟,2023(10):130-132.
[5]崔玉晶.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09):85-87.
[6]王楷.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探究[J].山西農經,2023(14):137-139.
[7]郭娟.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山西農經,2023(13):184-186.
[8]劉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23(18):22-24.
(作者單位: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