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宏
【摘? 要】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新考試要求,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凸顯。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策略: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度、完善評價體系、加強教師培訓和教研合作。這些策略旨在調整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教育公平。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可以更好地適應新高考要求,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關鍵詞】 新高考;語文教學;教師培訓
在中國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高考制度的實施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作為這一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教學在新高考背景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新高考制度的推出旨在培養更加全面發展的人才,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滿足傳統知識傳授的需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然而,當前的教學模式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灌輸,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高考要求,高中語文教學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和改革。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轉變的必要性
(一)適應考試改革
新高考制度的實施標志著中國教育體制的重大變革,語文科目的考查方式和內容也隨之進行了全面調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逐漸淡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成為新高考考查的重點。這意味著,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跟隨時代步伐,進行相應的轉變和改革,以滿足新高考的考查要求,幫助學生更好地備考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偏重文言文的翻譯和古詩文的默寫,忽略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批評性思考和實踐運用,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
新高考要求學生具備跨學科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單一學科的知識掌握。因此,語文教學需要與其他學科進行緊密結合和交叉。可以通過跨學科的項目研究、綜合性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跨學科綜合能力。
新高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寫作訓練、演講比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語文素養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語文素養不僅包括語言文字的掌握,還涉及對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對社會現象、文化傳承的思考和評價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應當立足于此,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他們成為具有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精神的綜合人才。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偏重于語言文字的傳授和文學作品的閱讀,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應該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除了注重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解析,還應該引入當代文學作品、歷史文化知識、哲學思想等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他們的人文修養。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側重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進行文本分析和思辨性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高中語文教學還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自信心。語文作為傳承和發展文化的工具,應該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尊重歷史、傳承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心;通過對當代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文本解讀和分析,更應該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三)促進教育公平
新高考制度的實施旨在促進教育公平,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這意味著不再僅僅依賴于考試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學習水平,而是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過程。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偏重于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解析,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愛好。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社會熱點等方面,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教育的個性化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師主導的講授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容易造成學生之間的差距。因此,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倡導探究式、合作式、項目式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主動性,從而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過于注重學生的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際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學習態度等方面,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單一
首先,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只注重教授文言文、古詩詞等經典文學作品,而忽視了當代文學、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這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不夠完整,難以應對新高考的綜合性考試要求。其次,過于注重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知識傳授,使得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機會。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信息,而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能力,這與當今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相悖。此外,缺乏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對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領域的了解和體驗有限,難以培養出他們對人文精神的感悟和情感投入,從而影響了其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仍然偏愛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原因在于其便捷和熟悉度。教師已經習慣于這種教學方式,認為這樣能夠有效地傳達知識,省去了準備其他教學材料的時間和精力。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的單向傳遞容易使得學生的參與度降低,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部分教師可能缺乏創新意識,對新型教學方法了解不足,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缺乏對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持續學習和更新,導致了教學方法的陳舊化。此外,教師面臨著大量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管理工作,時間緊張,往往難以花費足夠的時間去研究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因此,他們選擇繼續使用熟悉的傳統教學方式,而不愿意冒險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三)學生參與度低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聽眾,而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主導的單向傳授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言和表達空間,使得學生難以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和活動中。因此,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難以培養出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在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情況下,課堂內容往往呈現出枯燥乏味的狀態,缺乏吸引學生的趣味點和互動環節。學生對課堂內容缺乏興趣和投入,自然也就難以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一些學生可能由于個人性格內向或者對語文學科缺乏興趣,導致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被動。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些學生往往難以得到教師的重視和支持,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高。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策略
(一)豐富教學內容
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滿足新高考考查要求的關鍵之一。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根據新高考的要求,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其綜合素質。
首先,教師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其綜合素質。
其次,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入更多的文學作品、文化現象和社會熱點話題。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局限于經典文學作品的講解,而忽視了當代文學、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時事熱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引入當代文學作品、歷史事件和文化現象等內容,讓學生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學欣賞活動、文學創作比賽等,培養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可以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的多維度分析和探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欲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考查要求。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以更好地滿足新高考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實踐性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文學作品的創作、研究社會熱點話題等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視學生之間互動和合作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合作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協作寫作等,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和成果。
探究學習是一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發現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的探究性閱讀和分析,讓他們自主探索文本中的主題、結構、人物等方面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
(三)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更多的互動環節和討論機會,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首先,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激勵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各種類型的問題,如開放性問題、引導性問題等,引導學生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小組討論是一種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和團隊合作的有效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和學習視野。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相互傾聽和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和模擬演練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角色扮演是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教學內容,增強其學習體驗和感受。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角色中,表現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培養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潔.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J]. 甘肅教育研究,2023(12):74-76.
[2] 田燕.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探析[J]. 語文教學之友,2023,42(12):14-16.
[3] 袁士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3(41):64-67.
[4] 何東雄.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的教學策略研究[A]//重慶市創新教育學會. 新視域下教育教學創新發展論壇論文集:一[C].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怒江州民族中學,2023:2.
[5] 蔡少珍.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研究[J]. 高考,202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