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教賽融合推進大學英語口語教賽一體化,打造大學英語口語教賽一體化教學機制,需要圍繞口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解析,目的是改變口語教學理念,及時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調整。目前實踐中,大學英語口語存在如教學觀念存在滯后性、缺乏科學的口語訓練體系、口語教學的模式缺乏個性化特點等誤區,而教賽融合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糾偏價值,如反向促進教育體系的個性化發展、有助于實現資源體系的整合、能夠將企業或者行業資源引入教學行動等。對此,按照問題導向的研究要求,可以從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賽融合模式、堅持比賽評價標準與教學標準相融合、構建分層教學體系等不同維度推進大學英語口語教賽一體化。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賽教融合;一體化教學;分層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調整
中圖分類號:G642;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2-0121-04
An Innovative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He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nd create an integrated teaching mechanism for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aiming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oral teaching and adjus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timely. In the present practice, there are misconceptions in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such as outdated teaching concepts, lack of scientific oral training systems and lack of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s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ls. However, the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has a certain value of rectification such as promoting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helping to integrate the resource system and being able to introduce enterprise or industry resources into teaching actions. In this regar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roblem-oriented research,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can be promoted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 constructing a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urse and competition integration mode, adher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eaching standards, and constructing a hierarchical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college oral English;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ed teaching; hierarchical teaching system; adjust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國內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其對于外語型人才的需求呈現逐步提升態勢,同時人才需求的變化也會反向促進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優化,而大學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則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其中,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增強口語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核心任務。因此,在大學英語口語教賽一體化中創新賽教融合的方式,不僅可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深度,還能夠為提升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一、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誤區及其表現
目前,賽教融合已經成為教育體系改革的核心手段,但從大學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口語教學領域的賽教融合仍存在部分問題[1]。
(一)教學觀念存在滯后性
大學階段的教學體系往往存在較強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但受到傳統義務教育模式的影響,一部分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依然會將過多的精力放置在理論學習領域,尤其部分學生口語能力較為薄弱,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相對應的實踐空間,而學校所提供的口語訓練內容不夠完善,導致學生的口語能力很難實現高質量提升。除此之外,在落實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提供的教學服務也存在缺陷,如未能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對學生采取的指導方案也是普適性的方案,很難精準命中學生的學習問題。
(二)缺乏科學的口語訓練體系
口語訓練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無論是商務英語還是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在口語訓練方面都存在缺失,在非英語專業的課堂上這種問題更為顯著,而口語訓練體系的建設不僅和訓練內容以及方法有關,和時間、訓練場景也有一定關系,但當前一部分英語口語教學受到課時安排、學生意愿、活動場景等因素的影響,很難貫徹落實多元化的口語訓練體系[2]。
(三)口語教學的模式缺乏個性化特點
賽教融合是當前高等院校教學體系改革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卻存在諸多不足,如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及實際需求。受到生活環境以及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英語的認知和掌控能力參差不齊。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主觀意愿、學習動機不強,即便院校打造了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很難提升英語口語競賽的時效性,導致學生的學習面臨諸多困難。
二、賽教融合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誤區的糾偏價值
賽教融合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誤區的糾偏價值,即指賽教融合這種創新模式可以有效糾正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誤區,進而能夠確保實現大學英語口語教賽的一體化,具體表現如下。
(一)反向促進教育體系的個性化發展
從應用原則的角度來看,賽教融合的模式更強調以比賽為導向,反向促進教育體系的個性化發展。例如,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以及需求組建不同類型的競賽項目,在比賽的過程中融入日常的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讓學生在參與比賽期間掌握基礎知識。
(二)推動實現資源體系的整合
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的體系已經逐漸從教材和課堂向網上或者實踐領域進行拓展,尤其大學英語教學的開放性更強,而賽教融合的模式也不會局限在傳統的線下比賽領域,通過互聯網構建跨領域、跨空間的線上競賽成為可能[3],而這種線上線下的賽教融合體系,能夠為學生開發更多的對話場所,創建多元化的語言實踐環境,對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
(三)能夠將企業或者行業資源引入教學行動
賽教融合的落實強調將企業或者行業資源引入教學行動中,綜觀當前絕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專業知識競賽或者拓展競賽來看,發起方往往是學校或專業教師,但協助方大多數是負責進行資源提供、技術提供的專家、企業、組織,能夠讓競賽具備更強的專業性和規范性。這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了解與英語相關的行業、專業人員、崗位,也有助于讓企業等優質的社會專業資源成為教學內容素材[4]。
三、大學英語口語教賽一體化中教賽融合教學模式的創新路徑
基于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對學生口語綜合能力的提升產生的影響最為直接,同時學生的主觀意愿以及學習動機也是影響賽教融合質量的因素。對此,在落實教學體系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還需要建立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讓賽教融合體系的建設具備更強的多樣化特點。
(一)堅持以產出導向法作為原則
產出導向法是結合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核心問題,進一步解決學用分離、理論與實際結合不緊密等問題的新型教學方法,其核心內容在于驅動、促成、評價,這三個環節能夠讓學生在英語口語練習的過程中,始終以知識輸出、信息產出為目標,充分利用職場描述或者情景交融等方式,其核心評分標準在于學生是否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清晰地用詞、表達是否流暢、描述條理是否清晰、是否可以在問題出現時快速地反應,并且通過英語解決問題[5]。比如,當前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口語練習時大部分的主題都會以職場、發展為目標,但學生對于職場的內容不夠了解,自然也無法有豐富的想法進行口語表達,這時就需要補充學生的信息差,通過多種類型的素材,讓學生的口語訓練有更強的基礎,如提供歷年的習題、選擇英語辯論大賽視頻、通過可說話圖形或者生活熱點話題,讓學生進行現場模擬演練,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口語表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需要彌補的短板,還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針對性地驅動,在促成英語口語表達和練習行為的基礎上,從中分析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科學評價,這種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英語口語表達的適應能力,確保學生在后續參加比賽時有較為明確的學習動機。
(二)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賽融合模式
高等院校需要結合前沿的信息技術,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確保口語大賽的開展,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滿足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需求。比如,可以結合口語大賽的賽項內容以及具體的評分依據,通過自主研發、信息共享、課題研究等方式,收集有關口語表達和教學的資源、微課、視頻等。結合英語視聽說教程,適當增加口語實踐課的比例,并且為學生提供語音實訓服務,可以購置語音實訓設備,通過智能化的方式糾正學生的發音,也可以讓學生以人機對話的方法進行功能情境的模擬。這種方式的實現主要建立在線上口語訓練的基礎上,學生的完成結果和過程表現將作為期末線下評分的依據。另外,可以將課堂的一部分時間提取出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驗收和評價,并且將這些內容納入期末總評,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實現以賽促學;而網絡化智能工具,又可以改變傳統的學習形態,助力學生進行多元化互動[6]。
一是課前模式。結合英語大賽的具體規劃情況,為學生講解賽程規則,了解評價標準,通過網絡收集教學資源以及歷年的比賽視頻資料,為學生講解其中的重點信息,以此來激活學生的競賽參與興趣,也可以實現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有勇氣和自信參加口語比賽。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送學習資料發布學習任務,其中往往包含了命題作文、圖片描述、句型摘抄、演講視頻錄制、材料背誦、微課學習等,可以讓學生自己下載APP進行資料共享,以此來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接收到任務之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制作PPT,通過英語錄制視頻,講解其中的內容,利用常用句型表達自身的想法,并且通過訪問網絡平臺資料庫實現在線語法測試。
二是課中模式。課中主要以競賽為主,讓學生走進職場或者走進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通過語言技能訓練、知識和競賽之間的銜接進行口語實戰演練,可以仿照專業的比賽進行多元互動。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導入任務,展示材料,幫助學生提取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及時糾正語言表述錯誤;利用線上學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主要以課堂視頻回放、云課堂對比分析等方式,確保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學生則結合線上線下的學習成果分析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個人陳述或者小組演講的方式進行自評、互評。
三是課后模式。英語口語練習本身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尤其在大學階段,學生的自主想法至關重要,因此課后模式主要負責進行思維拓展、鞏固訓練。教師要結合學生在比賽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設定課后作業以及拓展訓練的形式。其中要包含音視頻作業、現場模擬作業、閱讀作業等;通過線上互動平臺推送作業,發布預習材料,學生在平臺上完成作業之后進行共享,分享自身的閱讀心得。由學生自發組成英語學習小組或者研究小組,每周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結合課堂教學的重點開展線上英語口語比賽。借助課堂上的模擬比賽經驗進行實操實練,完善激勵機制,讓學生在比賽中能夠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分析,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比賽期間的各項問題,與其他學生進行經驗交流,記錄好自己的每一次活動,感想和活動成果,將其作為考試的加分項。
這種多元化模式,將課堂教學從傳統的理論教學領域提取出來,利用課上競賽模擬、課下實踐操練的方式,改變了傳統英語口語教學的形態和方法。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又可以拓展競賽空間,提升自主學習的質量和效果,讓競賽成為促進教學的手段,也可以成為提升學生拓展創新能力的載體。
(三)堅持以比賽評價標準與教學標準相融合
高等院校需要將英語口語比賽作為載體,將傳統的以講解課文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轉化,探索一條課賽融合的新型教學道路,而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角色,不能再單純地以課文和單詞為主線,而是要通過開辟賽前準備、賽中觀察、賽后評價的新型模式進行教學體系的創新。
首先,為了提升賽前準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需要充分分析,當前各大高校在英語口語比賽內容、標準、制度等方面設立的一系列規范,從中提煉符合本專業或者本學校實際情況的信息,將其作為教學的依據,將學生所學的內容和課堂教學以及口語競賽等環節進行多項融合,確保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做好準備參加英語口語競賽,并且掌握相關知識基礎[7]。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比賽項目為依托,增強課堂教學和技能大賽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構建良性互動體系[8]。比如,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定期開展英語技能大賽互動和課題研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英語大賽準備方案,建立在多種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打造形成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日常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模式,學生可以采取自評以及互評的方式將學習過程中的各項成就和經驗轉換成學分。這種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參與英語大賽的積極性,也可以為學生的日常學習制定明確目標。
再次,日常口語教學模式和方案的設定,要更多考慮英語口語競賽的評估標準,以及賽事項目,同時要結合與英語相關的企業、機構、行業進行優化和創新。比如,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讓英語口語競賽向企業領域拓展,結合后續的工作乃至行業發展需求,為學生設計頂崗實訓等比賽模式,這種方法可以讓口語競賽回歸生活、向生產領域進行延伸,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營造生存化的英語口語交際環境,對于學生自信心以及學習動機的形成有一定促進作用。
(四)構建分層教學體系
學生對于英語的把控和認知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這就需要打造分層教學體系,并且將比賽的項目和規則作為依據,進行分層。比如,入學時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比賽中作為負責人、小組長,帶動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和學習;英語教材中的不同教學模塊,也可以進行拆解,除了需要重點講解和閱讀的模塊之外,其他的內容可以允許學生泛讀,以便學生騰出時間熟悉、講解、演練比賽環節[9]。在期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可以展開分層評價,結合不同學生的個人進步情況以及綜合實力進行綜合評估,也可以為學生開設不同層級的線上學習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信心,有效實現查漏補缺。結合分層教學的結果和實際情況,讓英語口語競賽的內容更加豐富,尋找不同的競賽主題,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個人學習動力。
四、結束語
在目前的教學體系發展環境下,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至關重要,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依托賽教融合理念,構建了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供多元化的線上線下口語訓練方案,制定分層次的競賽項目以及評價標準,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技能大賽實現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也能夠落實英語教學體系的重組,堅持以賽促教、賽教融合,才能夠滿足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提升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曲英杰,劉暉.以賽促教、賽教融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新模式探究[J].福建開放大學學報,2023(1):49-52.
[2]古力加馬力·阿不力孜.“以賽促教賽教融合”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策略探析[J].大學,2022(8):193-196.
[3]王妮.核心素養理念下高校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探究[J].英語廣場,2022(36):117-120.
[4]朱耀武.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英語賽教融合教學體系有效性評估方法[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7):56-60.
[5]劉青.構建“崗、課、證、賽”融合對接的商務英語專業模塊化課程群方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23):185-186.
[6]彭敏.基于“以賽促教”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分析[J].英語廣場,2022(17):117-119.
[7]文秋芳.國際傳播能力、國家話語能力和國家語言能力:兼述國際傳播人才培養“雙輪驅動”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17-23.
[8]張五英.“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19):164-165.
[9]秦麗波,安傳達,張媛.賽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紅河學院學報,2022(1):153-157.
作者簡介:何莉(1979—),女,漢族,重慶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教育學。
(責任編輯: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