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峰 王佳鑫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其中能被選入中學教材的更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看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美,并將其與寫作教學相融合,在寫作教學中適當引入古詩詞文化,引導學生奠定寫作基礎、延展寫作思路、訓練寫作技巧、探尋寫作主題、增強寫作興趣,把詩詞文化遷移到寫作實踐中,從而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解決無話可說及有話無法精彩言說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寫作教學
高中語文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內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把古詩詞引入寫作教學是一種有益的探索,這一探索不僅使古詩詞這一教學資源得到更廣泛的拓展和運用,而且也能為學生的寫作增光添彩,進而助力寫作的教學研究。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助力寫作教學的表現
(一)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教材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和保障,更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教材的使用效率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需要靈活使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古詩詞對寫作教學的助力,沒有找到“古詩詞”與“寫作”兩者之間的連接點,學生也就無法將教材中的古詩詞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因而,可以通過學習古詩詞促使學生感受文字之美,切實優化自己的作文語言。[1]由此可見,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古詩詞的過程,也可以看作古詩詞的再復習過程,一舉兩得,不僅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也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往往側重于培養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領悟詩詞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在寫作教學中,往往側重于培養學生分析作文材料和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而且很少有教師在教授古詩詞和寫作時花費額外時間引導學生將二者結合,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對培養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分數都無太大作用。因此,教師如果在教學時注意這個問題,在寫作教學時引導學生將一些詩詞佳句引用到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的習作充滿詩情畫意;也可以從改寫古詩入手,借助古詩詞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作品進行再加工再創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相信,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為教師靈活有效的教學提供范例。
(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高考分數是一名學生走向未來的重要依憑,它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小的分數不僅會促使學生的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寫作教學中,作文分數的提高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有著直接的聯系。而古詩詞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古詩詞中蘊含著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藝術魅力,對學生精神的浸染、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學素養和語文素養的形成等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將古詩詞鑒賞與寫作訓練相結合,讓學生以欣賞者和創作者的眼光去體驗和應用詩詞中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可以為學生的作文增加亮點,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助力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積累詩詞素材,奠定寫作基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感。”[2]而高中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古詩詞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教師在完成古詩詞教學后,還應該增加一項詩詞素材的收集活動,為寫作教學奠定一定基礎。當然,這里的詩詞素材并不只是局限于詩詞句,古詩詞中不僅富含哲理性的詩句,還有豐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都有獨屬于自身的精神品質和個性色彩,將這些人物形象及背后的人生經歷作為寫作素材進行積累并靈活的應用在各個題材的寫作中,可以為文章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理論依據。
在講授曹操的《短歌行》時,教師可以介紹一下曹操的生平事跡,讓學生了解曹操這一人物的整體形象,引導學生了解他作為亂世梟雄的志向高遠、能文能武、渴望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偉志向。在以“志”為主題的寫作活動中,學生便可以在資源庫中調出曹操這一人物形象的相關信息,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增添鮮活的案例作為支撐。此外,在以“愛國”為主題的寫作活動中,學生可以在資源庫中想到杜甫在《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鬢”時仍不忘國事的“憂國憂民”思想,杜甫此時雖然自己漂泊他鄉,年老多病,但仍憂心國家,擔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正是杜甫愛國情懷的體現。“苦恨”中蘊含的感情更加豐富,杜甫此時已經身在暮年,疾病纏身,想要救國家于危難之中,但卻有心無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危難,百姓遭受戰亂之苦,因此,在《登高》中,后兩聯的抒情就展現出了詩人濃濃的家國情懷。這樣的素材如果想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想要形成這樣的資源庫則需要學生積極地對詩詞素材進行積累和歸納,為寫作活動奠定基礎。
(二)拓寬詩詞視角,延展寫作思路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有時會難以形成寫作思路,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缺乏想象力,對他人的想法具有依賴性,沒有辦法進行有深度的自我思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詞的多維視角去延展學生的寫作思路,不同的人對同一詩詞的看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鑒賞角度,注意引導學生對詩詞進行多方位的思考,根據自身的理解方式對詩詞進行分析解讀,從而引導學生打開想象思維,為寫作提供創作思路。
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不能根據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為學生提供唯一的正確答案。[3]如在講授李白的《將進酒》時,關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一句在不同人眼中具有不同的解讀視角。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李白不為金錢所奴役“瀟灑豪邁”之語;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李白對時代無奈與嘆息的“自我安慰”之語;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一時之快”之語;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李白彷徨猶豫的“兩岸徘徊”之語。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句進行討論,尊重學生解讀詩詞的視角。再比如,教師在講授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時,學生根據所查找的資料發現,關于?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和思想主題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這首詞寫于宋室南渡、丈夫亡故之后,寫的是詞人晚年境遇的凄涼,另一種觀點認為,這首詞寫于李清照中年,詞中所寫的是李清照因為沒有生育孩子受到丈夫疏遠的愁苦之情。因此,面對這兩種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對這兩種觀點進行討論,尊重不同學生解讀不同詩詞的視角,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為學生寫作思路的形成奠定基礎。
(三)鑒賞詩詞語言,訓練寫作技巧
千百年來,古詩詞由于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而膾炙人口。首先,古詩詞具有獨特的語言藝術,通過押韻、對仗、對偶等手法,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學習古詩詞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這些語言藝術,提升寫作的表達能力。其次,古詩詞強調形象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學習古詩詞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使我們在寫作中能夠運用豐富的形象和意象,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古詩詞的語言魅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詩詞的文字之美,引領學生獲得詩詞語言運用的技法,領會其煉字煉句的語言風格和對詞類的靈活運用,并將其融匯到日常的寫作訓練之中,進而優化自身的寫作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
在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特色;學習他廣泛地引用各種典籍和前人詩詞中的語匯、成句和歷史典故,融化或鑲嵌在自己的詞里,如詩詞中詞人連用五個典故,一氣呵成,雄渾大氣,貫穿始終。典故之間彼此聯系,邏輯性極強:孫仲謀與寄奴同是英雄,卻一個出身貴族,享盡榮華富貴,一個出身寒微,居于尋常巷陌;寄奴與劉義隆又恰為父子,卻一人金戈鐵馬、收復失地,一人好大喜功、北伐失敗;劉義隆與佛貍敵我對戰,你死我活。換言之,詞人將典故組合,使其渾然一體,卻不顯得拖沓冗雜,反而多了幾分厚重感。再比如,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李清照在疊字和口語方面的語言風格,詞作開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字的雙聲疊韻,一開篇便以急促的節奏定下了全篇的基調,先聲奪人,讓學生明白疊詞可以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通過反復重復相同的音節或音素,聲音在讀者的耳朵中回蕩,使整個句子或段落產生韻律感;在詞作中學習“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等偏向淺顯易懂的口語,讓學生明白雖然用的是通俗語,但富有表現力、通俗易懂,表現了深刻的內容,使讀者吟誦曉暢,自然真實,體現出了典雅而別致的獨特韻味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技巧也在潛移默化地得到訓練。
(四)辨析詩詞情感,探尋寫作主題
古詩詞注重修養和情感的表達。古人通過詩詞表達他們的情感和心境,他們在短篇的詩歌中融入了自己對生活、世界的感悟和思考。學習古詩詞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情感的表達方式,使我們的寫作更加深入人心。而主題是文章的中心和靈魂,給作文尋找一個好主題對于寫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對文章的立意和主題的把握不夠確定。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辨析古詩詞中詩人所傳遞出的情感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進而為學生寫作活動打下基礎,與此同時,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表達這些詩詞情感的含義或詞句作為自己的寫作素材,為文章增添文采。
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詩人的生平及時代背景,通過講授學生會了解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官時,不到八十多天,便以“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而掛印歸家。由此終結了他在官場上身不由己的苦悶生活,最終歸隱田園。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借此分析陶淵明在本詩中的情感內涵——他“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4]再比如,在學習《短歌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本詩的“詩眼”,讓學生用一個字總結概括。在這個概括的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同時,為了更好地推進分析,教師可以給學生提示——詩眼是詩歌精神的凝聚點,是全詩的情感樞紐,隨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分析就找到了本詩的詩眼——“優”。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全文中“優”體現在了哪里,進而分析出:曹操一憂人生苦短;二憂賢才難得;三憂功業未就。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分析、審題能力,為學生探尋寫作主題打下基礎。
(五)引用詩詞本體,增強寫作魅力
古詩詞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內涵底蘊,在作文題目中引用詩詞,可以起到鮮明、醒目的作用;在文中引用詩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在文末引用詩句,既可以總結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題,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當然,運用詩詞或引用詩詞來寫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詩詞,或者處處皆有詩意,我們可以靈活運用于文章的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開頭,結尾,題引,過渡或者全文思路的點題,畫龍點睛等等。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巧妙引用、活用古詩詞,幫助學生的作文神采飛揚。首先,引用詩詞作題目,使文章不落俗套,新穎脫俗,使人有“為之一震”的感覺;其次,引用詩詞作開頭,利用詩詞的結構鮮明,來引導全文,這樣便起了一個"群龍之首"的作用;再次,引用詩詞入文中,為自己的論點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后盾,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最后,引用詩詞來結尾,為文章錦上添花,以揭示主旨,以鼓舞斗志,以增強文章感染力,使讀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舉幾個例子讓學生有所感悟,提高學生的創作興趣。如:在有關“珍惜時間,青春易逝,努力奮斗”的作文立意中,可以引用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為作文題目;可以引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兩句放在文章開頭和行文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從古至今,有多少傳奇人物在歷史中出現……但是,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現在應開辟屬于我們年輕人的一片天地……”;可以引用李白的《將進酒》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這兩句來收束全文,增強寫作魅力。在有關“家國情懷”的作文立意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引用相關古詩詞,使學生對祖國壯麗、秀美的山河加深認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認識到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了解古代杰出人物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從小樹立報國之志。根據以上幾個角度去積累有關“愛國”主題的詩詞素材對學生的寫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古詩詞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古詩詞對寫作教學的助力作用,不僅可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理解古詩詞、練習寫作技巧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卓宏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與對策[J].課外語文,20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劉光霞.借鑒古詩詞進行高中寫作訓練的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4]胡潔娜.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 科技資訊,2009(33):158-159.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