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耿霞
【摘 要】打破傳統順向教學弊端,以逆向設計推進大單元教學,目標導向,評價先行,結合教學實例闡述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的教學路徑,為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 逆向設計 “教—學—評”一體化
隨著英語新課標的頒布,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成為當下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如何解決素養目標的達成、有效評價的實施、課堂操作的有效性等難題,筆者建議以逆向設計推進大單元教學,目標導向,評價先行,有效推進“教—學—評”一體化。
一、內涵與價值
(一)概念內涵
1.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
崔允漷教授在《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中提出“大單元教學”的概念,他指出:“大單元就是一種學習單位,一個學習事件,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一個微課程。”受崔允漷教授提出的大單元教學概念的啟發,筆者認為,大單元教學包括以下特點:
(1)大單元教學著眼于“大”。第一,圍繞“大概念”或“大任務”進行主題探究;第二,通過“大教學架構”促進教師合作;第三,以“大教學視野”設計貼近學生真實生活、有創新價值的課程。
(2)大單元教學立足于“破”。挑戰傳統的教學編排和安排,對內容進行再開發和整合,有序實施新的教學計劃。
(3)大單元教學側重于“真”。引導學生圍繞真實情景和真實問題參與主題探究學習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是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提煉單元大觀念,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基于“大問題”,圍繞“大情境”“大任務”開展主題意義探究,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完整學習事件。
2.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
筆者認為,“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是指在對單元進行系統設計中,采用逆向思維,以終為始,從單元學習的預期目標出發,明確適合評估預期結果的證據,再設計學習體驗活動來驗證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二)價值特征
在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中采用逆向設計的思路,旨在使目標素養化、評價可視化以及活動序列化。
第一,堅持以終為始的思路。針對可預見的學習結果,尋找可評估的證據,讓所有學習成果都有評估證據。
第二,強調基于理解的建構。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學習需求出發,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情景中學習和體驗,讓所有學習活動圍繞學習結果設計。
第三,倡導全程性的學習評價。采用“目標—評價—活動”的教學設計思路,有效推進“教—學—評”一體化,讓所有評估證據都能引導學習活動。
二、實施路徑
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設計。以下以滬教牛津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9 A day on the farm教學為例,闡述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的實施路徑。
(一)素養引領,確定單元預期學習結果
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就是整合課程內容,讓主題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打破不同冊、單元、年級的壁壘,使主題意義在橫向和縱向聯系上更能整合優化,不僅體現整體性、遞進性和關聯性的課程實施過程,更促進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度理解和廣泛遷移。
滬教牛津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9 A day on the farm隸屬于“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和“環境保護”主題群。整合橫、縱雙向學習內容,進行教材內容的二次開發,基于學情,單元預期學習結果確定如下:
(1)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學習后,學生能夠:①識別常見的禁止標志,了解動物的特征和習性;(學習理解);②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句型“Dont+行為”來提醒和勸阻不文明行為(實踐應用);③自覺遵守不同場合的規則,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遷移創新)
(2)預期的學習結果(與單元目標對應)
①預期的理解:知道不同場合中的不文明行為;能辨認標識,提醒和制止不文明行為;愿意親近自然,了解動物特征及習性,與動物和諧相處。
②預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能聽懂農場規矩的對話和故事內容;能用“Dont+行為”提醒或勸阻他人,能描述農場動物特征和習性;能讀懂勸阻不文明行為的對話,能正確書寫核心詞匯和句型。
③預期的遷移:能守規矩,在不同地方勸阻不禮貌行為;會設計農場海報,傳遞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二)評價伴隨,預設合適的評估證據
評估是逆向教學設計的關鍵一環,基于單元目標,采用逆向設計思想,讓評價先于教學設計前。任務的設計主要用于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以表現性任務為主,用于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強化了“教—學—評”一致性。滬教牛津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9 A day on the farm表現性評價任務如下:
(1)夢想農場。參觀農場前,學生通過在農場外聆聽和遠眺,對農場的規矩和動物形成初步了解,每四人一組,用彩色貼圖共同創作出他們心中的夢想農場。
(2)動物名片。參觀農場時,學生了解了動物的特征和習性,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制作動物名片。
(3)農場記憶。參觀農場后,學生向他人介紹農場所見所聞,并為農場制作宣傳海報。
為了符合“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每項任務都應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和量規,說明如何做才達標。
就Unit 9 A day on the farm中宣傳海報的制作這一項任務來說,它的評價量規設計如下:
(1)評價任務
設計農場宣傳海報
(2)評價量規
①優秀:海報有創意,內容完整;書寫工整;語言通順無錯;小組合作,分工清楚。
②良好:海報內容全,書寫工整;語言較準確,語法無明顯錯誤;小組分工合理。
③合格:海報內容較完整,仍可完善;書寫和表達基本規范,需加強;體現了小組合作,但分工需更明確。
(三)基于證據,推進單元整體學習進程
根據學習結果和評估,可以確定單元整體學習進程。如Unit 9 A day on the farm的學習進程,基于前兩個階段基本上可以確定。在“遵守社會規則”和“人與自然相互依存”主題意義的統領下,根據學生參觀農場、認識動物、學習規則及參觀前、參觀中、參觀后的順序,分成前后關聯三個課時,框架圖如圖1:
(四)以學定教,設計分課時教學活動
設計學習體驗活動是將逆向設計應用于具體學習任務,以單元整體思路為基礎,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和逆向設計的WHERETO原則,為每個課時設計活動,形成相應的任務鏈。具體如下:
W代表Where和What。指引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如第一課時“了解農場規則”,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清楚在農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屬于學習理解范疇。
H代表Hook和Hold。用于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第二課時“參觀農場”,學生玩投擲骰子通關游戲,既有趣又為本節課的語言練習和表達做準備。這也屬于學習理解范疇。
E1代表Experience和Explore。給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探究知識的機會。如在第二課時,學生觀察動物情緒,使用輔助系統選擇正確標識幫助動物,并小組討論選擇標識和制定規則的原因。這屬于應用實踐范疇。
R代表Rethink和Revise。幫助學生回顧并改進學習過程。在第三課時“制作農場海報”中,學生根據農場照片說出其他主要動物,培養創新思維。這屬于遷移創新范疇。
E2代表Evaluate。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
T代表Tailor。根據學生個體的需求、興趣和能力設計作業和活動,體現“輕負擔、高成效,分層次”等特征。
O代表Organize。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和參與度。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設計多樣、有層次、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學語言。
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與實施是基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關照,要求教師善于將核心素養融入課程內容的設計與實施,使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我們要深入研究大單元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內在聯系,以逆向設計的思路揭示其實踐價值與理論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路徑。唯有如此,才能讓大單元教學真正實現其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