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 姜斯文 王佳玉 羅湘 蓋兆梅 姜欣欣 劉潔



摘? 要:針對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現狀,全面系統分析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與科技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基于水利事業發展趨勢與國家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需求,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OBE理念與東北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建設有機融合,構建“一主線四平臺”的科技創新教育模式,為高校其他專業科技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提供指導價值。
關鍵詞:OBE理念;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模式;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4-0067-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s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nee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OB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 of"one main line and four platforms" is constructed.This resear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othe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OBE concept;college studen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 curriculum system
中國步入創新型社會,科技創新是推進和深化新時代社會建設的關鍵要素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對科技創新做出重要論述,對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創新型社會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但學術界對于創新教育理論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F階段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發展仍不完善,普遍存在重立項疏管理的問題。因此,為保障國家科技創新技術高速發展,迫切需要加強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校是我國科研創新領域的主要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1],但長久以來高校在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模式上仍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①學生科創意識淡薄、對科研素養認知片面,無強烈科研意愿;②學生個人創新實踐與經歷不夠,科研成果與市場脫節;③學生專業技能不足,無法將專業知識與科研課題有效結合;④校內無完善科研平臺,缺少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相互轉化渠道;⑤科技創新培養模式傳統,部分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仍受傳統應試教育束縛,缺乏系統性與有機性;上述問題直接關系我國科技進步發展。因此,需要轉變教師傳統教學模式,培育學生科研學習自主性,完善學校科研平臺,為探索科技創新教育模式提供可借鑒的新思路。
近年來,隨著工程教育認證OBE(“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理念的深入開展,同時結合新工科人才培養、高校“雙一流”建設的背景,水利類人才培養要面對“國際社會發展導向、國家水利行業需求、工程技術發展與變革、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挑戰,東北農業大學(簡稱“我?!保┧c土木工程學院本著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的原則,加強學科融合,以“興趣引導—專業能力—特色專業方向”教育為原則,“教育部支持高校探索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精神”為指導,“OBE理念”為管理理論基礎,培養“七項轉變、六個能力、兩類人才”的科技創新人才為目標,借鑒“高?!髽I—科研院所”生態網模式,耦合項目教學法,構建基于OBE理念驅動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培養模式。
一? 精準定位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高校水利事業發展趨勢與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首次提出OBE理念驅動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七項轉變、六個能力、兩類人才”。在發展動力、發展模式、辦學方式、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教師隊伍、社會服務方面實現“七項轉變”,由政府主導向特色自主發展轉變、由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變、從相對封閉向全面開放轉變、從應用型向創新創業型轉變、從硬件指標為主向內涵指標為主轉變、從注重學歷職稱向注重能力實踐轉變、由教學培訓為主向研發應用轉變。培養學生“六個能力”,即融合創新創業能力、工程實踐—創造—領導能力、學科交叉—跨界整合能力、互聯網—倫理—全球思維能力、終身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家國情懷—服務社會能力。鑄就“底色亮、有情懷、敢擔當、實踐強、能創新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與“水利行業精英”。
二? 構建科技創新教育課程體系
基于OBE理念與新工科建設理念,綜合考慮各專業發展趨勢、畢業生發展需求、行業動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相繼于2016年、2018年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流程如圖1所示。
2016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開始實行大類招生(水利類/工學Ⅴ)——“1.5+2.5”分段式培養模式,入學后按大類統一組織基礎教學,第三學期將學生前兩個學期的智育成績進行排名,根據學生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志愿選擇和成績名次對其差額錄取,完成大類專業分流,大二下學期學生分別進入自己的專業班級學習專業課程。與此同時,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創建科技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委員會,制定動態優化培養方案機制,提升“1.5+2.5”模式大類培養方案多方需求吻合度。隨后,委員會成員相繼走訪國內武漢大學、河海大學等知名高校,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狀況;向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灌溉排水與節約用水技術中心、中建二局東北公司等部門及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227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并召開雇主、畢業生和在校專業學生代表座談,對學生畢業達成能力需求進行調研[2],從而提升“六元維度”,即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符合度、教育教學與立德樹人的匹配度、專業內涵與特色拓展的外延度、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創新度、邏輯框架與作用機制的統籌度、校企合作與協同育人的結合度。
2018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啟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東北農業大學首批啟動專業之一),2019年通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組織的工程教育認證現場考查,2020年順利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我校首批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之一),是全國第8所通過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認證申請的高校,標志著我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培養體系、教學質量已經達到國際工程教育標準規范。
2021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應用層次分析法及“與時俱進,迭代創新”的改革原則,用適應行業發展的排序指數作為該專業課程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構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創新、個性發展”有機融合的課程體系,在內容設置上更為多元化、綜合化,體現“興趣引導—專業能力—特色專業方向”的培養過程[3];打造“一體兩翼三橫五縱”科技創新實踐體系,如圖2所示,以學生創新中心為主體,作為創新實踐教育的主陣地,以教務處和各學院為兩翼,依托基礎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創新教育平臺“3平臺”,以基礎實驗、專業實習、綜合設計、社會實踐、創新實踐“5模塊”為抓手,匯聚校內外創新合力,通過協同效應將影響最大化,營造實踐教育創新一體化格局和氛圍,引領全校學生創新,建成“開放共享、學科交叉、產教融合、學創互促”的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和環境[4]。
三? 建立以OBE為理念基礎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模式
(一)? 實現OBE理念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建設有機融合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基于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多方參與的培養方案動態修訂機制,制訂具有寒區特色的培養目標,由關注學生就業能力向發展能力轉變,建立畢業要求動態評價機制,基于行業需求與反饋和專業發展趨勢,構建符合內外需求的課程體系動態優化模式,組建由行業企業、管理部門和專業教師構成的跨學科教學團隊及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支撐體系,搭建功能齊全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支撐平臺,實現了OBE理念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建設的有機融合(圖3)。將培養目標達成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辦學條件配置、跟蹤評估和持續改進過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時代新需求,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教育活力。
(二)? 構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一主線四平臺”的科技創新教育模式
借鑒“高校—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生態網模式,耦合項目教學法,構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一主線四平臺”的科技創新教育模式(具體結構如圖4所示),即以“基礎→專業→實務→職業道德”課程設置為主線;以本科生基礎性、階段性的專業知識教育為前提,構建通識基礎課程教育平臺;以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目的,構建模塊化實踐教學平臺;以全方面發展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構建工程設計項目實訓平臺;以提高學生就業質量、職業道德意識和執業資格獲得能力為補充,構建職業道德與執業資格教育平臺。該教育模式的本質是與農業水利工程發展、現代農業水利注入新的內涵外延[5]、人才規格特征、人才知識與能力結構等諸多因素保持動態平衡的過程。
四? 結束語
當今科技時代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為滿足國家以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在爭創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東北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以大類招生為契機,將OBE理念為核心的工程教育認證教育思路引入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課程體系的全面改革,將新型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國際標準接軌,以適應國家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近年來,國家對水利人才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國內共有72所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招收水利類專業研究生,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500余人;每年招收不同地區水利類專業本??茖W生5 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每年共有18 000余人。此外,現有14所水利職工大學及部分普通高等學校每年還招收的成人本專科不同程度學歷教育學生約5 000人[6],此研究將為上述人群提供科技創新教育生態系統,具有廣闊的應用價值;該應用對高校水利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具有指導意義,為高校其他理工科專業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凱.項目管理理論在大學生創新教育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3):54-55.
[2] 何雅菲.工程教育認證視角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實踐——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7):28-29,32.
[3] 呂飛,戴锏.工程教育認證視角下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3):70-75.
[4] 仝月榮,陳江平,李翠超.面向新工科的實踐教育體系構建——以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56-61,122.
[5] 孫楠,劉東,劉嫄春.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12):90-92.
[6] 王海娟,姜海波,范文波,等.大類招生背景下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20,6(6):198-19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基于OBE理念驅動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生態系統研究”(GJB1422217);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重點課題“數字經濟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范式變革研究”(22CX0201);中國農學會教育教學類第八批科研課題“農林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無編號);2022年北京中科致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數字經濟時代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研究”(221005875143803);東北農業大學在線課程《水力學》建設項目(無編號)
第一作者簡介:孫楠(1981-),女,漢族,遼寧盤錦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