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剛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過程中,交流與溝通是其特征表達的主要途徑。伴隨著時代發展與信息時代下的教育新環境與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伴隨著其傳播媒介的創新變革而面臨新的機遇以及挑戰。正是因為當代大學生都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應順勢而為,積極拓展教育理念,采取新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適應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學情,才能基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效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路徑展開探究,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72
新媒體是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新媒體元素的融入勢在必行,這也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考驗。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融入不僅僅促進了高校的教育公平性,更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平臺得以拓展。但同時更應該注意到,伴隨著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融入,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需求方面也愈加精細化和多樣化,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當中的具體內容、開展途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高校教育理念必須基于時代性表達和具體學情展開革新,教育機制以及教學策略必須得到創新,通過對新媒體平臺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推動與加強對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建立高效的新媒體信息反饋系統,推動高校新媒體教學體系的建設,積極發揮新時期新媒體在各學科當中的教學工具作用,從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
1?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1.1?全面推動社會進步的需求
在社會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條件下,新媒體作為大眾傳播媒介,日益顯示出靈活高效、多向傳導的優勢,在宣傳思想工作中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載體,甚至已經成為宣傳輿論工作的主要領域以及爭奪話語權的主陣地。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一項規模宏大的社會教育工程,是立足社會實踐,以科學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與思想觀念為核心的必修教育課程。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其學習性強,動手能力快,極大促進了新媒體未來快速發展與傳播。面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引導和帶動社會力量做好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全面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高校要善于利用新媒體自身優勢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揚社會主旋律,搶占網絡空間輿論的主陣地,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圩?。
1.2?滿足當代大學生的信息需求
當下,大學生成為新媒體廣泛應用的社會群體,QQ、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與知識的主要平臺,促進了大學生思想觀念與生活和學習方式的快速改變,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為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重大挑戰。當代大學生群體所表現出的獨立性、選擇性、多邊形、差異性的時代特征,與新媒體的特性不謀而合,新媒體具備數字化、高交互性、即時性和多元化等特性,從各方面滿足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個體需求。
1.3?創新高校育人模式的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高校肩負的神圣光榮使命,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標之下要求促進我國高校大思政環境的創建,落實思政元素的學科融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化、生活化、情境化,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化構建,切實為新時代的全面發展人才的培育提供助力。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當中,學生處于信息的被動接受地位,但在信息時代的當下,受到新媒體的影響,這種局面已經被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無法滿足師生之間的互動需求,并且嚴重約束了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教學活動的開展。這也體現出,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應該積極基于新媒體展開拓展,借助新媒體帶來的新技術針對教學實際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1.4?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的需求
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特性表達會有效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實效性。信息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和學習發布者。人與人之間實現了零距離、即時性溝通與交流。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師生互動,突破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師生面對面的不對等狀態,減少了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氛圍更加融洽,更利于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全面掌握大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和關心幫扶措施。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當下新聞熱點相結合,從而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內動力,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2?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2.1?新媒體的認知與融入度不足
伴隨著信息時代下新媒體的影響,在高校的教育工作開展當中,新媒體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僅實現了教育工作開展的便捷性,更在實效性上有著充足體現。但就現階段而言,還是存在著一些高校的師資隊伍對于新媒體的認知不明確,教育教學手段不能與時俱進,局限性較大,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現狀。尤其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當中,仍然采用通過教材的教學安排進行單一的教學設計,新媒體在其中的工具作用沒有得到重視與發揮,傳統的教學模式讓高校學生對思政課程失去了學習興趣和學習內動力,課程開展枯燥乏味,教學預期目標無法有效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2.2?新媒體帶來的信息負面效應
近年來伴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性加強,信息良莠不齊,使得部分辨別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新媒體作為一種政治工具,長期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與入侵,宣傳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特別是微博、微信、推特等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并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安全造成了挑戰。這也使得新時期西方國家對我國文化滲透的花樣不斷翻新,值得我們高度警惕。此外,網絡信息的雜亂,造成學生在借助新媒體學習以及信息接收的過程當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惑,大量的不良網站、網絡陷阱與詐騙,也使得部分大學生深受其害。還有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與網絡社交,甚至與現實生活脫節,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和學業,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難度。
2.3?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中缺乏體系化建設
在現階段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暴露出來很多問題,造成這種現狀與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媒體的開展無法體系化運作,在基于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缺乏相應的體系化管理機制、評價機制、專業師資隊伍以及完備的硬件條件,導致新媒體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實現實效性運作。只有加強新媒體體系化建設以及完善相關制度措施,才能有效促進新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發展,為高校大學生營造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才能在培育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方面形成合力,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3?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
3.1?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使師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受到感染,健康成長,讓校史中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承與弘揚”。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進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使其建立正確的自身價值標準和是非觀念。在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官方網站、公眾號、各類新媒體平臺方便快捷的特點,將其作為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形式和載體,有形、有感、有效,潤物無聲,將理想信念的種子深埋于學生內心并茁壯成長。
3.2?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管理理念,強化育人實效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摒棄傳統教師主體論,適應新媒體環境,順應新課標標準,凸顯教育教學當中的學生主體性體現,做到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體現,實現雙主體論的落實。教育者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引導者,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教育教學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性體現的同時,做到新媒體下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基于新媒體的高交互性,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新媒體下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落實愛國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思想的培育。以往的教學實際開展當中其實是教師的外在控制理論的落實,但是伴隨著新媒體下學生接收的信息思潮的多元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更凸顯,但一些教師在現階段仍然采用強硬的教學手段,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于學科教學產生厭煩。所以,在現在的新媒體視域下,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新媒體帶來的實踐案例相結合,依托于新媒體途徑構建師生溝通的多渠道路徑,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困境和疑惑,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體現教學的即時性和實效性。在新媒體帶來的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當中有效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馬克思理論實踐化能力。
3.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提升育人能力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師資隊伍的綜合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熟練掌握,是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必備技能。教師要具備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接受并掌握新的信息化技術和知識,才能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實現更加有效的互動與溝通。這就要求專兼職教師、輔導員、學工干部等直接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人員,要具備與教育和管理實際相適應的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信息化技能培訓、加強教學資源建設、構建教師信息化能力體系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從教師主體出發,挖掘和培養更多更具專業素養及創新能力的教師,根據高校的學生數量和配比要求招聘應有數量的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進行專業化培養,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同時,通過國家示范培訓、省級分批輪訓、校級全員培訓等方式,建立銜接精妙、優勢互補的培訓機制,力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培訓全覆蓋,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管理服務和社會實踐能力。
3.4?加強資源整合,提高新媒體教育資源平臺利用效率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科學系統的教育體系,要全面落實學校黨委領導、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二級學院黨委各負其責的三位一體的管理育人組織架構,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下,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目標。在繼承和發展傳統育人模式有益經驗的同時,積極整合學?,F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優勢資源,實現新媒體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挖掘與整合,發揮新媒體視域下的信息獲取優勢,打造新媒體思政育人體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在新媒體下教育職能的有效發揮。重視做好學校官方網站、微博、公眾號、抖音賬號的開發與運營,利用這些平臺,實現新媒體信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密切交互,體現思政教學的即時性和實效性。也可以借助網絡廣播以及電子廣告版面等,促進高校思政環境的建設,促進新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立體化發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當中,應該積極開發網絡教學課堂的優勢,并將其納入高校教學體系當中,積極推進新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化建設。
4?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依托于新媒體,基于具體學情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革新教學理念,拓展新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并展開二次整合利用,積極推進新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化建設,規范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時性、實效性,培育有崇高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堅定、道德品行優良、綜合能力突出的,能夠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4):45.
[2]宋紅宇.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困境和優化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07):236238.
[3]劉凡.革命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究[J].延安大學學報,2023,(4):122.
[4]趙強.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化路徑探析[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2,(03):4044.
[5]劉經偉,冷苗青.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路徑優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23,(04):112118.