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嫵弋 陳鏡宇 王春 吳華勛 古月 嚴尚學 張玲玲 魏偉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培育優質的研究生人才能夠加速醫藥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不斷擴招,在培養過程中相繼發現藥學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方案與學術型碩士趨同、學生實踐創新意識缺乏、導師對企業生產缺乏了解及校企合作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促進醫藥事業的長足發展,該文提出建立以OBE先進教育理念為支撐的校企育人制度,建設與優化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構建基于“協同理論”為支撐的導師協同指導制度,希望能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不斷完善藥學專碩培養體系。
關鍵詞:OBE教學模式;協同培養;專業學位碩士;藥學;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7-0042-04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graduate students ca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of master's students in pharmac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program of pharmacy is similar to academic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lack the sense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tutors lack the understanding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the imperfe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hool-enterprise education system supported by the advanced education concept of OB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tutor collaborative guidance system supported by the "synergy theory" hoping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harmacy master training system from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Keywords: OBE teaching model;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pharmacy;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是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共同制定并于2020年9月頒布。該方案明確指出,到2025年,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將擴大至碩士研究生招生總量的2/3左右。這一方案的提出意味著將從國家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需求3個方面來進行考量,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推動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增長階段的重要環節。
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是為了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醫藥領域需求的杰出人才,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并能運用創新思維來從事本職工作進而促進醫藥領域的長足發展。藥學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水平、應用型的專業人才,使其能夠在藥物技術轉化、生產、流通、使用和監管等應用領域具備突出的專業能力。隨著國家對醫藥領域未來發展的清晰規劃,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始不斷擴招。然而,在培養的過程中專碩的培養方案幾乎與學碩一致,沒有太大區別,在當今以創新作為第一發展動力的時代里,學校在培養的過程中也并沒有過于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由于校內導師具有豐富的學術培養經驗而缺乏實踐經驗,因而造成了沒有很好地落實將實踐與學術相結合,以及校企合作不夠完善的問題相繼被爆出,因此如何培養具有特色的藥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已成為高等藥學教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
一? 現有藥學專業碩士培養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 培養方案與學術型碩士趨同
藥學學術培養和專碩培養之間存在著本質性的差異,學碩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而專碩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學碩與專碩的學位考核標準考察也是大不相同的,學碩注重理論性、系統性,強調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考察實踐創新,而專碩則強調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學碩的課程設置應是學科式體系,以學科知識體系為設置基礎,而專碩則是以模塊式體系,以職業能力體系為設置基礎[1]。因此,藥學專業型研究生應全面掌握藥學及相關交叉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應能夠及時地分析本學科領域中需要緊迫解決的實際問題,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此外,他們還應具備足夠的能力勝任實際工作崗位。
因此,在重視專碩研究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應注重將理論與醫藥企業的實際研發、生產的各環節聯系起來,將理論與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獲得實際的成果或產出。然而,有的高校對藥學專碩的培養并未嚴格貫徹上級指示精神。當前,專業型碩士的課程設置與學術型碩士雷同程度較高,所學理論知識大多僅停留在理想化和理論層面,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脫軌[2]。此外,課程內容缺乏具體目標,仍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導,更重視論文發表的質量與數量,而忽視了對應用型人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二)? 學生實踐創新意識缺乏
研究生教育是構建教育強國的關鍵,而教育質量則至為關鍵。在藥學類專業中,當今社會迫切的需求是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藥學類研究生培養應該建立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體制。然而在當今的時代里,專業碩士畢業生基本上都是直接錄取本科畢業生的,相對來說,考上專業碩士的學生普遍實踐基礎相對薄弱,動手能力不強,對實踐源于創新原則缺乏理解;其次,部分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對培養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的意識不強;還有一些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是把考研作為改善生活環境或避免過早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專注于學習和科學研究[3]。以上原因均造成了學生缺乏實踐中的創新意識,這就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改革創新的主動性不足,很難及時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但是在當前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藥學行業注重源頭創新,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培養創新意識,并且藥學專業的學科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在當今藥學快速發展的階段,迫切需要既具備專業實踐經驗又具備創新意識的人才。藥學專業培養的研究生畢業后主要流向制藥企業和醫藥相關領域,這些部門都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4-8]。因而,如果能夠有效建設與優化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藥學專碩教育模式改革創新,就能夠集中力量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三)? 導師對企業生產缺乏了解
目前,大部分高校招聘教師是博士或碩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這也就導致在學校實踐教學的教師很少有醫藥企業或醫藥生產相關領域的工作經歷,與當下醫藥領域的實際發展存在一定脫軌的問題。并且部分教師教學思維固定在學術型研究生的指導思維,具體表現在導師無法給予研究生實踐訓練上科學性的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對導師提出了更高的實踐指導能力要求,但由于校內導師大多缺乏實踐經驗,其能力尚不能達到指導專業型碩士的要求[2]。
藥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需要在指導專碩學生的學術以及實踐方面具備豐富的實驗室科研經驗,并對企業的藥物研發和實際生產有相關了解。否則,對于在醫藥企業實習的研究生來說,導師的監督和引導可能會出現“缺位”的情況。如果能夠有效地將課程與企業實際培訓相結合,將可以提升資源整合力和校企互動性,進而提高導師對企業的了解[9]。
(四)? 校企合作制度不夠完善
有些高校為了給予藥學專業碩士更好的培養,實行雙導師制,這將高校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合作牢牢結合在一起。這種模式是為了將藥學專業碩士的實踐培養落到實處,更好地鍛煉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但實施的過程中校內老師與校外導師之間交流甚少,使得雙方不能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高校與企業之間存在不對等的付出,高校無法給企業帶來切實的利益,從而無法擁有過多的有效合作。實際培養過程中,可能校外導師忙于工作無法提供較好的實踐指導,從而造成學術指導與實踐指導不平衡、實際的師生參與面較窄、合作成效不高等諸多問題不斷出現。這就需要研究生導師與企業負責人的共同努力,同時也希望國家重視起來,出臺相關的激勵政策來引導企業承擔起對社會發展的責任,促進校企在藥學專碩聯合培養上的良性互動。
二? 完善藥學專業碩士培養體系的有效舉措
(一)? 建立以OBE先進教育理念為支撐的校企育人制度
成果導向型教學,也稱為能力導向型教學(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種以成果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以開放性問題的解答能力作為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將學生置于核心地位,采用逆向思維方式進行課程設計與構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消化知識點和應用技能,在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后不僅能夠完成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靈活運用基礎知識點創新開放性試題的解答[10-11]。
產教融合的實質是人才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通過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校企之間建立的一種資源共享、需求對接的合作活動及機制,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實現產教一體化。在當下的就業環境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很難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配。目前,校企合作造就的產教融合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戰略,只有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學校、企業渾然一體、密切配合,才可以構建高效、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創新性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只有以當今市場和社會需求為指標,校企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培養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12-14]。
可以通過與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聯合搭建國家級以及省部級學科創新平臺,聯合申請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攜手攻克醫藥企業在生產中所遇到的難題和突破在研發及生產上所遇到的技術瓶頸。高校教師可以作為企業科技專員進入企業和研究機構,了解企業科研現狀,結合當下拓展與企業的相關業務和推廣企業當前所需的專利成果,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雙方就各自需求達成合作后,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進行創新研發,實時向公司提供研發報告并接受實時監督,有效地實現校企聯合培養藥學研究生[9]。此外,企業與合作單位合作申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省級科研項目等,從而確保企業從中獲得實質性的好處和利益,同時也可有效地激發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積極性,加深校企之間的相互合作。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水平和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們應積極支持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積極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和科研能力。
(二)? 建設與優化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
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為不同學術領域的教師和研究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參考的機會,實現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和滲透。通過這個平臺,研究生可以在高水平的學術研究環境中進行培養,以此來拓寬他們的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潛能,提高知識結構水平,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個平臺為研究生提供了多元智力支持[15],如圖1所示,學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搭建協同資源平臺,讓不同的研究生培養學科得以擁有不同的教學和培養環境,并且能夠讓專碩研究生在學習理論性知識的同時能夠得到很好的實踐機會。這是以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共同目標,充分發揮和優化多種資源和優勢,雖然不同的研究生培養主體擁有不同的教學環境、培養資源和獨特的優勢,但可以共同努力,統籌安排,優化并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和優勢,來實現藥學專碩研究生培養成果的最大化。依托構建的共享平臺,以協同、結果為導向理論為指導,從培養學科、培養要素、培養聯系等方面著手,促進藥學專碩培養模式改革機制的創新,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教育資源平臺上,采用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方法,以學生能力和興趣為出發點制定培養目標,使學生在選課、導師結合、企業培養選擇等方面更合理,這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資源共享平臺的協同運作,加速推動藥學類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改革,進而提高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16]。
(三)? 構建基于“協同理論”為支撐的導師協同指導制度
在藥學碩士培養與教育的過程中,第一責任人就是導師。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每個導師都有自身特定方向的項目,每個研究生都有圍繞該項目而衍生出的特定課題,并通過該課題來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以及實踐創新能力[10]。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培養主體是多樣化的項目開展的前提,一個學生會有多個導師在不同時段進行指導。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導師分工協作的協同作用,可以將不同類型導師根據專業優勢以及自身需要來進行合理組合,例如對基礎理論方面比較熟悉的校園導師和擅長將理論轉化為成果的企業導師,二者可以強強聯手對專碩研究生的課題研究進行學術和實踐指導,這可以加強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效果。與此同時,要密切關注醫藥行業的最新科研成果與進展,充分利用各院所優秀的教學科研資源,將藥學院與臨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緊密結合,共同打造跨專業、跨院系的課程教學體系,構建高度融合的學科群,根據自身需求科學地選擇其他學術組織開設的專業課程。
同時,強化實驗室的育人功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科研、生活環境,提升育人能力,確保實驗室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在從入學到畢業的學習全程,加強正確價值取向、學習能力、科研創新能力與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方位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發揮專業課教師的育人功能,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課程思政元素、創新創業元素等落實到課程的質量標準中,將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
三? 基于OBE協同理論的培養成效
利用學科人才和資源優勢,注重以科研促進教學、產學研相結合、科研服務地方經濟[17],依托藥學為安徽省重點建設學科,安徽醫科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目前,該所已經設立了藥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并創辦了抗炎免疫藥物教育部的重要實驗室。此外,該所還與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醫工醫藥有限公司以及合肥合源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醫藥公司開展一系列科研合作,共同建立抗炎免疫藥物安徽省協同創新中心。這些學術技術平臺在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和技術支持。該所的藥學碩士專業培養注重學術性與醫藥職業性的融合,在培養過程中重視以研究成果為導向,在藥物研究、生產、檢驗等領域培養一批又一批具備高水平能力的藥學人才。同時,安徽醫科大學與校外導師合作,根據學生的研究目標定制個性化項目,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2021—2023年,該所已經有42位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廣受業界好評,就業率達到100%。其中,有44%的學生畢業后前往醫藥企業從事醫藥生產、研發、銷售等工作;33%的畢業生選擇到各醫院藥學部就業;10%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投身于科研中,選擇攻讀博士學位;13%的畢業生選擇去科研單位就業。用人單位對這些畢業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充分肯定了畢業生的工作能力,這也間接證明了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
四? 結束語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大力促進醫藥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培育優質的研究生人才能夠加速醫藥產業的發展,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藥學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不應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科研型和實用性人才的界定,而是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當代人民的需求及時做出相應調整,為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8-19]。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結合校企合作,并實行校內外的“雙導師制”。校企協同和雙導師制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實用型、綜合型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盡管我國在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仍需認識到,現有的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培養體系并不是十分完善,這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優化相關制度與措施,需要逐個排查漏洞并及時完善體系中所存在的不足。
教學模式的革新、完善與優化并不是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而是建立在基礎,勇于探索,持續加強。本文提出了建立以OBE先進教育理念為支撐的校企育人制度,建設與優化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構建基于“協同理論”為支撐的導師協同指導制度。希望能夠整合平臺資源,不斷完善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建立適應新時代需求的藥學專業碩士培養體系。通過培養模式的不斷完善,積極調動老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為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全面的實踐技能和特殊才能、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研究生打下基礎,以期能培養出國家所需、社會所求的藥學人才,為國家藥學事業的長足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黃哲,蘭毅鵬,徐鳳翔.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22,39(7):843-848.
[2] 趙平,趙力民,姚華剛,等.藥學專碩雙導師培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其解決[J].藥學教育,2021,37(3):5-8.
[3] 梁子寧,滕建北,謝澤碧,等.淺談中藥類專業碩士創新能力培養現狀[J].壯瑤藥研究,2021(1):163-167,193.
[4] 林小樺,高理文.藥學類研究生就業工作現狀的探析與完善建議[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2):335-337.
[5] 馬鵬生,梁戈,吳欣圓,等.產教融合背景下藥學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探討[J].科技風,2023(34):46-48.
[6] FAVA J P, ZOFCHAK K M, JEDINAK T J, et al. Student perspectives regarding specialty pharmacy within doctor of pharmacy curricula[J]. J Manag Care Spec Pharm, 2019,25(11):1255-1259.
[7] 李莉,蘇子洋,林貴梅,等.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藥學研究,2023,42(10):841-843,848.
[8] 李晨陽,熊煒,李穎,等.創新創業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藥學教育,2023,39(4):5-8.
[9] 李孟,林伯先,王少卓,等.淺談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協同創新培養[J].高教學刊,2018(5):11-13.
[10] 鄢菁瑩,鄧雅瓊,吳雙雙,等.基于OBE理念的藥物分析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22):173-176.
[11] 竇秀靜,單安山,李洋,等.基于OBE+思政融合理念的“雙一流”畜牧專碩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以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3,9(36):25-28.
[12] 馬凡怡,陳衛哲,趙鵬.產教融合背景下藥學類專業校企協同育人路徑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3(11):49-51.
[13] 王一男,楊冬芝.“產教融合、雙輪驅動”下藥學專業“三雙”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3,37(6):715-719.
[14] 高珣,秦昆明,曹蕾,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J].化工時刊,2023,37(2):108-109.
[15] 孫巖,陳燕,韓冰,等.協同創新視角下表面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J].中國冶金教育,2019(4):89-91.
[16] 王朝霞,張迎春.科教融合背景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研究——基于成果導向的協同理論[J].中國成人教育,2021(10):35-39.
[17] 顧生玖,韋宵,呂高榮,等.藥學專業碩士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的構建[J].華夏醫學,2018,31(2):147-149.
[18] 張玲,郭棟,谷小珂,等.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8):9-11.
[19] 邱航,張革.藥學專業學位碩士產教融合培養模式探討[J].廣州化工,2022,50(2):162-164.
基金項目:安徽省級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視閾下藥學專業碩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基于OBE的協同理論”(2022jyjxggyj221);安徽省級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示范課程“基礎與臨床藥理學”(2022hhsfkc017);安徽省級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藥理實驗方法學”(2022szsfkc052);安徽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2022xqhz031)
第一作者簡介:孫嫵弋(1981-),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抗炎免疫藥理學、研究生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魏偉(1960-),男,漢族,安徽淮南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抗炎免疫藥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