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艷霞
【摘 ?要】 在當前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具備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強。STEAM教育理念作為一種跨學科整合的教育模式,強調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和數學(Mathematics)等多個學科領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文章以美術教育為切入點,探討如何將STEAM理念融入其中,以期為美術教育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 STEAM理念;美術教育;跨學科;幼兒美術
STEAM教育理念強調跨學科整合,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本文旨在探討STEAM理念在美術教育中的時機、渠道及活動策略構建,為STEAM理念在美術教育中的融入提供恰當的時機。同時,通過探討多種渠道,包括課程設計、教學方式、教育資源、合作與交流、評價方式以及教師培訓等,以實現STEAM理念在美術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STEAM理念滲透美術教育的時機
STEAM理念滲透美術教育的時機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認知發展和課程內容。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時機:
小學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審美和表達能力??梢詫TEAM理念融入美術課程,引導學生通過美術創作來表達對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領域的興趣。例如,讓學生用繪畫或拼貼的方式展示一個科學現象,或者用紙雕來展示一個建筑物。
初中階段:初中時期是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快速發展的時期??梢砸龑W生將美術創作與跨學科知識相結合。例如,讓學生設計一個環保主題的宣傳海報,將美術技巧與環保知識相結合。
高中階段:高中時期是學生面臨升學和職業選擇的時期。應當引導學生了解美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例如,讓學生研究建筑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職業領域,將美術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大學階段:在大學階段,學生已經開始選擇專業方向??梢宰寣W生嘗試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和創作。例如,讓學生參與互動媒體的設計、虛擬現實的創作等,將美術與高科技領域相結合。
STEAM理念的滲透時機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和課程內容來調整。在不同階段,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將STEAM理念與美術教育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二、STEAM理念滲透美術教育的渠道
STEAM理念是一種將多個學科整合在一起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具有綜合性素質的人才。
STEAM理念融入美術教育的渠道多種多樣:1. 課程設置。通過課程設置,將STEAM理念與美術課程有機融合。例如,引入生物藝術課程,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或者開設動畫設計課程,將藝術與技術相結合。2. 問題解決。教師可以強調實際問題的解決,在美術教育中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藝術手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3. 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將藝術與科技相結合,進行創新嘗試。例如,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雕塑創作,或運用編程技巧進行互動藝術設計。4. 課外活動。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如作品展示會、科技藝術節等,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和體驗STEAM理念的機會。通過以上渠道,可以有效地將STEAM理念融入美術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STEAM理念滲透美術教育的活動策略
(一)跨學科整合
在當前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跨學科整合教學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尤其在STEAM教育中更為突出。將跨學科整合運用于美術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標準和人文素養,還能培養其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首先,在課程設計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靈活整合其他學科知識,設計富有挑戰性的課題。例如,通過物理實驗理解色彩產生的原理,并通過繪畫作品展示;結合數學幾何知識,創作具有抽象美感的立體作品。其次,教師可采用問題導向學習、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將不同學科知識運用到美術創作中。例如,結合地理、歷史、社會學等領域的知識,讓學生從多維度思考城市規劃問題,并通過繪畫、模型制作等方式表達觀點。
(二)問題導向學習
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將問題導向學習應用于美術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應具有可操作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與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例如,在學習“手繪與創意”時,可以提出“為學校設計一款有代表性的logo”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創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和探究來解決問題。在問題導向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表達觀點,并與其他同學分享想法。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等方式,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再次,教師應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包括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實驗器材、網絡資源等,以及教師的指導和建議。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進展,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和建議。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多元化評價,包括創意、技巧、合作能力等多個維度。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就,增強自信心,同時也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三)團隊協作項目
團隊協作項目是由兩個或多個成員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完成的項目。在美術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團隊協作項目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技巧和創造力。
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團隊協作項目。這些項目應該有明確的目標、適當的難度和可實現性,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團隊協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觀點,聽取他人意見,并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合理的分工、協作和相互支持,使學生在團隊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提供足夠多的資源和支持,幫助學生完成團隊協作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指導和建議。
(四)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思維培養是通過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美術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至關重要,它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藝術素養,激發潛在的創造力。
首先,教師應樹立創新教育觀念,認識到創新思維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大膽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想法,營造一個開放、自由、安全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出創造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開放式問題、給予充分的創作時間等方式,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大膽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問題導向學習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思維。再次,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虛擬現實等,豐富美術教學的手段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接著,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鼓勵學生將心中的意象和情感轉化為藝術作品。可以通過游戲、故事、音樂等方式,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創作靈感。隨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美術創作活動,如繪畫比賽、裝置藝術設計、校園畫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創新思維。這些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發他們探索和創造的欲望。最后,要摒棄單一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創意、技巧、合作能力等多個維度。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就,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五)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是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引入信息化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PPT演示、視頻、動畫等,展示美術作品、技法、歷史背景等知識,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和學習。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訪問相關的美術網站、論壇、在線課程等,獲取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再次,教師可以提供數字化工具,如繪圖軟件、設計軟件等,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更加方便地進行調整、修改和優化作品。接著,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渠道,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等,及時分享學習資料、布置作業、指導學生創作等。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在線評分系統、問卷調查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調整教學策略。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讓他們掌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教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檢索資料、利用繪圖軟件創作作品等。
(六)評價多元化
評價多元化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標準和方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在美術教學中,評價多元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教師應摒棄以往唯成績、唯技巧的單一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創作過程、合作能力、溝通技巧等多個方面。通過設立多種評價指標,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就,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其次,教師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學習和創作,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再次,可以設置多種評價情境,如在課堂討論中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在小組項目中評價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展覽或比賽中評價學生的作品等。通過不同情境下的評價,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隨后,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評分系統、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計劃。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和獨特想法,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認可學生的創作成果,不要苛求技巧,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最后,教師要注意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總結性評價則主要關注學生在一段學習之后的成果。通過這種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STEAM教育理念在美術教育領域的實踐為美術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方法和活力。然而,在實踐中,教師需要持續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學生需求。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關注STEAM教育在其他學科領域的應用,同時探討如何平衡學科領域的整合與個性化教育的需求。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研究,期待STEAM教育能夠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將有助于教育界更好地應對當今社會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需求,推動教育教學不斷進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鵬輝,李大琪. 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美術“綜合·探索”領域教學設計研究[J]. 新課程導學,2023(23):45-48.
[2] 呂莉樺. STEAM教育理念在我國《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與小學美術教科書中融合[J]. 新課程導學,2022(29):43-46.
[3] 孫鵬輝. STEAM教育理念下初中美術課程的單元化教學設計[J]. 基礎教育研究,2023(04):72-74+84.
[4] 劉璐. STEAM教育理念下初中美術單元課程《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傳承與創新》教學設計與實踐[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3.
[5] 戴國華. 基于STEAM教育理念探究小學美術的多學科融合路徑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3(38):62-64.
[6] 高娜. 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美術綜合材料繪畫的開發與探索[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2(0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