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艷紅
摘 要:近幾年,國內教育水平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國家相關部門以及社會民眾對幼兒教育也愈發重視,在此前提下,幼兒勞動教育以及基礎教育工作的開展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在平時工作中除了照顧幼兒的日常生活之外,還要對幼兒進行學前的正確引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并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在幼兒勞動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對幼兒的成長意義重大。本文首先闡述幼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涵,然后分析幼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聯,探究當前幼兒勞動教育的實施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希望為幼兒勞動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 勞動教育 實踐活動 綜合能力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45
幼兒教育直接關系著祖國的未來,容不得半點馬虎,國家相關部門以及教育工作者都要對幼兒教育加以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個人素養,鼓勵幼兒參與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在此基礎上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廣大幼兒教師要及時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三觀”,使幼兒積累更多的勞動實踐經驗,為他們之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幼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涵
1.幼兒勞動教育的內涵
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是鼓勵幼兒親自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將體力與腦力活動結合起來獲得勞動技能與知識,利用勞動實踐也可獲得勞動情感,積累豐富的勞動經驗。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幼兒的個人素養與能力,利用勞動實踐使幼兒不斷調整并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在此基礎上持續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與專業能力。與青少年的勞動教育相比,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更為簡單,一般主要讓幼兒掌握常見的生活技能,積極參與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利用勞動教育可以讓幼兒辨別勞動行為與其他行為的差異,充分感知勞動的內涵與價值,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參與各種勞動實踐機會,逐漸積累豐富的經驗,使個人的生活能力得到增強。
2.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是指的是在民族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精神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面貌以及民族特性。中華傳統文化為數千年思想文化的沉淀與積累,蘊含著豐富的教育以及文化價值,從古至今對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展來說都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中華傳統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文化相比有著個性化的特征,尤其在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性以及優越性。幼兒園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重要價值,在幼兒勞動教育實踐過程中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
二、幼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聯
1.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勞動教育元素
幼兒需要接受各種勞動教育,當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者,因此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向幼兒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讓幼兒充分感知日常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聯。例如,在勞動教育方面教師可以及時向幼兒講解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節日,比如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春節、重陽節等,這些節日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文化內涵相當豐富,象征著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大量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元素,對此教師需要結合當地傳統文化的相關特點,充分了解并挖掘這些元素并將其融入幼兒的勞動教育實踐中,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知;與此同時,教師需積極創設與眾不同的包含傳統文化的勞動教育活動,鼓勵幼兒親自參與體驗,使幼兒擁有更豐富的勞動情感和勞動實踐,持續提升個人的勞動能力。
2.幼兒勞動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傳承并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幼兒勞動教育包含諸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元素,利用幼兒勞動教育可以更好地傳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教師需要及時整理并分析勞動教育活動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使幼兒逐漸擁有勞動的意識,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與價值,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當然,教師還要對幼兒的個人行為與認知特征進行充分了解,利用幼兒感興趣的途徑充分展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可以充分應用童謠、民俗故事、手工制品以及不同地域的經典美食等,使幼兒充分感知并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強化參與勞動教育的熱情。就某種層面而言,幼兒勞動教育活動與幼兒的生活與學習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利用勞動教育可以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新穎有趣,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弘揚并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此外,近幾年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其對幼兒的勞動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充分把握時代發展的機會,在勞動教育方面及時向幼兒傳授基礎技能與知識,同時還要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使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自己的見解和認知,并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三、幼兒勞動教育的現存問題
1.師資力量匱乏
近幾年,很多幼兒教育工作者開始不斷認識到對幼兒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當前國內幼兒勞動教育的實施現狀進行分析,不難看出最突出的問題在于幼兒園師資力量匱乏,導致幼兒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不少幼兒教師并不重視幼兒的勞動教育實踐,平時不注意儲存與之有關的理論與知識,導致在勞動教育開展時缺乏相應的規劃,勞動教育內容與幼兒的學習需求出現偏差,最終導致勞動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逐漸流于形式化,很難對幼兒發揮真正的幫助作用。此外,在幼兒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有的幼兒教師僅給予相應的指導,很少真正參與其中,無法對幼兒的勞動行為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導致幼兒缺乏勞動意識,很難積累成熟的經驗。
2.勞動教育課程分散,內容不明確
目前幼兒勞動教育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課程較為分散,內容不明確。具體來說,在幼兒日常管理過程中,幼兒園領導以及教師對勞動教育的內容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有不少大班幼兒不會自己穿脫衣服、無法獨立上廁所、吃飯時不會用筷子,這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與行程將帶來很大的影響,難以實現預期的教育成果。此外,還有的幼兒園在幼兒勞動教育課程設計方面出現不少問題,比如內容設置上與家務勞動沒有很大的區別,導致幼兒很難真正了解社會勞動實踐的相關內容,與勞動教育的初衷相違背,難以滿足幼兒勞動教育的實際需求,很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3.家園合作難度大,勞動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父母屬于第一任教師,因此在開展幼兒勞動教育時,幼兒教師需要注重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通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預期的教育計劃和目的。然而有的幼兒教師在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并不重視家庭教育,沒有及時與家長之間展開合作和互動,導致最終勞動教育成果大打折扣。當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寵愛,有的父母將幼兒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全部包攬,恨不得將幼兒攬在懷中,不允許受到任何的傷害,因此有的幼兒即便升到大班也無法獨立吃飯、上廁所、穿衣服,導致勞動教育無法取得預期的實施效果。倘若幼師平時不注重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沒有向家長及時宣傳勞動教育的作用與價值,那么家校合作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對幼兒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將造成極大影響。
四、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
1.提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
幼兒勞動教育的組織者與實施者為廣大幼兒教師,因此幼兒教師的個人素養與專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成果,這就要求在幼兒勞動教育實踐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時候,幼師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與專業能力。具體來說,幼兒園領導可不定期召集廣大幼師開展集體培訓或者教研活動,讓幼師充分了解并認知幼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密切關聯。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使廣大幼師積極收集與幼兒勞動教育有關的資源,自覺挖掘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與此同時,當地相關部門以及幼兒園也要不定期組織廣大幼師進行進修,比如可邀請知名人士到學校舉辦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召開與幼兒勞動教育有關的研討會,鼓勵廣大幼師積極參與。在會議上,幼兒教師主動提出個人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彼此之間共同分享經驗,學習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并利用業余時間提升個人的道德素質與專業能力,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這樣在幼兒勞動教育時才能從容應對,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確保勞動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2.以傳統節日作為依托,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
幼兒勞動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幼兒掌握勞動理論與實踐知識,不斷提升個人的勞動能力。幼師要充分認知幼兒勞動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僅要向幼兒傳授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種勞動實踐活動,通過勞動提升個人的認知,不斷積累更多豐富的經驗,為幼兒自身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在幼兒勞動教育活動實踐方面,幼師可以以傳統節日作為依托,積極開展與之有關的各種實踐活動,使幼兒充分感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特點,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通過大量的勞動實踐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
例如,春節要到了,教師可以將幼兒召集起來共同學習春節的一些風俗,比如包餃子、大掃除、裝飾屋子、貼對聯、放鞭炮等,通過這些勞動實踐可以讓幼兒了解春節的一些風俗,強化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同時還能通過勞動實踐不斷提升個人的勞動能力。再如,放假前需要布置班級,教師可以讓幼兒選擇并制作窗花圖案,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種動手實踐,可以安排一部分幼兒剪窗花,充分發揮想象力,剪出各種圖案的窗花,然后將其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欄中,使教室變得更加漂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幼兒充分感知春節的儀式感,對春節有更深刻的體驗,還能培養動手實踐的綜合能力。
3.對幼兒勞動教育課程進行調整和完善
在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進行充分感知,然后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也要結合開展情況對勞動教育課程做出合適的調整與完善。
例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孝”文化屬于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可鼓勵幼兒在家中孝敬父母,平時多觀察父母的辛苦勞動,然后學著自己穿衣、刷牙、洗碗掃地,做各種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勞動并減輕父母的勞動負擔,以此來表達對父母的關愛。此外,在勞動教育實踐方面,教師還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技能課程,讓幼兒充分感受不同崗位的勞動內容以及需要擔負的職責,親自感受其中的不易,使幼兒對勞動充滿崇敬,通過個人的付出追求幸福的生活。
4.重視家園合作
在勞動教育實踐開展過程中,教師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引起高度重視,與家長之間保持密切交流,積極開展家園的互動合作。例如,每周在固定時間舉辦親子活動,親子活動的主題可以選擇家庭美食,讓孩子與家長在幼兒園里面共同制作家庭美食。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在旁邊給予幫助,家長掌勺,做出平時最擅長、最美味的一道菜肴,然后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進行分享。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還能讓幼兒了解傳統文化中的美食文化,不斷提升幼兒的勞動意識與素養。
5.充分發揮傳統技術和游戲的作用
眾所周知,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古代科學技術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造紙術以及指南針,都對全世界人類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在開展幼兒勞動教育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技術進行結合,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幼兒充分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例如,造紙術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述與之有關的經典故事,提前準備好造紙使用的木棒、紗網以及廢紙等,鼓勵幼兒動手造紙。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可以讓幼兒充分感知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對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技術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幼兒勞動教育過程中,需充分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元素,結合幼兒的學習需求合理設計勞動教育的內容,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種勞動實踐,使其充分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同時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做好以上這些,才能將幼兒勞動教育與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傳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歐陽小宇、符太勝、董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調查與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年第2期。
[2] 王小紅、艾蓮、宋靜《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研究熱點和趨勢——基于CiteSpace5.8.R3的可視化分析》,《文山學院學報》2022年第6期。
[3] 劉哲《農村地區幼兒早期傳統文化教育實踐——評〈農村幼兒教育多元供給職能與績效〉》,《中國農業氣象》2022年第2期。
[4] 霍力巖、龍正渝、高宏鈺等《幼兒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成效、現實挑戰與對策建議》,《中國教育學刊》2022年第5期。
[5] 羅麗萍、羅靜《利用民族傳統文化開展鄉村幼兒生物多樣性教育探究——以黔東南州鄉村幼兒教育實踐為例》,《凱里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
(山東省學前教育研究一般課題《新時代幼兒園勞動啟蒙教育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2XQJY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