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蘇蔚,1968年生,廣東潮州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摘 要:幼兒早期閱讀教育對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存在的目標與內容窄化、過程與形式單一、環境創設與評價失當等問題,玉林市幼兒園立足實際,借助具身認知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和讀者反應批評理論,在實踐探索中構建“三悅五潤”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模式,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開闊幼兒的閱讀視野,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幼兒的思維。
關鍵詞: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三悅五潤”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0-0107-04
幼兒期是幼兒閱讀興趣培養和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早期閱讀指的是3—6歲學前兒童憑借變化的色彩、圖像、文字或者依靠成人形象地讀講來理解讀物內容的活動過程。幼兒園早期閱讀不等同于早期識字,早期閱讀包括一切與書面語言學習有關的內容[1]。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以繪本為載體,在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閱讀素養。閱讀素養是學前兒童核心素養結構中的基礎素養[2],提高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質量是發展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前提,有利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玉林市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構建了“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并且開展了一系列早期閱讀教育活動,使幼兒在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中開闊了視野,發展了思維,豐富了閱讀體驗,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一、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中的問題分析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于,它是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工程,可以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幼兒的思維[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對如何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教育做了指引,雖然很多幼兒園非常重視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教育,但是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的質量并不高。筆者發現,在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實踐中,部分幼兒園在閱讀目標的設定、閱讀內容的選擇、閱讀環境的創設,以及閱讀形式、閱讀過程、閱讀評價等方面均存在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窄化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目標體系涵蓋前閱讀行為、前識字行為和前書寫行為三個方面[4]。《綱要》指出,幼兒園要結合生活實際,通過繪本等多種方式培養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指南》在“閱讀和書寫準備”中提出了“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及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兩個目標。教師可以將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目標確定為培養兒童書面語言意識、行為和能力[5]。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內容的選擇要緊扣教育目標,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豐富前閱讀經驗、前識字經驗和前書寫經驗。目前看來,依然有很多幼兒園在教育實踐中將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等同于背誦、識字、寫字。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偏離了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二)早期閱讀教育的形式比較單一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旨在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和習慣。3—6歲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而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專注力、注意力等學習品質要求比較高,因此,教師在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圖片、動畫、聲音等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有的幼兒園通過集體教學、閱讀區活動開展早期閱讀教育。集體教學要求幼兒靜聽、欣賞、跟讀、朗讀,閱讀區活動以幼兒自主閱讀為主。可見,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很難激發和維持幼兒的閱讀熱情,不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早期閱讀教育的環境創設與評價失當
良好舒適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幼兒的閱讀欲望。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環境創設主要包括閱讀空間的打造、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氛圍的營造。有的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環境創設不理想,如閱讀空間受限、繪本數量不足、繪本質量不佳、繪本更新不及時等,影響了幼兒的閱讀體驗。科學合理的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評價應當有助于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讓幼兒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6]。目前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評價的目標和內容局限在認知維度,評價主體為教師,評價方式方法單一,不利于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幼兒園“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概述
為解決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質量,我園自2014年開始對幼兒早期閱讀教育進行探索,經過多年實踐,形成了“三悅五潤”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模式。
(一)理論依據
1.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認知生成于大腦、身體和環境三者之間相互耦合成的動態系統中[7],強調認知過程部分依賴于主體腦外的身體過程,而且認知過程部分由主體腦外的身體過程構成[8]。具身認知理論給予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教育的啟示是,早期閱讀教育活動要注重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親身參與以及良好閱讀環境的創設。
2.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人類的發展受到不同類型的環境系統的影響,包括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宏觀系統。該理論對于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促進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9]。生態系統理論將幼兒園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定位在微觀系統。因此,我園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人、事、物各個要素的相互作用,有效開展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
3.讀者反應批評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文藝界興起的文學批判理論,它改變了文學研究的基本范式,從研究文學文本和作者轉向研究讀者和閱讀活動,深入分析閱讀活動中讀者與文本的雙向交流活動,這種研究范式對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的內涵
在分析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助具身認知理論、生態系統理論、讀者反應批評理論,我園在實踐探索中構建了“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以幼兒為核心,以具身認知理論、生態系統理論、讀者反應批評理論為基礎,以家園社共育為原則,糅合了“悅讀”“悅畫”“悅演”以及“潤景”“潤閱”“潤講”“潤繪”“潤繹”八個要素,通過幼兒集體閱讀活動和特色閱讀活動實施早期閱讀教育,滿足幼兒集體閱讀、小組閱讀、個人閱讀的需要,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閱讀的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注重挖掘繪本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幼兒自主選擇繪本、自由閱讀繪本和交流討論,在與環境、材料、同伴、教師的互動中,養成喜讀、善思、樂講、暢畫、享演的習慣,提高閱讀、想象、創造、合作等能力。
“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彰顯了幼兒園在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方面的可為與有為,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該模式認為幼兒是早期閱讀教育的主體,幼兒園在規劃課程時應以幼兒的整體性學習方式、認知發展規律、閱讀特點等為前提,以幼兒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習慣的養成為旨歸。第二,該模式體現了幼兒園在幼兒早期閱讀教育上的作為,如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提高幼兒教師的閱讀素養、開展特色閱讀課程、開展家園社合作共育等。第三,隨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閱讀材料及相關課程活動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前教育階段,但已有研究對多國兒童閱讀調查表明,兒童更喜愛紙質書籍[10]。“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鼓勵幼兒閱讀紙質書籍,同時開展特色閱讀活動,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
三、“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的實踐應用
(一)“三悅”:以繪本為載體的集體閱讀活動
虞永平教授說:兒童的閱讀水平與其身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要從兒童發展角度出發,確定和調整兒童閱讀的內容和方式。集體閱讀活動可以為幼兒提供清晰而準確的閱讀方向,幼兒可以沉浸在濃厚的閱讀氛圍里,體會閱讀的樂趣,掌握閱讀的方法。
在“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中,“三悅”指的是“悅讀”“悅畫”“悅演”。“悅讀”指的是繪本閱讀教學,以圖書為載體的求知與探索活動;“悅畫”指的是繪本創編教學,以繪畫為載體的創作活動;“悅演”指的是自制劇本衍生的表演活動。這樣的閱讀活動逐層遞進,使幼兒閱讀由淺入深。我園每周開展一次集體閱讀活動,每3周開展一次“三悅”學習活動,比如第1周是“悅讀”活動,第2周是“悅畫”活動,第3周是“悅演”活動,一個學期共開展18次集體閱讀活動。我園通過開展“三悅”集體閱讀活動,幫助幼兒認識繪本,掌握閱讀繪本的基本方法,讓幼兒在集體閱讀、小組閱讀和自主閱讀等活動中產生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二)“五潤”:以繪本為依托的特色閱讀活動
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認為,讀者對作品的閱讀反應有很多種。扎朗格認為,幼兒的閱讀反應包括行為反應、語言反應、審美反應等多種形式。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幼兒運用他們擅長的表情、動作,以及繪畫等方式表達對作品意義的理解[11]。我園通過開展“五潤”特色閱讀活動,讓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產生多樣化的閱讀反應,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點燃幼兒閱讀的熱情,讓幼兒在喜讀、善思、樂講、暢畫、享演等活動中豐富想象力,提高閱讀、創造、表達等能力。
1.“潤景”:氤氳書香,浸潤心田。“閱讀總是需要有個場所的。閱讀場所和我們閱讀的樂趣、情緒、專注度有著極大的關系。”[12]我園以幼兒為本,為幼兒提供繪本藏書7 000多冊,班級教室的“快樂書吧”人均繪本15冊,繪本資源豐富。此外,我園為幼兒創設舒適的閱讀環境,將閱讀資源巧妙地滲透在環境創設中,如開辟了繪本展示墻、繪本樓梯、書香走廊、繪本封面展示等特色閱讀區域,創設了“會說話”的閱讀環境,為幼兒營造了濃郁的閱讀氛圍。
2.“潤閱”:浸潤書香,日常相伴。我園把創設“書香滿園”作為早期閱讀教育目標,將閱讀融入幼兒一日生活,讓幼兒愛上閱讀,讓書香浸潤幼兒心靈。我園鼓勵幼兒每天在區域活動、繪本館活動和“同沐書香,共享快樂”班級讀書會中進行自主閱讀,閱讀時間不少于1個小時。我園每個月舉辦一次“書香能致遠,爭做閱讀星”閱讀之星評比活動,每個學期開展一次“閱享時光,共品書香”21天閱讀小達人集贊活動、“圖書漂流,傳遞書香”圖書漂流活動,將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延伸到家庭。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有利于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潤講”:講誦詩書,傳承經典。《指南》明確指出:“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夠得到積極回應。”我園致力于為幼兒營造溫馨愉悅、自由平等、充滿安全感的語言環境。在閱讀活動中,教師給予幼兒充足的表達時間,使幼兒可以通過集體講述故事、小組講述故事、個人講述故事等方式,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我園在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上開展“閱讀晨會”、班級小廣播、故事宣講、經典誦讀大賽、講故事比賽等“潤講”活動,鍛煉幼兒的膽量,培養幼兒的自信,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4.“潤繪”:魅力繪畫,演繹精彩。圖畫語言比文字符號更加直觀,更符合幼兒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更能夠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繪本畫面精美,內涵豐富,能夠給幼兒藝術的熏陶。經典繪本的每一幅畫面都是繪本大師的手工作品,有別于現代電腦設計的生硬線條,能夠給予幼兒閱讀的幸福感。從美術角度看,繪本有美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物象形態的生動性,色彩鮮明協調,富有內涵,對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具有促進作用。“潤繪”活動包括巧手畫劇本、親子制作書簽等活動,旨在以繪本為依托開展繪畫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熟悉繪本,引領幼兒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5.“潤繹”:溢趣相伴,悅享成長。在幼兒閱讀繪本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潤演”活動,即讓幼兒演繹繪本故事。這是對繪本再理解和再加工的一次深入體驗,不僅可以促進幼兒對繪本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幼兒對繪本有了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我園開展了班級小劇場、戶外劇場、“悅畫”繪演、親子化裝舞會等表演活動,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例如,在戶外劇場,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故事主題、角色,自由布置場地、選擇材料,自主選擇表演方式。“悅畫”繪演則是將劇本創作與表演結合起來的一種創作表演活動。在“悅畫”繪演活動中,從創編劇本到排練、從選擇角色到確定服裝和道具、從布置場地到整理材料,教師都可以交給幼兒操作,自己扮演支持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做到“管住嘴、放開手”,促進幼兒的發展。“班級小劇場”、“戶外劇場”、“悅畫”繪演等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兒的表現能力,充分體現了“潤演”閱讀特色活動的魅力。
四、總結與反思
在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園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構建了“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存在的閱讀目標模糊和內容偏離、閱讀過程與形式單一、閱讀環境創設與評價失當的問題。這是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三悅五潤”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模式的實踐創新,促進了幼兒、教師與家長的共同成長。
我園在構建“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的過程中,創新閱讀活動形式,豐富繪本閱讀內容,以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了幼兒的發展。幼兒教師運用“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模式開展繪本閱讀活動,不僅意識到了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而且掌握了閱讀教學的方法,提高了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強了專業自信。“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家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觀念,家長也意識到了親子閱讀在幼兒發展中的情感價值和發展意義,通過親子閱讀,增進了與幼兒的情感交流。
相較于傳統的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三悅五潤”早期閱讀教育有了較大的創新,如目標更加明確、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形式更加多樣等,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閱讀體驗,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結合幼兒早期閱讀教育實際,我園開展的早期閱讀教育還存在個性化閱讀不突出、聽說讀寫聯動不足等問題。如何通過閱讀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幼兒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尋找更有效的路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明紅.關于早期閱讀的幾點思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0(4):17-18.
[2]韓玉梅,宋乃慶,楊曉萍,等.學前兒童核心素養:內涵、理論和指標體系[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6(2):85-95.
[3]馮倩,王曉芬.德國學前教育機構兒童閱讀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2020(11):69-75.
[4]周兢.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研究的新進展:由漢語兒童早期閱讀研究反思早期閱讀教育問題[J].幼兒教育,2009(36):14-18.
[5]劉寶根,李林慧.早期閱讀概念與圖畫書閱讀教學[J].學前教育研究,2013(7):55-60.
[6]陳冬冬.幼兒早期閱讀活動評價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8):115-117.
[7]葉浩生,蘇佳佳,蘇得權.身體的意義:生成論視域下的情緒理論[J].心理學報,2021(12):1393-1404.
[8]于小晶.4E認知:因果性與構成性的判定[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7(5):43-49.
[9]Gulbas L E,Zayas L H.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US immigration enforcement on the well-being of citizen children in Mexican immigrant families[J]. RSF: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Journal of the Social Sciences,2017,3(4):53-69.
[10]史瑾.兒童早期閱讀國際發展趨勢研究:基于美、英、澳、印2006—2015年兒童與家庭閱讀調查數據分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7(4):73-77.
[11]王玉.讀者反應及其對我國幼兒文學閱讀教育的啟示[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增刊6):21.
[12]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境[M].許慧貞,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1.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