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鎮人口老齡化、技能匹配與職業教育發展

2024-05-23 00:00:00王曉宇馮晶
教育與職業(上) 2024年5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摘要]我國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對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在招生、專業設置和社會責任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職業教育面臨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老年人力資本再開發和非常規認知型職業技能培養的新挑戰。為了配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和新技術革命的勞動力市場需求,職業院校應該建立適合我國中老年人的職業培訓項目,延長勞動人口的工作時間;重視養老服務專業的非常規技能培養,提高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職業教育;老齡化;技能分類;終身學習

[作者簡介]王曉宇(1990- ),女,內蒙古烏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 100006)馮晶(1988- ),女,山東德州人,深圳市房地產和城市建設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師。(廣東" 深圳" 518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中國人口轉變的獨特性、經濟影響及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72141310)

2022年,我國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人口總量和人口增速的變化會逐步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也會逐步凸顯。在人口形勢出現顯著變化的同時,社會也經歷了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深刻變化,機器替代人力的場景越來越多,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愈加占據重要地位,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不同教育背景的勞動力在變革中所面臨的挑戰有所不同,所享受到的紅利也存在差異。職業教育作為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如何在數字經濟革命中更有效地提高技術工人的人力資本和競爭力,同時在提高國民終身學習能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值得深入討論和研究。

一、宏觀人口形勢變化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口為14.1175億人,比2021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人口總量已經達峰,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1]。人口負增長會加快老齡化進程,200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為7%,2021年已經達到14.2%。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現狀會逐步影響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就是老年撫養負擔的加重,中國人口的撫養比將在2044年前后出現大于1的情形[2]。屆時,不僅老年人照料問題突出,社會經濟發展也會面臨重大挑戰[3]。

為了適應宏觀人口形勢的變化,作為提供養老服務人才的主力之一,很多職業院校設立了養老服務方向的專業。從已有學者所做的調查來看,作為養老服務人才的重要培養單位,職業院校在相關專業發展上最大的痛點是招生困難,青年群體對養老服務專業的認同感偏低,專業吸引力較弱[4]。但與此同時,養老機構高素質養老人才缺乏問題突出[5],導致養老服務專業招生難和行業招工難問題并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顯然是多方面的。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多學科、跨領域的范疇,包括康復、護理、營養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融合,需要重點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當前,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中相關專業的學習規劃相對單一,與現代化的養老服務專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時,養老服務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實踐教學作用顯著。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和康復機構、養老機構以及醫養結合體的緊密合作,提供合適的實踐基地,合作開設適宜的課程項目等,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說,養老服務市場一方面對收入高的高端技術型養老服務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對收入低、工作強度大的基礎護理人才需求旺盛。職業院校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上應該不止于培養基礎的護理人員,還需要在高端養老人才培養上發力。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科技在老年照料上使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市場迫切需要職業院校培養熟練掌握智能系統的養老服務人才。智能系統不僅包括居家照料場景中需要的智能家居、健康監測、家庭理療等,還包括社區層面或養老院等機構的智能看護、健康評測和遠程服務等智能設備。

從年輕勞動者自身的角度來說,目前的普通養老服務工作強度大、收入水平低、社會認可度低,對他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現階段,伴隨著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深入推進,機器對人力的替代場景越來越多,數字經濟相關的職業成為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勞動者追逐的熱門領域。直觀來看,與老年照料相關的行業與熱門職業相去甚遠,年輕勞動者進入相關行業從事相關工作的意愿不僅不高,一部分人甚至還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上述因素相互交織、互有影響,對當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造成了較大困擾。因此,要適應新的人口發展和技術變革形勢,職業教育必須采取相應措施,適時做出調整。而對城鎮就業市場上勞動力的職業分布和技能使用狀況進行梳理,有助于從需求端發力,明晰職業教育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二、當前勞動力市場職業教育的就業分布和技能使用現狀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是全球性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給勞動力市場帶來深刻影響。想要正確評估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充分考慮人口變化規律的同時,還需要關注新技術革命對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和工資的影響。中國城市勞動力調查(CULS)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組織的一項城鎮勞動力調查,調查主要采用分層概率抽樣,所調查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使用CULS2016年調查數據對接受過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工作樣本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使用到的技能進行分析。樣本年齡設定為16歲到60歲區間,并且處于就業狀態內的成員。接受過職業教育在本研究中定義為接受過中職、高職和大學專科教育的群體,接受過普通高等教育定義為接受過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群體。

(一)職業教育的就業分布和工資差異

首先,本研究對接受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工作樣本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實際職業分布進行了詳細分析,具體情況見下頁圖1。對于兩類教育背景的就業分布情況,以國家統計局給定的職業大類進行分類,主要包括黨的機關、國家機關、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后文簡稱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由于主要關注的是城鎮非農就業,研究去除了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和軍人職業分類。

整體來看,無論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的勞動力,主要分布的職業大類均為專業技術人員、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次之為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單位負責人。具體來看,職業教育背景的勞動力主要分布的職業大類為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有接近50%的職業教育勞動力分布在此類職業中;分布在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大類中的次之;其余就業樣本分布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單位負責人大類中。對照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就業群體,職業教育群體最主要的占優職業為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在以高技能任務為主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大類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占比明顯占優。根據一項對中國勞動力工資的研究,2004—2019年,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高技能職業是工資增長最快的群體,非技術人員、設備操作人員等從事常規型、程序化工作任務的群體工資增長速度顯著低于其他職業,而服務類和銷售類職業的工資增長速度最慢[6]。也就是說,職業教育背景勞動力占優的職業大類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進程中,較少享受到工資增長的紅利。

其次,本研究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和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在實際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表現進行了詳細分析,具體情況見下頁圖2。對比不同職業大類的年平均工資分布情況可知,單位負責人的年收入遠高于其他職業,專業技術人員、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的工資性收入次之,從事生產制造及有關職業的人員收入相對最低。工資的職業分布規律無論對職業教育畢業生還是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都適用。進一步對比兩種教育背景勞動力的工資水平發現,即使從事同一職業,接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群體工資性收入仍然領先于接受過職業教育的群體,甚至在普遍認為收入高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大類就業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收入也顯著低于在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職業大類就業的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從職業大類的工資性收入對比來看,職業院校畢業生和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職業大類占優情況不同,即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占優的職業大類平均工資更高,也體現在歸屬于同一個職業大類內的兩類教育畢業生的工資差距。這種差距可以從工作中承擔的具體工作任務需要的實際技能的差別來進行解釋。

(二)職業教育的技能使用現狀

為了理解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工資差距,本研究將從新技術革命的角度切入,對技能使用現狀進行分析。目前,學者們主要從技能角度和任務角度出發分析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存在替代效應、生產率效應和新工作創造效應[7],從任務角度出發不僅能夠對傳統效應進行分析,還能從技術改變工作任務的角度切入,更好地理解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世界銀行針對發展中國家開發了“就業和生產率的技能”(STEP),從工作任務的角度對勞動力在當前工作崗位中需要使用的技能進行了全面的衡量。不同偏向的工作任務對于勞動力需求和配置具有重要影響[8],STEP分析方法主要從兩個角度對工作任務進行劃分:其一是執行任務過程中側重認知能力,還是側重體力付出;其二是工作任務按照既定程序執行視為常規性任務,需要即時決定視為非常規性任務。參照世界銀行的STEP分析框架,本研究將工作任務劃分為非常規認知型分析性任務、非常規認知型互動性任務和常規操作型任務[9][10][11]。在具體操作上,依照STEP的分類,使用系列指標,將調查樣本的工作任務劃分為三類,將三類工作任務內部指標得分進行加總。為了便于三類工作任務強度的比較,對得分進行標準化處理(均值為0、標準差為1),處理后的數字不包含實際含義,可以方便從序數角度對不同任務進行排序。

接受職業教育的工作群體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工作群體在勞動力市場上實際進行的任務類別強度分布情況見下頁圖3,在進行對照時考慮了勞動者的年齡。對比來看,兩類教育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工作任務類型差異較大。接受職業教育的就業群體從事常規操作型工作的強度顯著高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群體;而接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群體在更需要即時決斷的非常規任務中強度更高,無論是這種非常規任務偏向于互動性還是分析性。

職業教育作為對接產業最密切、服務經濟最直接的教育類型,畢業后很多人才輸送至一線產業,主要從事常規操作型任務是符合認知的。從工作任務的分布可以看出,職業院校畢業的就業人員主要應對和完成的是中等技能任務,具有更強的常規性。從對已有文獻的分析來看,當技術進步帶來的是自動化技術等能夠替代完成常規任務的中等技能勞動者工作時,可能會帶來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極化問題,即中等技能勞動者的就業和收入顯著縮減的問題。在我國,這種現象在制造業中已經顯現[12]。以完成常規任務為主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新技術革命中面臨機器替代和工資增長緩慢的風險。

從年齡角度來看,接受兩類教育的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從事的任務類型之間的強度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從事常規操作型任務的就業人員中,30歲以下兩類教育背景群體任務分布已經非常接近,40歲以上的就業群體中這種差距變得顯著。從事非常規認知型互動性任務的就業人員中,30歲以下兩類教育背景群體分布差距很小,30歲開始出現顯著分化。從事非常規認知型分析性任務的兩類教育背景的就業群體,其差距一直較為顯著。

非常規認知型互動性任務類型在30歲以下的兩類勞動力就業強度分布上的差距越來越小,說明接受職業教育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群體此類技能水平趨向一致。原因可能是大學擴招工作的持續展開和職業教育水平的逐年提高。具體到本研究關注的養老服務工作來說,傳統的需要重復體力勞動的常規操作型任務,如對失能老年人的定時翻身和洗護等必不可少。但與此同時,養老服務工作中與被照料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和交流,即非常規認知型互動性任務也愈加重要。更進一步,在新技術革命的影響下,深度老齡化帶來越來越多的受教育群體進入老年階段,他們的疾病預防和精神文化類需求逐步上升[13],常規操作型任務可以部分被自動化輔助設備取代,但非常規認知型互動性任務將會更加重要。數字技能在養老服務行業的使用場景需求也將上升,職業教育需要提前布局培養掌握非常規認知型分析性技能的高端養老人才。

三、職業教育在老年人力資本開發上提前布局的必要性

前文從技能分類的角度分析了職業教育如何適應人口變化形勢,從與時俱進地培養服務老齡化的現代化人才梯度的角度分析了職業教育在深度老齡化背景下的應對措施,本部分將從自身壯大發展的角度出發,為職業教育未來改革提供一種發展角度。

(一)職業教育布局老年人力資本開發是經濟和人口發展的時代要求

為了在技術日益創新尤其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保證勞動力的工作信心和工作能力,終身教育成為新趨勢[14][15]。終身教育意味著提高全年齡人口的素質,單位組織和個人自主參加的職業培訓和社會培訓成為主要途徑。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培訓職能。職業院校能夠提供豐富系統的培訓課程,可以成為服務終身學習的重要支撐。人口普查數據發現,中老年人的最終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而積極的職業培訓可以顯著提高中老年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水平,彌補通識教育階段的欠缺。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專業技能的需求提高,客觀上要求勞動者接受職業培訓。即便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尤其是年齡較大的群體,也需要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掌握新的技能。

設立退休機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年人的精力和體力難以適應全日制工作的強度,同時很多老年人有享受生活和照顧家庭的個人需求。但是,按照統一年齡強制退休的政策也將很多愿意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拒之門外。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老年就業人口在逐年增加,60歲以上人口在業數量從2000年的4290.8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5957萬人[16]。

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會逐步推進延遲退休政策,老年人口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從事本職工作,或者選擇彈性工作和靈活就業方式補充勞動力市場[17][18]。在這種時代背景下,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口參加職業培訓,尤其是接受數字化辦公培訓、人工智能操控培訓等的需求也會與日俱增。

當前老年群體接受教育的途徑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老年大學,二是社區組織的講座、培訓等,三是職業教育。老年大學為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接受教育的平臺,但往往面臨學位偏少、早期報名的老年人長期占據學位、接納新學員能力不足的問題。社區組織的培訓和講座深受老年群體喜愛,但存在教育不成體系、講座類型較為單一的問題。受制于培訓教師多為兼職和客座教師等原因,老年大學和社區培訓提供的主要課程多為興趣類、生活類教育,與工作相關的技能類、專業類課程較少。另外,老年大學和社區公益性講座等活動經費基本來源于政府財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差別較大。

不同于前兩種方式,職業教育在我國有完整的教育體系,既能為有需求的老年群體提供興趣類教育,也能滿足部分老年人提高自身人力資本、繼續工作的技能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數字經濟的發展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更靈活的授課方式,為建立適合老年人的教育培訓體系提供了可能。職業教育需要迅速適應就業市場變化,推出網絡課堂、手機應用課程等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老年培訓課程,針對老年人的特點進行更多的個性化設計,助力老年人提升數字素養,提高教育效率。

在針對老年人的技能型職業課程設置上,需要把握課程與實踐需求緊密關聯的原則。傳統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設置上的一大挑戰是課程學習內容在實踐中使用不充分,與現實中的相關技術需求脫鉤。對于希望通過職業培訓課程提高人力資本的老年人來說,高效提高職業環境中遇到的瓶頸和技能短板,尤其是非常規認知型分析性任務工作中需要的閱讀復雜性材料、使用電腦技能、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等,是職業院校提供培訓課程時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

(二)加強適老化職業教育是國際上老齡化嚴重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

日本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22年,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經高達29.1%。老年人口激增導致對護理和康復人才的需求旺盛。為此,日本專門推出了介護保險制度(即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老年人長期護理提供經濟支持。同時,2019年日本專門職大學開始招生辦學,培養復合型的養老人才。專門職大學不僅接收職業高中畢業生,也招收社會人士[19][20]。為降低老齡化的影響,除了對老年人提供介護保險、重視養老服務行業人才培養外,日本還采取了多種方式鼓勵老年人再就業,創造有利于老年人勞動參與的社會環境。與我國情況類似,日本早期的老年教育重點強調休閑娛樂和保健類課程,對于提高職業技術的課程設置比例偏低。經過改革和長期發展,日本逐步建成了包括《終身學習振興法》在內的系列老年教育法律支持體系,建立了支持老年人的系統性公共服務平臺。各地政府為老年人設置就業支援窗口,搭建“銀發人才中心”。為了充分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日本政府為老年人提供多種職業技能培訓項目。課程中除了專業技能培訓外,還包括讓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為勞動再就業創造條件的健康教育課程和適應社會的心理課程。

近些年來,歐盟深受人口老齡化影響,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鼓勵老年人口勞動參與是重要方式,而職業教育起到了關鍵作用。2000年,歐盟開始實施里斯本戰略,提出10年內歐洲55~64歲老年勞動力就業率達到50%以上,通過制定相應的公共政策提高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總體來看,歐盟及其成員國為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主要采取了三類措施,包括終身學習戰略、在職培訓和對老年人的失業培訓[21]。例如,芬蘭從1994年開始制定保持工作能力國家戰略,重點是提升勞動者全工作周期的技能水平;德國在2005年針對老年員工和非熟練員工開展以政府補貼為主要費用來源的專門項目,要求雇傭員工在250人以上的企業全部參加。

四、我國職業教育實現與老齡化社會發展特征相匹配的路徑分析

從上述對國際上老齡化嚴重國家和地區應對措施的梳理來看,提高老年人的勞動參與成為各國通行的做法。其中,加強政策保障、重視職業教育、推廣終身學習和實施政府補貼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為我國職業教育實現與老齡化社會發展特征相匹配提供了重要啟示。

第一,從法定責任、資金保障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為職業教育培訓提供保障,建立健全教育培訓經費多方分擔的經費來源機制,建立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體系。各級政府應按照法律規定以財政專項撥款方式為各主體提供支持,同時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擴大培訓經費來源,通過多元化籌資方式,例如企業籌款、社會捐贈和政府貼息貸款等,共同壯大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聘用或者返聘60歲以上的老年勞動力并實施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鼓勵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院校設置實用型課程,納入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工作中,并且實施政府專項購買服務或財政補貼,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提升技能,增加就業競爭力。通過職業學院和普通高等院校體系化的培訓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力和專業人才梯隊貢獻力量。

第二,進一步完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培訓的銜接機制,提高職業教育養老服務專業的吸引力。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過程中,關于養老服務的社會認知亟待改變。養老服務不僅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組成。這種認知改變不能僅依靠職業院校的個體力量,還需要教育部門統籌推進。例如,改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相互割裂的狀況,建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培訓的銜接機制,打通專業理論學習和從業資格的通道,形成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為主、管理型人才充足的格局。特別是培養能夠勝任非常規認知型互動性任務和非常規認知型分析性任務的高端養老服務人才,適應老齡化時代老年群體對于預防性健康服務、康養服務和精神類照料的需求,從根本上提高從業人員的待遇,提高老年服務的職業吸引力,促進形成人才可持續發展局面。

第三,鼓勵自主學習,發展終身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建立針對在職人員、中老年群體的職業教育培訓課程體系。特別是適應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現代工作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媒介,開發適合中老年人口的靈活便捷、不限場地和時間的在線培訓課程。這些課程可以滿足職業群體靈活學習時間和不同生活節奏的需求,有效提高職業技能。提升中老年勞動者的人力資本,不僅可以緩解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的現實壓力,還能為實施分階段有序延遲退休政策提供教育和培訓方面的解決方案。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可以激發各年齡階段人群的學習熱情,幫助職業學校應對適齡青年人口下降、生源變少的困難,同時也能服務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高全民素質。

第四,涉老職業教育培訓需要加大國際交流和合作。2023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專門指出支持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數字經濟等領域外商投資企業與各類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說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訓是實現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職業院校可以在國際交往中,吸收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這些國家和地區在老齡服務、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上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為我國職業院校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前沿的理論。通過與國際接軌,可以擴展專職教師的國際視野,更好地培養復合型老齡服務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萍萍.人口總量略有下降 城鎮化水平繼續提高[EB/OL].(2023-01-28)[2024-01-26].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1/18/t20230118_38353400.shtml.

[2]都陽.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及應對思路[J].財經智庫,2021,6(2):27-39+141.

[3]杜鵬.中國老齡化社會20年:成就、挑戰與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39.

[4]許遠,楊苗.關于適應養老產業發展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系統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9):17-27.

[5]屠其雷,李晶,趙紅崗.養老服務與管理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9):46-54.

[6][7][12]王永欽,董雯.中國勞動力市場結構變遷——基于任務偏向型技術進步的視角[J].中國社會科學,2023(11):45-64+205.

[8]Autor D,D David.The Growth of Low-Skill Service Job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5):1553-1597.

[9]Daron Acemoglu,David Autor.Skills, Tasks and Technologies: Implications for Employment and Earnings[A]//David Card,Orley Ashenfelter.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M].Elsevier,2011:1043-1171.

[10]Handel M.What Do People do at Work? A Profile of U.S. Jobs from the Survey of Workplace Skill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STAMP)[J].Journal for Labor Market Research,2016,49(2):177-197.

[11]Dicarlo E,S L Bello,S M Taborda,et al.The Skill Content of Occupations across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Evidence from Harmonized Data[J].IZA Discussion Paper,2016(10):224.

[13]周冬,張曉昀.教育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7(5):64-68.

[14]謝立黎,韋煜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價值、實踐與挑戰——兼論高校積極應對的新路徑[J].貴州社會科學,2022(8):95-102.

[15]陳軒宇,王萍.影響教育發展的趨勢與教育的未來——基于經合組織《趨勢塑造教育2022》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23,36(6):39-44.

[16]彭青云.中國城鄉老年人在業狀況及其變化趨勢[M]//黨俊武.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191-224.

[17]李建偉.我國勞動力供求格局、技術進步與經濟潛在增長率[J].管理世界,2020,36(4):96-113.

[18]喻術紅.老齡化背景下的高齡勞動者就業促進問題[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70(5):30-41.

[19]肖丹,王志偉.二刀流教育:日本專門職大學運動康復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1):83-90.

[20]李夢卿,陳竹萍.日本專門職業大學的人才培養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22(2):52-59.

[21]柳如眉,赫國勝.歐盟國家促進老年勞動力就業的公共政策及其啟示[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6(3):88-98.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層導學提高解剖生理學復習的有效性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4:52
關于動作要素在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9:41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久久综合干|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99激情网| 国产毛片不卡| 成人在线亚洲|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天天操天天噜|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欧美国产在线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99草精品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九色国产在线|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啪啪永久免费av| 日韩美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综合日韩|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欧美一道本|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91精品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