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純
摘 要:幼兒時期是兒童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培養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幼兒的民族自信與自豪感。幼兒園是兒童學前教育的主要場所,如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幼兒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幼兒區域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并根據當前幼兒區域活動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有效滲透策略。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幼兒園 區域活動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57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隨著信息的爆炸和文化的多元融合,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尤其在幼兒教育領域,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兒童健全人格,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幼兒園作為幼兒成長的起點,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對于塑造幼兒的認知和情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滲透,不僅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也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能夠促進幼兒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健康成長。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
1.增強幼兒的民族自信與自豪感
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滲透對增強幼兒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首先,通過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能使幼兒在玩、樂、學中深刻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幼兒角色扮演中引入傳統節日的服飾、習俗,在幼兒手工藝術活動中使用傳統工藝,能夠讓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次,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同感,通過參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區域活動,幼兒能夠在親身體驗中建構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潛移默化地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再次,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成為想象力的媒介,啟發幼兒獨特的創造性思維和藝術鑒賞能力。例如,在繪畫活動中引入傳統的繪畫技法,或在表演活動中對古代神話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表達和藝術審美。
2.促進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通過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融入中國傳統的詩詞、手工藝、民俗等傳統文化元素,能使幼兒在自由、富有趣味性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觸、感知、理解并逐步領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幼兒能夠在實踐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而非只通過教師的說教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中國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游戲、互動等方式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繪畫、手工等形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這些區域活動,幼兒在實踐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傳統文化,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知,在潛移默化中體驗到傳統文化的樂趣,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區域活動既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容易引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并習得傳統文化的內涵,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認知,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3.促進幼兒的人格健全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在傳承和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在促進幼兒的人格健全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幼兒可以在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中接觸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培養對傳統價值觀的認同感,引發情感共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通過在區域活動滲透傳統文化,能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文學素養,傳統文化中的詩歌、繪畫、手工藝等豐富多樣,這為幼兒提供了獨特的學習平臺。參與這些傳統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還有助于培養幼兒對文學藝術的濃厚興趣,有助于幼兒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
再次,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促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行為習慣,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禮儀道德等優秀的品質,這些美德通過活動的形式滲透至幼兒的生活,促使其在集體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為幼兒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4.鍛煉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對鍛煉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兒園區域活動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社交場景,通過參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游戲、合作項目,幼兒能夠在集體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例如,傳統文化活動中涉及團隊協作和互助,促使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分享與團隊精神。
其次,傳統文化活動涵蓋豐富的儀式感和禮儀規范,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幼兒能夠逐漸領悟社會交往的規則和禮貌。例如,在傳統文化節慶中,幼兒參與禮儀性的表演或活動,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相處,進而培養良好的社交習慣。
再次,參與傳統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情商和溝通能力。傳統文化強調情感表達和交流,如通過歌舞、手工制作等方式表達情感,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同時也鍛煉了幼兒表達自我的能力,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回應他人的情感,從而在社交互動中更具社交智慧。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對于幼兒的人格發展與健康成長意義重大,然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必須要與區域活動進行巧妙融合。當前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
第一,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廣泛性和深厚性,充分理解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深厚內涵,領會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以此為基礎,科學地設計區域活動。但是在實際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中,一些傳統文化活動的設計流于形式,雖然模仿了傳統文化的表象,但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和興趣的多樣性,這就使得傳統文化活動形式僵化、趣味性不足,難以發揮價值。為此,在傳統文化活動中應當注重挖掘文化歷史背后的內涵,設計能夠引發幼兒興趣的活動元素,使之成為幼兒親身體驗和感知文化的機會。
第二,一些傳統價值觀在當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已不再適用,或存在一定的爭議,如果忽視了這些問題而盲目的開展傳統文化活動,選擇不恰當的活動內容,反而影響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在區域活動中需要審慎選擇和解讀傳統文化元素,確保內容符合現代社會的教育理念和倫理觀念,在傳統文化中挖掘有普遍性和時代性的價值觀,以適當的方式傳達給幼兒,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價值觀。
第三,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平衡創新和繼承之間的關系,要在傳統文化活動中引入創新元素。繼承傳統文化不應僅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需要與現代社會相融合,引入新穎的教育元素和現代科技手段,確保區域活動內容不僅具有文化性,更能夠引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同時,要特別關注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發展規律,以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方式呈現給幼兒,通過引入故事、游戲和互動式的活動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更易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
三、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滲透策略
1.立足幼兒特點,科學篩選傳統文化內容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發展階段和認知水平,選擇相適應的傳統文化內容,在設計區域活動時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育規律,如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對區域活動的興趣和需求等,教師可以選擇簡化版本的傳統文學作品、易于理解的傳統手工藝等,在輕松而愉悅的氛圍中滲透傳統文化。
其次,傳統文化內容的篩選應當具有啟發性和親和力,教師在挑選傳統文化元素時應選擇蘊含深刻寓意、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內容,通過寓言故事、富有人情味的傳統風俗、游戲等元素,可以在啟迪幼兒智慧的同時培養幼兒的情感認知,使傳統文化更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更容易讓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接納傳統文化元素。
再次,在區域活動中還應注重傳統文化內容的多樣性,通過在不同的區域活動中引入不同類型的傳統文化元素,如戲曲、傳統音樂、傳統手工藝等,可以全方位地激發幼兒的興趣,促使幼兒多方面、多元化感知和理解傳統文化。例如,通過音樂活動引入中國傳統樂器,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同時拓展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廣度。
最后,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傳統文化內容的選擇還應具有活躍性和參與性。例如,在戶外活動中引入跳大繩、踢毽子、蹴鞠、投壺等傳統運動項目,讓幼兒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傳統文化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2.挖掘傳統文化元素,開展區域主題活動
首先,通過精心設計區域活動環境,打造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教學氛圍。例如,在活動區域擺放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以及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物品,引入簡單易懂的傳統書法和繪畫元素,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然地接觸到傳統文化符號,激發對傳統文學藝術的興趣。
其次,美術主題活動可以成為幼兒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載體,教師可以在園區內設置傳統手工藝制作角落,引導幼兒使用傳統工藝制作手工藝品,如折紙、剪紙等,使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特色,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解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淵源,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再次,在角色扮演主題活動中,幼兒可以模擬古代的宮廷場景或民間生活場景,體驗我國古代人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了解傳統禮儀、服飾、民俗等方面的知識。這種親身體驗的活動形式有助于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促進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識的提升。
最后,在繪本閱讀區域活動中,引入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繪本,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現傳統文化,探究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聯。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閱讀、繪本故事扮演等引導幼兒思考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幼兒在感知、體驗、親近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并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3.利用傳統節日,培養幼兒的民族意識
首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為區域活動融入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慶祝這些中國傳統節日,幼兒能夠在愉快的節日氛圍中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的風俗特色。
其次,區域活動的設計應以互動性和參與性為重點,使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和文化內涵。例如,在中秋節組織制作月餅手工活動,讓幼兒親身參與制作過程,感受傳統食品背后的文化,從而增強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再次,組織傳統文化表演或民俗游戲等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樂趣,不僅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對民族傳統的喜愛和認同。通過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可以促使幼兒與家庭、社區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將使傳統文化教育更加全面,家庭和社區的傳統文化氛圍也將有助于強化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例如,春節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幼兒園可以組織傳統手工藝制作活動,引導幼兒制作中國結、剪紙等傳統手工藝品。教師通過講述《年獸的故事》等關于春節的繪本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春節的由來和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幼兒園還可以組織傳統文化表演,如舞龍、舞獅等,讓幼兒親身參與,感受傳統舞蹈的魅力。
4.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首先,要開展專業培訓課程,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觀念以及與幼兒發展的關系,培訓課程應當涵蓋中國傳統文學、繪畫、音樂、手工藝等多個方面,使教師能夠全面理解傳統文化,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引導幼兒的認知發展。
其次,采用互動式的形式讓教師參與到實際的傳統文化體驗當中,例如學習傳統手工藝、參觀傳統文化展覽等,通過親身經歷教師將更深刻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能夠更生動的通過區域活動傳遞給幼兒。
再次,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借助于現代教育手段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當系統的學習如何在教學中巧妙地滲透傳統文化元素,使之與當代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相契合,在區域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藝術素養的有效培育。
最后,教師培訓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討論交流等方式,分享成功的傳統文化教學實踐經驗,教師之間的互動與分享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提升整體教育水平。為了持續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可以設立專業發展計劃,鼓勵教師參與相關學術研討會、文化活動等,激發教師的學術熱情,保持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關注,并通過與其他專業人士的交流,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可以使幼兒不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在親身參與中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和深刻理解。幼兒園應當科學選擇教育內容,關注幼兒的特點,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使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為幼兒的成長注入更為強大的文化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玉潔《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應用》,《啟迪與智慧》2020年第2期。
[2] 郭雅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對策研究》,《智力》2020年第33期。
[3] 羅歡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思考》,《新課程研究》202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