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宏
【摘 要】在繪畫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符合幼兒學習繪畫技能的特點,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繪畫技能的興趣,激活幼兒的繪畫想象力。針對情境教學法運用于繪畫教學活動中存在的情境創設方法單一、情境創設碎片化、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關聯度不高、評價與欣賞環節忽視情境創設的問題,文章提出優化情境教學法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運用的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繪畫教學活動 幼兒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4-86-04
一、問題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藝術活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梢?,幼兒園藝術教育既要重視幼兒藝術表現技能,又應給予其自由表達、創造的空間。然而,由于教育者對藝術教育價值觀的理解不同,當前幼兒園藝術教育中存在強調藝術教育精神價值和強調藝術教育本體價值兩種傾向。在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中具體表現為:一是有些教師一味地遵循“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的要求,忽視對幼兒繪畫技能的傳授,導致幼兒缺乏線條和圖形的繪制技巧、色彩的搭配技巧等,即使有繪畫的思路也畫不出來。二是幼兒被教師強行灌輸繪畫技能完成繪畫創作。這類教師通常會給幼兒提供范畫,讓幼兒“依葫蘆畫瓢”,或者用“這里太空了,再添點內容”“這里涂成紅色”這樣的語言將繪畫技能教授給幼兒。此類做法雖然能幫助幼兒快速掌握繪畫技能,完成繪畫創作,但是忽略了幼兒對藝術的體驗和感受,抹殺了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處理幼兒繪畫技能學習與自由表達創作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面臨的問題。
情境是指以境為媒介激起人們情感或激發其興趣的具體環境情形。[1]有研究者認為,“情境課程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策略”[2]?!督逃筠o典》中認為,情境教學就是“運用具體生動的場景以激起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3]??梢姡榫辰虒W法強調通過創設生動、具體、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習者在情境中感受、體驗、操作,從而獲取經驗。幼兒主要通過觀察感知繪畫對象以及動手操作獲取繪畫技能,情境教學法符合幼兒學習繪畫技能的特點。同時,情境教學法強調以境為紐帶喚醒學習者的情感、思維,情境能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4],激發幼兒繪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诖耍狙芯吭谡{查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應用策略。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四川省自貢市X園作為研究地點,邀請了X園的8名教師進行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圍繞對情境教學法的認識、繪畫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法的使用情況、繪畫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展開。并采用非參與式觀察,對中二班繪畫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法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觀察。觀察的維度主要有:一是教師采用了哪些方法創設情境;二是教師在繪畫活動的哪些環節創設了情境;三是情境之間是否具備連貫性;四是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是否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繪畫表現力。同時,對繪畫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進行記錄,以課堂實錄為案例,對情境教學法運用于繪畫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
三、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創設情境的方法比較單一
豐富的情境素材能開拓教師設計繪畫教學活動的思路,使教師設計出趣味十足、極具特色的繪畫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幼兒參與繪畫教學活動的興趣和主動性。反之,運用單一的素材創設情境則容易使幼兒失去繪畫興趣。正如李吉林老師提到的,“當情境在學生眼前展現時,就成為學生感知的刺激物。但呆板的、常見的、多次重復的東西,往往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5]。因此,在進行繪畫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視頻、游戲、語言、圖片、實物、故事等創設多種情境,從而持續不斷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通過觀察和與教師交談后發現,教師知道很多種創設情境的方法,但在繪畫教學活動中多數教師會使用一兩種操作簡單、直觀的素材創設情境,例如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的方法比較單一。進一步訪談得知,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師工作繁瑣,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實物、音樂、故事等情境教學素材;二是創設情境的部分方法操作難度較大,教師駕馭起來存在一定難度。
(二)評價與欣賞環節忽視了情境創設
完整的繪畫教學活動包括激趣與定向、感知與體驗、探索與發現、表現與創作、評價與欣賞五個環節。[6]其中,評價與欣賞環節是繪畫活動的結束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7]此環節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回顧反思繪畫過程,學習借鑒同伴構圖、造型、設色的經驗,提高繪畫表現力,而且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調動他們參與繪畫創作的積極性。然而,通過調查發現,評價與欣賞是繪畫活動組織中的短板,部分教師只是簡單地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口頭點評,忽視情境教學法在這一環節中的使用,甚至有些教師會直接省略此環節,使幼兒畫完即止。進一步訪談得知,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師對教學節奏把控不準,導致評價與欣賞的時間被大大壓縮;二是教師缺乏評價與欣賞幼兒繪畫作品和繪畫過程的技巧,不知道應如何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評價欣賞。
(三)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的關聯度不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創設要有實質性價值[8],要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服務,要有助于學生知識經驗的建構。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以幫助幼兒學習造型、設色、構圖等形式語言,提高幼兒繪畫表現力為重要目的。[9]因此,繪畫教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應依據幼兒的繪畫表現力。但是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的關聯度不高。例如在繪畫教學活動“我的媽媽”中,教師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問幼兒“媽媽是如何愛自己的”,這一問題顯然無法喚醒幼兒對媽媽形象的感知。又如,在活動“桃花朵朵”中,教師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問幼兒“你最喜歡什么花”,該問題僅限于啟發幼兒畫花的興趣,不能引發幼兒對桃花造型特征的直接感知。教師還創設了圖片情境,詢問幼兒是否見過桃花、在哪里見過,創設了多媒體情境,播放桃園賞桃花的視頻。呈現圖片和視頻時,教師也沒有引導幼兒感知桃花花瓣、花莖、花葉等的形狀、色彩,以及它們之間的結構關系等。通過與教師交談得知,造成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關聯度不高的原因有:一是教師對情境教學法價值的認識停留在豐富活動形式、增加活動趣味上;二是教師結合幼兒繪畫表現力進行情境創設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情境創設碎片化,教學環節不流暢
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是相互關聯、層層深入的。厘清各環節的聯系,創設貫穿活動各個環節的情境有助于不間斷地激發幼兒繪畫創作的興趣,使幼兒產生完整的情感體驗。但是,部分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會采用“一環一境”的方法,即割裂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依據單個環節的教學要點創設情境。例如繪畫活動“烏龜爬爬”中,在激趣與定向環節,教師創設了圖片情境、問題情境,讓幼兒感知烏龜的造型特征。在感知與體驗環節,教師創設了實物情境,帶領幼兒觀察動物角的烏龜。當幼兒興致勃勃地觀察烏龜時,教師強行將幼兒帶入探索與發現環節,讓幼兒嘗試畫烏龜。在表現與創作環節,教師創設了多媒體情境(視頻),讓幼兒觀看烏龜游泳的動畫片段,并要求幼兒畫出不同造型的烏龜。教師忽視了情境間的邏輯聯系,通過走馬觀花的方式呈現不同情境,使得整個活動流程不自然、不流暢,也很難使幼兒體會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訪談得知,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繪畫活動中設計一條主線索貫穿活動各環節,設計和實施活動的難度都較大,教師對此存在畏難情緒。
四、優化情境教學法在繪畫教學活動中運用的策略
(一)情境創設方法單一的解決策略
1.多途徑提供豐富的情境教學素材
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離不開圖片、實物、故事、音樂等情境教學素材的支撐,而教師工作繁瑣,缺乏足夠的時間制作情境教學素材是情境創設方法單一的原因之一。為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已有的素材創設情境。例如幼兒園百花盛開之際,教師可以創設自然情境、生活情境,組織幼兒進行室外繪畫寫生,帶領幼兒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搭配和每一朵花、每一片葉的獨特造型。又如車類交通工具對幼兒有獨特的吸引力,幼兒園有推車、平衡車、扭扭車、滑板車等,幼兒家里也有不同類型的車,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現有素材創設實物情境,開展繪畫活動“我設計的車”。此外,幼兒園應通過多種途徑提供豐富的情境教學素材。例如幼兒園可以鼓勵教師組建情境素材制作團隊,調動教師有效利用廢舊材料;可以安排專人負責情境教學素材的管理,進行循環使用;可以提高辦園水平,劃撥??钣糜谇榫辰虒W素材的購買;還可以與周邊幼兒園合作,進行情境教學素材的共建共享。
2.多渠道提高教師創設情境的能力
創設情境的部分方法操作難度較大,教師存在畏難心理,是造成情境創設方法單一的重要原因。因此,幼兒園應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教師創設情境的能力。具體做法有:一是借助專家引領,推動“科研—教研”一體化,帶動教師圍繞情境創設的方法、繪畫活動中的高品質情境教學、繪畫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等開展研究。二是借助集體教研,組織教師觀摩優秀的情境教學案例,通過公開課或“一課三研”的形式,組織教師定期交流學習等。三是鼓勵教師組建學習共同體,對繪畫情境教學中發生的細節問題進行描述與搜集,并在學習共同體內部圍繞問題開展行動研究。四是幼兒園要重塑教師藝術教育觀念,引導教師正確認識繪畫技能學習和繪畫表現創造之間的關系,激發教師對繪畫情境教學價值的認同,激發教師自我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評價與欣賞環節忽視情境創設的解決策略
1.合理分配繪畫教學活動的時間,為評價與欣賞環節創設情境預留時間
教師對繪畫活動各環節的教學時間把握不準,評價與欣賞的時間被嚴重壓縮是造成教師忽視在此環節創設情境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應解決活動時間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管理固定的教學活動時長和延展教學活動時長兩種方式進行解決。有效管理固定的教學活動時長是指教師要科學規劃30分鐘左右的繪畫教學活動時間。具體策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活動前預設。教師在設計繪畫教學活動時,要圍繞“教學活動30分鐘”制訂詳細、清晰且操作性強的時間計劃,將時間精細分配到五個環節。二是在活動中調控?;顒舆^程中教師要發揮教學智慧,因時、因人、因境調整時間,盡量避免因接不住幼兒拋出的問題而浪費活動時間。三是活動末創新評價與欣賞的方式。教師可以創設幼兒兩兩互評、組內互評、組間競爭的情境,支持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欣賞到更多同伴的作品。延展教學活動時長是指將評價與欣賞環節拓展到活動之外,利用一日生活的過渡環節,例如在離園前的等待環節、午餐后的休息環節,再次創設情境,組織幼兒對當天的繪畫作品進行評價和欣賞。教師甚至還可以創設情境,讓幼兒交叉分享同伴的作品,將作品帶回家給父母欣賞點評。
2.提高評價與欣賞的技巧
教師缺乏評價與欣賞的技巧,不知道應如何創設情境進行評價欣賞,是造成評價與欣賞環節忽視情境創設的又一原因。為此,要提高教師評價欣賞的技巧。首先,教師應轉變觀念,認識到評價欣賞環節的價值,明確其重要性。其次,教師要把握評價與欣賞環節的教學要點。評價欣賞的目的是支持幼兒回顧反思自己的繪畫過程,分享自己的繪畫經驗,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提高繪畫表現力。評價欣賞的內容是幼兒的繪畫作品,包括幼兒作品的造型、色彩、構圖、創意等。幼兒繪畫創作的過程,體現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獨立性、構思、創造性、專注性、習慣等。評價欣賞的主體是多元化的,包括幼兒自評、同伴互評、師幼共評。教師要遵循評價與欣賞環節的三大要點,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可以創設“藏品”競價競拍情境,將幼兒的繪畫作品陳列在展示架上,營造“拍賣會”的情境,為幼兒提供評價作品造型、色彩、構圖的三種標簽,幼兒可以在逛“拍賣會”的過程中,將合適的標簽粘貼在自己心儀的藏品下方。又如,教師可以錄制幼兒繪畫創作的精彩瞬間,在評價與欣賞環節營造多媒體情境,引導幼兒回顧反思自己的繪畫過程。
(三)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關聯度不高的解決策略
1.轉變教師對情境教學法價值的片面化認知
認知是行為的先導。教師對情境教學法價值的認識停留在豐富活動形式、增加活動趣味上,是造成教師創設情境時忽視了與幼兒繪畫表現力相關聯的原因之一。而人的認識是從點滴開始積累的,經由聽介紹、看證據到反復實踐論證,才到全面掌握事實。因此,可以通過三步幫助教師全面認識情境教學法的價值。第一,聽介紹。幼兒園可以圍繞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原則、種類、價值等組織培訓,豐富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基本認識。也可以為教師提供相關學習材料,組織教師學習交流,在知識共享中建構認知體系。第二,看證據。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觀看優秀的繪畫情境教學案例,在實際案例中感知情境教學法在繪畫教學中的魅力。第三,反復實踐論證。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繪畫教學活動,在設計—實施—反思—改進中形成對情境教學法價值的認同。
2.采用“六步追問法”,增強情境與繪畫表現力的關聯性
教師結合幼兒繪畫表現力創設情境的能力有待提高,是造成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聯系不緊密的重要原因。對此,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美術教育素養,明確幼兒的繪畫發展階段特點、繪畫表現力的具體表現和評價維度等。其次,教師可以使用“六步追問法”創設緊貼幼兒繪畫表現力的情境。一問情境創設的目的,教師要強調繪畫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的核心目的有兩點:一是幫助幼兒主動探索、發現、獲取、掌握基本繪畫技能。二是通過情境喚醒幼兒的思維和想象,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二問本次繪畫活動的核心要點是培養幼兒的哪種能力。繪畫技能類型豐富,以構圖為例,構圖有中心式構圖、散點式構圖、并列式構圖、線路式構圖等多種類型。一次繪畫活動很難讓幼兒同時掌握幾種繪畫技能,教師要明確繪畫活動具體是要讓幼兒掌握何種技能。三問哪種情境最適合達成繪畫技能的培養目標。四問教師自身是否有能力、幼兒園是否具備情境素材支持教師創設情境。五問活動開展過程中,情境如何幫助幼兒學習繪畫技能。六問活動開展后幼兒掌握繪畫技能的情況如何。教師可以通過以上“六步追問法”,使情境創設與幼兒繪畫表現力相契合。
(四)明確情境創設的主線索,解決情境創設碎片化的問題
幼兒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無關刺激的影響,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能夠持續地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幼兒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但是,倘若教師一味地追求情境創設方法的多樣性,剝離活動環節間的聯系,則容易使整個教學環節不流暢、不自然,進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依據活動內容和重難點,設計一條主線索,使其貫穿繪畫活動的各個環節,并圍繞主線索逐步深入、拓展、充實、豐富情境,使幼兒把握知識間的邏輯,形成完整的情感體驗。情境種類豐富,如何創設貫穿活動各環節的主線式情境,對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故事迎合幼兒的需求,幼兒園也有豐富的故事素材。基于這三大優勢,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以故事為主線創設情境,并圍繞故事脈絡的展開創設多種情境。例如在繪畫活動“七星瓢蟲”中,教師可以設計“七星瓢蟲自我展示美(感知七星瓢蟲造型的一般特征)—七星瓢蟲與蜘蛛比美(感知七星瓢蟲造型的獨特性)—為七星瓢蟲做比賽身份牌(畫七星瓢蟲)—七星瓢蟲參加比美終結賽(評價欣賞七星瓢蟲作品)”的故事主線索,圍繞故事主線索創設圖片情境、問題情境、語言情境等,使各環節的情境創設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當然,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生活情境等也可以有效地貫穿活動始終,教師要依據繪畫主題、幼兒學情、自身的教學優勢等,巧妙地設計主線。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情景與情境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5):1,8.
[2]李吉林.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269.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64-365.
[4]潘云.繪畫情境教學對學前兒童創造想象的影響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43(3):139-143.
[5]李吉林.兒童·知識·社會的和諧建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4.
[6]邊霞.幼兒園情境創意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組織實施[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1/2):31-34.
[7]莊婉瑜.農村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7(11):70-72.
[8]陳佳星.幼兒園情境化音樂教學活動的行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33.
[9]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