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雪
摘 要:本文探討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及其在教學實踐中的效果。首先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和價值,重點強調其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用。然后分析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包括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度理解,以及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意識。接著提出了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如選取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點、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任務、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以及鼓勵學生進行文化研究和展示活動。最后,對策略實施的效果進行評估,并呼吁教師角色的轉變,提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 中國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34
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而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國家,其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本文以初中英語教學為背景,探討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增加對英語學習的深度理解,以及提升情感教育和文化意識。希望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實踐指導,促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1.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和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特點和無窮的價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注重道德倫理,強調忠誠、孝順、誠信等價值觀念,為社會和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次,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和平、包容與和諧,提倡中庸之道,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傳遞了持久的和平理念。此外,中國古代文化注重尊師重教,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傳承和弘揚了尊師、崇學的傳統。此外,中國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并注重文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相處的價值。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體系,為現代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指導。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積極的人格,以及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個體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能夠適應和理解對方文化,尊重彼此差異并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它有助于促進文化交流、增進互信、開闊視野以及解決跨文化沖突。首先,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學習者具備對自己文化的反思和理解的能力,并能夠尊重和欣賞其他文化的多樣性。其次,學習者需要具備語言交際能力,熟悉不同文化的交際規則和禮儀,以避免語言和行為上的誤解。此外,還需要學習者具備批判性思維和文化敏感度,能夠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念、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還需要培養者具備積極的態度,愿意主動接觸其他文化,主動探索和學習。總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項復雜且必要的任務,需要教育者和學習者共同努力。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育環境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可能會受到很多因素的消極影響,但這并不是不可逆轉的。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育者采用多種策略,如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表現、提供有益的學習資源等。首先,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氛圍,例如通過趣味性的學習活動、課堂互動、社會實踐等,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其次,鼓勵學生表現,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以便他們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習動力。此外,提供豐富和有益的學習資源,例如各種好書、網絡學習平臺、多媒體資源等,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最重要的是,教育者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并賦予他們動力去追求知識和成長。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不僅是教育教學的必備條件,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只有在一個積極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會愿意學習、自主學習。
2.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度理解
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度理解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目標。這需要教育者在教學中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養,還要創設多樣性的學習場景,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深度理解。首先,教育者應該幫助學生擺脫對語言學習的刻板印象,鼓勵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交互式學習活動,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以及背景與語境的關系。其次,教育者應該通過多樣性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同時,教育者應該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讓學生明白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能夠運用、感悟和思考這門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和知識。最后,教育者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應用領域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將英語學習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度理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更能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提升文化素養,并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意識
情感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表達和管理能力,使他們具備較高的情商和情緒穩定的能力。文化意識則強調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包容和欣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育者應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教育者應建立親友般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和支持,并傾聽他們的情感需求。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心理輔導等活動,幫助學生識別和了解自己的情感,提高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育者應提供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包括多樣的文學作品、美術作品、音樂和舞蹈等,通過體驗和沉浸式學習,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同時,教育者還應鼓勵學生參與跨文化交流和實踐活動,例如學生交流項目、文化體驗活動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并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后,教育者還應注重教育課堂的情感氛圍,創設積極樂觀、尊重和包容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1.提供豐富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學習素材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英語素材,選擇與語言學習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點作為滲透的內容。這些英語學習內容的選擇不僅要吸引學生的興趣,更需要契合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保證學生能“跳一跳,摘個桃”。首先,教師應該從學生自身的興趣出發來選擇文化知識點。例如,如果學生對歷史感興趣,那么可以選擇一些與歷史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點;如果學生喜歡音樂或者舞蹈,則可以選用一些與音樂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點等。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更容易地接受傳統文化內容,并且更加愿意去深入了解它們。
其次,教師還需要注意文化知識點的選擇是否符合課程的要求。一般來說,中學語文課程中的文化知識點比較容易被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比如《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西游記》中的神話傳說等。此外,還可以結合學生所在的地區或者民族的特點進行選擇,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教師還需考慮如何將傳統文化知識點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這一點,如開設專題講座、組織文化活動、制作文化展覽等。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文化知識點的質量和深度,避免簡單地介紹某個文化元素的歷史背景和意義,而忽略其實際應用價值。只有做到了以上幾點,才能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
2.創造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和任務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選擇與語言學習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點作為滲透內容的一部分。這些文化知識點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英語單詞和短語。首先,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年齡和發展水平,以便于選擇適合他們的傳統文化知識點。例如,對于年級較低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傳統故事或寓言;而對于年級較高的學生,則可以考慮選擇一些更加復雜的歷史文化事件或者傳統節日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教師還需注意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特點等因素,以確保選擇的文化知識點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并激發其學習熱情。
其次,教師還需要對所選傳統文化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于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具體而言,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歷史文獻、觀看紀錄片等多種方式來獲取有關傳統文化的信息。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與當地社區居民交流、參觀博物館等地方來了解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這樣將有助于教師更準確地呈現傳統文化知識點,提高學生對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最后,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傳統文化知識點的應用和實踐。例如,可以在課后作業中設置傳統文化主題作文題型,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點創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傳統的民俗活動或者文化展覽,讓他們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這樣的實踐操作既能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情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支持教學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可以更好地實現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承工作。首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生動有趣的課件,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借助互聯網資源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多的文化元素,從而加深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將網絡上的相關資料整合成課程教材,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素材。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制作一些動畫短片或音樂視頻來展示中華文化的特點和歷史背景,例如《清明上河圖》《紅樓夢》等。這些影片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增強他們對于中華文化的認知能力。同時,也可以使用在線教育平臺進行線上授課,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機會。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學生的成果,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比如可以在微信群組里發布學生的作品或者作業成績,以此激勵其他同學不斷努力進步。這樣既能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也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信任關系。總之,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同時也改善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4.開展文化研究和展示活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在某一個節日來臨之際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知、體驗、運用英語知識感受傳統文化,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和交流。其中一種方法是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文化研究和展示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不僅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知識的遷移運用,還能夠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首先,文化研究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例如,他們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觀看紀錄片或參加相關講座來了解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歷史文化。此外,學生還可以參與一些文化交流項目,如與外國同學一起制作手工藝品或是組織文化展覽等。
其次,文化展示能讓學生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對某一特定主題的理解和看法。比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準備一份演講稿或者海報,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活動能鍛煉學生運用所需知識進行真實的交流和表達,讓學生經過“學習—實踐—創新遷移”的學習過程,語言的學習從語篇的理解走向真實的生活。
最后,文化研究和展示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學生們分享彼此的觀點時,會發現他們的想法并不完全相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技巧。同時,這種互動也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總之,文化研究和展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也有利于加深他們在語言方面的理解和運用。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被證明是一種有益且可行的教學實踐方法。通過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強對英語學習的深度理解,并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意識。具體的策略包括選取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點、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任務、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以及鼓勵學生進行文化研究和展示活動。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教師能夠扮演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要衡量策略實施的效果,評估方法需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實踐探索。總之,通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為學生提供更全面、豐富的教育體驗,培養出具有全球視野和文化素養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保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初中生世界》2020年第2期。
[2] 鄒淑君《初中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電腦校園》2021年第1期。
[3] 劉景華《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新課程研究》2021年第2期。
[4] 姜漢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新課程(中學)》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