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趣味教學法的核心在于將趣味性與學習內容結合,通過各種互動和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教學法不僅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角色扮演、故事講述等方式,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境,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鑒于此,文章以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為主題,介紹了趣味教學法的定義和特點,分析了該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再結合案例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步驟,以期通過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不斷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課標;趣味教學法;應用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趣味教學法應運而生并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它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還是對教育理念的更新。這種方法不僅能使英語學習變得更具吸引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英語知識的理解。
一、趣味教學法的基本概述
趣味教學法是一種以激發學習者內在興趣為核心的教學方式,旨在全面發展個體心理素質,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化設計提升學習趣味性,不僅關注學科知識本身的傳授,還重視對學生求知欲、創造力和幸福感的激發,力求實現教育與學習的最優化。趣味教學法以學生的個性化心理特征為基礎,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特性。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實踐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娛樂中探索,從而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語言知識。例如,通過模擬對話游戲或互動劇場的方式,學生可以在實際情境中使用英語,不僅可以鍛煉語言技能,還能加深對文化背景的理解[1]。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價值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主要目標之一,而趣味教學法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教師將游戲、故事、互動活動等各種趣味元素融入英語課程,可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2]。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語言游戲,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新的詞匯和語法結構;或者通過故事講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英語文化背景,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化敏感性和語言理解力。趣味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課堂模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轉變為積極探索的主體。學生不僅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深入學習的內容,大大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指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知識以及各種策略,參與特定情境下相關主題的語言活動時表現出來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趣味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模擬性語境,比如角色扮演、情景對話、模擬購物或旅游等,讓學生在近乎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練習和應用英語,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3]。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可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旅客、店員、醫生等。這不僅使他們有機會使用特定的詞匯和表達方式,還能讓他們在實際對話中學習如何運用語言結構和語境。同時,趣味教學法強調教師組織學生應用小組合作或對話游戲等形式進行互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學習、相互糾正,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在真實的溝通情境中更自信、更流利地使用英語。另外,趣味教學法在聽力和發音等練習上有諸多優勢,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聽力游戲和發音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故事練習聽力,并通過故事復述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針對性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三)發展學生綜合素質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初中英語教學不僅注重語言知識傳授,還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趣味教學法可通過各種創新和互動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4]。教師應用趣味教學法開展教學,
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境和活動,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從而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在文化意識方面,在應用趣味教學法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其他國家的文化元素,如節日習俗、文學作品、歷史事件等,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理解和欣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不僅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還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此外,在趣味教學中,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以趣味內容和趣味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通過項目和任務驅動的方式促進學習行為的主動發生。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會如何學習,還能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我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
三、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一)準備趣味化教學材料
趣味性教學的開展需要依托趣味化教學材料。在準備趣味化教學材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確定哪些部分適合融入趣味元素。這一步驟的關鍵在于對傳統教學內容的創新設計,將其與游戲、互動環節相結合,同時保證這些內容與教學目標和學習標準相符[5]。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可以設計或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資源,如結合教學點的游戲、有吸引力的視覺材料、互動式電子教具等。這些教學材料不僅要具備教育性,還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提高他們的興趣。接下來,教師需要對這些材料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確保它們符合學生的年齡、水平和興趣,對材料內容進行簡化或拓展,確保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為趣味教學奠定基礎。
在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1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或選擇一系列趣味性的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例如,教師可選擇有吸引力的視覺材料,如與中國發展相關的圖表、時間線和互動式電子地圖,生動展示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的變化和成就。為了更好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可以挑選或制作一系列與中國現代化和發展相關的英文短片或動畫,如展示中國主要城市的變遷、重大科技成就或重要歷史事件。學生可以從視覺上直觀感受到課本內容的實際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中國發展相關的互動式教學工具,如電子化的時代變遷時間軸。學生可以通過點擊不同的時間點了解各個時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這種互動式學習工具不僅使學習過程更有趣,還能加深學生對歷史和社會變化的理解。這些豐富多樣的趣味材料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和參與度,使教學活動更生動,更有意義。
(二)設計互動和游戲環節
教學活動是課程實施的主要載體。在應用趣味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著力設計互動和游戲環節。教師需要確定哪些課程內容適合通過互動和游戲來教授,比如,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和實踐的語言技能,如詞匯、語法結構、口語表達等。然后,教師可以設計或選擇與這些內容相關的游戲和活動。例如,教師可設計語言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根據特定的情境或角色使用目標語言進行交流,或者通過詞匯接力游戲來擴展學生的詞匯量。在設計這些游戲和活動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和語言水平。為了提高活動的吸引力和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材料和工具,如卡片、圖片、電子媒介等。通過這樣的設計和實施,互動和游戲環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使英語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和有效。
以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1 When was it invented?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發明時間線”游戲,要求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將不同的發明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先準備一系列代表不同發明的卡片,在每張卡片上都寫一個發明的名稱和簡短描述。例如,一張卡片寫著:
“Telephone — A device invented by Alexander Graham Bell in 1876, used for distant communication.”另一張卡片描述:“Light Bulb — Invented by Thomas Edison in 1879, it revolutionized home and industrial lighting.”學生需要根據這些信息將卡片按照發明的時間順序排列,加深對發明時間線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學習了重要的發明和發明家,還鍛煉了組織和思考能力。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為每組準備一套相同的卡片。在規定時間結束后,每組可以輪流展示并解釋他們的時間線,其他組則可以提出問題或補充信息。這樣的互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發明歷史的理解,還提升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組扮演發明者和采訪者,進行模擬采訪,討論各種發明的背景和影響。這種活動促進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創造性思考,也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這樣的互動和游戲環節,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三)評估和調整教學方法
評估和調整教學方法是確保趣味教學應用效果的關鍵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觀察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習反應和互動情況。傳統的成績評價往往以書面考試為主,但在趣味教學中,教師應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創造性作業、口頭表達能力等,以全面評估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確保教學方法的適用性。一方面,教師要重視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教師可以對學生在互動和游戲環節中的表現進行評估,包括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入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指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培養學生的自我監督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建立這樣一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教師不僅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使趣味教學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使學生全面而深入地學習英語。
以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1 English?is widely spoken throughout the world.的趣味教學為例,
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趣味性的互動游戲“Global English Detective(全球英語偵探)”。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游戲中的活躍程度、提問的創造性以及他們如何協作和互動,可以評估學生在參與積極性、合作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全面了解他們在趣味教學環境中的學習進展。比如,教師可觀察學生提問的方式、交流的流暢程度和與同伴的互動情況,且可使用記錄表或日志記錄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活動結束后,教師可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收集學生對活動的反饋,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這些方法,教師不僅能夠對本次課程的趣味教學效果進行全面評價,還能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學習需求調整教學方法,以持續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趣味教學法不僅是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還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一種實踐,能夠為學生創造充滿樂趣和參與感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教師應著重設計和開展互動性強、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如游戲、角色扮演和團隊合作項目,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和探索。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和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活動難度,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和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王海霞.趣味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20):95-96.
吳金魏.趣味教學法在英語閱讀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2(15):34-36.
陳蕓.借助趣味教學法 促進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生
成[J].學苑教育,2022(23):22-23.
朱麗莉.如何在初中英語詞匯課堂中應用趣味教學法[J].中學生英語,2022(38):79-80.
陶雁.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實踐運用探討[J].校園英語,2023(20):106-108.
作者簡介:丁美玲(1983.8-),女,福建光澤人,
任教于福建省光澤縣第一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