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淳
摘 要:在語言學習中,閱讀始終作為語言學習的延伸與拓展。王薔教授提出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應包括“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兩大要素,缺一不可。而對學生閱讀品格的培養,單純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應進行必要的拓展,即繪本閱讀。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大單元視角下分析主教材融合的繪本閱讀教學,并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建議,以培養學生英語閱讀品格。
關鍵詞:大單元;小學英語;繪本閱讀
繪本作為豐富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資源,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拓寬課堂容量,優化教學資源,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品格。王薔教授等人提出要在主題意義引領下,以語篇為依托,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王薔、陳則航2016)。即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緊扣大單元主題,做好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
一、小學英語主教材融合的繪本閱讀教學現狀
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基于課堂教學的對半原則,繪本閱讀在小學英語中的教學應用已經相當廣泛。這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及時鞏固,還幫助學生適時拓展,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但選取哪種類型的繪本,繪本如何與主教材有效融合值得深思。
(一)繪本選材籠統或單一
教師對繪本的選材沒有深刻的認識。一方面體現在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繪本本身其英語語言能力是否平衡的認識,即所選取的繪本是否符合學生當下的心理及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對繪本的定位不夠準確,無法挖掘繪本具備的主題意義,使得主教材與繪本閱讀教學有效結合相對淺顯。
(二)繪本與主教材相脫離
受傳統教學理念和固化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僅停留在繪本閱讀的教學形式上,對教學內容無法深度剖析,對繪本的文本解讀不夠到位,導致與主教材的融合并未得到充分呈現,從而脫離主教材及大單元主題,造成了主次顛倒的現象,同時無法發揮繪本與教材交叉教學的優勢。
(三)學生缺乏閱讀學習興趣
由于選擇素材內容單一,閱讀課堂無法體現以學生為本。學生英語閱讀、知識探索活動中積極性較差,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同時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繪本的選取及繪本教學內容的設定上都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大單元主題視角下繪本閱讀與小學英語主教材融合的意義
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單元主題教學是指基于單元整體,學習者以特定主題為中心,對語言學習材料進行探究性的理解,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最終掌握語言技能。從大單元主題的角度出發,有效地將繪本閱讀與主教材進行融合,對打破教學單一化碎片化,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大單元主題的前提下,采取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拉近繪本內容與教材內容的親近度,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教材相融合的繪本知識,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認知需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提升閱讀學習成效。
(二)提升語用能力,培養學生閱讀品格
程曉堂教授認為,學習能力包括對英語和英語學習的認識、態度、興趣、動機、習慣、意志、方法、策略等維度的表征。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閱讀教學能開發利用繪本閱讀資源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有效提升語言素養水平。大單元主題意義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為學生提供思維和想象空間,有利于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
(三)挖掘育人價值,豐富學生文化內涵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不能填鴨式灌輸,而是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能力自行建構。大單元主題下,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閱讀教學模式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挖掘教材及繪本的育人價值,提供給一個激發學生思維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從不同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三、大單元主題視角下繪本閱讀與小學英語主教材融合的教學策略研究
(一)緊扣單元,有效融合繪本教材
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及教學設計前,應從單元輸出的大任務出發,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評”等問題,以終為始,逆向思考大單元內每個子任務的學習。教師需要對單元主題之中的內容以及主旨進行綜合分析,將其中富有特色的內容提取出來。在單元主題視角下,選取合適的繪本,既要考慮繪本的內容,也要考慮繪本的語言,以此方式來確保繪本閱讀與主教材整個單元內容學習的整體性。教師要基于單元的主題意義,設置素養導向的主題大觀念及語用導向的語言小觀念。如學生在學習廣州版小學英語口語二年級下冊Unit 5 Its Sunny Today單元中,教師從單元整體出發,以天氣為主線,設定單元輸出的大任務為: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圍繞天氣這一主題,連貫說出自己居住城市的天氣、應當穿著的衣物、可進行的活動等。以此輸出大任務出發,逆向分解到每個課時小任務。如在第一課時進行不同天氣的學習,談論不同天氣的適宜的活動,在第二課時學習根據不同的天氣調整衣著,在第三課時進行深度學習,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天氣的變化,學會隨機應變及時調整計劃。同時這些內容也需要與繪本緊密結合,以一整個單元為主題的結構框架以及繪本內容相聯系,使得整堂課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低年段的小學生缺乏自主分析、自主學習的能力,圍繞大單元主題解讀主教材內容可以將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分解成不同模塊,最后又以主題為主線加以整合,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且形成一定的英語知識框架。
(二)更新理念,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
在新課標背景下,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品格,教師應深度學習新課標要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課標明確提出“英語學習活動觀”,確定了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教師可通過問題鏈及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從學習理解—運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方面一步步遞進式地引導學生學習,激活和帶動學生思維發展,實現從基于語篇到深入語篇最終超越語篇的學習。此外,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反饋,做到教學評一體化,促進評價的有效遞進,實現有效的學習反饋。如在繪本Puppy in a box的閱讀教學中,在學習理解環節,教師通過問題鏈,實現教學的逐層遞進、環環相扣,引導學生理解和梳理語篇信息;在應用實踐環節,則重視將語言知識“There are ... in / at ...”與主教材知識相連;在遷移創新環節,著重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關心愛護寵物。
(三)深度學習,由“1+1”到“1+1+N”
在小學英語教育工作中,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閱讀教學方式已經使英語課堂實現了“1+1”。通過讓學生先學習理解主教材,再適當地增加相符合的繪本內容,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繪本閱讀情境中來鞏固原有知識,積累新的知識,從而提升閱讀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而僅僅實現課堂上的“1+1”是不夠的,在英語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最終學生應該具備的是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品格的形成尤為重要。運用“1+1+N”的模式,才能讓主教材與繪本融合有持續的發展。僅通過課堂開展繪本閱讀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的閱讀量還需要增加。在課堂上,學生有了足夠的興趣,也具有了一定閱讀能力之后,教師要挖掘和利用課外資源,引導學生進行“N”多種同話題的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將閱讀活動從課本延伸到繪本,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英語繪本與主教材在大單元主題下進行有機融合,符合當下對學生閱讀品格培養的需求。教師需要勇于嘗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改進,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青.英語主教材與繪本閱讀教學相融合的再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20(30).
[2]朱文娟.英語繪本閱讀與英語教材融合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22(03).
[3]侯紫軒.單元主題視角下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融合的實踐探索與改進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