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美術萌發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飽含勞動人民的智慧、情感和思維,不僅展現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也作用于勞動人民的精神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用民間美術資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關鍵詞】初中美術;民間美術資源;教學
作者簡介:倪晨曦(1998—),女,江蘇省啟東市惠和初級中學。
教師將民間美術資源巧妙融入美術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美術課堂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此外,教師圍繞學生的美術水平精準實施教學策略,巧用民間美術資源,既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又有助于實現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教學目標[1]。
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的優勢
(一)增強美術氛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民間美術的形式豐富多樣,涵蓋繪畫、剪紙、刺繡和雕塑等。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與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類型的民間美術資源并將其融入不同階段的課堂教學中。
豐富的民間美術元素可以增強美術課堂的氛圍。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學習、了解民間美術,并在此過程中體會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民間美術風格,從而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弘揚傳統文化,增進學生的文化認同
民間美術作品是勞動人民生活情境與情感思維的具象表達,往往蘊含濃厚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底色。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接觸、了解民間美術作品,從而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民間美術作品蘊含的傳統文化。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民間美術作品的變化與發展,并探索其運用的各種美術工藝和技巧,深入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引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熱愛與追求。
教師在學生鑒賞民間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即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民間美術作品蘊含的傳統文化,并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探索。
通過與民間美術作品的互動,學生可以增強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2]。
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的策略
(一)介紹線材造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線材造型是民間美術中常見的表現形式,它通過使用線條和線材進行個性分明的藝術創作,既能夠培養學生對形態和結構的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又能夠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線材造型的基本理論和技巧,激發學生對學習民間美術的興趣和好奇心。
以人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課“線材造型”的教學為例。首先,筆者通過展示生動的線材造型作品,引導學生了解線材造型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具體而言,筆者在教室擺放一些線材造型作品,如使用天然植物制作的杯墊、拖鞋、玩具籃等;同時,筆者使用幻燈片展示一些線材造型作品的圖片,如山東青島的城市雕塑《五月的風》、畢加索的作品《人像》、卡羅的作品《桌布》等。學生仔細觀察和感受,從而了解線材造型的特點。其次,筆者向學生展示一些線材造型的制作過程,并解釋其中的技法要點,引導學生理解線材造型的基本原理。筆者向學生講解:“在制作線材手工藝品時,需要選擇質地柔軟的線材,并且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運用巧力完成線材手工藝品?!痹俅?,筆者引入民間美術資源—瑞昌竹編。筆者向學生講解:“瑞昌竹編工藝歷史久遠,是傳統的手工技藝,其以竹子為原料,根據成品品種的不同而選擇合適的竹材。瑞昌竹編的成品有近百個品種,如日常的米篩、簸箕、斗笠、提籃、竹床、竹桌、竹椅、竹凳、涼席等?!弊詈螅瑢W生對線材造型產生興趣,能夠主動地欣賞與實踐。他們利用玉米皮、布條、皺紋紙等材料設計制作線材造型作品,從而感受勞動人民生活的智慧以及其中蘊含的精神意趣。
可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更全面深入的審美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實操剪紙技藝,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剪紙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美術形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通過學習剪紙,不僅能夠了解剪紙的歷史背景、地域特點和應用場景,還能鍛煉動手能力、激發創作熱情。
以人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課“剪紙”的教學為例。在新課導入階段,筆者親自為學生示范在一張紅紙上剪出小魚圖案的過程。接著,筆者提問學生:“大家知道這幅作品的表現形式是什么嗎?”學生積極回答:“是剪紙?!庇纱?,筆者展開本課內容的教學,帶領學生一同了解剪紙的魅力。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剪紙作品,讓學生了解剪紙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和變化。通過比較和思考,學生能夠提高審美水平。其次,筆者為學生講述剪紙的各種技法,如折疊刻剪法、陰刻剪法、陽刻剪法、陰陽并用剪法等,從而為學生后續的實操做好鋪墊。再次,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剪紙創作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形象或主題,運用所學剪紙技巧進行創作。在此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后,筆者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將個人情感融入剪紙作品,使剪紙作品更具個性和藝術性。有的學生選擇剪一個動漫人物,但此動漫人物的形象較為復雜。此時,筆者指導學生選擇陽刻剪法,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或刻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做到“剪剪相連”,即線條與線條之間相連不斷開。通過實操剪紙,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剪紙作品的制作過程,學到傳統的剪紙技巧,了解剪紙的特點,鍛煉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
可見,實操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美術表現能力,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操作引導,并要注重開發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目標。
(三)體驗蠟染技藝,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
蠟染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美術技藝,其用蠟作為防染劑,在織物上涂抹蠟后進行染色,通過熔化蠟使染料無法滲透到被蠟液涂抹的區域,最終形成獨特的圖案。蠟染技藝以其獨特性和創造性成為初中美術教學的理想資源。教師可以適當簡化蠟染的操作工序,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蠟染技藝,由此提升學生的美術
技能。
以人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蠟染與扎染”的教學為例。在新課導入階段,筆者向學生展示一組利用蠟染技藝制作的布料和裙子的圖片,并提問學生:“誰能談談看到這些紋樣時的感受?”有的學生回答:“我覺得這些花紋很復雜,制作這塊布肯定要耗費很久的時間。”有的學生回答:“我覺得上面的花紋與刺繡的紋樣很像?!痹诔浞旨ぐl學生的興趣后,筆者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蠟染的完整工序。通過觀察工匠的操作,學生能夠了解蠟染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接著,筆者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蠟染的工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在布料上進行蠟染圖案的設計和涂抹,經歷涂抹蠟、選擇染料、染色等工序,最終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關注圖案的設計、色彩的運用以及細節的處理。筆者提示學生:“花紋的具體設計可以參考苗族的蝴蝶紋、魚紋,也可以參考簡單的幾何圖形;在使用工具涂抹蠟油時,手腕轉動的角度影響蠟油的涂抹面積?!边@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學生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發展創造思維。在課后,筆者組織學生參觀蠟染藝術展覽與民間蠟染作坊,讓學生接觸更多優秀的蠟染作品,學習更多藝術家的創作經驗。通過觀摩他人的優秀作品,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美術視野,了解不同的美術元素和風格,提升自己的美術修養。
可見,通過體驗蠟染工序,學生既可以培養對民間美術的興趣,又可以提升美術技能、提高審美情趣。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美術水平和興趣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和支持,注重培養學生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意識,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鑒賞雕塑作品,感悟審美意蘊
雕塑分為雕刻和塑造兩部分,雕刻有石雕、木雕和玉雕等,塑造有泥塑和面塑等。教師將民間雕塑資源合理融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美術視野和更豐富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悟民間美術的獨特審美意蘊。
以人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彩塑”的教學為例。本課內容圍繞彩塑展開,筆者在此基礎上適當補充課堂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首先,筆者引導學生了解彩塑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為學生介紹中國傳統彩塑的起源、發展和特點,讓學生了解彩塑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筆者向學生介紹:“‘三分塑,七分彩是彩塑制作的要訣,即造型追求簡約,但形象追求夸張,以使主體形象更加突出。此外,民間還喜歡用大紅、大黃、大綠等色彩,使彩塑形色俱佳?!逼浯?,筆者為學生提供圖片與文字資料,讓學生鑒賞并說出自己的觀點。具體而言,筆者為學生提供彩塑作品圖片《惜春作畫》,并為學生解讀作品的內容:“作品取材于清代小說《紅樓夢》,以賈惜春在大觀園暖香塢作畫為內容。惜春正在聚精會神地運筆作畫,左、右有少女二人一坐一立,正在會心地欣賞惜春的傳神妙筆,神態活潑可愛。”學生在仔細觀察作品的細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提出:“我覺得‘泥人張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畫非常生動,讓觀眾一看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活動?!庇械膶W生提出:“我認為這件作品對人物體態的塑造十分成功,惜春的體態端正大方,一看就知道是名門貴族里的大家閨秀?!睂W生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最后,筆者為學生展示其他雕塑種類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形態、結構、表情和造型等方面分析作品,讓學生品味不同作品的細節和表現手法,從而理解作品所傳達的主題、情感和美感[3]。
可見,教師引導學生鑒賞雕塑作品,感悟審美意蘊,有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審美體驗,能夠有效充實美術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讓學生深入感悟美術的魅力。教師應積極探索創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學生自覺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為后續的美術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姝涵.民間美術資源在初中美術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130-132.
[2]周永雷.文化自信視角下民間美術資源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探討[J].求知導刊,2021(50):82-84.
[3]何瀟華.民間美術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