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玲
摘? ?要:創編能力是音樂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組織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時,從整合故事內容、精選背景音樂、填寫伴唱歌詞、編排舞蹈動作的角度出發,創新兒童音樂劇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元化實踐操作中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鑒賞能力、藝術修養螺旋式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兒童音樂劇;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4)16-0026-03
小學生對趣味性學習活動的認可度較高,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兒童音樂劇引入音樂課堂教學之中,為學生營造探索性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構建音樂認知體系。音樂劇的涉及面較廣,包括文學、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和藝術熏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教師應從兒童音樂劇的內容、程序、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以提升學科教學的趣味性、啟發性與契合度。
一、整合故事內容,激發學生創編熱情
兒童音樂劇素材資源豐富,教師結合學生的音樂學習訴求,利用趣味故事、紅色故事、傳統故事等素材進行整合,營造多元化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多重實踐中獲得更多教育契機。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納入故事搜集行列,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整合素材,在提升學習活動適配性的同時鍛煉學生信息搜集能力、素材整合能力等。
教師帶領學生梳理教材內容,探尋音樂劇主題的立意視角,明確音樂劇主題,并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教輔材料等多種渠道搜集相關的信息,為音樂劇創編作好鋪墊工作。歌曲《老鼠和大象》講述的是小老鼠嘲笑大象笨重,且自不量力想要偷吃大象背上的水果,結果反被小貓吃掉的故事。這首歌曲蘊含故事情節,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歌曲、展示歌詞,要求學生梳理歌曲中出現的動物及其行為所詮釋的品格。這首歌曲的情景較簡單,學生很快梳理出具體的情節。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歌曲表達的故事情景,延伸創編更為豐富的故事內容,并進行現場演繹。教師及時組織評選并給予對應小組一定的獎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
學生對音樂劇的表現形式、演繹方式尚不熟悉,教師可延伸訓練維度,促使學生深入了解音樂劇的演變歷史、呈現特點、經典劇目等知識,鼓勵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歌曲,創作更多故事內容,拓寬創編眼界。學生經歷搜集、創編、演繹、觀看等過程,在探索性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為接下來的音樂學習夯實基礎。
二、精選背景音樂,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劇的故事內容和主題確定之后就進入背景音樂精選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技術指導,幫助學生經歷層層篩選,確定背景音樂。如果學生選擇的音樂與故事內容不夠貼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觀點做好篩選工作,在此基礎上,若是利用專業知識和創編技能為故事創編全新的背景音樂,勢必會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形成沖擊,為學生帶來更多觸動。
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豐收歡樂而歸》時,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樂曲不同部分的情緒變化,辨別相應的演奏樂器。經過聆聽、對比、討論,學生能夠分辨出演奏這首曲子的樂器有嗩吶、二胡、笛子等。在學生熟悉樂曲旋律后,教師展示出人們抵抗驚濤駭浪和戰勝風浪后滿載而歸的視頻,利用直觀的畫面為學生搭建音樂學習的腳手架,并要求學生以此情境為腳本創編音樂劇,選配適宜的樂器演奏,融入故事情境,填充歌詞、設計動作、創編臺詞等。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紛紛提出自己的創編意見,課堂學習氣氛高漲。在音樂劇排練環節,教師依據學生的意愿,將學生分為演奏組、演繹組、觀賞組,演奏組結合歌曲旋律選擇適當的樂器參與演奏;演繹組成員結合創編的故事內容,利用肢體、動作、語言等演繹相關故事情節;觀賞組負責梳理其他兩組成員的表現并給予建設性意見。三組相互配合排練、調整,有效提升了音樂劇的完整性、觀賞性。
教師圍繞教材內容所描繪的情境,借助多媒體創設直觀、立體的演繹場景,通過視、聽功能激發學生的創編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學生在多種感官參與下順利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深入感知音樂的魅力,建立音樂學科認知基礎。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熟悉、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開放式的學習更易對學生的心靈產生觸動,助力學生提升音樂能力。
三、填寫伴唱歌詞,啟發學生創造思維
音樂劇不只停留在演繹故事層面,還有音樂表達,為了使歌曲更加契合故事內容,教師應鼓勵學生結合故事內容和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對人物的解讀、對事件的分析等,配合旋律創編個性化歌詞。學生的學力基礎、文學功底等存在一定差異,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動態調整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反復斟酌歌詞的過程中獲得更為豐富的實踐體驗。在組織活動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創編難度,避免出現過難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守株待兔的老農夫》是一首敘事歌曲,講述的是老農夫“守株待兔”的故事。學生對這個成語故事比較熟悉,且部分學生喜歡將流行歌曲的歌詞改編成俏皮的歌詞,具有一定的改編經驗,為填寫歌詞奠定了基礎。教師要求學生以“守株待兔”為主題,以“批判懶惰、宣揚勤勞”為切入點,改編這首歌的歌詞,并圍繞歌詞創編一場音樂劇。學生即以小組為單位進入討論環節,經過不斷討論、完善,每個小組都展示出自己改創的歌詞,并指派一位代表進行演唱,最后評選出一版最為優秀的歌詞。學生圍繞這份歌詞進行音樂劇排練,在此過程中,教師適時給予技術指導,保證了演繹小組能夠順利完成音樂劇的演出。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給予了正面、專業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教師發動學生以自己熟悉的故事內容入手改編歌詞,并以音樂劇的形式進行呈現,為音樂課堂注入更為豐富、生動的啟動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設計的教學方案,深受學生的熱愛,學生參與創編、演繹的熱情高漲,勢必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改編歌詞、創編音樂劇可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四、編排舞蹈動作,培養學生學科素養
舞蹈是音樂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聆聽音樂時,肢體會跟隨節奏律動,這其實是簡單的舞蹈動作。在音樂劇創編活動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帶領學生解讀不同肢體動作的內涵,投放編排舞蹈動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創編等實踐,并對學生創編的舞蹈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提升音樂劇的表現效果。在音樂劇排練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群體音樂素養的鍛煉訴求,為更多學生創造鍛煉機會,并在操作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技術性指導,讓學生在反復潤色中構建系統性學科認知體系,同時提升音樂劇的觀賞性。
民樂合奏《哪吒再生》分為金光洞里、哪吒蘇醒、師徒相見、出發報仇四部分,教師播放每個樂曲部分所對應的動畫視頻,要求學生觀察哪吒的動作、情緒變化,以及不同部分樂器的轉變等,指導學生創編舞蹈動作、旁白臺詞,以音樂劇的形式呈現樂曲。為了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操作方向,教師提出具體要求:根據“哪吒重生”的故事內容,創編誦讀內容,完整闡述舞臺動作;對樂曲的旋律、節奏、樂器進行分析,圍繞其特點設計舞蹈動作;自主組建表演小隊,小隊內分工明確,有組織進行排練,參與集體評選活動。在創編環節中,教師進行班級巡視,對動作單一、呆板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示范指導,學生的音樂學習思維被激活,創編活動得以順利推進。在演繹評選環節,學生有序完成表演,能夠完整呈現樂曲內涵。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自評與互評,評選出表演最為優異的小組。
小學生對分角色扮演活動的認可度極高,將音樂劇創編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可為學科教學注入新鮮活力。音樂劇創編是音樂學科的創新教學手段,教師緊抓學生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對接學生生活,針對性推出形式豐富的創編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到深度學習環節,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兒童音樂劇蘊含著趣味屬性,是高效的教學資源。將音樂劇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是音樂學科教學的創新之舉,對啟發學生音樂思維與提升音樂感知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音樂劇創編活動中,經歷多種感官的沖擊,學習體驗深刻,可迅速提升音樂素養。教師將音樂劇作為鍛煉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活動載體,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王? ?麗.兒童音樂劇教學設計路徑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22,(18):35~37.
[2]蒲? ?婧.兒童音樂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戲劇之家,2023,(28):55~57.
[3]陳芳芳.從舞臺走向課堂? 由觀眾變身演員——淺談兒童音樂劇融入小學藝術課堂的實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3,(2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