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龍 高媛
【摘要】勞動教育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的亮點與特色。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本體要求,是找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要抓手的現實要求,是順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時代要求。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價值實現貫通,基本內容相通,思想基礎共通,是兩者融合的基礎。在具體實踐中要樹立科學的融合共生育人理念,構建完善的融合共建育人機制,打造規范的融合共進育人金課,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創新路徑。
【關鍵詞】勞動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義|創新路徑
一、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
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探討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價值意蘊,核心要義及融合的創新路徑,有利于明晰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規定,進而為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提供參考。
(一)實現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本體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社會的深刻變革,勞動已超越了單純的謀生手段層面,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展現出強大的育人功能。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機會與支持。其一,通過親身參與農田勞動、社區服務項目或職業實習,學生能夠在真實世界中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其二,學生通過參與社區服務和環保項目等活動,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意識到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對社會做出積極貢獻。此外,勞動教育強調實際技能、身體發展和情感智慧,使學生在多個領域都能得到充分培養。因此,當代大學生自由發展、自我解放、全面提升的現實需要呼吁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1]。
(二)找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要抓手的現實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我們必須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勞動的經典著作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等重大理論進行深刻的研究和解讀,積極發掘勞動教育培育崇尚勞動、艱苦奮斗高尚品格的育人特質,讓學生在勞動中應用并驗證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勞動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學生在勞動中深刻地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
(三)順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時代要求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立足國情對高校勞動教育進行了全新的戰略部署與長遠規劃[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且有序的工程,需要育人資源的協同以及各部門的緊密合作,才能實現最佳教育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并充分利用勞動實踐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勞動教育的融入緊跟教育的全面素質發展趨勢,全面的教育模式在新形勢下有助于培養更有擔當精神的學生,使他們積極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二、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義
(一)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貫通
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價值實現貫通。勞動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勞動精神與正確勞動觀;思想政治教育重在鑄魂育人,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它們都強調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而勞動教育注重培養實際操作技能、創新能力。其次,兩者都強調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主動投身社會事務。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使他們有效地服務社會。再者,兩者都注重創新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創新和改革,而勞動教育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相通
勞動教育深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兩者均以觀念教育為主要內容,旨在向受教育者傳播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教育為受教育者提供系統全面性教育,包括培養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感、民主法治意識以及全面發展素養。勞動教育則通過理論傳授和實踐活動,致力于培養學生成為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具備科學勞動技能的個體。由此可見,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含了勞動教育的內容。深化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促進二者更緊密地一體化發展,為發揮協同育人功效創造良好機遇。
(三)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基礎共通
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通的思想基礎,兩者都根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共同肇始于馬克思對勞動和社會發展的深刻思考。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強調了人的勞動是人類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基礎。勞動教育的思想基礎包括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它強調了勞動的尊嚴和價值,鼓勵個體通過勞動來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勞動教育也秉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的積極作用,與社會主義理念相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礎則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理論體系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立場方面的關鍵作用,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相一致。
三、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思想認知提升:樹立科學的融合共生育人理念
實現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樹立科學的融合共生育人理念,引領融合實踐。一是應強化高校管理者和教師的發展和深造,提升融合共生思維。二是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形成統一的教育理念和行動方向,共同推動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三是明確“以勞樹德,思政勞育”的融合意識,使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發揮好勞動教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實現“以勞樹德”;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指導下推進勞動教育,做到“思政勞育”。
(二)協同制度建設:構建完善的融合共建育人機制
一是建立科學管理制度,劃分各方合作的角色和職責,保證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有序進行,長效管理。二是重點培養“復合型”教師隊伍,打好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基。三是要明確融合共享的育人評價標準,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考核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成效。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發展。同樣,高校也要恰當地運用評價結果,發揮對融合教育活動的診斷、激勵和調解,設立融合教育專項獎學金,調動學生參與融合教育的積極性[4]。
(三)課程體系融合:打造規范的融合共進育人金課
一是把握課堂主渠道,做好課程設計與銜接,實現有機融入。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建立系統化的勞動課程育人體系,專門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同時要構建融合教育課程體系,增強課堂教學的內容針對性、模式互動性及方式創新性,將勞動教育貫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二是著力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課,營造身臨其境的場景,實現有效融入。借助VR、AR等高科技手段,讓學生置身于勞動虛擬場景,學習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三是以專題教學為重點,打磨融合金課堂,實現示范融入。以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組織各高校校長、知名專家、優秀教師集體備課、聯合備課,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思政勞育”金課。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張琳,李輝.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路徑優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3,41(10):99-105.
[2]施桂紅,馮江英.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4):48-50.
[3]周繼良,吳肖.尋根問路:中國共產黨對高校勞動教育的百年探索與經驗啟示[J].重慶高教研究,2021,9(4):16-29.
[4]周婷婷.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機理、價值與路徑探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3,33(4):53-58.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勞動教育創新研究”(2022ZJY2090)】
(作者簡介:孫云龍,桂林理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媛,桂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