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合生 岳彩義 王浩

【摘要】在融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人本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借鑒中職?,F行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學模式,提出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構建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智慧課堂;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發展,智慧教室在中職校應運而生。依托智慧教室的智慧課堂有不少優勢,主要包括:智慧課堂有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功能,保證教師能實時地了解學情,便于針對性地提供各種線上、線下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科學預習;智慧課堂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能給教師實時反饋學情、教學效果等,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情況,對教學策略進行及時調整;智慧課堂能給師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師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研討、相互評價、反思改進。對中職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開展基于智慧課堂的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對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應用現狀分析
首先要分別設計面向教師、學生和企業的三類調查問卷,對目前中職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在采用哪些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采用這些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如何進行調研。我校特成立了調查小組,分別從教師、學生、企業三個方面展開一次全面的調查。
通過對調查的分析看出:當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滯后性比較明顯,學生對當前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興趣低、學習效率也低,同時了解到被調查的三個中職校關于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情況,教師希望教出工作能力強的學生,但是缺乏有效的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就業脫節現象。課堂是學生學習、提升自身能力的主渠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成功就業是重中之重。建立智慧課堂,基于智慧課堂的各種現代化教學科技手段,構建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應構建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彌補學生與企業、校園與社會的連接“空白”,讓教師在教學方面提高到—個新臺階。
經常溝通、加強聯系是“校企業合作、產教融合”的前提,同時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接觸實際項目,與企業的工程師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企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深入的實現“產教融合”。同時,為了促進“產教融合”教學新模式開展,學校要建設扎實的師資隊伍,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產業化設計,為學生搭建一個類似企業的學習環境,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操作水平,以深化“產教融合”的發展,進而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這是我們最終研究目的。
二、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構建探索
要構建教學模式,就要首先要研究設計好此種教學模式的四大要素,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谥腔壅n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構建主要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人本主義理論。
1.構建教學目標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基于智慧課堂,準確制定課程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掌握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以調查問卷,走訪和電話的方式與企業進行交流,準確掌握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與此同時,要調查研究其他中職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制定適合自己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最終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有計算機網絡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很快的進入到互聯網公司從事與計算機網絡有關的工作。
2.構建教學內容
按照企業真實的工作崗位,基于智慧課堂,改進現有的課程教學內容。依據制定的教學目標,根據企業中的工作內容和企業對應崗位所需要的人才,把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進,在進行課程模塊的設計時要以企業中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為依據,課程體系的內容不僅要有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還有包含學生的崗位能力培養。要和企業進行深入合作,讓企業的人員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緞煉。教師在教學資料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理論課程中適當引入企業的相關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思考,最終要建設好教學資源云平臺。
3.構建教學實施
首先要保證好師資,要定期安排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師到計算機網絡公司中進行實踐學習。根據智慧課堂的要求和基本條件,與企業專業人士共同研究和制訂教學方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準確制定教學目標與實踐成績評定標準。
教學內容應結合企業實際需求,以崗位能力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項目為載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依據崗位需求整合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個實訓模塊,把每個模塊分解為若干個實訓任務,實訓任務之間要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工作過程。引入計算機網絡公司真實項目,選取為企業組建小型局域網、企業網絡安全防護等典型的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作為教學案例。
應用“以情景為載體,崗位能力需求驅動”的教學方式,以完整情景的實際開發過程貫穿整個教學周期,著重提高學生綜合專業能力和團隊作戰能力。教學過程要突出做中學、做中教,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注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課中要注意有機融入思政教育,注重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和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設計思路如:課前預習。課前,教師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學生通過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和在線測試,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教學計劃。課中教學。課中要在智慧教室里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任務驅動、小組討論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要首先依托智慧教室,依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情境導入新課,然后使用研討型智慧教學系統進行分組教學,引導學生小組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嘗試完成實訓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學生在做實訓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操作,可觀看智慧課堂平臺中的微課、操作視頻等資源,可自主借助Packet Tracer虛擬仿真軟件練習不會的技能點。通過智慧課堂的實時評價功能,利用即時反饋,實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教學。教師適時點撥指導,精準示范。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智慧環境,適時連線企業導師,讓企業導師線上指導實踐。課后鞏固與拓展。課后,教師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布拓展任務,學生通過平臺提交作業和在線測試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反饋和指導。
4.構建教學評價
要構思好教學評價,例如采取案例式教學評價,形式包括:課例、教案、教學案例等。教學評價應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在線測試、作品評價、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多個方面。同時,應將企業評價納入教學評價中,由企業導師對學生的實踐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
調查并借鑒中職校現行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學模式,在融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人本主義理論的基礎上,設計并構建出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
三、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
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首先,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師應定期到計算機網絡公司進行實踐學習,與企業專業人士共同研究和制訂教學方案。將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個實訓模塊,把每個模塊分解為若干個實訓任務,實訓任務之間要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工作過程。按照企業需求和職業標準,準確制定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能力和素養目標。
然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為后續的教學設計提供依據。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確定適合的教學內容。引入計算機網絡公司真實項目,選取為企業組建小型局域網、企業網絡安全防護等典型的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作為教學案例。確定并準備好所需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資料、教學軟件、實訓設備等。
最后,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程序實現。
1.課前預習
教師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學生通過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和在線測試,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教學計劃。
2.課中教學
課中要在智慧教室里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任務驅動、小組討論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要首先依托智慧教室,依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情境導入新課,然后使用研討型智慧教學系統進行分組教學,引導學生小組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嘗試完成實訓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學生在做實訓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操作,可觀看智慧課堂平臺中的微課、操作視頻等資源,可自主借助Packet Tracer虛擬仿真軟件練習不會的技能點。通過智慧課堂的實時評價功能,利用即時反饋,實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教學。教師適時點撥指導,精準示范。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智慧環境,適時連線企業導師,讓企業導師線上指導實踐。學生要按照教師的導向,在課堂上通過平板電腦積極參加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比如頭腦風暴、即時提問、小組討論、在線課堂測驗等,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在線測試、作品評價、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多個方面。同時,應將企業評價納入教學評價中,由企業導師對學生的實踐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最后,教師使用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進行課堂教學分析,課堂行為統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課后鞏固與拓展
教師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布拓展任務,學生通過平臺提交作業和在線測試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反饋和指導。(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框架圖。)
四、教學模式的驗證及改進
通過校外實訓實踐基地的實習驗證,觀察對比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與采用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專業技能及職業能力的差別,分析因果關系。
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框架圖
制定好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案,評價此教學模式,然后運用行動研究法對此種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考察反思,對此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優化。
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將智慧課堂的教學優勢和產教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相結合,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該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實施該教學模式,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繆建軍.校企合作視域下技工院校激發產教融合靶向思維的實踐探索[J].職業, 2023(19).
[2]叢海彬,林潔,陳萍.“三化”新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基于產教深度融合[J].現代商貿工業,2023(06).
【基金項目】本文系第五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產教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構建的實踐研究”(ZYB423,主持人:劉合生、岳彩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