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卉

摘 要: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以及多元文化的不斷融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已成為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指導方針,在此背景下,尋找有效的發展路徑是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動因和意義,并重點探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倫理、藝術等內容,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隨著社會不斷變革和全球化的浪潮沖擊,中華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傳承和發展的巨大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必須要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路徑,以便在保留傳統文化瑰寶的同時,賦予其新的活力和意義。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動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社會需求的變化、全球化與文化交流、技術與信息化的進步、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導,以及教育體系的改革和文化機構的積極作用都為其提供了動力,使傳統文化在不斷發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第一,社會需求的變化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動因。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和智慧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但在新時代下,中華傳統文化必須進行創造性轉化以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第二,在當前全球化的浪潮下,中華文化不僅要在國內傳承發展,還要與其他文化進行互動交流,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形成新的文化元素,促進傳統文化創新。第三,技術與信息化的進步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手段。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使文化傳播變得更加便捷,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提供了新途徑。第四,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導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關鍵動因。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五,教育體系的改革和文化機構的積極作用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學校和文化機構正在積極探索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教育體系,以培養出新一代文化傳承者和創新者。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不僅有助于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還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國際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貢獻。首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通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可以與現代社會深度融合,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其次,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在不斷演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能夠為現代社會提供有益的指導,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當今的社會環境,解決現實問題,推動社會進步。再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不僅可以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還能夠激發文化產業的創新潛力,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并為國家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更多機會。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能夠更好地展示中國的文化魅力,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提升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
(一)倡導傳統文化創新思維與現代需求相結合
若想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賦予其生命力和活力,必須倡導傳統文化創新思維與現代需求相結合,使傳統文化能夠滿足當代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寶貴遺產,如果只將其視為一成不變的文化象征,它就會對人們逐漸失去吸引力。因此,應當積極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融入現代元素,從而創造出新的文化產品。在具體實踐中,首先,需要不同領域的思想家和創作者深入研究傳統文化,了解其核心價值觀和特色,然后思考如何將這些價值觀與當代社會問題相結合。例如,儒、釋、道的理念,可以為當代社會提供倫理道德、社會和諧以及個人修養方面的啟示,以解決現代社會面臨的倫理和道德問題,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其次,不同領域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將一些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現代作品中。例如,電影制作可以融合傳統文化的題材和元素,創造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電影作品。最后,年輕人的參與非常重要,他們通常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技術,可以為傳統文化注入更多的新活力。因此,教育系統應當大力倡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鼓勵他們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和新思想相結合。例如,可以在各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舉辦文化創意比賽等。總而言之,只有將傳統文化創新思維與現代需求相結合,才能使傳統文化繼續在今天的大環境下發揮重要作用。
(二)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實踐過程中,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至關重要。因此,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政策,以支持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具體實踐中,政府可以提供財政支持,鼓勵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例如,政府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貸款、補貼和獎勵,以支持其創新項目和產品的研發。政府還可以制定多樣化的扶持政策,例如提供研發資金、設立文化創新獎勵、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文化機構合作等,以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傳播。除此之外,還應當采取相關措施來保護知識產權,以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傳統文化的創新工作。知識產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它可以保護創作者的權益,鼓勵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總而言之,上述政策措施,能夠創造出有利于傳統文化創新的環境,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三)培養優秀跨界人才促進文化產業繁榮創新
無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還是創新性發展,都需要跨界人才的努力。跨界人才是指那些既懂得傳統文化,還能夠應用現代技術和方法的人才。只有具備大量的優秀跨界人才,才能促進文化產業繁榮和創新。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教育體系需要引入新的教育模式,以培養跨界人才。高校可以設立跨界文化課程,鼓勵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還要學習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現代科技、商業、管理等知識。這種綜合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跨界思維和創新創造能力。其次,政府可以提供獎學金和研究資金,鼓勵人才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并將其與現代領域相結合,從而吸引更多研究人員和創作者投身傳統文化的創新工作。最后,文化創新企業和機構也應積極招聘跨界人才。例如,可以成立創意團隊,匯集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開展文化創新項目。多元化的團隊,能夠更好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技術和思維相結合,從而創造出新的文化產品和作品。此外,我們還需要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引導人們積極涉足不同領域。這種文化應當強調多樣、協作和創新,鼓勵人們突破傳統界限,將不同的思想和技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四)利用新媒體傳播形式擴大傳統文化受眾面
在網絡信息時代,新媒體的崛起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可以利用新媒體傳播形式來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面,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及其創新。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政府和文化機構可以建立在線平臺,展示傳統文化的內容,如文學作品、音樂、繪畫、舞蹈、戲劇等。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來分享和傳播在線平臺的內容,并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以激發更多年輕人的興趣。其次,可以開發一些具有互動性和娛樂性的應用程序,從而吸引更多用戶。例如,可以設計互動教育應用程序,讓用戶通過游戲和互動來了解傳統文化,以增強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最后,在線視頻和音頻平臺,尤其近年來流行的短視頻平臺,也是傳播傳統文化的有力工具之一。節目可以涵蓋各個領域,包括音樂會、舞蹈表演、紀錄片等,以吸引不同類型的受眾。總而言之,借助于新媒體,可以將傳統文化推廣給更廣泛的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
(五)積極打造傳統文化體驗型旅游景點及項目
文化旅游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積極打造傳統文化體驗型旅游景點及項目,可以吸引游客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體驗,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首先,各地政府可以結合地方實際情況,投資建設一些傳統文化體驗型旅游景點,如仿古建筑、博物館、傳統工藝品展示中心等,為游客提供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場景。例如,在仿古宮殿或寺廟中,游客可以“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組織文化活動和節慶活動來吸引游客參與。這些活動包括傳統音樂表演、舞蹈表演、傳統節日慶祝、傳統手工藝品制作等。游客在這些活動中,不但能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還能夠親身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樂趣。最后,提供文化體驗的導游和解說員也應當受過專業培訓,能夠向游客準確傳達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和內涵,使之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此外,傳統文化體驗型旅游項目的打造也離不開投資者的參與。政府可以通過合作或招標的方式,讓企業參與開設傳統文化體驗型旅館、餐廳、購物中心等,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文化體驗。這不僅有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還可以為文化產業的創新提供更多機會。
(六)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一些現代科學技術也可以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首先,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來重現古代文化場景。戴上虛擬現實頭盔和增強現實眼鏡后,人們仿佛置身于古代宮殿、廟宇、戰場等場景中,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更生動的文化體驗,還能夠快速吸引年輕人的興趣,促進文化傳承。其次,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AI)應用于文化創意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大量的文化數據,生成新的藝術作品和文化產品。例如,AI可以創作古典音樂、繪制傳統繪畫,甚至編寫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學作品。這樣的技術為文化創意產業注入了創新力量。最后,可以運用互聯網和移動應用技術,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示和傳播各種傳統文化。通過在線文化平臺、文化應用程序和數字化圖書館等,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傳統文化內容。此外,現代科技還可以用于文化教育。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和移動應用,人們可以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這種形式的文化教育為更多人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機會,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總而言之,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可以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適應當代社會的需求。
四、結 語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一直在不斷探索前行,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夠看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夠發現其與現代社會的交融。為迎接全球化的挑戰,我們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尊重傳統文化的本真,同時保持謙卑的態度和開放的心態,繼續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陜西工運學院)
參考文獻
[1] 黃意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面臨的障礙及破解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20(5):119-128.
[2] 王小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實踐路徑[J].國際公關,2023(9):28-30.
[3] 岳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研究[J].時代報告(奔流),2023(4):65-67.
[4] 葉葳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路徑探究[J].未來與發展,2023,47(3):20-25.
[5] 楊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研究[J].文化產業,2023(1):70-72.
[6] 陳麗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23(1):16-18.
[7] 張麗軍,劉仁杰.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地方路徑:以沂蒙文化為例[J].沂蒙干部學院學報,2022(2):89-96.
[8] 時佳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探析[J].今古文創,2022(2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