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蕊
摘 要:合唱是一種集體的歌唱藝術,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音樂素養(yǎng),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音樂審美都有積極的意義,但是目前的合唱訓練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合唱團質量不高,因此要從多方面改進合唱訓練方法,從根本上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合唱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合唱;合唱訓練
注:本文系2023年度酒泉市教育科研課題“中職學校學生合唱團研究”(JQ[2023]GHB339)研究成果。
合唱是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也是需要很多人共同參與的一項藝術活動,合唱團可運用豐富的人聲表達思想感情。合唱在運用人聲方面有其鮮明的特點,這也成了合唱的優(yōu)勢。隨著合唱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合唱團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和提升,但是在合唱排練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高職院校合唱團在聲音的訓練方法和策略上存在一些偏差,導致合唱質量不高,因此提升合唱團的訓練效率與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職院校學生合唱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高職院校的合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它們不僅代表著一種音樂文化,更是展示學生綜合素質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平臺。作為一個集體,高職合唱團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機會。通過參加合唱,學生可以學習到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養(yǎng),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與合作能力。這些素質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合唱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合唱聲音缺乏力度
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合唱團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合唱中學生的聲音普遍存在“空”“虛”“飄”的問題,聲音沒有感染力,缺乏表現(xiàn)力。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合唱排練中,學生未能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合唱狀態(tài)不夠積極,學生對合唱缺乏重視,對合唱的聲音沒有正確的審美。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合唱方法的練習,讓每一個合唱成員都能在正確的狀態(tài)中合唱,始終保持積極的練習態(tài)度,并且對不同的合唱發(fā)音方式要有清晰的分辨,這樣才能保證合唱成員聲音的質量。
(二)缺乏合理、有序的合唱訓練計劃
通過調查走訪發(fā)現(xiàn),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合唱訓練的隨意性較大,合唱訓練教師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機組織學生進行合唱訓練,而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合唱訓練內容。每個合唱成員的自身音樂水平、歌唱條件及學習能力都有差異,教師在合唱訓練中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導致合唱訓練的效果不夠理想。此外,部分合唱訓練教師對于合唱曲目、合唱訓練的方法等缺乏系統(tǒng)的整理和規(guī)劃,而且合唱訓練的教師團隊缺乏溝通,影響了整個合唱的質量與效率。
(三)缺乏科學的發(fā)聲方法
在高職院校學生合唱訓練中,部分合唱團在聲音訓練中不注重細節(jié),教師往往只是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合唱排練,對合唱方法不夠重視,導致發(fā)聲練習流于形式。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發(fā)聲技巧,在合唱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嗓子疼等情況,這會打擊學生在合唱訓練中的自信心。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發(fā)聲技巧的練習,夯實學生的歌唱基本功,以此提升整體合唱質量。
(四)音樂素養(yǎng)重視程度不夠
合唱是一種重要的音樂表演形式,它需要成員之間共同協(xié)作,通過和聲、節(jié)奏、旋律等要素來傳達音樂的美感。在合唱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決定了合唱團整體質量的發(fā)展。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合唱團的學生在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節(jié)奏感及音準等方面的能力較弱,主要表現(xiàn)在合唱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音樂訓練,對音樂理論、和聲、節(jié)奏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導致他們在演出中無法準確把握音樂的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還有一些合唱團學生缺乏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無法準確地傳達出作曲家的意圖和情感,導致聽眾無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感染力,從而影響整個團隊的演唱效果。
二、高職院校學生合唱訓練策略
合唱屬于多聲部演唱,要求各個聲部的合唱成員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整體,遵循統(tǒng)一的音色、力度、音色線條。而要達到高質量的合唱效果,需要從六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注重合唱的呼吸訓練,為合唱聲音訓練筑牢基礎
呼吸是合唱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是獲得氣息支持的保障,但同時呼吸也是合唱的前提和準備,正確的呼吸意識與呼吸方法是演唱合唱作品的基礎。在合唱中,常用的呼吸有緩吸緩呼,急吸緩呼,可以通過不同的合唱風格變化不同的呼吸方式,以正確表達合唱曲目的情感內涵。對于緩吸緩呼這一呼吸方式,在吸氣時,首先要放松身體,用口鼻將空氣均勻、緩緩地吸入,使橫膈膜下降,兩側肋骨向外擴張;呼氣時,應始終保持橫膈膜向下沉的力量與向上呼吸的動力形成對抗,把氣平穩(wěn)地呼出。在急吸緩呼這一呼吸方式中,呼吸比較急促并且深入,在吸氣時要快速,在呼氣時要均勻緩慢。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先用“si”這一發(fā)音來練習呼吸,等呼吸狀態(tài)穩(wěn)定后,可再用“u”這一發(fā)音來練習。
在合唱中,正確的呼吸意識很重要,學生需要始終保持積極的吸氣狀態(tài),為合唱做準備。比如,在合唱曲目《向往》的演唱中,由于這一歌曲剛勁有力,因此學生吸氣要急促、有彈性,在旋律的流動中把氣息快速準備好,為合唱的爆發(fā)積蓄力量,并注重每一次呼吸的運用,樹立用呼吸合唱的意識。而在合唱舒緩、平穩(wěn)的歌曲時,可以采用緩吸緩呼的方式,讓音樂旋律綿延不斷,給觀眾以娓娓道來的感覺。
呼吸是發(fā)聲的動力基礎,對于整個合唱來說,好的呼吸就像一個動力十足的發(fā)動機,能夠讓整個合唱中的聲音富有動力和色彩。此外,呼吸的正確與否會影響聲音的準確度以及音質,因此合唱的各個聲部、各個成員必須有集體合作精神,相互合作,形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保證合唱聲音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二)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提高合唱訓練效率
為了提高合唱的訓練效率,需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征,分析其學習能力與現(xiàn)狀,并據此制訂有針對性的合唱訓練計劃,進而對合唱曲目、合唱訓練進度、合唱訓練內容、合唱訓練成果有一定的預設,在后續(xù)的訓練實施過程中,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正、完善和改進。
合唱訓練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心理,為其選擇適合的合唱內容,并為其制訂合理、完整、科學的合唱訓練計劃,確保每次的合唱訓練活動都具有明確的目標和相應的實施步驟,避免因盲目的訓練影響訓練效果。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合唱訓練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使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篩選合唱曲目時,教師可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征與興趣愛好來制定合唱曲目,并將曲目分為流行歌曲、古詩詞歌曲、紅歌等類別,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培養(yǎng)其文化素養(yǎng),并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政教育,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運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形成正確的聲音審美
合唱的實質就是合唱團成員們用聲音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這需要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在合唱訓練中,聲音訓練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高效的聲音訓練可以提高合唱團成員的聲音強度,讓成員逐步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提高聲音的靈活性和控制力,表達出合唱曲目蘊含的情感因素,把最好的狀態(tài)展現(xiàn)給聽眾。為實現(xiàn)這樣的效果,學生需要運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可以采用輕聲唱法、共鳴訓練等方法來提高自身聲音的質量。
發(fā)聲訓練是學生掌握合唱技巧的主要渠道,正確的發(fā)聲方法與發(fā)聲技巧是合唱的基礎,因此在合唱中要重視發(fā)聲訓練,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聲音訓練的重要性,在合唱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聲音觀念和審美。學生可根據合唱作品的風格、蘊含的情緒來選擇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技巧,并重點對音準、呼吸、咬字吐字等方面進行專門練習,制訂循序漸進的發(fā)聲計劃與發(fā)聲內容,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歌唱機能,使其科學調動歌唱肌肉群。在發(fā)聲訓練中,各個聲部之間要進行配合,學生不僅要演唱自己的聲部,還要聆聽其他聲部,盡可能調控自己的聲音,使其與其他聲部的聲音和諧統(tǒng)一。對此,教師可以先從“u”音入手,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歌唱條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之后可再練習其他發(fā)音,使學生逐步提升合唱能力與聆聽能力,建立內心聽覺。例如,在進行合唱演唱時,學生可先用“u”音來歌唱,然后再變化出“a”“i”等音進行練習,鞏固歌唱狀態(tài)后再將歌詞逐漸代入進行合唱,這樣才能形成統(tǒng)一的歌唱通道,使合唱更加和諧、平衡。
(四)運用多種形式訓練音準與節(jié)奏,提升音樂素養(yǎng)
音準和節(jié)奏是合唱的基礎,需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精細的指導來提高。教師可采用固定音高和節(jié)奏型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同時也要注意每個成員的個體差異,并對其進行引導,最終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合唱效果。在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節(jié)奏與音準的訓練,增強合唱訓練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激發(fā)學生訓練熱情,綜合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高感和聲感,讓合唱訓練不再枯燥。
例如,教師可在合唱訓練中加入奧爾夫聲勢伴奏,讓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聲勢律動和聲勢的創(chuàng)編。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知力和協(xié)調能力,還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合唱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奧爾夫音樂游戲設計合唱訓練內容,增強合唱訓練的趣味性,讓合唱訓練不再枯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寓教于樂,提升學生合唱能力。對于合唱音準,教師可以運用柯達伊手勢,組織學生進行單聲部、多聲部的音準練習,讓學生根據手勢的高低建立歌唱音高的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達爾克羅茲教學法,通過在合唱中加入動作來表現(xiàn)合唱作品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知,進而更好地詮釋合唱曲目。
(五)重視合唱前的引導,培養(yǎng)歌唱興趣與情感
合唱是表達情感的載體,只有讓學生對合唱感興趣,才能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在合唱中達到積極的演唱效果。而如何讓學生聽懂、理解合唱音樂要表達的情感,是需要教師引導的。聆聽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內涵和情感,讓學生將情感融入合唱,提升合唱的感染力。例如,在合唱曲目《聲聲慢》的訓練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聆聽這一曲目,使其對歌曲有大致的了解,置身歌曲情境,理解歌曲內涵,體會作者思想,之后引導學生對歌曲內涵進行解讀,使其深入感受歌曲,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合唱。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對每一句的情感和合唱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合唱興趣。
(六)有效評估和反饋,增強合唱訓練信心
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機制不僅能增強合唱成員的自信心,還能提高合唱訓練效率,對于提高合唱團的表演水平非常重要。教師可通過定期的評估和反饋來了解學生的合唱技能水平和進步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訓練計劃。比如,每個月可以舉行一次合唱小組的展示匯報,每學期開展一次合唱匯報演出;在平時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社區(qū)等的合唱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合唱活動的積極性與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合唱技能。
三、結語
合唱是實施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在合唱活動中,學生通過對新歌曲的欣賞、試唱,能夠初步感受到合唱曲目的風格及表現(xiàn)力,然后在排練、演唱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合唱作品中所蘊含的音律美,最終將抽象的審美思維變?yōu)樨S富的審美想象,達到對音樂審美的領悟,激發(fā)自己的審美情趣。高職院校的學生合唱是一個值得關注和重視的文化現(xiàn)象,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為合唱團的發(fā)展提供支持和幫助,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孔南.論合唱排練準備活動的重要性[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18.
[2]楊丹.試析用合唱形式展現(xiàn)的聲音魅力[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7(10):129.
[3]亢祎凡.論合唱中的聲音訓練[J].藝術科技,2017(5):164.
[4]周正松.合唱與指揮教程(第三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5]崔春榮.大學合唱訓練與合唱指揮[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