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教育發(fā)展,初中數學教學可以采用有效的課堂提問式教學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學習進步.在課堂提問方面,教師采取清晰明確的目標,確定好問題的具體目標和預期效果,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和參與.采用不同類型的提問方式,促使學生思考和參與討論.教師創(chuàng)設思考環(huán)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與交流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交流,教師可以給予合適的引導和糾正,促進學生理解與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從而全面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
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認知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思想溝通,為學生提供機會去思考、提問、討論和學習交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問題思考,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師生互動還可以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主動性參與和深入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技巧來增加師生互動的頻率和深度,例如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分享觀點,以及組織小組討論等,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全面進步.
1? 有效提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數學教師為了增強課堂互動效果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可以設計引人思考、具有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這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決方法.[1]
1.1? 增強課堂互動效果
有效提問能夠增強課堂的互動效果.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探討問題、交流觀點和尋找解決方法,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演示文稿、實物模型等多媒體資源和教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觀點,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增強互動效果.
1.2? 課堂反饋提高有效提問課堂教學
課堂反饋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的積極回答和有價值的觀點,教師可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這種正向的反饋和獎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互動,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深入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初中數學有效提問課堂教學中,呈現“有問有答”的課堂反饋方式[2],如圖1所示,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通過課堂反饋的方式,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成果,對教學方案做出調整,并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學.
1.3? 初中數學教育的創(chuàng)新理念
第一,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實施,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跨學科教學策略和方法,這一點有助于教師有效地實施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知識的具體目的,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和任務,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討論與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跨學科學習活動,互相協(xié)作、分享和借鑒不同學科的思維和方法,從多個維度綜合進行評價與反饋,評價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的學習成果,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
第二,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包括探究式學習、項目學習、教學案例、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學術競賽和展示、提問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由探索和解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積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3]
第三,教師在數學教育中可應用教學技術.例如,在教學中引入游戲元素,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通過為學生提供數學教學視頻、在線教材、學習游戲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或學習管理系統(tǒng),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進行學習,獲得定制化的學習內容和練習題目,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還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和數學建模等方式,給學生提供即時反饋和評估,讓學生進行實踐、應用和分析,以此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育發(fā)展趨勢.
2? 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課堂提問的認識不足
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參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然而,有些教師在實踐中對課堂提問的認識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忽視了提問的目的和意義.課堂提問的目的應該是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并通過學生的回答和交流來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注重問題的設計和選擇,使其具有引導性和啟發(fā)性,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本質.
2.2? 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較為單一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單一的學科學習,教師的提問只是簡單地向學生拋出問題,學生只需要回答問題即可,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跨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形成對教師的依賴性,而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參與.例如,可以使用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提供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通過這些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逐步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情境問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應用,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3?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通過創(chuàng)設富有挑戰(zhàn)性且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例如,引入互動性強的課堂活動、游戲化的學習任務、實踐項目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在此基礎上設計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效果.
3?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3.1? 轉變思路巧妙設問
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思考.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些探索性的問題或實踐任務,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并探討數學問題,學生可以彼此啟發(fā),共同解決問題,增強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A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課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目標,在掌握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是進行有關論證和計算的關鍵.[4]舉例平行四邊形ABCD,AC與BD交于點O,教師提問學生:“線段OA與OC、OB與OD有何數量關系?”得出以下猜想:線段OA的長度等于線段OC的長度;線段OB的長度等于線段OD的長度,這是因為在平行四邊形中,對角線互相平分.由此可知,線段OA和線段OC的長度相等,線段OB和線段OD的長度相等.教師為了驗證這個猜想,引導學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并用尺子測量出線段OA、OC、OB和OD的長度,然后進行對比.如果測量的結果符合猜想,即線段OA的長度等于線段OC的長度,線段OB的長度等于線段OD的長度.下面進行證明,如圖2,四邊形ABCD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證明:OA=OC和OB=OD,解題思路如下:
已知:如圖2,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
求證:OA=OC,OB=OD.
證明:∵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D=BC,AD∥BC,
∴∠1=∠2,∠3=∠4,
∴△AOD≌△COB(ASA),
∴OA=OC,OB=OD.
綜上所述,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和BD相交于點O,并且有OA=OC,OB=OD.教師通過實際測量驗證的過程進行提問式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并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實際運用能力.
3.2? 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和場景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真實的數學問題的情境和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活躍度和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影像,以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直觀地展示知識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在線資源,引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材料,如模擬實驗、互動課件、在線游戲等,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5]教師還可以使用3D技術,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直觀的可視化內容,例如,對立體幾何的表示可以通過3D模擬影像來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同時,設置翻轉課堂,應用電子白板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討論和探究,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進而促進整體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例如,教師通過配以生動直觀的函數圖象,讓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和感受“二次函數”的變化規(guī)律,利用可靈活調節(jié)函數數據和圖象的制圖工具,能夠提高繪制圖象的效率和準確性.教師提問學生:“什么叫函數?什么是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情景導入練習,通過歸納“正方體六個面是全等的正方形,設正方體棱長為x,表面積為y,則y關于x的關系式為y=6x2”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解題方法.教師再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二次函數的知識點,如圖3所示.
同時,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制圖和探討,促進學生理解掌握二次函數的概念,學會利用二次函數表達式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把y=(2-3x)·(6+x)變成一般式,二次項為-3x2,一次項系數為-16,常數項為12;函數y=(m-n)x2+mx+n是y關于x的二次函數的條件是m、n是常數,且m≠n;已知函數y=3x2m-1-5(m為常數),①當m=1時,y是關于x的一次函數;②當m=32時,y是關于x的二次函數.若函數y=(a-4)·xa2-3a-2+a是二次函數,a為常數,求:①a的值;②函數關系式;③當x=-2時,y的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與交流,進行解題.
通過課堂隨練、轉換不同的題型,促進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二次函數的概念及表達式的掌握,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教師可以利用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數學教學視頻、在線練習和模擬實驗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思考探究,促進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課堂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激情和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指導中可以重點關注學生的基礎學情和個人能力差異,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并及時糾正和指導,以避免錯誤的傳播和鞏固學生的正確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學習華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下冊》“抽樣調查”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抽樣調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學會選擇合適的抽樣方法;能夠制定調查問題和設計調查表;掌握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夠通過數據展示和推論給出合理的結論.首先,教師介紹抽樣調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過實際例子讓學生了解為什么需要進行抽樣調查以及其重要性,通過講解不同的抽樣方法(如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系統(tǒng)抽樣等),讓學生了解每種抽樣方法的特點和適用場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調查主題的選擇,幫助學生明確調查目標,并設計調查問題和調查表,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討論和設計.學生根據設計好的調查表,進行外出實地調查并收集數據,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實際調查的場景,或者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調查,學生收集到數據后,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教師可以教授一些基本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如頻數、平均數等,幫助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描述,學生根據數據的分析結果,制作數據展示圖表,可以使用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圖表進行展示,并教授圖表的制作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數據展示和討論,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并根據數據進行推論并得出結論.最后,教師整理調查結果和總結,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調查結果思考如何改進或解決相關問題.老師對學生的調查問題、調查表設計和數據分析過程進行評價,學生間進行小組間評價、互相評價和分享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4? 教師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
教師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通過反饋和評價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展,及時糾正錯誤,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進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有效提問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是非常必要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轉變教學思路,通過巧妙設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課堂參與度,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和提升教學效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幫助和學習,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個體化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改善傳統(tǒng)初中數學教育模式的現狀,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思維發(fā)展,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教學模式效果.
參考文獻
[1]孫芳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2(8):117-119.
[2]沈國鋒.初中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5):56-58.
[3]王曉恒.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11):50-52.
[4]薛云.初中數學教學中高質量師生互動策略[J].啟迪與智慧(上),2023(10):39-41.
[5]金延平,周吉慧.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研究[J].學周刊,2023(1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