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怡 譚尚謙


*本文系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二批課題“項目化學習理念下幼兒園STEAM活動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獲2023年江蘇省“師陶杯”教育科研論文評選特等獎。
收稿日期:2024-03-29
作者簡介:蔡婷怡,常州市新北區薛家鎮中心幼兒園,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譚尚謙,常州市新北區薛家鎮中心幼兒園,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
摘要:STEAM教育作為現代化教學內容,強調在學習、游戲的過程中對科學、工程、技術、藝術和數學五個領域進行跨學科的融合,從而促進兒童的深度思考。基于兒童興趣,確立建構游戲項目內容;巧搭項目支架,深思計劃方案、優化組織路徑、豐富建構內容,促進建構游戲深度;通過回顧項目軌跡,追隨兒童興趣、關注搭建過程、巧用評價機制,梳理建構游戲實施策略。
關鍵詞:建構游戲;STEAM教育;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4-0089-04
STEAM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式教學”,通過項目式學習,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理解事物的認知規律,深刻體驗知識內容,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STEAM理念下開展幼兒園大班建構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實現多領域知識的融合,提升幼兒動手實踐、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基于兒童興趣,確立建構游戲項目內容
在大班“人們是怎樣工作的”主題背景下,幼兒對幼兒園附近建筑工地上工人叔叔的工作產生了興趣。基于兒童興趣,教師確立了本次建構活動的主題——搭建夢想小鎮。在梳理幼兒關于“夢想小鎮”的建構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梳理幼兒已有經驗,結合STEAM課程理念對“夢想小鎮”建造項目進行了價值分析(見表1)。
二、巧搭項目支架,促進建構游戲深度發展
陳鶴琴先生主張:“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1]強調了幼兒的主動學習和深度學習。教師巧妙搭建不同的項目支架,驅動幼兒積極思考,滿足幼兒探究欲望。
(一)多元計劃,深思計劃方案,項目實施更開放
建構區計劃讓幼兒的建構想法可視化。幼兒自主制訂游戲計劃,有助于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事,如何去做;有助于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教師也能從計劃中明確自己隨后需要提供什么樣的支持,從而促進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2]。
一是從個人計劃到小組計劃。教師通過交流分享、繪本支架等多元方式幫助幼兒豐富搭建的經驗。幼兒由個人游戲的計劃過渡到小組合作計劃,從搭建單個物體到“夢想小鎮”樓與樓之間聯動整體設計。
二是從預設計劃到優化計劃。在搭建的過程中,幼兒發現房子容易倒塌,提出要增加樓棟與樓棟之間的距離,明確小組成員負責搭建的區域,并根據建構區實際場地重新調整了設計圖紙。幼兒提前標記出需要的積木種類及搭建步驟,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原有計劃上進行調整。從預設計劃到不斷優化計劃,幼兒的空間規劃及表征能力得到提升。
(二)深入探究,優化組織路徑,項目實施更靈活
教師秉承STEAM教育理念,不斷優化游戲組織路徑,將數學經驗、空間造型、審美感受等靈活運用到建構游戲中。
1.融入數學經驗技巧
在原有計劃上進行優化后,幼兒立刻著手進行搭建。他們發現搭建的過程中小鎮樓房到了高處經常坍塌,樓房怎么搭建才能更牢固呢?幼兒通過嘗試發現:積木不同的組合搭建方式,穩定性是不一樣的。采用交錯式壘高、蓋頂以及接觸面大的圓柱進行四角支撐的方式搭建的樓房更牢固。在樓房墻體搭建時,使用的積木需要穩定、對稱,使用具有倍數關系的積木進行填充,樓房受力均勻,不易傾斜或倒塌。足夠結實的底座/地基、相對低的重心,樓房在負重時不會垮塌或傾斜(見表2)。
幼兒通過不斷地思考、進行對比實驗,對積木的數量、外形屬性、受力面大小、搭建方式以及平衡、穩定、重力、負荷等結構力學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體驗與理解。以問題為導向的項目式建構學習,促使他們像小小科學家一樣不斷提出質疑并進行深入探究。
2.探索多維空間造型
基于“房子如何不容易倒塌”的經驗,幼兒的建構熱情空前高漲。在分享交流環節,幼兒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樓房的外觀都一樣,像個火柴盒。幼兒的建構能力已經從建構技巧進入關注造型獨特性的階段。首先,教師提供了融合結構與技巧的支架圖、建構繪本等支架,幼兒根據支架圖開始了搭建嘗試。然后,幼兒進行了房屋底座造型的探索,通過改變房屋底座的形態搭建出不同形狀的房屋。幼兒搭建的建筑物不再局限于方形,圓柱形、三棱柱型、階梯形、圓錐形等建筑紛紛亮相夢想小鎮。
(三)留白空間,豐富建構內容,項目實施更具彈性
教師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時間,在游戲中適時適當留白,發揮幼兒游戲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夢想小鎮搭建好了,后續又能怎么玩呢?幼兒提出了以下新想法:使用軌道材料在夢想小鎮的樓棟間鋪設滑梯。
問題與挑戰1:怎樣讓小球順利滑下來?
在滑梯路線鋪設過程中,幼兒依據設計圖紙進行軌道搭建,發現以下問題:軌道長短相對固定,軌道與高樓之間無法精準連接,還容易碰倒樓房。軌道搭建后,小球無法順利通過滑道。怎樣解決該問題呢?幼兒通過實地觀察,發現樓房與樓房之間的距離都不一樣,樓層高度也不相同,軌道玩具長短又相對固定,軌道不能隨便穿越搭建,因而小球無法通過滑梯。基于以上思考,幼兒嘗試在樓房外面重新搭建滑梯軌道支撐。有的幼兒發現中空的樓房可以讓軌道穿過樓房,就和一些城市的輕軌一樣;有的幼兒提出在地面和樓房頂面鋪設軌道。在不斷嘗試與調整中,在搭建的過程中,幼兒也發現了一些軌道鋪設小技巧,搭建時先將大樓兩兩連接再做整體連接。軌道架設完成后,幼兒立即找到了許多小球當作纜車進行試驗,但是剛嘗試就失敗了。
為了幫助幼兒解決以上問題,教師提供《省力的斜面》《彈珠軌道》等繪本供幼兒閱讀,這些書籍能夠幫助幼兒直觀理解斜坡與動勢能的關系,解決滑梯斜坡架設的問題。通過科學趣味小實驗,幼兒發現斜坡并不是越陡峭,小車就能開得越遠。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發現了不同材質的小球通過滑梯的概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借助實驗發現,小球的質量越輕,通過滑梯的概率就越小;小球質量越重,通過概率就越高。最后幼兒找到了通過率最高的小球——木質小球。
試驗和改進是STEAM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多次科學實驗對比、運用繪本知識、嘗試低結構材料,幼兒最終了解了滑梯高低和小球下滑速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幼兒在探究不同材質的小球通過滑梯的實驗中也學會了科學地使用實驗的方式去找尋問題的答案。
問題與挑戰2:小球總是沖出軌道怎么辦?
斜坡完成后,整個夢想小鎮里的滑梯井井有條。幼兒有了新問題:在很多轉彎的地方小球總是會掉落。通過討論,幼兒提出可以運用不同的物體進行遮擋,如:現成的擋板、二倍單元積木、紙板等。幼兒進行反復調整,用積木把滑梯包裹起來,小球就能順利通過了。在不斷嘗試后,幼兒還發現有很多彎道不需要任何遮擋小球也能順利通過。原來是彎道的前段是一段比較平緩的坡道,小球受到的沖擊力很小,轉彎時特別穩定,可以不需要任何遮擋。
幼兒對小球過彎的探索經歷了“使用材料—調整材料—自制材料”的過程,體現了幼兒發展的自身需要。搭建、探究、爭議、合作都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機。不斷觀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推進游戲發展的過程,再一次印證了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
問題與挑戰3:構建觀光塔吊
在開展建構區的游戲過程中,幼兒提出:夢想小鎮的樓下住戶能不能去樓上住戶家?于是我們利用教室內齒輪和滑輪的材料制作塔吊——“觀光塔”[3]。幼兒在科學小制作中吸取了經驗,對于齒輪傳動的經驗、輪滑的運輸等物理方面的知識有了新的發現和了解。教師提供了紙筒、齒輪、鏈條等工具,幼兒自主繪制了塔吊的設計圖紙,并進行了實驗。制作完成后,我們發現塔吊的高度還是不夠,除了增加紙筒高度,幼兒還和教師一起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吊起來了一個吊臂。簡易的吊臂吊起后,幼兒馬上投入了試吊活動。新的游戲繼續啟動……
三、回顧項目軌跡,梳理建構游戲實施策略
經過近兩個月探究實踐,在師幼共思、共玩、共探“我的夢想小鎮”搭建的過程中,教師的觀念得以轉變,經歷了“看你玩—陪你玩—深入玩”的歷程,幼兒的常態學習也逐漸向深度學習轉變。
(一)追隨兒童興趣,有意捕捉建構主題
教師跟隨幼兒的興趣自然地生發出建構“夢想小鎮”的主題,通過不同的推進策略提升幼兒興趣點,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從而建構相關探究內容。例如:聚焦建造夢想小鎮,搭建主體建筑;搭建空中滑梯,探索小球與軌道;構建觀光塔,應用齒輪與滑輪。整個搭建過程充分尊重了幼兒的興趣出發點,有效建構兒童感興趣的主題。
(二)關注搭建過程,共玩引發深度學習
大班幼兒建構游戲具有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等特點,為引發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真正實現問題情境下的深度學習,我們充分關注幼兒建構游戲的過程,拓展建構游戲的探究空間,提供高開放性、低結構性的建構材料,以促進幼兒數學與科學、問題解決、交流合作等能力的提升。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游戲,按照設計思路專注地建構。通過觀察思考,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他們逐漸養成了愛思考、會交流、積極主動、認真專注、堅持不懈、充滿毅力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與幼兒積極互動,將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融為一體,最終形成“師幼高階思維持續共享”的深度學習狀態。
(三)巧用評價機制,拓展延伸建構內容
建構活動中客觀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建構活動內容、提升建構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縱觀整個建構活動,教師采用問題式評價、作品欣賞分析式評價、持續性評價等方式,引導幼兒對建構作品進行觀察與比較,思考可延伸拓展的建構內容。教師與幼兒在“交流分享、問題引發”中不斷調整建構方案和內容,提升建構技能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琪.活教育的方法論——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之三[J].師范教育,1987(6):36.
[2]林晨輝.巧借主題游戲提升大班幼兒的計劃性[J].幸福家庭,2021(6):111.
[3]杜麗靜,周茜.我們想搭一臺吊機——幼兒園STEM積木游戲案例[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1(10):44.
責任編輯:賈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