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張曉燕 周爽
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水平快速攀升,對企業財會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企業開展財會管理工作過程中,受到各類因素影響,會遭遇一定風險,影響企業綜合效益,因此必須開展風險防范與控制,才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效率。文章對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類型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希望為廣大企業提供參考,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再度提速。
關鍵詞:企業財會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16-014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6.036
1?引言
財會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內容,直接影響到企業市場競爭能力與綜合效益。基于新經濟時代發展背景,不僅會為企業帶來全新發展機遇,也會為其財會管理帶來巨大風險,如金融風險、財務風險等。因此,企業必須做好財會管理防范與控制,才可抵御風險、規避風險,提高財會管理、內部管理水平,取得更高綜合效益與長遠發展。
2?企業財會管理概述
為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工作,企業應首先明確財會管理含義,主要可從理論、實踐方面理解。
2.1?理論
企業開展的財會管理工作表現基于企業特定發展目標條件,使投資、籌資、營運資金方面互相配合的管理體系,?也是針對企業資產購置、?融資、?經營資金流動方面的管理機制。可以看出,企業財會管理是利用價值形態與自身資金活動完成決策制定、?計劃設置[1]、?嚴格控制的綜合性管理工作,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手段。
2.2?實踐
從實踐方面來看,企業通過施展財會管理,可高效組織企業各項財務活動,妥善處理財務關系,因此企業更加注重財會管理實施效果。由此可見,財會管理也可被視作企業發展基礎要素,其不僅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還可對企業經營環境、內部運行環境進行調節,保障企業內部與市場發展均衡,從根本提高企業綜合效益。
3?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類型與成因
3.1?風險類型
3.1.1?籌資
大部分企業在生產經營初期,通常均會開展籌資活動。也可將其理解為,企業若想拓展生產規模,需要獲得更多資金支持,才可為企業綜合收益提供保障。但如果企業將籌資活動當作提升經濟效益的手段,勢必會面臨按期還本付息籌資負擔風險。企業開展籌資活動過程中還會面臨一定的潛在風險,尤其部分企業籌資活動開展過程十分盲目,并未提前制訂科學計劃,導致其財會管理受到風險侵蝕,不僅會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制約企業未來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速度持續加快,開始生成更多不可控因素,企業無法對市場與時代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精準預測,如果盲目開展籌資活動便會承擔巨大的債務壓力[2]。在該過程中,因為企業資金利潤率與借款利息率均具有不確定性特點,所以造成企業資金利潤率可能會超過借款利息率或低于借款利息率,進而對企業財會管理帶來極大風險。
3.1.2?投資
大部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經常開展投資或其他金融工作,確保提高自身經濟收益,但如果企業未能意識到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的重要價值,便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當部分企業進行投資時,可能會受到市場發展趨勢帶來的不利影響,或是其在投資過程中未能對投資項目進行充分調研、深入分析。除此之外,部分企業由于忽視分析市場發展趨勢,因此無法對投資項目進行科學選擇與精準判斷,導致資金浪費,或大幅降低企業經濟收益。上述內容均屬于企業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甚至會發生資金產期沉淀現象。由此可見,企業在開展投資項目選取與評估過程中,極易發生較大風險,阻礙企業長遠發展。
3.1.3?資金回收
無論是企業的生產過程還是經營過程,均無法避免資金積壓問題,如部分企業開展投資活動過程中資金回籠速度較慢便會導致資金積壓。由此可見,造成企業資金回收風險的因素眾多,如投資活動資金回收速度、庫存積壓、賒銷等,無論是上述哪種原因,均會降低企業資金周轉效率,同時會對其資金回收效率產生不良影響,制約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因此,企業為提高運轉速度,獲取更多效益,必須采取適宜措施保障資金回收效果[3],才可為投資或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供充足資金支持。
3.2?風險成因
3.2.1?缺乏完善管理機制
從目前實際情況與市場運營規律來看,大部分企業會在內部設置獨立財會管理部門,其財會管理水平也會得到大幅提高。但從財會管理機制方面來說,依然有較多企業無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貫徹落實管理機制,也無法利用機制對財會管理行為進行科學調動、嚴格約束,這些都是缺乏完善財會管理機制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實施財會管理過程中,相應工作不具備良好規范性、標準性與精細性,甚至還有部分企業未能對關鍵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因此,企業只有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監管職能,才可確保財會管理獲得規范化、精細化處理,尤其是財會管理人員崗位職責、道德素養、工作義務等。除此之外,企業內部財會信息傳遞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財會管理體制,降低了信息數據傳遞與流通速度,使企業財會管理工作面臨嚴重風險。
3.2.2?缺乏科學風險防控制度
風險防控制度是企業開展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礎,企業在生產經營與發展進程中無法避免各類風險侵蝕,尤其是財會管理方面。從目前我國企業財會風險管理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內部缺乏完善、高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尤其對于資金回籠[4]、融資、投資等方面,缺乏科學風險防控措施。由此可見,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會對其未來發展與生產經營活動產生極大影響,若缺乏完善風險防控體制,將會降低財會管理水平,使企業經營生產活動與未來發展受到危害。因此,企業若想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必須構建完善、科學、高效的風險防控制度,才可及時發現財會管理中存在的風險苗頭,或是對風險快速處理,進而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3.2.3?缺乏合理資金結構
從企業資金結構方面來說,其應作為財會管理核心內容,只有具備科學、合理的資金結構,才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加強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但結合目前現狀來看,大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完善資金結構的重要價值,也可將其理解為大部分企業資金結構不完善,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尤其對于籌資、投資等關鍵經濟活動,更是缺乏科學規劃與嚴格資金管控,進而降低資金結構合理性,無法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未來發展提供充足流動資金,導致企業面臨十分嚴重的財會管理風險。因此,企業為提高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必須做好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結構科學性、合理性,防止發生資金鏈斷裂問題,保障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得到提升。
4?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存在的問題
4.1?執行力度較弱
結合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實際工作情況來看,為在日常工作中貫徹落實財會管理內容,通常會制定財會管理制度,確保自身財會管理能力得以提升,提高相應工作效率。同時還有部分企業會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自身財會管理工作提供指導,或共同制定財會管理制度[5]。但部分企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實際開展財會管理工作過程中制度執行力度較弱,進而導致各類風險與問題發生。如部分企業無法貫徹落實財會管理制度條例,管理制度缺乏系統性、完整性,還有部分企業財會管理人員執行相應監管工作過程中,無法嚴格依據管理制度內容進行,進而降低企業財會[JP3]管理效率,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與未來發展面臨諸多風險。
4.2?內部資金混亂
從企業構成方面來說,其內部并非單一或某個部門,而是由多個不同部門共同組成,且在各部門正常運行過程中會受到資金流動影響,進而對財會管理造成問題。如部分企業各部門開展資金管理工作過程中,未能意識到資金流動記錄或登記工作的重要性,造成資金管理存在缺陷,提高了財會管理工作難度,降低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門共同配合、緊密聯系,并涉及資金往來過程,但由于未能意識到資金管理的重要價值,缺乏完善的資金結構,導致財會管理難度提高,甚至還會面臨多重資金風險。由此可見,企業內部資金管理混亂問題會對財會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形成嚴重制約,甚至還會降低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水平。
4.3?缺乏風險預警機制
為實現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目標,需要企業做好風險預警,只有制定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才可保障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財會管理風險預警機制的重要價值,導致其在開展財會管理工作過程中無法精準識別財會風險,不能制定預防措施。因此,造成大部分企業只有受到財會風險損害后,才可依據風險類型制訂解決方案,不僅會減緩風險控制速度,還會降低企業綜合收益水平,阻礙企業未來發展。
4.4?發展規劃不符政策導向
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政府為幫助、扶持各類企業持續發展,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綜合水平,會出臺多項紅利政策或普惠新政策。企業若想獲得發展、進步,需要對相應政策進行深入分析,同時需調研市場發展變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規劃。但部分企業由于未能意識到政策導向性特征,忽略財會管理可能受到的政策風險,造成其財會管理規劃與未來發展規劃無法滿足政策要求。由此可見,若想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保障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需要深入研究與分析政策,確保二者互相融合,才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水平,為企業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5?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
5.1?提高財會管理綜合實踐水平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提高財會管理水平,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應不斷提升財會人員綜合實踐水平,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財會人員聘用標準。企業開展財會人員招聘過程中,應聘用具備良好風險防范及控制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才可為風險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企業應結合實際工作需求與未來發展規劃,設置更具實效性的考核標準,通過考核的應聘者具備良好綜合素養、實踐能力與技術水平[6]。第二,科學設置崗位。企業財會管理應用分級設崗定責方法對財會人員進行約束,明確不同級別、不同崗位職責與工作內容,同時需形成嚴格逐級審查與監管體系。通過這種方式,精準追查資金流向、財務報表編制、財務數據更替等可能出現風險的重點環節。第三,積極開展財會人員培訓與教育工作。企業應利用科學、合理的培訓模式持續提升財會人員風險防范與控制能力,豐富其理論知識,結合培訓加大財會人員教育力度,從根本上增強其風險防范意識與實踐水平,保障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
5.2?優化、完善內部資金結構
企業為提高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率,應確保內部各部門資金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企業開展財會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科學規劃部門資金結構,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充分意識到資金配置與嚴格管理重要價值。企業應不斷提升內部各部門思想意識與道德素養,讓其具有更強的資金風險管理、資金結構優化意識,才可在財會管理與資金使用過程中避免不合理、不必要的開銷,提高資金配置與使用過程的科學性、規范性。第二,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與未來發展規劃制訂科學資金管理計劃。基于部門運營角度來看,為發揮各部門職能優勢,提高資金結構配置科學性,應加大資金管理力度,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資金管理流程。與此同時,還應保證各部門掌握資金使用目標、使用方向、報銷標準,并構建完善責任監管制度。由此可見,企業應結合內部實際運營情況,制訂高效、科學的資金使用與管理計劃,才可使資金結構得到完善與優化。第三,加大部門監管力度。為保障資金管理計劃實施效果,應發揮各部門監管職能。在實際開展相應工作過程中,企業應聯合各部門共同構建內部監管辦法,如果在資金使用與管理過程中出現違規或錯誤行為,應予以嚴厲處罰。可以看出,企業為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必須完善各部門資金結構,才可提高風險防控水平,避免對企業綜合效益產生危害。
5.3?構建科學化風險預警機制
從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角度來看,應具備極強綜合性與系統性,同時應做好風險預警,因此企業需要構建科學化風險預警機制。通過這種方式,如果發生財會風險,企業可依據實際情況,結合預警機制,制訂更具時效性、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可在財會風險發生前做到精準判斷,盡可能降低企業受到的損失,發揮預警機制風險防控優勢。在該過程中,企業應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增強風險防控意識。企業中無論是管理層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應深刻意識到風險防控與風險預警的重要價值,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也應具有良好風險防范思維。第二,結合實際情況與財會管理要求制定短期風險預警機制。企業應依據周、月、季度、半年、一年節點制定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模式與風險預警體制,保證財會管理中潛在風險被及時發現、解決。第三,深入分析財會指標。企業在實際生產運營過程中,應依據實際情況對財會指標進行深入分析與充分挖掘,使短期風險預警機制得到整合,逐漸構建長期、全面的風險預警模式。企業選取財會指標過程中,重點考慮內容包含經營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權益凈利率等,進而提高風險預警機制實效性與完整性。
5.4?依據規劃制定明確防控目標
隨著社會持續進步,企業也應朝現代化方向持續發展,企業開展財會管理工作過程中,會將資金管理作為基礎,唯有如此才可在實現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同時,為各投資項目予以全面保障。因此企業為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必須參考長期發展規劃與政策導向制定科學管理目標。從企業現代化發展角度來看,企業應制定完善短期、長期發展規劃,并在其中融入財會管理目標。但在該過程中,企業財會管理目標會受到企業發展規劃影響,故而在制定財會管理目標時,企業應將未來發展規劃作為基礎。除此之外,從宏觀角度來看,政策導向會對企業發展形成一定限制,降低其財會管理水平。所以,企業為提高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應考慮未來發展規劃與政策導向等相應影響因素,才可制定科學管理目標,提高風險防控水平。
5.5?積極開展財會管理信息化建設
為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工作,企業應對既有財會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只有提升其效率、優化管理模式,才可從根本上提高風險防控水平,因此企業必須做好財會管理信息化建設。企業應將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加大投入開發信息化財會管理系統。如ERP系統對企業財會管理各項工作形成集成化管理,確保稅務統籌規劃更具科學性、實效性。具體來看,企業構建信息化財會管理系統過程中,會靈活使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7]、電子信息平臺,同時結合數據共享處理、集成管理等新型模式提高財會數據處理效率,為企業財會數據信息精準性提供保障,實現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目標。
企業開展信息化財會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應囊括資金支出管理、財會票據平整管理、信息數據整合存儲等多項功能。因此,在設計財會管理系統過程中,企業應將財會管理實際需求作為基礎,結合財會處理、財會決策、稅務規劃等多項內容,構建資金管控、票據審核等功能模塊。例如資金控制系統可協助財會管理人員完成在線審批財務憑證,降低工作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再如票據審核功能可將傳統紙質化辦公轉換成電子憑證處理方式,系統可對相應財會數據進行自動整合與梳理,確保提高財會人員審核、查驗等工作流程精準性。
企業構建財會管理信息化系統過程中,應明確其中的重點結構包含資金規劃與管理、會計核算、稅收籌劃,通過合理設計與開發,財會人員可依據各功能模塊自動生成的財會數據制作綜合性財會報表,提高財務報告編制精準性與實效性,達到預防及控制財會信息失真風險的處理效果。企業還可依據財務報告內容,結合當地稅收政策,掌握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生成的全部稅務信息,保障下個季度、年度稅收籌劃方案科學性、規范性,凸顯財會管理職能優勢與風險防范及控制價值。另外,企業通過使用信息化財會管理系統中的資金管控功能,可將銀行系統、自身財務業務活動互相連接,確保企業財會人員開展資金管控工作過程中可對企業信息形成動態化監管,進而提高現金流量預測精準性,為企業財會管理方案與風險防范及控制提供更具參考性、價值性的數據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應用ERP系統對財會管理信息化平臺進行開發過程中,應加大硬件資源管理力度,發揮B/S架構價值,使信息化財會管理系統網絡服務器功能更加完整,充分體現其網絡分析、過程監控、財會票據影像轉換、信息數據共享等功能優勢,從根本上提高企業財會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提升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與此同時,企業開展財會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應積極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使內部財務管理模式得到創新優化,加快財會管理模式升級轉型速度。企業開發信息化財會管理平臺時,應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統,加入財會決策功能,并靈活使用計算機遺傳算法、生物識別、數據核算等功能,提高企業財會管理相應政策文件、行業信息等數據采集效率,拓展數據信息獲取渠道,充分滿足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需求,提高信息化財會管理建設水平,促進企業財會管理體系獲得全面創新。
6?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因此企業必須做好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企業應深入分析風險類型、政策導向,結合發展規劃,制定風險預警機制、完善內部資金結構、優化管理體系,同時需做好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才可從根本上提高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效果,發揮風險防控作用,規避、預防各類財會管理風險,進而促進企業更加穩定、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畢振遠,劉玄燁.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4):25-27.
[2]石琢,劉暢.企業財會管理中的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J].財會學習,2023(1):74-76.
[3]潘奕達.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探究[J].商場現代化,2022(3):174-176.
[4]陳敏,梁寧.企業財會管理中的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2):78-80.
[5]賈喜卉.企業財會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納稅,2021,15(32):89-90.
[6]趙爭.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J].納稅,2021,15(22):86-87.
[7]劉燕.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防范及控制分析[J].商訊,2021(1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