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兵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已不再局限于學生學會知識,而是引領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運用數學思維和數學知識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過程中獲得綜合性的成長與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單項灌輸的教學模式,從而在核心素養導向下,以生活為載體,帶領學生在追本溯源、質疑問難中,發展高階思維.文章聚焦于此,分析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內涵和重要性,并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針對小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數學高階思維發展中的具體實踐路徑展開了探究,旨在探索一套全新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落實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高階思維;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作為中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確立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三會”.縱觀“三會”教學目標,其落腳點都指向“現實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積極尋求數學學科和實際生活的連接點.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科學設計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和問題中認識、理解數學知識,并在思考、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發展高階思維.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認知不夠深刻、不夠精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還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使得生活化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作為學生數學高階思維的開啟者、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應深層剖析生活化教學理念,系統構建數學生活化課堂,使得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從而獲得高階思維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概述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則,基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組織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主流趨勢.文章結合以往學者研究結論,總結得出生活化教學就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現階段特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從生活中挖掘學習素材,并構建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或者從中提出數學問題,最終使學生在經歷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后,獲得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存在以下三個顯著特征:
第一,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生活性”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特色.教師應立足于數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數學課堂中融入生活化問題,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認識、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可以說,在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引領學生關注數學理論知識,又要帶領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數學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實踐體驗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第二,課堂教學應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數學教學的方向,即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說,在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課堂教學并非為學生灌輸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而是聚焦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注重生活式的師生交往.教師在生活化數學教學中,應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時,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全面整合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素材,構建生活化的問題,使得學生在生活化的體驗中,通過手動、腦動、耳動、眼動等活動,獲得全方位的成長與發展.
二、指向高階思維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經課堂教學實踐證明,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實踐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困境.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尚未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其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常常需要具體的事物進行支撐.鑒于此,在傳統灌輸式課堂中,學生受到特定思維的束縛,在習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經常面臨著較大的困難.而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依托生活素材中的具體形象,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使其更好地投入數學學習.
另一方面,有助于推進高階思維的發展.生活化教學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數學探究活動.這一過程可使學生在生活情境、生活素材中,通過思考探究、邏輯推理等過程,發展數學高階思維.另外,數學生活化教學可逐漸延伸到課堂之外,使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數學實驗,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內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促進數學高階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指向高階思維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基于生活觀察,促進高階思維發展
觀察是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探知數學世界的窗口.同時,觀察是思維發展的起點,是學生發展高階思維的重要方面.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立足于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內在聯系,結合教學內容呈現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原型,使得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實物觀察中,通過對比與感知,實現高階思維的發展.
以“觀察物體(一)”的課堂教學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領學生了解不同事物的觀察方法,因此教師在基于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時,可收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領學生在直接觀察與感知中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刻了解.具體來說,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先借助“盲人摸象”的故事,引領學生結合每一個盲人所講述的大象樣子展開討論,并進行總結.之后,教師可拿出提前準備的儲蓄罐、玩具小熊等物品,引領學生從前面、側面、后面、上面、下面等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生活素材具體形象的支撐下,可對立體圖形形成深層次的認知,并在觀察、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發展空間思維,進而促進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
(二)基于生活情境,促進高階思維發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聚焦教學內容,從社會生活以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在有生命力的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其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鑒于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和問題引入課堂當中,使學生在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數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思考,并在思考與探究過程中促進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
以“乘法分配律”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時,可結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周末,你跟媽媽去菜市場買菜.在一個攤位面前,媽媽買了3斤排骨、4斤西紅柿、5斤豆角.假設1斤排骨的價格是15元,1斤西紅柿的價格為4元,1斤豆角的價格為4元.那么,媽媽要購買這些食物,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錢?這一情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探究欲望,還可以促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通過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究,形成不同的解題思路.具體來說,在這一生活化的情境當中,有的學生提出了3×15+4×4+4×5的計算方式,即分別將三種物品的價格計算出來,再相加;還有的學生在真實情境的探究中產生了合并同類項的想法,從西紅柿和豆角單價相同的角度出發,將兩者歸到一起進行計算,即4×(5+4),最終綜合到一起,形成了4×(5+4)+3×15這一計算方式.如此一來,在生活情境的驅動下,學生不僅可掌握這一知識點,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可實現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
(三)基于生活化問題,促進高階思維發展
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教師必須立足于數學課程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使得學生在生活化問題的引領下,經歷觀察、實驗、猜想、推理、交流等互動過程,內化數學知識,促進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聚焦新課標的要求,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并以此搭建起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的橋梁,使得學生在生活化問題的引領下進行關聯思考,并在思考與解決的過程中,實現高階思維的發展.
以“1億有多大”的課堂教學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大數感受能力,并借助小數對大數進行估算,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高階思維時應立足于本節內容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生活化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水滸傳》中李逵強行當官為案例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李逵當官之后辦理的幾個案例深得百姓之心,但由于其屬于強行當官,朝廷不會為其發放俸祿.此時,當地百姓決定為其籌集1億粒大米作為酬謝.那么,你知道1億粒大米有多少嗎?百姓籌集到1億粒大米之后需要數多久?1億粒大米的質量為多少?李逵如果收了百姓收集的1億粒大米需要準備多大的儲存空間?”在生活化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探究活動,并在思考與探究過程中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可促進學生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真正落實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四)基于生活實踐,促進高階思維發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精準把握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向,即走向實踐,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這一過程不僅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遷移、內化和應用的過程,還是發展數學高階思維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可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場景,如超市、公園、學校和家庭等,使學生在模擬化的場景中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指導學生在模擬的超市環境中“貨比三家”,選擇最佳的購物方案;可以指導學生在學校展開調查,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數據分析的應用;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開展測量活動,使其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發展數學高階思維.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課堂教學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教師應立足于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為學生設計一項實踐活動:學校打算給長方形的花壇圍起來,需要多長的籬笆?接著,教師引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長方形的周長和長、寬之間的關系思考如何計算籬笆的周長.之后,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對學校中長方形的花壇進行實際測量,并根據測量數據,計算其周長.隨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際測量,最終完成了對長方形周長的探究.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探究情況進行拓展與延伸,指導學生圍繞蛋糕盒的邊框、長方形房間的踢腳線進行計算,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并在繪制圖形、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內化其計算方法.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實現數學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五)布置生活化題目,促進高階思維發展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學生進行課后探索學習的方式之一,也是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重要路徑.針對傳統數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基于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構建生活化數學作業,不僅可增加數學作業的趣味性,還可以促使學生在數學作業中感悟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趣味性,同時可促使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以“折線統計圖”課后作業設計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引領學生利用折線統計圖對家庭生活中的支出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具體來說,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家庭支出為調查對象,對家庭中每日的開銷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運用折線統計圖將這些數據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走勢觀察中發現其中的規律,并根據這一規律進行預測,由此做出針對性的理財規劃.再如,教師可引領學生聚焦父母的投資方式,指導學生利用折線統計圖對銀行存款利率變化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并對銀行中不同的存款方式進行對比.如此,學生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過程中,不僅可實現從數學走向生活的學習要求,還可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數學高階思維.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精心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活觀察、生活情境、生活問題、生活實踐、生活題目中,內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高階思維,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梁秋娟.生活素材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J].第二課堂(D),2023(10):49.
[2]張正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6):105-107.
[3]陳淼.高階思維視域下小學數學學習活動探究[J].讀寫算,2022(23):25-27.
[4]巨筱芳.小學數學學生高階思維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2(3):91-92.
[5]林建瑜.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當代教研論叢,2023,9(11):54-57.
[6]張元.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上旬刊),2023(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