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玲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出臺,作業的育人功能備受關注。如何基于單元整體設計作業,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文章以滬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1 Unit 2 Tastes為例,從單元整體設計思路、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作業設計三個方面展開探索,闡述了作業設計的四個特點:素養導向,單元整體;能力為重,活動驅動;遵循規律,關注差異;過程評價,“主體+工具+維度”三線并行。
【關鍵詞】單元整體 小學英語 作業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基于單元教學目標,整體設計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當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仍存在作業內容固化、形式單一、評價籠統等問題。基于此,本文以滬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1 Unit 2 Tastes為例,從單整體設計思路、單元目標和課時作業設計三個方面探索作業設計。
本單元模塊主題為“Using my five senses”(使用我的五感),單元話題“Tastes”為五感中的味覺,屬于“人與自我”和“人與自然”范疇。本單元將結合五種基本味覺(酸、甜、苦、咸、鮮)以及食物的口感,拓寬學生對味覺的認知和表達。因此,本單元可以聯系舊知與生活,引導學生了解味道與城市、味道與文化的聯系。
一、單元整體設計思路
(一)語篇研讀
研讀語篇是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和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學過較為豐富的事物類和外形類詞匯,基于此,教師在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有效利用和開發教材資源,融入深圳美食和中華飲食文化特色,進一步展現味道的文化內涵。內容整合后本單元共有四個語篇,共涉及兩篇對話、一則網頁報道和一個配圖故事。
語篇一是對話,呈現了酸、甜、苦、辣、咸、鮮等多種味道,描述了常見食物的味道。語篇二是對話。語篇三是網頁報道,通過描述四種深圳頗受歡迎的美食(coconut chicken椰子雞、egg tart蛋撻、dim sum點心、hot pot火鍋),介紹了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表達了對深圳美食的喜愛,體現了深圳對各地美食味道的融合和創新。語篇四是配圖故事,以中國四種地域性食物(新疆哈密瓜、廣西酸筍、云南普洱、川渝火鍋)為例,介紹味道背后承載的中華飲食文化,進一步展現味道的文化內涵。
表1為學生本單元需要學習的核心語言知識和技能與策略。
(二)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基于語篇研讀,教師在單元作業整體設計的過程中,整合舊知,基于單元,超越單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尋跡深圳,探源中華飲食文化。本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品”味—感受和發現身邊不同的味道,交流品嘗的感受;“尋”味—尋找深圳好味道,感受城市煙火氣;“探”味—以味覺探源中國飲食文化,發現味道的價值與意義。圖1為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思路。
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思路可以看出,教師在作業設計時關注任務驅動,以活動為主。依托“中國對外旅游文化周”這一真實的生活情境,設置競選“中華食育文化小使者”這一單元任務。學生通過“小吃貨-美食小達人-文化小使者”三課時的闖關挑戰,參與語言實踐,實現感知、理解并嘗試運用所學語言。
二、單元教學目標
基于單元整體育人藍圖,確立單元及單課時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本單元教學目標及單元作業目標如下。
(一)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能夠在嘗味猜物的游戲情境中聽、說、讀、寫核心詞匯taste、sour、sweet、candy、lemon、ice cream、orange、how,并嘗試運用所學詞匯描述常見食物的味道;能感知字母b和p在單詞中的發音,正確拼讀單詞;運用“How is it?Its…”等句型詢問食物的味道;能在網頁報道和故事情境中,聽、說味道類拓展詞匯spicy、bitter、umami和食物類拓展詞匯Hami melon、sour bamboo shoot、coconut chicken;從外形、味道和口感等2~3個方面描述至少一種食物,向同伴介紹記憶中的“深圳味道”;能仿照范例,從酸、甜、苦、辣中至少選擇一種味道,介紹中國飲食文化,表達對中華飲食的熱愛和自豪。
(二)單元作業目標
通過本單元作業設計,學生能通過謎語、分類游戲、味覺試驗等趣味任務,對不同食物進行味覺分類,聽、說、讀、寫核心詞匯taste、sour、sweet、candy、lemon、ice cream等,聽、說、讀juicy、round等詞匯,描述常見食物的味道,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正確朗讀含有字母b和p的單詞,用拼讀規則拼讀生詞;能運用“How is it?Its…”“What is it?Its a/an…”等句型詢問食物的味道,并表達自己的喜好;能瀏覽網頁報道,從外形、味道和口感等2~3個方面以圖文形式介紹至少一種中國代表性食物;能仿照框架,從酸、甜、苦、辣中至少選擇一種味道,介紹中國飲食文化。
三、課時作業設計
下面以第三課時A taste of culture為例展示作業內容、設計意圖及評價要點。作業的情境導語:“探”味—中國的味道文化。酸甜苦辣,從來不僅僅是舌尖上的那一份味道,更飽含著中國人對生活的體悟。味道里有哪些故事呢?食育文化小使者們,快去看看吧!
課時作業目標1:能在故事情境中聽、讀食物類拓展詞匯Hami melon、sour bamboo shoot、coconut chicken,有感情地朗讀故事。
作業1:Choose and write. (中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獨特“味道”。請你將圖片貼在對應的框內,并在四線格內寫出對應的味道。)
作業2:中國有“八大菜系”,你的家鄉菜屬于哪一菜系?請你向外國友人推薦一種家鄉菜,將其畫在框內,并在四線格里用句子描述。
【評析】作業1是檢測學生是否能理解中國代表性美食:新疆哈密瓜、廣西酸筍、云南普洱、川渝火鍋與其對應的味道。這道題是對語篇內容的即時強化,考查了學生對語篇知識的理解。作業2是學生通過完成“中國味道”這一趣味任務,畫出至少一種中國美食,并寫三句話強化對核心語言的記憶和理解。
課時作業目標2:能仿照范例,從酸、甜、苦、辣中至少選擇一種味道,介紹中國飲食文化,表達自己對中華飲食的熱愛和自豪。
作業3:Think and share.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的味道文化。食育文化小使者們,選擇一種“中國味道”,仿照范例,與全班同學分享吧!)
作業4:文化小使者們,請你們仿照范例,為心目中的“中國好味道”做一個宣傳視頻吧,并將視頻分享到班級群。
【評析】課堂作業3和4是為了檢測學生能模仿語篇框架,綜合運用本單元的“食物類”“味道類”詞匯及句型,介紹一種中國美食,并分享自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熱愛與自豪之情。學生通過拍攝美食分享視頻,綜合運用本課時所學的味道類詞匯、食物類詞匯以及核心句型,同時增加學習任務的結果可視化、形式情境化、趣味化。
四、結語
作業的設計既要有利于學生鞏固語言知識和技能,又要有利于促進學生有效運用,增強學習動機。本單元作業設計具備以下四個特色:
(一)素養導向,單元整體
在單元作業整體設計的過程中,整合舊知,基于單元,超越單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尋跡深圳,探源中華飲食文化。通過課時評價和單元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復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綜合實踐類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如角色扮演、海報制作、課外閱讀等。
(二)能力為重,活動驅動
通過“中華食育文化小使者”的單元任務,在三個課時設置“小吃貨—美食小達人—文化小使者”的闖關挑戰和“中國對外旅游文化周”的征選平臺,使學習結果具有真實性、可視化,且富有分享傳播的價值。同時,通過“點贊徽章”的形式,使評價形式趣味化,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三)遵循規律,關注差異
教師圍繞味覺這一主題設計了選擇性作業,如拓展性作業“二選一”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感取向、學習水平選擇完成作業;設置了“三星級”評價等級,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感。同時,作業設計呈現了多模態語篇特征,通過科普百科、繪本、海報、配圖故事等多種語篇類型,增加任務的真實性。
(四)過程評價,“主體+工具+維度”三線并行
堅持多元主體,采用了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成為評價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運用多維工具,通過自評表、他評表、教師評價、點贊徽章等工具可視化呈現,讓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關注多元維度,不僅關注學習成果,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習慣的養成,如訂正、跟讀、動作自信大方、有與同伴參與交流的愿望等。
【參考文獻】
[1]吳宏力,于潔.“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S1).
[2]王薔,錢小芳,周敏.英語教學中語篇研讀的意義與方法[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