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積極落實新課標相關理念,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不斷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保障學生的發展。當前,小學體育課堂存在設施老化、理念陳舊、氛圍低迷、模式單一等教學問題,授課教師應當通過創設體育情境、設計體育游戲、豐富課堂活動、尊重個體差異、開展美育教學等方式不斷優化體育課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關鍵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優化策略
著核心素養教學的深度發展,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不同維度改進教學模式,有效構建“育身”“育人”一體化的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1]。
一、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一是對學生基本體育技能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大多數學生接觸體育項目、系統學習體育知識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逐步了解各項運動器材以及運動項目,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理論知識以及各類體育項目的規則,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2]。
二是對學生體育精神以及體育品質的培養。體育精神包含頑強拼搏、不畏苦難、努力超越自我等方面;體育品質包含合作精神、規則意識等方面。可以說,體育精神與體育品質是體育運動的靈魂與核心,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長遠發展。
三是對學生健康意識以及體育意識的培養。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擁有強健的身體是成長與學習的基本保障。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滲透衛生保健知識,并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衛生保健習慣。
四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運動的類型更加豐富,并且,很多體育動作有著較強的韻律感、節奏感以及藝術表現力,能夠給人們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此外,體育還發揮著美育功能,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項目可以塑造人們的形體,讓人們擁有線條美、勻稱美。如今,部分小學的體育課堂設置有藝術體操、健美操、武術等教學項目,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柔韌性,還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加勻稱的形體。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問題
近年來,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改,教育部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自身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地位,學習并深度研讀新型教學理論,從而依托班級學情以及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打造高質、高效的小學體育課堂[3]。在具體的實踐中,部分體育課堂的狀況不佳,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陳舊。雖然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開始采取多種方式優化教學內容,但由于其采取的教學模式較為陳舊,最終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
第二,教師設計的教學流程不夠具體。一般情況下,小學體育應當包含六大教學流程:課前熱身、導入、教學示范、集體鍛煉、自由活動、課堂總結。授課教師應當嚴格遵循上述流程,帶領學生開展體育活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根據各年齡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來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流程,也沒有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的課前熱身與課后休息,這使得部分學生出現運動扭傷、拉傷等安全事件。
第三,校內體育設施陳舊老化。陳舊老化的體育設施會增加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舒適、安全的教學環境是構建高效體育課堂的基礎與保障。教師應當積極向學校反映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安全的體育設施。
三、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加大調研體育課程的力度,不斷豐富體育活動形式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應當加大調研體育課程的力度,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狀況以及教學實際來構建課堂,不斷豐富體育活動的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高效交流[4]。
教師需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仔細研讀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教育政策,深化自身對小學體育學科的認識。此外,教師還需要依托班級學生的運動愛好、運動興趣來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性競爭的意識,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勇于戰勝困難的優秀品質。
以講解民間體育運動為例。首先,教師應當深度調研當地常見的民間運動項目,并明晰本次課堂教學的難點及重點。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為學生詳細說明基礎的動作要領,并引導學生區分各個地區民間運動項目的區別。最后,教師應當根據當地的特色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多元的體育活動,運用民間特色運動器械來替代常規的體育教學器材,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訓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在課堂中融入趣味游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若教師只是在課堂中單純地為學生講解體育知識,沒有將體育活動與理論講解相結合,就很難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熱情,更有可能影響學生理解、吸收體育知識的效果[5]。
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來開發更新穎的教學模式,將競技性、趣味性更高的體育游戲融入日常教學,從而在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前期的熱身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結合本班學生的身體狀況引入“夾氣球”“呼啦圈救援”“貼鼻子”“丟手絹”等具有趣味性且較為簡單的游戲活動。這樣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體育學習的狀態,并讓學生在玩耍中強化自身體質,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在安排游戲活動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女生、男生在運動能力與體力方面的差異,為學生設計安全系數高的競技游戲,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三)創設多元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創新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特性來創設多元的課堂情境。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等滲透至教學環節,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體育學科的魅力。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或其他信息技術手段來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頻及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體育知識體系。以帶領學生開展戶外運動訓練為例。部分低年級的學生不具備基本的安全意識,且身體機能較差。為了打造高質、高效的體育課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難點為學生播放競賽類體育活動的相關影片,從而深化學生對體育賽事的認識,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
(四)積極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美育浸潤行動
小學體育課程中包含豐富的教學內容,也包含能夠展現身體美與運動美的體育項目,如田徑運動展現速度美;武術運動展現舒展美;球類運動展現對抗美;藝術體操、體育舞蹈等運動展現形體美與旋律美。
教師需要深度剖析各類運動項目,并在理論講解及實踐訓練中引導學生深度感知,從而強化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以形體教學為例。教師應當著重安排形體訓練,讓學生在練習行走姿勢、腳位變化以及站立姿勢的過程中改善自身的體態,并感受動作的美感與韻味。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健美、協調、自然的氣質,還能夠促進學生肌肉、骨骼的發育,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與柔韌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為學生提出明確的訓練要求,告知學生哪些姿勢是富有美感的,并在示范與演練中培養學生形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當學生具備基本的審美素養后,就能夠基于已有經驗自主設計其他富有美感的動作。
教師還需要在組織學生觀看體育競賽的過程中滲透美育。相比于常規的體育活動,體育競賽有著極強的感染力,能夠讓觀眾感受運動員的形體美以及技術美,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形體美。實際上,各類競賽項目均能夠直觀展示運動員的姿態、體型以及風采。觀眾能夠欣賞到運動員的面部神情、皮膚色澤、肌肉形態、身體曲線以及氣質風度等。教師可在組織學生觀看競賽時著重分析運動員的外部特征,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形體美。例如,學生能夠在觀看藝術體操競賽時感受運動員迸發的青春活力及富有神韻的表演風格。又如,學生能夠在觀看籃球競賽時感受力量之美。
另一方面是技術美。技術美指的是運動員在運動方法以及運動技巧方面展現的美感。體育競賽中的技術美更多體現在動作的連貫性、節奏性、精準性以及協調性方面。教師除了需要為學生講解運動方法與技巧的難度,還需要組織學生欣賞動作之美,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全面的審美感受。
(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首先,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體育運動的機會較少,這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此外,受到性格、性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各類體育運動的喜好程度也存在差異。教師在構建高效體育課堂時,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安排多元的活動項目,并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與運動強度,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其次,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運動器材,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運動需求及興趣愛好選擇運動器材,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以自由活動環節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乒乓球、羽毛球、跳繩、沙包、毽子等運動器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運動。
再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機能來展開分層教學。這要求教師在課前及時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及訓練上限,并結合學生的身體優勢來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任務。此外,教師還需要事先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體育特長、興趣愛好及其他個人信息;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了解學生的運動意愿,進而開展科學分層,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最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運動表現來進一步細化訓練方式、訓練內容,從而保障分層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訓練的內容與方式。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優化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策略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師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以及新課改政策的有效舉措,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并依托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身心發展特征設計教學方案,從而打造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體育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德超.落實“雙減”促發展:以小學體育教學為例[J].新課程,2022(38):24-25.
[2]朱海鈺.如何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J].求知導刊,2022(27):113-115.
[3]張武彪.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J].天津教育,2022(23):9-11.
[4]韋興猛.核心素養助力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生成[N].科學導報,2022-07-29(B03).
[5]倪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體育教學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2(14):82-83.
作者簡介:周云(1979—),女,江蘇省鎮江市中山路小學大禹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