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雙減”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聚焦標準、聚焦學情、聚焦學習力、聚焦核心素養,設計研發有效性作業、豐富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創新性作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作業不僅要具有認知性,還要具有趣味性。只有不斷地優化作業,才能讓學生的生物課程學習轉型升級,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生物學認知水平,夯實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基礎。
[關鍵詞] 高中生物;“雙減”政策;作業設計;設計策略
作業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生物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拓展和延伸。作業不僅能有效鞏固學生學習的生物知識、技能,還能融入、滲透相關的生物學觀念、思想等。教師應通過設計高中生物作業,促進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讓學生的生物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不斷進階。
一、聚焦標準,設計研發有效性作業
筆者認為,作業有“有效”“高效”“低效”“無效”“負效”之分。像那種機械的、重復的、懲罰性的作業就是“低效”“無效”作業,甚至是“負效”作業。能啟發學生思考、深化學生生物認知的作業就是“有效”“高效”作業。為了讓作業“有效”“高效”,教師一方面要深入研讀生物學科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具體學情。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目標、聚焦教學目標,然后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作業設計。
聚焦標準的作業是一種“教學評一體化”的作業。它不僅關注學生生物學知識、技能等目標的達成,還關注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乃至價值觀等方面。高中生物教學目標是一種“三維目標”,它不僅能加深學生的認知、記憶,還能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理解、分析、應用、評價等[1]。如教學人教版高二《生物學》選擇性必修1“神經調節”中的第1節“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這一部分內容時,圍繞著教學目標中的分析建構中樞神經系統的概念圖、運用靜態與平衡的生命觀來分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借助于圖片來分析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等相關內容,筆者設計研發了這樣的作業:一是核心探究性作業,主要圍繞著目標中的關鍵概念來進行研討;二是整合提升性作業,主要圍繞目標引導學生建構生物知識圖譜;三是學以致用的作業,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作業實戰。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一方面讓學生更為精準、深刻地理解相關的學習目標概念;另一方面開闊學生的生物學科視野,完善學生的生物學認知結構,同時提升學生生物知識學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聚焦學習標準,設計研發作業,可有效避免學生機械、盲目刷題的弊病,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還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解決學習疑點等。
教師要加強對高中生物學業質量的研究。通過設計研發高質量、高品質的生物作業,將學生從生物作業“題海”中解放出來,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作業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部分,而不可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環節,放逐于學生的生物課堂學習之外,更不能本末倒置。要充分發揮、應用高中生物作業的育人功能,用高中生物作業的設計研發來改進教學,進而充分彰顯高中生物學科作業的育人價值。
二、聚焦學情,設計研發豐富性作業
高中生物作業不僅可以是統一化、標準化的作業,還可以是層次性、差異性甚至個性化作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生全體,還要著眼于學生個體。聚焦學生的生物學習力,教師應當設計多樣性、差異性作業。要根據學生的生物認知水平、能力等的差異,設計研發層次性作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設計研發多形態的作業。要讓作業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作業轉向主動作業、從淺顯作業轉向深刻作業等。
形態豐富的作業,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克服學習的疲勞感,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對學生來說,作業不是“讓生物知識對自我簡單的刺激與反應”,而是在已有經驗、認知的基礎上對生物學習的一種喚醒、激活。在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研發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應用新技術、新媒體等,收集網絡課程資源、素材等。筆者認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優化學生作業模態,提升學生作業的質量。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學》必修2“人類遺傳病”這一部分內容的作業設計為例,基于學生的興趣,筆者不僅設計了紙筆性作業,還設計研發了參觀性、調查性、訪談性作業,引導學生用流行病學的調查方式去了解遺傳病范圍、發病特征及相關的防治方法。多形態的作業,一方面能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已學習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深入社區、深入生活調研,讓學生的生物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有效結合。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作業不是強制性的任務,而應當成為學生的學習需要,是學生生物學習的一個必要環節。作業能增長學生見聞,整合相關生物學知識。聚焦學生的生物學習情況,設計研發豐富的作業,就是要求教師在作業形式上下功夫。教師還可以融入互動元素,讓作業促進學生的生物學交流、研討等。要讓作業形態適應不同的學生,能讓全體學生積極學習生物。參觀、調查、訪談、實驗等都是學生作業的形態。根據高中生物學知識的特質及學生的具體學情,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是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的應有之義、應然之舉。
三、聚焦學習力,設計研發探究性作業
高中生物作業的設計研發,其背后體現著一定的教學思想。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將作業作為一種刺激手段,主張作業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是將作業作為一種認知手段,主張讓學生寫作業的過程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作業是學生對相關的生物學科知識的一種建構與創造。基于建構主義立場、視角,聚焦學生的生物學習力提升,筆者認為,教師應當設計研發探究性作業。通過探究性作業的設計、研發,挖掘學生的生物建構潛質[2]。
聚焦學生的學習力,設計研發探究性作業,要求教師賦予學生自主作業的時空、權利。要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讓學生自主建構生物學知識。比如,教學人教版高一《生物學》必修2“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設計了如下的作業:一是讓學生自主歸納減數分裂的過程,表述減數分裂的特點;二是讓學生構建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變化模型,模擬染色體的行為、數目等的變化;三是讓學生探究配子中含有的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四是模擬摩爾根果蠅眼色雜交實驗;五是解釋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六是敘述XY型性別決定的過程,能了解色盲男性和正常女性的婚配圖解,能寫出紅綠色盲男女患者和正常色覺男女的基因型;等等。這樣的作業設計,一方面能鞏固學生對生物的已有認知,另一方面能在學生已有的生物認知基礎上,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探索。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相機設計一些趣味性作業,如在上述作業設計研發過程中,筆者就讓學生對“吸煙對精子質量的影響”等進行研究,對“異卵雙胞胎進行比較”等。這些作業,能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建構性、創造性、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為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發展和學習力生成奠定基礎。
在作業設計研發過程中,教師要增強自身的研究意識。要立足于生物學課程的視野,設計研發高質量、高品質的作業。通過探究性作業,引導學生大膽開展生物學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作業是學生生物學習、知識建構的一種獨特方式。教師要充分發揮作業的反饋、評價功能,讓作業成為教師優化生物教學方法的一種途經。好的探究性、建構性作業能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力,而機械的、盲目的作業則容易讓學生身心疲憊。
四、聚焦核心素養,設計研發創新性作業
高中生物教學要培育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設計研發創新性作業,鼓勵學生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生物學科是一門兼具演繹性和歸納性的學科,是非常實用的學科。教師要設計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作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應用生物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育學生的創新素養[3]。設計創新性作業,一方面要觀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能力等,另一方面要著眼于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的未來發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作業不僅具有評價、檢測等功能,還是學生生物學習的拓展與延伸,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和媒介。作業不僅屬于評價監測體系的一部分,還是教師教學體系中的一環。在設計研發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作業的類型、把握作業的數量、控制作業的難度,還要體現出作業的創新性。創新性作業是開掘學生創新力的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比如,教學人教版高一《生物學》必修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創新了作業:洗衣粉是我們家家戶戶都需要用的日常洗滌用品。洗衣粉通常需要添加一些酶。請你為這種加酶的洗衣粉設計一個宣傳口號,要求能體現酶的獨特之處。這樣的一種實踐性、創新性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請大家思考:洗衣粉加哪些酶?這些酶有什么作用?洗衣粉加酶之后是冷水洗衣服效果好還是熱水洗衣服效果好?在創新性作業的驅動下,學生借助于互聯網對洗衣粉的酶開展了深度研究,設計了許多個性化宣傳口號。實踐證明,將學生的生物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銜接、融合、滲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生物思維和探索、創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生物學科的多維價值,認識到生物知識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連,感悟到生物知識生活化的內涵和價值。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讓作業能向學生生物學習的課前延伸、向學生生物學習的課后拓展。作業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已有認知,還能引導學生建構、創造新知。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桎梏,尊重學生生物學習特點,多與學生互動、交流。要借助于生物學作業,點燃學生的生物探究熱情,提升學生的生物探究能力,真正培養學生的生物探究力、生物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雙減”背景下的高中生物作業設計,不僅要發揮作業的查漏補缺、揚長避短等方面的功能,還要借助作業啟迪學生的生物學思維、催生學生的生物學想象。教師要讓作業成為教師教學減負增效的驅動器。為此,教師要自覺地從作業內容、形式、功能、指向等多個方面,對作業進行優化。要讓作業不僅具有檢測、反饋等功能,還具有啟迪、創新等功能。只有不斷地優化作業,才能讓學生的生物學習轉型,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生物學認知水平,夯實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劍輝.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優化路徑研究[J].高考,2023(3):38-40.
[2]孫寧波.試論“雙減”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作業的設計策略[J].高考,2022(9):126-128.
[3]羅鳳芳.改變作業設計理念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探索高中生物教學中作業設計的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