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黎明
【摘 ?要】教育領域一直存在著關于學生過多負擔與教育質量的平衡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提出了“雙減”政策,“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課外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減少學生課外作業量,以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在實施“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數學作業的減負成為重要的一環。數學作業作為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如何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學習,成為需要解決的難題。合理的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可以使學生在減負的同時充分發展其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意在提升學生的作業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分層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作業對學生的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學生寫作業的過程就是自身知識復習鞏固,內化吸收的過程。作業能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很多知識,在課后讓學生多做練習,給學生造成過重的課業負擔,壓抑學生的天性,長久來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皽p負令”的頒布要求教師深入理解“雙減”精神,順應課程改革的潮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條件情況合理地設計分層作業,幫助學生數學學習提質增效。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亟待解決。首先,一些學校和教師在安排數學作業時往往過于注重題目的數量,忽視了質量的重要性。這導致了學生在繁重的作業中草率應付,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作業的設計缺乏個性化和差異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水平和特點,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下降。其次,數學作業常常存在難度過大或過小的問題。有些作業難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解不出題目難免會產生挫敗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而對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有些作業難度過小,只是讓他們簡單重復著已經掌握的內容,無法點燃學生的做題熱情。這種單一難度的作業設計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最后,一些數學作業缺乏實際應用和情境創設。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的作業使學生覺得數學作業只是自己的一項任務,并沒有真正領會數學學習的意義,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上。更重要的是脫離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難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
不知從何而起,我國教育陷入“內卷”,更有人說出“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放暑假”的言論。在應試觀念的束縛下,很多教師和家長一味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想盡方法想讓學生比其他人多學一點知識,多做一些練習,拉開與其他人的距離,這導致學生承擔著很大的課業負擔與心理壓力。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過多知識,在課下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家長又在學生的假期給學生報各種興趣班與輔導班,使得學生課外的自由時間和空間被壓縮。這種學習模式要學生疲于應對,學習質量自然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是有差異的,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只考慮班上的優等生,布置作業的目的是讓優等生拓展延伸,進一步提高數學能力,但沒有考慮到待優生和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使得作業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過多過難。沒有分層的作業設計反而起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在“減負令”的頒布下,教師深入理解“雙減”精神,對作業質量總量進行嚴格把關,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條件情況合理地設計分層作業,能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實現進一步的發展與提升。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
(一)作業難度分層,找準每類學生最近發展區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心中要有全體學生,不能只考慮某一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作業。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就不同,無差別的作業對某一層次的學生而言過于簡單,同時又對某一層次的學生而言過于困難。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設計分層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接受相應難度的數學作業,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和能力差異。不同層次的數學作業應該有遞進性,使學生逐步掌握和應用更加復雜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為學生設計難度分層的作業,有助于提高作業的質量,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實現數學能力的進步與提升。
例如,教師在“表內乘法”作業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本學情,將作業設計為A、B、C三類。A類題目考查學生對本節課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這類題目難度性較低,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一般都能正確解答,像2+2+2=( )×( ),6+6+6+6=( )×
( ),3+3+3=( )×( ),7×2=( )+( )。B類題目難度適中,只是將A層題目用文字形式描述,需要學生進行簡單的思考,將文字轉換為數字進行解決,像在植樹節,小明種了三棵樹,小華種了三棵樹,小紅種了三棵樹,他們三人一共種了多少棵樹?C類屬于拓展延伸類的題目,主要用于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看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乘法的數學概念,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將數學變式正確解答,像3×7+7=( )×( ),4×3+4=
( )×( ),6×5+6=( )×( )。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量不多,但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細分為三類。A類題目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的,B類題目要求班級內大部分學生完成,C類題目作為拓展延伸題,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思考如何解題。A、B、C三類題目注重學生的基礎鞏固、知識運用、能力提升這三個需求,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高效的完成作業,提升數學能力。
(二)作業時間分層,保障全體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數學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對其作業完成的時間也要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半p減”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從而達到學生不需要做課外作業的教學效果。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堂堂清”的教學設想不能真正實現,教師此時可以對學困生放寬要求,讓這些學生作業“天天清”即可,保障全體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師給學生講解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練習,課堂上的練習就作為學生的作業,只要學生能在課上完成課后就不需要在花費時間寫作業。對優等生及待優生,教師對他們的要求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并找教師檢查,學優生一般錯題較少,在教師批改完后需要在短時間內改錯。中等生錯題較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先改一部分,剩余的當作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后改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會面臨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即使提倡“堂堂清”的理念,但并不意味著所有學生都能做到。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放寬對他們的要求,不要求學困生可以像其他學生一樣做到“堂堂清”,盡量做到“天天清”,讓他們在時間上更靈活,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另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輔導和指導,幫助他們逐步完成作業,同時注重知識點的鞏固和提高。教師可以鼓勵學困生在課后時間找老師或同學解答做題時的困難,像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則是怎樣運用的自己還不理解,就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真正弄懂數學知識再在課后完成作業。如此一來,學困生也能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趕上“大部隊”,實現全體學生的進步提升。
(三)作業方式分層,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以往經常采用命令式、強制式的作業方式,想要讓學生掌握一個數學知識點就讓學生不斷地抄寫,大量做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即使能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的,但它也是弊大于利。命令式、強制式的作業方式降低了學生數學解題的興趣,限制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久而久之會讓學生陷入數學作業的“死局”,認為只有這種方式是正確的,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教師給學生營造寬松的作業氛圍,布置開放式作業,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教師在“元、角、分的認識”這一課的作業設計中想讓學生掌握元、角、分的換算關系,幫助學生形成元、角、分的數學概念。教師改變以往直接讓學生做數學題的作業方式,而是讓學生在課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掌握本節課所學的1元=()角,1角=()分的數學知識。在第二天上課時,教師詢問學生前一天晚上的數學作業是怎樣完成的,是否真正掌握了上節課教師所講的內容。有學生說自己和家長練習的元、角、分換算,家長拿出1元,自己就拿出10角,家長拿出1角,自己就拿出10分。有學生說自己給自己出了10道元、角、分換算的題,還有學生說自己是復習整理教師在課上講的知識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的。教師發現在開放性作業下學生的想法是多種多樣的,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作業完成方式,學習效率自然大大提升。開放式作業設計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不僅從作業中鞏固知識,還讓學生樂于完成作業。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積極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教師深入理解“雙減”精神,給學生合理設計分層作業,在學生作業總量、作業設計質量方面嚴格把控,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利大于弊。相比于一味追求成績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更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更有助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郭宇,劉世娟,王艷秋.以“雙減”為導向,通過“減負提質”輕減小學數學學習負[J].空中美語,2021(9):331-332.
[2]楊友明.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新探[J].新課程研究,2023(4):129-131.
[3]鐘秀芹.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優化與實施[J].華夏教師,2023(4):40-42.
[4]鐘秀芹.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143-145.
[5]朱月萍.總量控制與分量實施:“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5):54-57.
[6]劉學.“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體系的實踐與探究[J].華夏教師,2023(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