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建莉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價值觀是核心目標,教師針對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分析核心素養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相關知識,提出了一些針對初中生和教師的教學策略,旨在為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主體教育;價值觀;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培養學生健康發展和全面素養已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何有效地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培養道德意識,引導價值取向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意識是指學生對于道德規范、道德準則以及道德價值觀念的認識和理解。價值取向則是指學生所持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它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選擇和判斷。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具體的道德問題。
通過討論和辯論,學生可以逐漸領悟到道德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從而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文學作品、影視劇等形式的創作或欣賞,引導學生關注道德議題,并從中感受到道德情感的沖擊和啟發。通過深入的文本分析和反思,學生可以加深對于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的理解。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方面,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維。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上述理論知識,以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青春時光”為例,來論證如何通過培養道德意識和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來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講述了小明面對撿到一只錢包后的抉擇。小明想要將錢包交給警察,但又擔心自己的名譽可能會受到質疑。最終,小明選擇了按照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準則行事,將錢包交給了警察。通過這個例子,學生看到小明是如何在道德意識的引導下,做出正確的價值取向。小明考慮到撿到錢包是一種道義行為,而且該行為符合他所接受的道德規范和原則。他明白即使名譽受到質疑,也不能因此放棄自己的價值判斷。通過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學生可以深入理解道德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加深對于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到在現實情景中做道德抉擇的挑戰,從而加深道德意識和價值取向的形成。
通過培養初中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案例分析的引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并通過實踐和討論來鍛煉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價值觀辨析能力。
二、提升法治素養,培養守法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和培養守法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法治素養是指學生對法律的基本認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對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的積極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守法意識則是指讓學生明白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培養他們主動遵守法律的行為和習慣。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學生介紹法治概念、法律的種類和層級、法律的作用等基礎知識。通過系統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對法律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觀法庭、接受法律講座、參與模擬法庭活動等,讓學生親身感受法治的力量。
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法律的運行方式,增強對法治的認同感和尊重感。通過讓學生解讀法律文本、分析法律問題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教師可以具體案例為基礎,讓學生進行討論與分析,引導他們理解法律的具體應用和實施。“走進法治天地”是部編版七年級教材內容,其中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提升法治素養和培養守法意識的教學策略。通過該教材的運用,可以看到初中生與教師之間的積極互動與學習效果。例如,在該教材中有一個關于法治社會的案例,通過講述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向學生傳達了守法的重要性和法治的力量。學生通過案例中的角色扮演和討論,深入理解了社會規則和法律的運行。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對法治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提供了一些具體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例如,教師提供了一些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件的背景和細節,討論相應的法律規定及其對應的法律責任。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識,并對守法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學生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法治所帶來的和諧和公正。
提升法治素養和培養守法意識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組織實踐活動、培養法律意識與法律思維能力等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法治素養和守法意識。同時,通過運用“走進法治天地”等教材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作用,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
三、以實踐為基礎,強化教育效果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實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教育效果。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和體驗道德行為,深化對道德原則的理解和應用。實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道德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實踐在初中道德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包括學校社區服務、參觀實地、開展實驗活動等。
通過學校社區服務,學生可以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如清潔衛生、志愿者服務等,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參觀實地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不同的道德境遇,例如參觀福利院、環保組織等,使學生對弱勢群體和環境保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另外,開展實驗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會道德決策的復雜性和權衡的難題,如在模擬的道德困境中進行沖突處理的討論和解決。以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走進社會生活”為例,通過實踐的方式強化道德教育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演示、討論和實踐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道德知識。例如,在教學內容中涉及誠實守信的道德原則時,通過教師講解真實的案例,讓學生了解誠信的重要性并進行討論。接著,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例如進行一次誠信考試,讓學生自覺遵守規則、不作弊。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化對誠信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此外,在教學內容中涉及團結互助、尊重他人等道德原則時,可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踐。教師設計了一些團隊活動,讓學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相互協作、互相幫助來實現共同目標。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將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教師有意識追求教育主體價值觀培養,為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供有益的教學經驗和啟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以實踐為基礎,強化初中道德與教育教學的效果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和體驗道德行為,深化對道德原則的理解和應用。而通過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走進社會生活”所提供的實踐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道德知識,并促進他們的個人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實踐活動來加強初中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教育效果。
通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策略研究,教師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教學實踐中,對于培養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非常有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教材,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希望本研究能夠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改進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社會的和諧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施珊珊.初中生友善價值觀的培養—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J].吉林教育,2023(13).
[2]任發俊.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5).
[3]王海玲.新形勢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J].新課程,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