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睿
摘要:財政不僅是國家治理的關鍵,還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正在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不僅要加強財政資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幫扶,還要強化對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的管控,即實施風險評估和資源配置方案。文章從理論和實際出發,探討常德農村集體經濟的財政投入資金使用風險防范對策。
關鍵詞:財政;風險防范;鄉村振興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2-0167-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F302.6 文章標識碼:A
村集體財政資金使用的風險防范是目前完善基層金融體制的重要部署,村集體金融風險的財政化存在兩面性,在釋放村集體金融風險壓力的同時,會造成基層財政能力的弱化,甚至誘發某些村級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導致基層財政資金使用的“擠出效應”,基層財政風險問題日益受到學術界和相關政務部門的廣泛關注,逐漸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研究的焦點。因此,要積極思考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財政投入資金使用風險的防范對策,加強事前和事中的管控。
1 財政投入村級集體經濟資金使用風險的相關概述
1.1村級集體經濟中財政資金使用風險類型
風險是指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上級政府向村級集體投入資金,可能對村級集體的經濟、社會、政治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但也可能無法獲得預期的效益回報。以下是財政投入村級集體經濟資金存在的使用風險。
首先,委托代理風險。市場經濟是調配社會資源的重要方式,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交易人是市場主體。由于市場經濟形式靈活多變,村級集體經濟中關于生產資料部分的擁有權、運營權及處理權通常由不同的委托人掌握。村級經濟體擁有所有權,村級經濟體組織中的工作人員作為代理人,將運營管理權委托給相關專業人士即委托人。在委托代理關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思維方式不同,影響雙方利益分配。一方面,委托人追求自身經濟效益最大化,其自身能力和經驗判斷等個人因素影響最終經濟效益的體現;另一方面,代理人更注重個人待遇、閑暇時間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出現沖突,大部分代理人會因此損害村級經濟體利益,造成經濟效益觸底的局面。例如,代理人可能會違規挪用財政資金、懈怠管理監控、處置方式不當等。為確保村級經濟健康、平穩發展,應當建立有效的約束制度,減少和杜絕此類財政投入到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委托代理風險。
其次,挪用資金風險。財政投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緊密鏈條。對于村級集體經濟的財政投入,大部分資金是由中央財政首先撥款到省級財政,再到縣級財政,最后到鄉鎮村級財政。此外,部分東部地區的專項資金也會支援西部地區的區縣和鄉鎮。無論哪種方式,財政資金到達地方縣級村級后,會涉及大量部門與人員,如鄉鎮工作人員、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等。在此情況下,若沒有詳盡且嚴格的制度來管理和約束,財政資金就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挪用,導致村級集體經濟體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停滯不前。
最后,政策效果風險。財政資金的投入不僅局限于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其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影響更為深遠,對于安定當地社會良好風氣,鞏固當地基層政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省、市級政府,已經建立起產權清晰、責任明確、監督有效的經營管理體系。而村級經濟體受地理、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未能完善相關制度,在實際的財政投入經營中缺乏科學決策和嚴格監督,不重視信息的公開透明,容易出現政策效果風險。具體而言,經營管理不當造成虧損,信息不公開造成權力腐敗,影響政府公信力和社會安定。
1.2財政投入村級集體經濟資金的重要性
1.2.1財政管理是國家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了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鶎又卫碇黧w,特別是居委會,作為直接管理人民、離人民最近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對于維持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洞迕裎瘑T會組織法》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負責辦理本村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并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對農村社區實行公共管理,并受地方政府委托協助行政的職能。將財政資金投入基層居委會,為村民委員會提供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讓村民委員會“有能力管、有錢能管”,為村民致富提供物質基礎。村民安居樂業,“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農村基層政權穩定。
1.2.2財政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功能的職能體現
為推進工業現代化發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行各業的資源都在向工商業傾斜。但是城鄉發展日益不平衡,因此,應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程,充分發揮“收入分配”的重要職能。一方面,通過發揮輻射效應,即城市經濟體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而帶動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實現先富帶動后富,集體帶動部分,縮小農業與工業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將財政資金偏向農村地區,有利于幫助落后的村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物質基礎保障。
1.2.3財政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職能體現
村級集體經濟是一種獨特的經濟組織形式。村級集體經濟包含一些集體資產,可出售集體農產品獲利,但依舊缺乏流動資金,造成了一些優質村落市場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1]。例如,常德某村雖然擁有優美的風景,但由于交通不便,導致當地人跡罕至,無人問津。該村的農產品無法向外銷售,外界游客也無法進入。而由于財政投入,村民可以銷售自家產品,提高了對勞動和生產的熱情,改善了生活條件,也響應了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3管理者對于財政投入村級集體經濟資金使用的重要性
1.3.1管理者的專業技能與資金使用風險關系
技術技能是指管理者擁有某個特定領域的特殊技能,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該技能處理某些特定事物的能力。在村級集體經濟體中,管理者也應當具備相應的經濟運營管理能力。如果管理者無法有效地管理投入村級經濟體中的財政資金,就可能導致因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政資金損失。此外,如果管理者的個人素質達不到標準,其可能私自挪用財政投入資金,造成村級經濟體損失。
1.3.2管理者的溝通能力與資金使用風險關系
溝通能力是管理者與項目成員交流協調的基本能力。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管理者面臨的人群比較廣泛復雜,因此對其考驗更加嚴格。首先,管理者需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以確保經濟組織的正常運行。其次,在面對外部市場合作對象時,管理者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庫,并達成正確的協作協議。最后,面對農村群眾,管理者需要保持耐心,并為其解答疑問。如果管理者將個人私利置于集體經濟之前,利用私人關系影響財政投入資金使用,則必然會產生風險[2]。
1.3.3管理者的認知能力與資金使用風險關系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為管理者,需要具備辨識關鍵影響因素、協調各方關系以及權衡方案優劣風險的能力。在村級集體經濟體中,組織的管理者也應當具有相關能力,以合理規避村級集體經濟體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對日常生產經營進行正確管理和決策。
2 防范財政投入村級集體經濟資金使用風險的建議
2.1政策支持
(1)加強金融政策支持。資金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村民往往面臨缺乏資金的困境,承擔風險的能力較低。針對這一情況,常德市政府制定了相應措施以保護村民利益。對于積極創新但苦于缺乏啟動資金的村民,建立了“政銀擔保合作”機制。對于擔心投資失敗的村民,常德市政府還落實了農業保險政策。購買農業保險后,村民不僅可以獲得高于常規保險的賠付標準,還將得到免費的農業技術支持,從而降低農業經營風險。這項雙贏的農業保險政策應盡快覆蓋所有村級單位,幫助村民降低農業發展的風險[3]。
(2)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村集體基礎設施建設,歸還村集體建設與規劃權。對于村集體提出的科學的經濟項目建設用地給予鼓勵支持,為能創造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同時,對于村中建設基礎設施、保障民生生活質量的非盈利性用地以及村集體自我規劃并試點成功的盈利性土地規劃項目給予相應支持。
(3)落實上級部門的稅收優惠政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政策規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直接從事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在村級集體經濟體發展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免去村民相應增值稅收,合法合理制定和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的稅收規定,為村民謀福利,為經濟發展貢獻良策。
2.2運籌帷幄
2.2.1加強項目規劃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種項目規劃的執行,項目規劃的合理制定和推行離不開對市場經濟導向的深度理解。村級集體經濟體要想實現快速發展,應制定合理的項目規劃。在項目規劃過程中,應遵循市場規律,降低市場風險,確保項目的可收益性。此外,項目規劃還應當結合現實情況,具有創新意識。例如,常德澧縣涔南鎮雙鋪村臨河靠山,風景秀麗,當地政府因地制宜,發展了農家樂旅游業,如黃家套旅游度假莊園,榮獲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為村民創收。只有堅持多元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項目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
2.2.2加強項目庫建設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北砻黜椖拷ㄔO的策略應該是動態的。在制定項目建設策略時,不能一成不變,而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對于項目建設的規劃,也不能僅憑一時沖動或簡單考慮就草率決定。一旦篩選出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項目,必須及時納入項目規劃中,避免出現“項目等資金”的尷尬局面。在試點成功后,應致力于培養一批風險小、收益好、可執行性高的穩定項目。一旦條件成熟,這些項目可以迅速推廣到村級集體中,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2.3豐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為確保村級經濟發展模式的穩健和理性,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發展路徑。有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喜歡“一股了之”,將財政資金集中投入某個合作社或企業中,并依賴其分紅作為收益。這種做法雖然看似簡便,但卻可能導致收益低下且風險難以控制。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應積極豐富和拓展經濟發展模式。在借鑒優秀地區案例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本地的實際情況,理智選擇適合當地的發展方式,創新和豐富村民的收入來源,有效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驅動力”。
2.3監管到位
2.3.1壓實部門工作職責
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應成立職能明確、執行力強的優秀領導小組,從財政、稅收、金融、土地、市場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精準領導。管理人員應當明確自身職責,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積極與相關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協同各部門共同為村級集體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在工作中,要認真負責、敢于創新,要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群眾的切身利益,切實監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穩步推進,重點監督財政資金投入是否存在私自挪用等違法違紀行為。同時,還要維護好項目的正常運行,糾正項目執行中的各種錯誤,幫助解決項目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3.2大力清理不規范合同
村級集體的法律援助條件差,存在村級集體與企業簽署的合同存在不規范、不嚴謹現象。常德市已經在各村開展規范合同的專項行動,立志于深度清理村級集體經濟體簽署的不合法的經營合同、合資合同條款。重點關注村級集體經濟入股的合作社、合資企業簽署合同條例是否合規合法,雙方是否履行合同條例,簽署的合同是否能使當事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合同的簽署,既要保證村級集體經濟的利益,也要考慮企業的長久發展和風險規避[4]。
2.4激勵體系
(1)優化利益聯結機制。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指標納入對各鄉鎮(街道)“一把手”考核,作為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述職的重要內容,納入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考核。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增速快、后勁足的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可依照有關規定招錄為鄉鎮公務員或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并優先推選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村干部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掛鉤,對貢獻突出的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2)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培養為村民干實事,切實為村集體發展出謀劃策的基層干事,讓干部敢創新、敢求證、敢于奉獻。對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干部給予嘉獎,對于阻礙村集體發展的干部予以通報批評,讓獎勵和懲罰都能被“看見”。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讓干部不再擔心做實事無用,打消干部消極對待村集體發展情緒,樹立一批以焦裕祿為典型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先進代表形象,引導各地區干部進行模仿學習,做各地的“領頭羊”[5]。
(3)加強黨建引領。重視對村級基層干部的選拔,注重基層干部自身能力提升,選擇能干實事、能吃苦、能創新的領導班子,打好黨的基層建設戰役。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加強基層黨建教育,切實發揮好黨在村集體建設中的牽頭作用,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可能性,整合資源,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平穩發展。
3 結束語
文章探討了鄉村背景下如何防范常德農村集體經濟的財政投入資金使用風險問題。從財政資金管理過程出發,提出給予政策支持如:加強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落實上級部門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強化使用中管理如:加強項目規劃、加強項目庫建設、豐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等;加強監督管理如:壓實部門工作職責、大力清理不規范合同;完善激勵機制如:優化利益聯結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加強黨建引領等。政策建議可為常德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財政投入資金的規范化使用提供保障,避免易發生的風險點,還能為其他有類似情況的地區進行財政資金使用風險防范提供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楊博文,牟欣欣.新時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研究:理論機制、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0(06):5-14.
[2]王曙光,郭凱.農村集體經濟的減貧效應與內在機理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9(11):3-9.
[3]衛興華.論社會主義共同富裕[J].經濟縱橫,2013(01):1-7.
[4]陳錫文.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J].農業經濟問題,2022(05):4-9.
[5]婁淑敏.加強農村財務管理 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5):18-19.
基金項目:常德市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常德農村集體經濟的財政投入資金使用風險防范對策研究”(CSP23YC93)。
作者簡介:龔 睿(1985—),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