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征
摘要: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在提升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同時,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文章對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夠給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對有效課堂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創造性學習,進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能力。
1? ? 創設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的重要意義
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靈活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初中數學作為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不僅學習的難度相對較大,而且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只靠教師的口述式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吸收相關的知識。課堂情境的有效創設不僅能夠牢牢吸引學生,而且能讓學生在分析問題、探究案例以及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提升探究能力,進而養成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習慣。
學生能夠在課堂情境的引導下提升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通常會選擇生活化的場景和案例,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而且能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創設的有效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師如果只教授教材中的知識,不僅會讓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僵化,而且會讓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無從下手。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和開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散思維,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創造性問題的思考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師進行情境創設的方式相對單一
大多數的初中教師都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所以他們在進行課堂情境創設時,能夠從合適的角度切入。從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創設的情境來看,雖然都緊緊圍繞著教材的相關內容,但是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部分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相差較大,而且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
2.2 創設的情境缺乏探究性
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通常會根據教學的不同環節創設與之相對應的課堂情境,但是部分教師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所以設置的情境常常不具備探究性,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會阻礙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 ? 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策略
3.1 在導入環節做好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
課堂導入環節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教師在進行導入環節的情境創設時,可以與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相結合,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通過提出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相應的思考和探究,從而深入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教師在講解“函數的對稱性”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見的鏡子來舉例,先讓學生據此回憶有關對稱的知識和概念,然后讓學生觀察鏡像和實物之間的關系,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移動鏡子來觀察和探究不同距離對鏡像和實物的影響。隨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函數對稱性的相關知識點導入,使學生能夠在這種直觀化的情境中更快、更好地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
第二,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游戲情境。相較于其他的教學形式,課堂的游戲環節不僅能夠讓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能在游戲興趣的驅動下獲得數學思維的啟發和鍛煉,進而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講解“平面向量”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在導入環節為學生設置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對向量的方向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進而有效推動教師后續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第三,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融入有趣的故事和典故。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在此過程中進行數學文化的有效滲透。因此,教師在向學生講述數學故事和典故時,不能只讓學生聽聽而已,而是要引導學生感受故事中展現的數學思想,并在數學思想的啟發下更好地開展后續的學習和實踐活動。
第四,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而且需要為學生創設探究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思考,鍛煉思維能力,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幾何概型”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為學生創設有關彩票中獎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彩票中獎概率的思考和計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2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而且要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進而實現在課堂中的高效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將他們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中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針對課程中的具體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相應的思考和研究。同時,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習小組的探究過程,并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啟發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是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探討,而且可以延伸至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將小組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并讓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對其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促進數學應用意識有效提高。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表現欲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在課堂上營造競爭氛圍,激發學生好勝心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搶答的方式來回答問題,并給予答得最快且答案正確的學生獎勵。同時,教師可以將這種競爭機制應用到小組合作中,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雖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是相較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很容易在合作學習中成為聽眾,跟隨能力較強學生的思路和想法,缺少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進而使得他們在小組學習中無法有較多的收獲。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對競爭機制的合理應用,在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的同時,讓學生感受一定的緊張感。以講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列出一系列應用題目,讓學生分小組作答,對于答得快且答得對的小組,可以給予其獎勵。同時,教師可以讓答得好的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答題思路和方法,并通過和其他學生的交流討論,加深對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以及公式法的理解和掌握。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好奇心的激發,而且能讓學生在團體的競爭中增強對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
3.3 在課堂總結部分應用情境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課堂教學的氛圍是沉悶且枯燥的,那么不論教師多么用心地教學,其效果都很難達到預期。因此,教師需要讓課堂小結階段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對“函數奇偶性”這部分內容進行小結時,可以根據課堂上已經講述過的教學重難點,將學生劃分為兩組,一組代表“偶函數”,另一組代表“奇函數”。隨后讓這兩組學生根據函數奇偶性的相關特點分別進行闡述和介紹,這不僅能夠讓班級內的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小結中,而且能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對于學生來說,只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一定的延伸,這也是課堂小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知識延伸的過程中,需要確保學生已經掌握且能熟練應用本節課的知識點。同時,教師需要采用遞進式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延伸,避免學生因延伸知識太難而無法有效學習和理解,導致課堂小結失去應有的效用。
教師在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延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啟發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和掌握延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所要延伸的知識內容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本節課的延伸知識。這樣的方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探索精神,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相似的知識點,他們在剛接觸這樣的知識時很容易混淆,進而導致在知識的理解上出現偏差。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小結階段應用對比異同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不同,在有效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根據不同知識點的特性將它們應用到相應的現實問題中。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將課堂情境應用于不同的教學環節,在使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的同時,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獲得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福林. 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2019年度教育發展研究規劃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2019:665.
[2]史盼盼.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華傳奇,2019(17):49.
[3]李元亮.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建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